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末次盛冰期以来浑善达克沙地光释光年代学及气候变化研究
1
作者 田娅琪 周亚利 +2 位作者 孙晓巍 张岳敏 炊郁达 《沉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61-975,共15页
【目的】浑善达克沙地位于内蒙古中东部东亚季风区的尾闾地带,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沙地内广泛发育的风成沉积而成为研究末次盛冰期以来气候变化的理想区域。以往对浑善达克沙地的年代学研究主要集中于全新世,末次盛冰期以来的研究因缺... 【目的】浑善达克沙地位于内蒙古中东部东亚季风区的尾闾地带,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沙地内广泛发育的风成沉积而成为研究末次盛冰期以来气候变化的理想区域。以往对浑善达克沙地的年代学研究主要集中于全新世,末次盛冰期以来的研究因缺少系统的地层年代框架而相对较少。【方法】以浑善达克沙地南缘蓝旗南(LQS)和八楞山(BLS)两个风沙沉积序列剖面为研究对象,利用光释光(Optical Stimulated Luminescence,OSL)测年方法中的单片再生剂量法(Single-Aliquot Regenerative-dose,SAR)进行地层年代框架的测定,并综合沉积特征、粒度及石英颗粒表面形态特征进行分析。【结果】18.0~11.5 ka,沙地主要发育风成砂与砂黄土互层,气候较为冷干,风沙活动强烈,存在千年尺度气候波动。11.5~8.2 ka,温度波动上升,气候相对干冷,主要发育沙层,8.94 ka和8.20 ka发育的砂质古土壤指示了全新世早期,沙地气候由冷干逐渐转为暖湿。8.2~2.7 ka,气候最为温暖湿润,两剖面均发育砂质古土壤。2.7 ka至今,气候温和偏干,发育弱砂质古土壤。【结论】整体来看,末次盛冰期以来浑善达克沙地的气候快速变化具有全球性和普遍性特征,与东亚季风紧密相关,受太阳辐射和全球冰量的共同驱动,是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区域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浑善达克沙地 释光 末次盛冰期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部湾涠洲岛南湾火山砂岩捕虏体光释光(OSL)测年结果 被引量:7
2
作者 樊祺诚 孙谦 +3 位作者 王旭龙 尹功明 龙安明 尹克坚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39-141,共3页
涠洲岛是北部湾内的一座火山岛,火山活动初步可以分为早-中更新世和晚更新世2期。晚期南湾火山是典型的射气岩浆喷发成因的火山,文中报道了南湾火山的上、下2层火山碎屑岩中砂岩捕虏体的光释光(OSL)测年结果,提出南湾火山喷发时代为距今... 涠洲岛是北部湾内的一座火山岛,火山活动初步可以分为早-中更新世和晚更新世2期。晚期南湾火山是典型的射气岩浆喷发成因的火山,文中报道了南湾火山的上、下2层火山碎屑岩中砂岩捕虏体的光释光(OSL)测年结果,提出南湾火山喷发时代为距今约3万年左右的晚更新世末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部湾涠洲岛 南湾火山 砂岩捕虏体 释光(os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郑州邙山马兰黄土的光释光(OSL)测年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赵华 蒋复初 卢演俦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4期19-29,共11页
对郑州市西北邙山黄土塬赵下峪(34°58′N,113°22′E)剖面上部马兰黄土(厚约87m)不同层位的24个样品作了细颗粒(4—11μm)组分红外释光(IRSL)测年,其中8个样品同时进行了细颗粒组分绿光释... 对郑州市西北邙山黄土塬赵下峪(34°58′N,113°22′E)剖面上部马兰黄土(厚约87m)不同层位的24个样品作了细颗粒(4—11μm)组分红外释光(IRSL)测年,其中8个样品同时进行了细颗粒组分绿光释光(GLSL)测年。样品的IRSL和GLSL信号强度都在Daybreak1100TL/OSL检测系统中测量。该系统的本底计数为70—80光子/秒。被检测的IRSL和GLSL波长分别为340—480nm和340±25nm;激发光束波长分别为880±80nm和514±14nm,功率为18mW和15—16mW。所有样品的等效剂量都用再生释光法测定;环境剂量率是通过测定样品的铀、钍和钾含量,按Aitken(1985)的转换系数确定的,考虑了含水量的影响及宇宙射线的贡献。从这批样品的光释光测年结果可得以下初步认识:(1)8个样品细颗粒组分的IRSL和GLSL测定的等效剂量和年龄值,除1个样品外,都在1—2σ范围内一致。这可能提供了沉积物光释光测年可靠性的一种自检方法。(2)邙山剖面马兰黄土不同层位段的沉积速率变化十分显著,从0.4m/ka到5.6m/ka,并与剖面上质量磁化率测定值的变化大致相吻合。该剖面马兰黄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释光 马兰黄土 邙山 黄土 第四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技术测年的最新发展──光释光(OSL)测年技术简介 被引量:1
4
作者 魏彪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6年第S1期60-67,共8页
本文对利用核辐射效应进行地质样品年代测定的最新测年技术—光释光(OSL)的测年原理及模型、OSL信号的产生机制及其光谱、OSL激发光源、测年的方法技术及特点等主要方面,作了简明的介绍,以期推动我国的核技术测年工作。
关键词 核辐射效应 核技术 释光(osl) 地质样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天山明尧勒背斜河流阶地沉积物的光释光测年 被引量:14
5
作者 王昌盛 陈杰 张克旗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86-598,共13页
晚第四纪细颗粒河流阶地沉积物的准确定年是当前光释光测年研究中的一个难点。利用简单多片再生法(SMAR)、单片再生法(SAR)等对新疆西南天山喀什前陆盆地明尧勒背斜喀浪勾律克河阶地沉积物样品的细颗粒石英光释光(BLSL)信号、混合矿物... 晚第四纪细颗粒河流阶地沉积物的准确定年是当前光释光测年研究中的一个难点。利用简单多片再生法(SMAR)、单片再生法(SAR)等对新疆西南天山喀什前陆盆地明尧勒背斜喀浪勾律克河阶地沉积物样品的细颗粒石英光释光(BLSL)信号、混合矿物红外释光信号(IRSL)和红外后蓝光释光信号([Post-IR]OSL)进行测量。通过对比同一样品的细颗粒石英BLSL、混合矿物IRSL和[Post-IR]OSL的等效剂量值,认为细颗粒石英简单多片再生法是河流阶地沉积物释光测年最为适用的方法之一。对于细颗粒混合矿物而言,由于长石矿物的异常衰退,对于等效剂量De>70Gy的样品,其IRSL等效剂量值均偏小;其[Post-IR]OSL等效剂量值仍需慎重使用。通过对同一样品细颗粒石英多个测片的单片再生法等效剂量值分布以及简单多片再生法多个测片校正后天然释光信号强度的一致性判断,认为样品LEDL03-87q,LEDL03-86q和LEDL04-54q在沉积时的光晒退是不均匀的,采用最小等效剂量组分来计算沉积年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阶地沉积 释光(osl) 简单多片再生法 单片再生法 等效剂量 细颗粒 石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释光测年法——综述及进展 被引量:75
6
作者 张克旗 吴中海 +1 位作者 吕同艳 冯卉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83-203,共21页
光释光(OSL)测年是对沉积物最后一次曝光(或热)事件年代的测定,其测试对象主要为石英和长石。自20世纪80年代该方法提出以来,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国内不少地学工作者对该技术的原理与测年方式了解十分有限,为了使应用者能更好... 光释光(OSL)测年是对沉积物最后一次曝光(或热)事件年代的测定,其测试对象主要为石英和长石。自20世纪80年代该方法提出以来,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国内不少地学工作者对该技术的原理与测年方式了解十分有限,为了使应用者能更好、更全面地了解和使用这一方法,对OSL测年法及其近年来的国内外主要研究进展进行了回顾,重点对OSL测年法的基本原理、样品采集及实验室前处理过程、等效剂量(De)值的测定方式、环境剂量率的计算,以及影响测年结果可靠性的重要因素等进行了全面介绍、分析和探讨。同时,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De值测定方法与技术上的进展及已经获得较可信年龄的相关方法等进行了总结分析,并对OSL可能测年的范围和影响结果可靠性的一些潜在因素,以及对获得100ka^1Ma间的年龄新的释光信号研究方法等进行了介绍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释光 等效剂量 石英 长石 采样与实验室流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渭河中游全新世黄土剖面光释光测年及记录的古洪水事件 被引量:19
7
作者 王恒松 黄春长 +3 位作者 周亚利 庞奖励 查小春 顾洪亮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94-1004,共11页
通过对渭河流域进行广泛的考察,在中游咸阳附近一处阶地发现保存完好的全新世黄土-古土壤剖面里夹有古洪水滞流沉积层,对其进行了年代学和沉积学研究。对于采集的全新世地层样品,进行粒度、磁化率测量分析,证明所夹沉积物是典型的古洪... 通过对渭河流域进行广泛的考察,在中游咸阳附近一处阶地发现保存完好的全新世黄土-古土壤剖面里夹有古洪水滞流沉积层,对其进行了年代学和沉积学研究。对于采集的全新世地层样品,进行粒度、磁化率测量分析,证明所夹沉积物是典型的古洪水滞流沉积物,该层记录了古洪水事件发生的气候水文信息。应用红外后蓝光的SAR光释光测年技术,获得该剖面9个OSL年龄值,确定渭河在距今3.2~2.8ka之间为一个洪水多发时期,并建立了渭河古洪水事件的年代序列。这一结果揭示了古洪水的频发与全新世中期向晚期过渡的转折时期,气候由温湿向干旱化发展,大气系统失稳,气候变化剧烈,降水量异常变化,变率增大,是导致渭河流域特大古洪水多发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新世 古洪水事件 释光 沉积物记录 渭河中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四纪沉积物光释光测年中等效剂量测定方法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1
8
作者 陈杰 卢演俦 +4 位作者 魏兰英 赵华 尹功明 孙瑛杰 胡碧茹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443-452,共10页
准确地测定碎屑矿物沉积后吸收的等效剂量是第四纪沉积物释光测年中最关键的一环。用光释光测年技术对几个全新世坡积物、古土壤和黄土等样品中的石英、长石等碎屑矿物进行了测定等效剂量的对比研究。初步结果表明,对于光释光测年,所... 准确地测定碎屑矿物沉积后吸收的等效剂量是第四纪沉积物释光测年中最关键的一环。用光释光测年技术对几个全新世坡积物、古土壤和黄土等样品中的石英、长石等碎屑矿物进行了测定等效剂量的对比研究。初步结果表明,对于光释光测年,所有样品用再生释光法和澳大利亚滑移法获得的结果均与14 C 测年结果或已知年龄相吻合; 部分晒退法只有在光晒退时间适度,且释光强度与剂量呈线性响应时可获得可靠结果,但误差较大;附加剂量法和残留释光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测定的等效剂量通常偏大。实验还表明,可用绿光释光和红外释光两种不同的光释光测年技术对同一样品测年值进行自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纪 沉积物 释光 等效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释光测年的研究简史及研究现状 被引量:16
9
作者 陈淑娥 李虎侯 庞奖励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09-212,共4页
针对释光现象的研究,及其在地质和考古年代测定中的应用,将释光测年的研究历史划分为3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末以前,释光测年研究的萌芽阶段;60年代至80年代中期,热释光测年的研究及发展阶段;80年代中期至今,光释光测年的研究及发展阶段... 针对释光现象的研究,及其在地质和考古年代测定中的应用,将释光测年的研究历史划分为3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末以前,释光测年研究的萌芽阶段;60年代至80年代中期,热释光测年的研究及发展阶段;80年代中期至今,光释光测年的研究及发展阶段。最后,对释光测年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简单的总结,认为对释光现象产生机制的许多细节还有待深入研究,对于非线性释光生长曲线的校正及提高测年的精度,仍是测量等效剂量(De)时研究的主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释光 研究历史 研究现状 释光 释光 地质 释光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汶川8.0级地震小鱼洞地表破裂带古地震事件的光释光测年 被引量:12
10
作者 杨会丽 陈杰 +3 位作者 冉勇康 刘进峰 王昌盛 李峰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02-412,共11页
小鱼洞地震地表破裂带罗元村探槽剖面揭示了汶川8.0级大地震之前的1次同等规模的古地震事件。文中对采自小鱼洞破裂带罗元村古地震探槽的7个冲洪积物样品进行了细颗粒石英简单多片再生法和单测片再生法光释光测年研究。LED08-212样品SA... 小鱼洞地震地表破裂带罗元村探槽剖面揭示了汶川8.0级大地震之前的1次同等规模的古地震事件。文中对采自小鱼洞破裂带罗元村古地震探槽的7个冲洪积物样品进行了细颗粒石英简单多片再生法和单测片再生法光释光测年研究。LED08-212样品SAR法预热坪实验表明预热温度坪区间为180~240℃,在此温度下热转移量小于等效剂量的1%,不影响测量结果。循环比、回授、剂量恢复试验也表明采用200℃预热温度、10s预热时间和SMAR法流程进行等效剂量测量是合适的,能有效地校正测量过程中的释光信号感量变化。样品LED08-113,LED08-212细颗粒石英SAR法等效剂量值与SMAR法结果的一致性,表明2种方法均适用于本批样品。整个剖面上下盘各形成1个很好的时间序列,结合该地区的历史地震记录,推测小鱼洞断层上次大地震发生的时间应该为距今1.7~2.2ka,其全新世垂直滑动速率至少为(1.0±0.08)m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小鱼洞地表破裂带 古地震 释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释光测年和孢粉分析揭示的晚冰期以来科尔沁沙地演化过程 被引量:11
11
作者 杨林海 赖忠平 +2 位作者 周杰 隆浩 张静然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95-701,共7页
利用光释光测年技术对科尔沁沙地的7个风成砂-砂质古土壤剖面进行年代测试,结合地层和孢粉分析得到晚冰期以来科尔沁沙地的演化过程如下:16~10 ka B.P.,风成砂出现,沙地活化;10~3 ka B.P.,砂质古土壤发育,沙地固定;约3 ka B.P.前后,... 利用光释光测年技术对科尔沁沙地的7个风成砂-砂质古土壤剖面进行年代测试,结合地层和孢粉分析得到晚冰期以来科尔沁沙地的演化过程如下:16~10 ka B.P.,风成砂出现,沙地活化;10~3 ka B.P.,砂质古土壤发育,沙地固定;约3 ka B.P.前后,风成砂出现,沙地活化;3 ka B.P.至今,多层弱发育砂质古土壤和风成砂的交替出现,指示晚全新世科尔沁沙地的多次固定与活化;从约4~2 ka B.P.,沙地环境由草甸草原逐渐退化为典型草原。分析表明,3 ka B.P.以前科尔沁沙地的演化完全受气候变化的控制,之后(尤其是辽代以后)人类活动的影响日益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尔沁沙地 释光 孢粉分析 沙地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江上游安康东段古洪水事件光释光测年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周亮 黄春长 +4 位作者 周亚利 庞奖励 查小春 许洁 张小艳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703-1714,共12页
通过对汉江上游峡谷广泛的野外考察,结合系统采样和粒度成分与磁化率测试分析,证明汉江上游安康东段第一级阶地黄土质覆盖层剖面夹有两组典型的古洪水滞流沉积层,其记录了两期特大古洪水事件.本文在该河段选择两个剖面进行系统采样,对... 通过对汉江上游峡谷广泛的野外考察,结合系统采样和粒度成分与磁化率测试分析,证明汉江上游安康东段第一级阶地黄土质覆盖层剖面夹有两组典型的古洪水滞流沉积层,其记录了两期特大古洪水事件.本文在该河段选择两个剖面进行系统采样,对其进行了年代学研究.应用单片再生法(SAR)技术获得其光释光年龄值,结合地层和高分辨率气候变化记录对比分析,确定第一期古洪水事件发生在12700~12500 a BP之间,对应于晚冰期Bolling-Allerod向着Younger Dryas转折的时期,第二期古洪水事件发生在1000~900 a BP,对应于我国历史上北宋时代的气候恶化时期.这表明汉江上游古洪水事件的发生与气候恶化转折密切相关.由于季风气候状态不稳定,降水变率增大,导致特大洪水与干旱事件皆有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洪水 释光 汉江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城冰帽冰碛物光释光测年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及探讨 被引量:9
13
作者 张志刚 王建 +3 位作者 赖忠平 徐孝彬 白世彪 张茂恒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02-610,共9页
冰川事件是气候波动最直接的地质证据,利用冰川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冰碛物的年代数据建立冰川事件的时间顺序,是反演冰川演化历史以及区域古气候和古环境的有效途径。然而,由于冰川沉积环境的复杂性,很大程度限制了冰川年代数据的获取。近... 冰川事件是气候波动最直接的地质证据,利用冰川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冰碛物的年代数据建立冰川事件的时间顺序,是反演冰川演化历史以及区域古气候和古环境的有效途径。然而,由于冰川沉积环境的复杂性,很大程度限制了冰川年代数据的获取。近年来,随着光释光测年技术的不断完善,其应用范围已经扩展到冰川沉积物的年代测定。本文利用光释光(OSL)测年技术对青藏高原东南部稻城冰帽库照日地区系列冰碛垄进行年代测定,试图建立库照日地区冰川事件的年代序列。然而,光释光(OSL)年代结果与先前发表的ESR和宇生核素10Be暴露年代数据不一致,且个别数据与地貌新老关系不符。通过对比分析显示:冰碛物样品埋藏前释光信号的部分晒退以及样品提取的石英不纯,可能导致冰碛物光释光测年的较大误差和不准确性,应该引起足够的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城冰帽 库照日 释光 冰川 冰碛物 非正常衰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渭河咸阳段全新世古洪水事件光释光测年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王恒松 黄春长 +3 位作者 周亚利 庞奖励 査小春 顾洪亮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46-355,共10页
古洪水水文学研究是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前沿课题,确定古洪水事件的年代是古洪水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对渭河流域进行深入的野外考察,在中游咸阳段阶地发现全新世黄土—古土壤层里夹有古洪水滞流沉积层,表明该地层记录了古洪水事件发生... 古洪水水文学研究是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前沿课题,确定古洪水事件的年代是古洪水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对渭河流域进行深入的野外考察,在中游咸阳段阶地发现全新世黄土—古土壤层里夹有古洪水滞流沉积层,表明该地层记录了古洪水事件发生的信息。在该剖面采集光释光样品,分离提取40~63μm石英颗粒成分,应用单片再生剂量法(SAR)进行红外后蓝光(Post—IR OSL)释光测量,获得了9个OSL年龄值。结果表明由古洪水滞流沉积层记录的特大古洪水事件发生在3 200~2 800 a B.P.之间。结合沉积样品系列的磁化率和粒度成分等气候替代性指标分析,揭示了在全新世中期向晚期转折过渡时期,渭河流域处于气候向干旱化发展的转型期,气候变化剧烈,大气系统不稳定,降水变率增大等,是导致特大洪水多发的主要原因。这也是渭河流域气候水文系统对于全球性气候恶化响应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洪水事件 释光 全新世 滞流沉积物 渭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释光技术在水成沉积物测年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9
15
作者 赵秋月 魏明建 +4 位作者 周锐 宋波 潘宝林 陈淑贞 赵晓红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1-38,共8页
准确获得水成沉积物的年龄是第四纪年代学重要的前沿问题之一。随着释光技术的发展,水成沉积物释光测年在如下方面有新的进展:具体释光技术的选择、释光测量方法、测年矿物的种类、矿物的粒级和获得等效剂量的统计方法等。线性调整光释... 准确获得水成沉积物的年龄是第四纪年代学重要的前沿问题之一。随着释光技术的发展,水成沉积物释光测年在如下方面有新的进展:具体释光技术的选择、释光测量方法、测年矿物的种类、矿物的粒级和获得等效剂量的统计方法等。线性调整光释光技术能够提取光释光信号中衰退快的组分;单片再生法应用广泛;单颗粒技术在挑选沉积时晒退充分的颗粒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水成沉积物中的石英比长石更易晒退;较多的实验表明水成沉积物中的粗颗粒比细颗粒更易晒退;获得等效剂量的统计模型很多,但尚无一种统计模型适用于所有样品。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水成沉积物释光测年在气候、构造运动、冰川进退历史和人类活动主导的土壤侵蚀量变化研究中的意义及今后的研究方向,为全面了解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成沉积物 晒退 残余本底 释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渭河流域东部全新世黄土-古土壤剖面光释光测年及其记录的土壤侵蚀事件 被引量:7
16
作者 贾耀锋 黄春长 +2 位作者 庞奖励 毛龙江 葛本伟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73-83,共11页
在渭河流域东部老官台(LGT)全新世黄土-古土壤剖面中,系统采集了15个黄土释光测年样品,应用单片再生剂量法(SAR)对这些样品的细颗粒混合矿物进行了光释光(OSL)测年,测定结果表明:红外之后蓝光释光([post—IR]OSL)的年龄偏大,红外释光(IR... 在渭河流域东部老官台(LGT)全新世黄土-古土壤剖面中,系统采集了15个黄土释光测年样品,应用单片再生剂量法(SAR)对这些样品的细颗粒混合矿物进行了光释光(OSL)测年,测定结果表明:红外之后蓝光释光([post—IR]OSL)的年龄偏大,红外释光(IRSL)的年龄偏小或与蓝光释光(BLSL)的年龄基本一致,应用IRSL和BLSL信号测定的OSL年龄整体偏小可能与测定样品中长石矿物的异常衰退有关,而[post—IR]OSL信号由于很少发生异常衰退问题,使得其年龄可靠性更高。基于测定的[post-IR]OSL年龄,结合该剖面的磁化率和粒度指标,进一步探讨了渭河流域东部自全新世以来发生的两期土壤侵蚀事件,第1期土壤侵蚀事件发生在约12.40~9.34 kaBP,即全新世大暧期来临之前的气候转暖期间;第2期土壤侵蚀事件发生在约4.60~3.76 kaBP,即全新世大暖期即将结束、气候开始出现恶化、黄河中游地区夏文化发展的时期,这为深入探索夏代发生的大洪水事件及其气候背景提供了科学依据,本区两期显著的土壤侵蚀事件的发现,揭示了东亚季风系统的不稳定性,表现为千年到百年尺度上的快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 释光 磁化率与粒度 土壤侵蚀 全新世 渭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和盆地马厂塬遗址古地震与暴雨山洪泥流事件光释光测年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郭永强 黄春长 +5 位作者 周亚利 庞奖励 查小春 张玉柱 胡贵明 周强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89-199,共11页
通过对青海民和盆地详细的野外调查,在民和马厂塬遗址周围首次发现多处黄土地裂缝(呈现N30°~40°W和N40°~50°E走向)分布区。详细观察可见有一层红色黏土覆盖文化层或者人类活动扰动层,并且填充了这些裂隙,判定... 通过对青海民和盆地详细的野外调查,在民和马厂塬遗址周围首次发现多处黄土地裂缝(呈现N30°~40°W和N40°~50°E走向)分布区。详细观察可见有一层红色黏土覆盖文化层或者人类活动扰动层,并且填充了这些裂隙,判定这是古地震与暴雨山洪泥流事件的沉积记录。对马厂塬遗址边墙村南剖面两个地点相同地层单元平行采样,应用单片再生剂量法(SAR)技术对红色泥流及其上下黄土夹层进行释光(OSL)测年研究,并对这些样品等效剂量(De)值进行统计分析,获得了较为可靠的OSL年代。综合OSL年代结果、全新世黄土地层关系、考古记录及研究区马家窑文化类型的放射性14 C测年数据,确定这次古地震及暴雨山洪泥流事件发生在4.9ka BP左右,对应于马家窑文化类型(5.3~4.8ka BP)晚期。本文研究揭示了史前古地震事件与暴雨山洪泥流沉积物的OSL特征,对于马厂塬遗址环境考古和深刻认识民和盆地自然灾害的发生规律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震 暴雨山洪泥流事件 释光 马厂塬遗址 民和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8年汶川地震相关堆积物的细颗粒石英光释光测年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杨会丽 陈杰 +1 位作者 刘进峰 余松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13-420,共8页
现代强震相关堆积物的释光测年研究有助于理解古地震相关沉积物释光测年的地质意义,提高古地震测年的精度和准确度,更好地认识大地震发生的规律。文中选择了若干典型的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相关堰塞湖堆积物、泄洪堆积物和喷砂堆积物,进... 现代强震相关堆积物的释光测年研究有助于理解古地震相关沉积物释光测年的地质意义,提高古地震测年的精度和准确度,更好地认识大地震发生的规律。文中选择了若干典型的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相关堰塞湖堆积物、泄洪堆积物和喷砂堆积物,进行了细颗粒石英光释光测年研究。结果表明,这些地震相关沉积物中的细颗粒石英灵敏度较高,但释光信号并未完全归零,等效剂量残留值有的可高达10Gy,这对百年或千年尺度复发周期地震事件的释光测年影响较大,但对万年至10万年尺度的地质事件测年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地震前古地面附近沉积物样品细颗粒石英的光晒退程度较好,其等效剂量仅0.2Gy,因此应尽量采集古地面附近的样品来限定古地震事件发生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堰塞湖 地震喷砂 细颗粒石英 释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江上游全新世特大古洪水事件光释光测年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恒松 黄春长 +1 位作者 周亚利 熊康宁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00-1112,共13页
古洪水事件对中国古代文明的演变进程产生过重大影响,古洪水水文学研究是全球变化研究的前沿课题。通过野外深入考察,在汉江上游河谷阶地上,发现典型的全新世剖面中赋存古洪水滞流沉积层,记录了古洪水事件的气候水文信息。选择三个剖面... 古洪水事件对中国古代文明的演变进程产生过重大影响,古洪水水文学研究是全球变化研究的前沿课题。通过野外深入考察,在汉江上游河谷阶地上,发现典型的全新世剖面中赋存古洪水滞流沉积层,记录了古洪水事件的气候水文信息。选择三个剖面系统采样,应用SAR法的Post-IR OSL技术对样品进行测年研究,获得了14个OSL年龄数据。结合样品的粒度成分和磁化率等气候替代指标测定分析,获得了全新世洪水事件与气候变化关系的记录。证明在距今9.5~8.5 ka和3.2~2.8 ka前,汉江上游经历了2个特大洪水期。该流域黄土—古土壤剖面记录了全新世早期气温回升增湿的气候,由于大气波动失稳,出现了9~8 ka前的全球降温事件;中期土壤成壤强烈,记录了温暖湿润的气候;晚期形成的现代黄土和表土层,记录了相对干旱的气候。由此揭示了在全新世早期气候波动失稳和中期向晚期过渡的气候转折时期,气候变化剧烈,降水变率增大,是导致特大古洪水事件频发的主要原因,这也是该区域气候水文事件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规律的具体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释光 全新世 古洪水事件 气候变化 汉江上游河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成沉积物红外及绿光释光测年比较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赖忠平 周杰 +1 位作者 卢演俦 SinghviA K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57-61,共5页
中国沙漠黄土边界带是地质时期东亚季风气候变化的敏感地带 ,其风成沉积物记录了东亚季风气候的变迁。对处于沙漠黄土边界带的吉林省太平川剖面进行了钾长石红外释光及石英绿光释光测年的比较研究 ,详细阐述了粗颗粒技术样品的前处理方... 中国沙漠黄土边界带是地质时期东亚季风气候变化的敏感地带 ,其风成沉积物记录了东亚季风气候的变迁。对处于沙漠黄土边界带的吉林省太平川剖面进行了钾长石红外释光及石英绿光释光测年的比较研究 ,详细阐述了粗颗粒技术样品的前处理方法及钾长石和石英单矿物的分离过程 ,对于预热而导致的热转移信号对光释光测年中等效剂量的影响作了探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成沉积 释光 粗颗粒技术 热转移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