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方性知识”何以可能——对格尔茨阐释人类学之认识论的分析 被引量:32
1
作者 王邵励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5,共5页
"地方性知识"是阐释人类学的一个核心命题,其首倡者克利福德.格尔茨认为:"地方性知识"的获得、深化和校验可以分别通过人类学家与"文化持有者"的对话、深入文化个案的实例研究和展开行业内部学术交流来... "地方性知识"是阐释人类学的一个核心命题,其首倡者克利福德.格尔茨认为:"地方性知识"的获得、深化和校验可以分别通过人类学家与"文化持有者"的对话、深入文化个案的实例研究和展开行业内部学术交流来完成。此种认识论主张的贡献在于其充分弘扬了认识者在认识活动过程中的主体能动意识,从而借助对文化符号的"深描"来达到对文化实体存在之内在意义的阐释;其局限性为,否认认识活动规律和认识对象之间存在规律,将在实践上限制阐释人类学充分开发其认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阐释人类学 克利福德·格尔茨 认识论 地方性知识 深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事实之后”与格尔茨的文化分析范式 被引量:3
2
作者 罗意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2-16,共5页
"事实之后"的分析是格尔茨在1995年出版的《追寻事实》一书中提出的关于文化的一个尝试的新见解。"事实之后"与阐释人类学一脉相承,并从理论和方法上完善和发展了阐释人类学。通过此种分析范式,格尔茨回应了20世纪8... "事实之后"的分析是格尔茨在1995年出版的《追寻事实》一书中提出的关于文化的一个尝试的新见解。"事实之后"与阐释人类学一脉相承,并从理论和方法上完善和发展了阐释人类学。通过此种分析范式,格尔茨回应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后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对人类学学科范式、表述的真实性与合法性的质疑。格尔茨认为"事实之后"的分析可以作为今后人类学关于文化的一个有效尝试。本文对"事实之后"的生成背景、主要内容与学术渊源做了细致介绍,并就其对当今人类学的影响做了简要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利福德·格尔茨 事实之后 阐释人类学 文化的一个尝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