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克拉玛依油田非均质砾岩油藏特征及其剩余油分布 被引量:16
1
作者 宋子齐 孙颖 +2 位作者 常蕾 魏吉凯 杨红刚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4-58,共5页
针对七中、东区复模态结构砾岩油藏精细描述及调整挖潜工作,分析了非均质砾岩油藏特征及其剩余油分布特点。利用剩余可采储量平面分布及产吸剖面分层动用状况特征,结合砾岩储层多类型孔隙群的非均质渗流系统,研究了剩余油分布规律、富... 针对七中、东区复模态结构砾岩油藏精细描述及调整挖潜工作,分析了非均质砾岩油藏特征及其剩余油分布特点。利用剩余可采储量平面分布及产吸剖面分层动用状况特征,结合砾岩储层多类型孔隙群的非均质渗流系统,研究了剩余油分布规律、富集类型及挖潜方向,阐明了剩余油分布主要受多类型孔隙群、断裂及构造控制,以及受注采不完善、层间干扰、水驱损失及井况损坏等影响。平面上,剩余油集中分布在井间未动用部位、断裂附近、构造高部位及曾经动用但水淹程度不高且有效厚度较大部位;纵向上,剩余可采储量主要集中在克下组S73-3、S74-1砂砾体发育较好的小层上。从而提出了该区下一步实施稳油控水的治理措施,为提高该区开发后期整体油藏开发效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质砾岩油藏 多类型孔隙群 剩余油平面及剖面分布规律 剩余油分布特征 挖潜方向 整体加密调整 克拉玛依油田七中、东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拉玛依油田砾岩油藏剩余油分布与挖潜方向 被引量:11
2
作者 宋子齐 王艳 +2 位作者 王宏 霍威 伊军锋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4-47,共4页
针对七中、东区复模态结构砾岩油藏精细描述及调整挖潜工作,分析了砾岩油藏剩余油分布特点,利用描述剩余可采储量平面分布及产吸剖面分层动用状况特征,研究了剩余油分布规律、富集类型及挖潜方向,阐明了剩余油分布主要受断裂及构造高部... 针对七中、东区复模态结构砾岩油藏精细描述及调整挖潜工作,分析了砾岩油藏剩余油分布特点,利用描述剩余可采储量平面分布及产吸剖面分层动用状况特征,研究了剩余油分布规律、富集类型及挖潜方向,阐明了剩余油分布主要受断裂及构造高部位控制,以及注采不完善、层间干扰和水驱损失影响。平面上,剩余油集中分布在井间未动用部位、断裂附近、构造高以及曾经动用但水淹程度不高且有效厚度较大的部位;纵向上,剩余可采储量主要集中在克下组S73-3、S74-1砂砾体发育较好的小层上。从而,提出了该区下一步实施稳油控水为目的治理措施,为提高该区油田开发后期整体油藏开发效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区 非均质砾岩油藏 剩余油平面及剖面分布规律 剩余油分布类型 挖潜方向 整体加密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均质砾岩储层有利沉积相带与油气分布及生产动态的关系 被引量:15
3
作者 宋子齐 李亚玲 +2 位作者 杨金林 潘玲黎 王静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5年第4期15-17,i0007,i0008,共5页
根据克拉玛依油田砾岩储层非均质性和复模态孔隙结构特点,阐述了七中、东区克下组山麓洪积相的沉积特征;对克下组形成的扇顶主槽相带及其砂砾体的形态、规模、分布范围、组合特征及平面展布进行了描述;分析了有利沉积微相带与油气分布... 根据克拉玛依油田砾岩储层非均质性和复模态孔隙结构特点,阐述了七中、东区克下组山麓洪积相的沉积特征;对克下组形成的扇顶主槽相带及其砂砾体的形态、规模、分布范围、组合特征及平面展布进行了描述;分析了有利沉积微相带与油气分布及生产动态的关系,阐明了有利相带控制的含油气面积及生产动态特征,为合理选择该区开发决策和改善油气田开发效果提供了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区 非均质砾岩储层 扇顶主槽 有利相带 油气分布 生产动态 克拉玛依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