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光质与光量子通量密度智能调控对灵芝三萜合成的影响及其系统开发
1
作者 吴金华 陈仕国 +1 位作者 徐晓兰 张曦文 《南方农机》 2025年第S1期46-50,共5页
【目的】解析光质(红/蓝/黄/绿)与光量子通量密度(PPFD)对灵芝子实体三萜类化合物合成的协同调控机制。【方法】通过构建基于PWM调光技术的精准光环境调控系统,实现PPFD参数30~130μmol·m-2·s-1的动态控制,并结合温湿度与土... 【目的】解析光质(红/蓝/黄/绿)与光量子通量密度(PPFD)对灵芝子实体三萜类化合物合成的协同调控机制。【方法】通过构建基于PWM调光技术的精准光环境调控系统,实现PPFD参数30~130μmol·m-2·s-1的动态控制,并结合温湿度与土壤含水率监测模块,开展4光质×3强度梯度的正交实验。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测定灵芝子实体三萜含量,运用双因素方差分析及遗传算法解析光环境参数的影响规律。【结果】1)蓝450 nm在PPFD30μmol·m-2·s-1时菌盖三萜含量均值达1.763%,较对照组提升25.7%;绿520nm在PPFD80μmol·m-2·s-1时菌盖三萜含量均值达1.691%,较对照组提升20.6%;黄590 nm在PPFD130μmol·m-2·s-1时菌柄三萜含量均值达1.421%,较对照组提升36.1%。2)光质(F=10.70,p<0.001)和PPFD(F=4.72,p=0.02)对菌盖三萜合成存在显著交互作用(F=6.80,p<0.001);光质(F=9.73,p<0.001)和PPFD(F=2.74,p=0.08)对菌柄三萜合成也存在显著交互作用(F=6.65,p<0.001)。3)基于遗传算法全局寻优,确定蓝450 nm、PPFD30μmol·m-2·s-1为菌盖与菌柄三萜合成的最优光环境参数组合。【结论】本研究可为灵芝光调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揭示光质与光强协同调控三萜类化合物积累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 三萜 光质 光量子通量密度(PPFD) 智能光控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LED光照中光量子通量密度与距离的关系 被引量:1
2
作者 崔世钢 郭玉林 吴兴利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3期207-210,共4页
在植物工厂的实际生产中,随着植物的生长发育,植物距离光源的高度会逐渐减小,所获取的光量子通量密度(photosynthetic photon flux density,简称PPFD)也会随之不断变化。为探究光量子通量密度与距离的关系,采用矩形均匀排布的发光二极管... 在植物工厂的实际生产中,随着植物的生长发育,植物距离光源的高度会逐渐减小,所获取的光量子通量密度(photosynthetic photon flux density,简称PPFD)也会随之不断变化。为探究光量子通量密度与距离的关系,采用矩形均匀排布的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简称LED)灯板作为植物光源,改变光源与测量层的距离,并在每一个测量层上均选取7个点作为测量点,测量各个点的光量子通量密度,最后将得到的数据使用曲线拟合的最小二乘法进行拟合。结果表明,随着距离的增大光量子通量密度下降的速度明显减缓,LED灯板下方中间测量点PPFD与距离(r)的关系为PPFD=a/(r0.3+b),边缘测量点PPFD与距离的关系为PPFD=a/(r0.7+b),其中r为LED灯板和被测点之间的距离,a、b为常数;且在只考虑光量子通量密度因素对植物生长影响的条件下,LED灯板和植物之间的距离选择在10~23 cm之间比较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量子通量密度 距离 LED灯 曲线拟合 最小二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因子对沙坡头人工植被区碳通量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周媛媛 李新荣 +3 位作者 高艳红 陈永乐 宋光 管超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12-520,共9页
基于腾格里沙漠东南缘沙坡头人工植被区涡度相关通量观测数据,对人工植被区碳通量及环境因子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碳通量的月均日变化和季节变化趋势明显.该生态系统在生长季(4-10月)各月均为碳汇,6月份碳吸收最多,日吸收量最大值也出现在... 基于腾格里沙漠东南缘沙坡头人工植被区涡度相关通量观测数据,对人工植被区碳通量及环境因子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碳通量的月均日变化和季节变化趋势明显.该生态系统在生长季(4-10月)各月均为碳汇,6月份碳吸收最多,日吸收量最大值也出现在6月份.由于遭遇严重干旱、持续高温、强辐射和大饱和水汽压差,使叶片的气孔阻力较大,抑制了植物的光合作用,盛夏7月净生态系统CO_2交换量较相邻月份小.采用通径分析方法解析了光量子通量密度、净辐射、饱和水汽压差、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5 cm土壤温度、5 cm土壤含水量和风速等环境因子与碳通量的关联性,结果发现白天碳通量的影响因子以光量子通量密度和饱和水汽压差为主,光量子通量密度是影响净生态系统CO_2交换量的最主要因子,饱和水汽压差次之.光量子通量密度与碳通量呈直角双曲线的关系,净生态系统CO_2交换量随光量子通量密度的增加而减小,但当饱和水汽压差大于1.5 kPa时,这种减小关系的程度有所减弱.不同月份的光响应模型参数光饱和时的最大光合速率、表观初始光能利用率和白天生态系统暗呼吸速率不同,三者的最大值都出现在6月份.夜间生态系统呼吸的主导因子为空气温度,次要因子为5cm土壤含水量.当土壤干旱(土壤含水量小于3.5%)时空气温度超过21.25℃后会降低夜间生态系统呼吸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植被 通量 涡度相关 通径分析 光量子通量密度 饱和水汽压差 土壤含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照强度和CO_2浓度间接调控对甘薯无糖组培苗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3
4
作者 徐志刚 崔瑾 +2 位作者 焦学磊 丁为民 李式军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1-14,共4页
以自行研制的组培苗光合速率测量系统检测了叶用甘薯无糖组培苗的光合速率 ,定量分析了外环境中CO2 浓度和光合光量子通量密度 (PPFD)对无糖组培苗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采用透气封口材料和自然换气 ,间接合理调控PPFD和外环境CO2... 以自行研制的组培苗光合速率测量系统检测了叶用甘薯无糖组培苗的光合速率 ,定量分析了外环境中CO2 浓度和光合光量子通量密度 (PPFD)对无糖组培苗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采用透气封口材料和自然换气 ,间接合理调控PPFD和外环境CO2 浓度对组培苗净光合作用产生积极促进作用 ;仅提高PPFD或外环境CO2 浓度不能有效促进光合作用。当使用透气率为 0 4的封口材料时 ,甘薯无糖组培苗的光合作用在光合光量子通量密度 2 5 0 μmol·m-2 ·s-1 和外环境CO2 浓度 8735 μmol·mo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无糖组培苗 光合特性 光照强度 二氧化碳浓度 间接调控 光合光量子通量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地区冬小麦光合作用的光响应曲线的特征参数 被引量:76
5
作者 陆佩玲 罗毅 +1 位作者 刘建栋 于强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36-241,共6页
在冬小麦各生育期测定了田间叶片光合作用速率及其相应的气象要素 ,拟合了各生育期的光合作用的光响应曲线 .得出它们的几个特征参数 :初始量子效率、最大光合速率和凸度 .在华北地区冬小麦的整个生育期 ,初始量子效率大多在 0 .0 50~ ... 在冬小麦各生育期测定了田间叶片光合作用速率及其相应的气象要素 ,拟合了各生育期的光合作用的光响应曲线 .得出它们的几个特征参数 :初始量子效率、最大光合速率和凸度 .在华北地区冬小麦的整个生育期 ,初始量子效率大多在 0 .0 50~ 0 .0 75之间变化 ,最大光合速率在 5~ 2 5μmol· m- 2 ·s- 1之间变化 .表明初始量子效率随生育期的变化不大 ,最大光合速率在营养生长期较高 ,为 2 0~ 2 5μmol· m- 2 · s- 1,在生殖生长期 ,随着叶片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含量的下降 ,叶片的最大光合速率显著降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作用 光量子通量密度 光响应曲线 冬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曼地亚红豆杉蒸腾速率日变化及因子分析 被引量:12
6
作者 周文杰 芦站根 魏淑珍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25-427,共3页
应用LI— 1 60 0稳态气孔计对曼地亚红豆杉(Taxusmediacv .Hicksii)叶片的蒸腾速率、气孔阻力和几个生态因子的日变化同步进行了测定。并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和灰色关联度分析的方法探讨了曼地亚红豆杉叶片蒸腾速率与影响因子的关系 ,结果... 应用LI— 1 60 0稳态气孔计对曼地亚红豆杉(Taxusmediacv .Hicksii)叶片的蒸腾速率、气孔阻力和几个生态因子的日变化同步进行了测定。并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和灰色关联度分析的方法探讨了曼地亚红豆杉叶片蒸腾速率与影响因子的关系 ,结果表明 :影响曼地亚红豆杉蒸腾速率的主要因子是叶温、气温 ;其次是光量子通量密度、空气相对湿度、气孔阻力。灰色关联度分析与多元回归分析结论基本一致。对曼地亚红豆杉叶片蒸腾速率与气孔阻力的相关关系分析表明 :蒸腾速率和气孔阻力间属非线性关系 ,其方程为 :Tr =1 2 .789- 1 3.41 9lgRs(R2 =0 .971 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腾速率 气孔阻力 曼地亚红豆杉 叶片蒸腾 灰色关联度分析 日变化 生态因子 光量子通量密度 空气相对湿度 影响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湿地园沼泽植物水蓼(Polygonum hydropiper L.)的蒸腾特性日变化 被引量:6
7
作者 徐惠风 刘兴土 +2 位作者 金研铭 杨艳清 徐克章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2-15,共4页
 对人工湿地园中沼泽植物水蓼(PolygonumhydropiperL.)蒸腾特性日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蓼叶片的蒸腾速率日进程在晴朗的天气呈单峰曲线变化,最高峰值出现在下午的14:00。受光量子通量密度的影响最大,相关系数为0.668。与相对湿...  对人工湿地园中沼泽植物水蓼(PolygonumhydropiperL.)蒸腾特性日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蓼叶片的蒸腾速率日进程在晴朗的天气呈单峰曲线变化,最高峰值出现在下午的14:00。受光量子通量密度的影响最大,相关系数为0.668。与相对湿度的变化呈正相关(r=0.607),说明水蓼的蒸腾速率日变化是受其自身所具有的特殊生理特性所决定。叶片气孔阻力直接影响蒸腾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园 沼泽植物 水蓼 蒸腾特性 蒸腾速率 天气 光量子通量密度 叶片气孔阻力 相对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abVIEW的智能LED植物补光照明系统设计 被引量:9
8
作者 牛萍娟 李艳艳 +3 位作者 田会娟 苏政晓 柳建新 张浩伟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394-398,共5页
基于植物对光和温湿度的需求,系统利用RRGB芯片配光设计开发了LED光源模块,若干个光源模块组成LED阵列平面光源模组,基于Lab VIEW的上位机与控制器相结合的系统实现对温室或园艺植物的智能补光照明。控制器实时检测红绿蓝三色波段的光... 基于植物对光和温湿度的需求,系统利用RRGB芯片配光设计开发了LED光源模块,若干个光源模块组成LED阵列平面光源模组,基于Lab VIEW的上位机与控制器相结合的系统实现对温室或园艺植物的智能补光照明。控制器实时检测红绿蓝三色波段的光量子通量密度(PFD)和温湿度值,并将检测信息显示在上位机界面,通过控制器对脉宽调制(PWM)信号进行动态调节,以保持照射到植物的红、绿、蓝PFD值随环境光照改变而保持恒定不变,实现照明系统结合环境光照的智能补光。同时,系统也实现了对温湿度阈值范围的智能调节。该智能补光照明系统根据不同植物或同一植物不同生长阶段对PFD、光质比例补光需求的不同,通过上位机设置红、绿、蓝三色波段光不同的PFD值和温湿度范围,下位机按照设置完成环境调控,既满足了植物对补光环境的要求,又大大节省了能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D植物补光照明 LABVIEW 脉宽调制 光量子通量密度 光质比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不同大小林隙光照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8
9
作者 刘少冲 段文标 陈立新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46-51,共6页
以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林隙为研究对象,在对其形状和大小进行量化的基础上,对林隙内及其附近林分的光量子通量密度(DPPF)进行了连续的定位观测,分析了其时空分异特征。结果表明:3个不同大小林隙的面积分别为G1(528.13 m2)、G2(295.17 m2)... 以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林隙为研究对象,在对其形状和大小进行量化的基础上,对林隙内及其附近林分的光量子通量密度(DPPF)进行了连续的定位观测,分析了其时空分异特征。结果表明:3个不同大小林隙的面积分别为G1(528.13 m2)、G2(295.17 m2)、G3(83 m2),形状指数分别为1.524、1.455、2.146。每个林隙中心及林隙边缘各点光量子通量密度均为单峰型的日变化,呈南—北、东—西方向上的不对称分布。各时刻光量子通量密度的大小顺序分别为DPPF G1>DPPF G2>DPPF G3。3个不同大小林隙光量子通量密度最大值出现的时间和空间均存在差异。各林隙中心月平均光量子通量密度与林外光量子通量密度的比例分别为59.46%、35.34%、17.71%,林内和林隙有显著的季节性变化。林隙光量子通量密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由于林隙面积、形状和所处地理位置等的不同,各地观测结果不尽一致,探讨其时空分布特征需要进行长期深入连续的观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阔叶红松林 林隙 光量子通量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东地区次生林林窗生长季初期的光环境特征 被引量:4
10
作者 吴祥云 陈梅 +2 位作者 屈雯雯 曲兆宇 李红丹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67-669,共3页
为了解决次生林合理经营问题,以辽东山区次生林3种典型性林窗为研究对象,对生长季初期林窗光环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林窗的光量子通量密度(PPFD)日变化均呈单峰型,林窗沿南北轴和东西轴的各点所接收的光强度PPFD值,随林窗面积的... 为了解决次生林合理经营问题,以辽东山区次生林3种典型性林窗为研究对象,对生长季初期林窗光环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林窗的光量子通量密度(PPFD)日变化均呈单峰型,林窗沿南北轴和东西轴的各点所接收的光强度PPFD值,随林窗面积的增大而增加;林窗面积、位置对直射光指数(DSF)、散射光指数(ISF)、全光指数(GSF)均有显著影响(P<0.05),林窗的全光指数(GSF)与其光量子通量密度(PPFD)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林窗面积、位置的不同,使其光环境发生改变,最终影响森林的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生林 林窗 光量子通量密度 光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扁穗牛鞭草光合特性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陈灵鸷 杨春华 +1 位作者 傅鲜桃 刘利芬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2007年第4期484-488,共5页
利用Li-6400型光合作用测定系统测定了扁穗牛鞭草的光合特性。试验结果显示:扁穗牛鞭草叶片的光合日进程呈"单峰型",光饱和点较高,在2200μmol/(m2.s)以上仍然未达到饱和,光补偿点为4.53μmol/(m2.s),表观量子效率为0.038,CO... 利用Li-6400型光合作用测定系统测定了扁穗牛鞭草的光合特性。试验结果显示:扁穗牛鞭草叶片的光合日进程呈"单峰型",光饱和点较高,在2200μmol/(m2.s)以上仍然未达到饱和,光补偿点为4.53μmol/(m2.s),表观量子效率为0.038,CO2饱和点为1200μmol/mol,补偿点8.29μmol/mol,羧化效率(CE)为0.273。通过对净光合速率和其他相关因素的日变化分析得知:光量子通量密度是影响扁穗牛鞭草净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穗牛鞭草 光合速率 光量子通量密度 光合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光二极管日积累光照量对辣椒、黄瓜和生菜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齐振宇 胡玉屏 +3 位作者 蔡溧聪 董桑婕 喻景权 周艳虹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41-153,共13页
以辣椒‘博辣红帅’、黄瓜‘津研4号’、生菜‘巴达维亚’为试验材料,设置160、200、240μmol/(m^(2)•s)3组不同的光量子通量密度(photosynthetic photonfluxdensity,PPFD)和12、15、18 h/d 3组不同的光周期,共组成8组不同的日积累光照... 以辣椒‘博辣红帅’、黄瓜‘津研4号’、生菜‘巴达维亚’为试验材料,设置160、200、240μmol/(m^(2)•s)3组不同的光量子通量密度(photosynthetic photonfluxdensity,PPFD)和12、15、18 h/d 3组不同的光周期,共组成8组不同的日积累光照量(daily lightintegral,DLI)处理进行试验,以研究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diode,LED)的DLI对辣椒、黄瓜和生菜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PPFD为160μmol/(m^(2)•s),光周期为15 h/d[DLI为8.6 mol/(m^(2)•d)]的光照条件最适宜‘博辣红帅’辣椒幼苗的生长;PPFD为200μmol/(m^(2)•s),光周期为15 h/d[DLI为10.8 mol/(m^(2)•d)]的光照条件最适宜‘津研4号’黄瓜幼苗的生长;PPFD为200μmol/(m^(2)•s),光周期为18 h/d[DLI为13.0 mol/(m^(2)•d)]的光照条件最适宜‘巴达维亚’生菜幼苗的生长。本研究结果为蔬菜工厂化育苗提供了优化的LED光环境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黄瓜 生菜 光量子通量密度 日积累光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蚕豆(Vicia faba L.)叶片蒸腾速率的几个因子 被引量:1
13
作者 鲍思伟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1年第4期60-64,共5页
利用 LI- 1 6 0 0稳态气孔计测定了蚕豆叶片蒸腾速率的日变化以及水分胁迫下蒸腾速率的变化 ,探讨了环境因子对蚕豆叶片蒸腾速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 ,光量子通量密度是影响蒸腾速率的主要气象因子 ,土壤含水量影响叶片相对含水量 。
关键词 蚕豆 水分胁迫 蒸腾速率 气孔扩散阻力 因子分析 叶片 光量子通量密度 栽培作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合浦山口红树林互花米草成熟期叶水势初步研究
14
作者 甘肖梅 李军伟 +4 位作者 李凤 韦锋 覃盈盈 蒋潇潇 梁士楚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2期15812-15814,共3页
于2008年9月初互花米草成熟期,利用WESLER公司生产的PSYPRO水势测量系统测定广西合浦山口红树林泥沙质土壤生长的互花米草水势日变化,同步测定光量子通量密度、温度、湿度情况,并分析互花米草叶水势的变化规律及其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 于2008年9月初互花米草成熟期,利用WESLER公司生产的PSYPRO水势测量系统测定广西合浦山口红树林泥沙质土壤生长的互花米草水势日变化,同步测定光量子通量密度、温度、湿度情况,并分析互花米草叶水势的变化规律及其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互花米草叶水势均受光量子通量密度、气温及相对湿度的影响,其中温度对互花米草叶水势的影响最大,而光量子通量密度和湿度对叶水势的影响则相对较小,互花米草水势日变化与3个气象因子间相关性极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花米草 叶水势 光量子通量密度 温度 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叶片近轴面和远轴面光环境及光合特性的差异
15
作者 李超 郭新宇 +3 位作者 温维亮 王勇健 张安宁 李奕松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6-79,共4页
为研究玉米叶片近轴面与远轴面光环境和光合特性的差异,以玉米品种先玉335为材料,测量了玉米植株不同叶位叶片近轴面、远轴面在灌浆期的光量子通量密度(PPFD)和光响应曲线。结果表明,玉米叶片近轴面的PPFD高于远轴面,对于直立上部叶,叶... 为研究玉米叶片近轴面与远轴面光环境和光合特性的差异,以玉米品种先玉335为材料,测量了玉米植株不同叶位叶片近轴面、远轴面在灌浆期的光量子通量密度(PPFD)和光响应曲线。结果表明,玉米叶片近轴面的PPFD高于远轴面,对于直立上部叶,叶片远轴面也能接受到较高的PPFD,甚至高于中部叶近轴面;玉米叶片近轴面和远轴面均具有较高的光合作用潜力,近轴面略高于远轴面;对于冠层中部叶,叶片近轴面和远轴面PPFD差异最显著,光合能力差异也最大,达到10%左右;对于冠层的上部叶和下部叶,叶片近轴面和远轴面PPFD差异较小,光合能力差异也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叶片 近轴面 远轴面 光量子通量密度 光响应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ED红蓝光照射对西兰花保鲜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2
16
作者 王连伏 王美霞 +2 位作者 刘斌 阎瑞香 张娜 《保鲜与加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7-52,共6页
为明确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LED)红蓝光照射对采后果蔬的保鲜效果,采用配比为1∶1、光量子通量密度为20μmol·m-2·s-1的LED红蓝光(红光:650 nm;蓝光:450 nm)照射采后西兰花,并置于温度为4℃、相对湿度为90%的实... 为明确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LED)红蓝光照射对采后果蔬的保鲜效果,采用配比为1∶1、光量子通量密度为20μmol·m-2·s-1的LED红蓝光(红光:650 nm;蓝光:450 nm)照射采后西兰花,并置于温度为4℃、相对湿度为90%的实验库贮藏,测试并分析贮藏过程中西兰花叶绿素含量、VC含量、失重率、色差和感官品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20μmol·m^(-2)·s^(-1)光照处理能够明显延缓叶绿素和VC的降解,贮藏结束时,LED光照组的西兰花叶绿素和VC含量均为无光对照组的1.28倍;LED光照组的西兰花色差-a/b数值比初始值降低了16.9%,无光对照组的西兰花色差-a/b数值比初始值降低了41.5%;虽然贮藏后期LED光照加重了西兰花失水,但LED光照组的西兰花感官品质显著高于无光对照组(P<0.05),是无光对照组的1.81倍。综合分析得出,配比为1∶1、光量子通量密度为20μmol·m-2·s-1的LED红蓝光照射有利于保持西兰花采后贮藏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光二极管(LED) 红蓝光 西兰花 保鲜 光量子通量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蝴蝶兰花合作用与生态因子相关性分析
17
作者 韩小霞 傅松玲 项艳 《安徽农学通报》 2005年第11期24-25,共2页
在棚室条件下,采用 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以蝴蝶兰为试材,测定光合速率、光量子通量密度,空气温 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指标。结果表明:蝴蝶兰生长环境为空气温度22~28℃,空气相对湿度65%,空气二氧化碳浓度370~ ... 在棚室条件下,采用 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以蝴蝶兰为试材,测定光合速率、光量子通量密度,空气温 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指标。结果表明:蝴蝶兰生长环境为空气温度22~28℃,空气相对湿度65%,空气二氧化碳浓度370~ 400微摩尔/摩尔。同时运用 SPSS 软件分析出影响蝴蝶兰光合作用的主导因子分别是:光照、空气温度、空气湿度、空气二氧 化碳浓度。该结果为蝴蝶兰设施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蝴蝶兰 光合 相关性 光合作用 相关性分析 生态因子 二氧化碳浓度 光量子通量密度 空气温度 SPSS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遗传算法的全光谱LED植物光源阵列优化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林孝腾 Mulowayi Mutombo Arcel +1 位作者 梅方炜 郑书河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63-169,共7页
为解决全光谱LED发光具有一定的光束发散角,易造成植物在培育过程中光量子通量密度分布不均匀的问题,提出基于遗传算法对随机分布全光谱LED植物光源阵列进行优化设计,仿真对比三角光源阵列与传统矩形光源阵列的光量子通量密度PPFD均匀... 为解决全光谱LED发光具有一定的光束发散角,易造成植物在培育过程中光量子通量密度分布不均匀的问题,提出基于遗传算法对随机分布全光谱LED植物光源阵列进行优化设计,仿真对比三角光源阵列与传统矩形光源阵列的光量子通量密度PPFD均匀度。首先通过理论推导全光谱LED光照度与PPFD之间的换算关系式,计算换算系数,用目标平面上光照度的均匀性间接表征PPFD的均匀性,并以光照度函数的标准差构建评价函数,作为遗传算法的适应度函数。根据算法寻优结果,绘制LED阵列三维模型导入Tracepro中仿真模拟验证。结果表明:三角与矩形阵列的PPFD均匀度均超过了85%,且三角光源阵列的PPFD均匀度与光照分布特性均优于矩形光源阵列,验证了算法的可行性,同时提高了全光谱LED光源阵列的设计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光谱LED 光量子通量密度 遗传算法 三角光源阵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半导体植物照明在设施园艺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淋倍 林海涛 王忆 《农业工程技术》 2019年第19期46-50,共5页
介绍了智能半导体植物照明的工作原理,论述了智能半导体植物照明是如何通过调控光照周期、光量子通量密度和光谱分布来实现对植物生长光环境的控制。文章给出两种应用于设施园艺的智能植物照明方案。
关键词 设施园艺 光量子通量密度 植物照明 光谱分布 照明方案 植物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大小林窗生长季初期小气候特征比较——以辽东山区次生林生态系统林窗为例 被引量:11
20
作者 陈梅 张愈佳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11年第3期78-82,共5页
文章选取辽东山区次生林中具有典型性三种面积人工林窗(林窗1>林窗2>林窗3)为对象,对生长季初期林窗内部的光量子通量密度(PPFD),空气温湿度,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0~15 cm,15~30 cm)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三林窗中央PPFD峰值... 文章选取辽东山区次生林中具有典型性三种面积人工林窗(林窗1>林窗2>林窗3)为对象,对生长季初期林窗内部的光量子通量密度(PPFD),空气温湿度,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0~15 cm,15~30 cm)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三林窗中央PPFD峰值出现的时间不同,且均明显高于林内;三林窗各点平均PPFD峰值出现在林窗中心,且北部高于南部;不同的林窗面积、林窗内不同位置及其交互作用对直射光指数(DSF)、散射光指数(ISF)、全光指数(GSF)均有显著影响(P<0.05),各林窗的全光指数与其平均PPFD值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林窗1、2的地温与其PPFD值存在显著正相关性(P<0.05),林窗3则不存在这种关系;土壤上层含水量受林窗面积因素影响显著(P<0.05),下层含水量受林窗面积影响不显著(P>0.05);空气相对湿度随林窗面积的增大而增加,但在三林窗之间无明显差异。上述结果表明,林窗面积及林窗内位置的不同,使其小气候环境发生异质性,进而影响到林窗区域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发育,植物种群分布等,最终影响到森林的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窗 次生林 小气候 光量子通量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