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准噶尔哈拉阿拉特组与阿腊德依克赛组新老关系新证:来自克-百油田424井、581井的证据
1
作者 刘凯 李永军 +4 位作者 彭南赫 张景 付浩 王鑫 王韬 《地质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38-1349,共12页
【研究目的】岩石地层组间原始接触关系是记录和佐证相邻两组地层新老关系的关键证据,也是建立和命名组级地层单位的充要条件。西准噶尔包古图地层小区晚石炭世的哈拉阿拉特组与阿腊德依克赛组自建组以来接触关系不明,新老关素不清。【... 【研究目的】岩石地层组间原始接触关系是记录和佐证相邻两组地层新老关系的关键证据,也是建立和命名组级地层单位的充要条件。西准噶尔包古图地层小区晚石炭世的哈拉阿拉特组与阿腊德依克赛组自建组以来接触关系不明,新老关素不清。【研究方法】本次于建组剖面南邻的克拉玛依-百口泉油田(克-百油田)424井、581井石炭系岩心中识别出2套岩性截然、易识别、易区别的(上)海相细碎屑岩/(下)火山角砾岩沉积建造,岩心记录及测井电性资料均证实二者为整合接触。上、下2套地层分别与哈山一带建组剖面阿腊德依克赛组下碎屑岩段层位和哈拉阿拉特组之顶部层位可对比。【研究结果】于2井海相细碎屑岩中获得了Noeggerathiopsidozonotriletes-Protohaploxypinus-Hamiapollenites等Moscovian期孢粉组合,且该套细碎屑岩整合于锆石U-Pb年龄为306.2±5.8 Ma的火山岩之上,结合哈山一带露头区该组火山岩锆石U-Pb年龄集中于303~295 Ma,故阿腊德依克赛组主体时代置于上石炭统Gzhelian阶。【结论】结合前人在581井东邻多井火山岩中获得的310.5 Ma的锆石U-Pb年龄,将这套以火山岩为主的哈拉阿拉特组置于上石炭统Kasimovian-Moscovian阶。该研究佐证了2组地层原始整合接触关系明确,新老关系清楚,也为石炭系的建造序列与沉积盆地演化提供了新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石炭统 阿腊德依克赛组 哈拉阿拉特组 新老关系 整合接触 克拉玛依-百口泉油田 包古图地层小区 西准噶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自均向稠化酸解堵技术在克拉玛依油田的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宋继宇 陈涛 +6 位作者 唐祖友 刘生福 郭军 张兵涛 赵守清 王丽萍 李志远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17-119,共3页
报道了将活性自均向稠化酸用于高温高压裂缝 孔隙型油藏油井酸化解堵的技术。概括介绍了活性自均向稠化酸的作用原理、基本组成、性能和解堵工艺 。
关键词 稠化酸 地下稠化 自均向 表面活性剂 酸化 解堵 裂缝-孔隙型油藏 克拉玛依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拉玛依油田采收率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荣宝鼎 杨瑞琪 《新疆石油地质》 CAS 1980年第1期92-107,共16页
油田采收率是反映油气田地质条件好坏和开发工艺技术水平高低的综合指标。因此,影响油气田采收率的因素很多,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地质因素,如油气藏驱动类型、地质构造类型、储油气层的沉积条件,储层物性,非均质程度以及地下流... 油田采收率是反映油气田地质条件好坏和开发工艺技术水平高低的综合指标。因此,影响油气田采收率的因素很多,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地质因素,如油气藏驱动类型、地质构造类型、储油气层的沉积条件,储层物性,非均质程度以及地下流体性质、油气层压力,埋藏深度等;二是开发因素,如油气田开采层系的划分、开发井网的布井方式、井距大小,开发技术水平以及开采年限、油气田调整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拉玛依油田 东区 绝对渗透率 毫达西 粗砂岩 砾岩 气驱 空气渗透率 碎屑岩 气压驱动 驱动(油气藏) 克下组 油层条件 克上组 百口泉油田 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超深层碎屑岩优质储层成因机理--以准噶尔盆地腹部二叠系-三叠系为例
4
作者 王继远 王斌 +6 位作者 胡宗全 商丰凯 刘德志 李振明 邱岐 宋振响 胡志啟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1-166,共16页
为了揭示准噶尔盆地腹部深层-超深层碎屑岩优质储层成因机理,利用盆地腹部地区最新钻井资料及岩心样品,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能谱和包裹体分析以及XRD等测试方法,对二叠系上乌尔禾组和三叠系百口泉组与克拉玛依组储层成因进行研究... 为了揭示准噶尔盆地腹部深层-超深层碎屑岩优质储层成因机理,利用盆地腹部地区最新钻井资料及岩心样品,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能谱和包裹体分析以及XRD等测试方法,对二叠系上乌尔禾组和三叠系百口泉组与克拉玛依组储层成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成岩演化差异控制了原生孔隙和次生溶蚀孔隙的发育。克拉玛依组经历了压实、绿泥石包壳式胶结、长石/火山岩岩屑溶蚀、硅质胶结、自生伊利石沉淀以及晚期方解石胶结,其中绿泥石包壳是原生孔隙保存的最主要成岩矿物;上乌尔禾组经历了压实、绿泥石充填式胶结、浊沸石胶结、浊沸石/长石/火山岩岩屑溶蚀、硅质胶结、自生伊利石沉淀以及晚期方解石胶结,其中早期浊沸石胶结以及浊沸石、长石和火山岩岩屑酸性溶蚀是次生孔隙发育的关键成岩作用。受浅水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高能相带强水动力淘洗,储层原始孔隙结构优越,与早成岩期的绿泥石包壳及强超压共同控制原生孔隙的保存。中-基性火山岩岩屑水化蚀变成因的高硬度浊沸石早期胶结,抵抗了快速深埋阶段的压实减孔。多期生烃酸性流体伴随超压传递促进硅铝酸盐矿物溶蚀增孔。低地温背景下,上乌尔禾组-百口泉组仍处于中成岩A-B期,减缓了成岩演化进程,有效孔隙发育的下限深度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因机理 优质储层 深层-超深层 上乌尔禾组 百口泉 克拉玛依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口泉油田西部断裂构造研究及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刚 邢葆楦 《新疆石油地质》 CAS 1980年第1期69-79,共11页
本专题是百21井区构造研究的一部份。其任务是研究并确定百21井区西部断裂及其位置,在此基础上进行井网扩边,为开发服务。 百口泉油田是五八年发现克拉玛依油田以来在外围开发的第一个较大油田。位于克~乌断裂弧形带东侧,克市以东约70... 本专题是百21井区构造研究的一部份。其任务是研究并确定百21井区西部断裂及其位置,在此基础上进行井网扩边,为开发服务。 百口泉油田是五八年发现克拉玛依油田以来在外围开发的第一个较大油田。位于克~乌断裂弧形带东侧,克市以东约70公里。本区五七年钻探,五八年见工业油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口泉油田 上盘 断裂边界 断面倾角 克拉玛依油田 地震解释 逆断层 地质断层 地层分布 下盘 含油面积 乌尔禾组 古生界地层 白碱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油田百72井火山地层层序、时代及其与后山层型剖面对比 被引量:4
6
作者 刘凯 张新远 +4 位作者 李永军 李晓山 覃建华 王鑫 王韬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0-48,共9页
井中地层层序的建立和时代确定,是岩石地层单位划分与对比的关键证据,对油气藏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新疆百口泉油田百72井主要地层缺乏时代依据,前人所划佳木河组与山区原佳木河组层型(建组)剖面岩石组合不可对比这一关键问题,... 井中地层层序的建立和时代确定,是岩石地层单位划分与对比的关键证据,对油气藏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新疆百口泉油田百72井主要地层缺乏时代依据,前人所划佳木河组与山区原佳木河组层型(建组)剖面岩石组合不可对比这一关键问题,笔者重新进行了岩心编录和配套样品分析测试,获得了高精度锆石U-Pb测年成果,并结合测井资料,确立百72井1182~2937 m井段层序、时代。研究结果表明:该井段下部以火山熔岩为主、上部以火山碎屑岩为主,间夹多层火山喷发间隙期的陆源碎屑沉积薄层。以陆源碎屑沉积薄层为分段标志,该井段可划分为6个岩性段。在第三岩段杏仁状玄武岩、第五岩段安山质角砾熔岩中分别获得(304.3±3.9)Ma、(306.6±5.1)Ma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指示地层时代为晚石炭世。该岩石组合、层序及时代与百72井之北山区哈拉阿拉特组建组剖面总体可对比,故将前人对其划分二叠纪佳木河组修订为晚石炭世哈拉阿拉特组,这一成果为井中(“盆”)-北缘山区(“山”)地层对比提供了一个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地层层序 锆石U-Pb年龄 “盆-山”地层对比 哈拉阿拉特组 百72井 新疆百口泉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