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无损检测果实坚实度的研究 被引量:31
1
作者 曾一凡 刘春生 +2 位作者 孙旭东 陈兴苗 刘燕德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50-252,共3页
该研究的目的是建立可见/近红外光谱与梨果实坚实度之间的数学模型,评价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无损测量梨果实坚实度的应用价值。在可见/近红外光谱区域(350~1800 nm),试验对比分析了不同测量部位、不同光谱预处理方法和不同校正建模算... 该研究的目的是建立可见/近红外光谱与梨果实坚实度之间的数学模型,评价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无损测量梨果实坚实度的应用价值。在可见/近红外光谱区域(350~1800 nm),试验对比分析了不同测量部位、不同光谱预处理方法和不同校正建模算法的梨果实坚实度校正模型。结果表明:赤道部位吸光度一阶微分光谱的偏最小二乘回归所建梨果实坚实度校正模型的预测性能较优,其校正和预测相关系数分别为0.8779和0.8087,校正和预测均方误差分别为1.0804 N和1.4455 N。研究表明: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无损检测梨果实坚实度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 无损检测 测量部位 光谱预处理方法 校正建模算法 果实坚实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本体温度的拉曼光谱检测 被引量:1
2
作者 柯云龙 任聪静 +1 位作者 王靖岱 阳永荣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12-316,共5页
基于聚乙烯本体温度与其凝聚态结构具有一一对应关系,通过对拉曼光谱进行偏最小二乘法(PLS)分析,建立了聚乙烯本体温度的PLS回归预测模型。聚乙烯本体温度的模型预测值与真实值的相关系数、平均相对误差和预测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999,1.0... 基于聚乙烯本体温度与其凝聚态结构具有一一对应关系,通过对拉曼光谱进行偏最小二乘法(PLS)分析,建立了聚乙烯本体温度的PLS回归预测模型。聚乙烯本体温度的模型预测值与真实值的相关系数、平均相对误差和预测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999,1.01%,1.32,完全能满足实际工业生产对聚乙烯本体温度控制的要求。对1 350~1 530 cm-1内的拉曼光谱进行PLS分析发现,第一项PLS成分的载荷分布能反映聚乙烯本体温度与聚乙烯凝聚态结构间的关系,即与无定形相含量成正相关,而与结晶相含量成负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拉曼光谱可实现聚乙烯本体温度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曼光谱 聚乙烯本体温度 偏最小二乘法 光谱预处理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的板栗产地识别 被引量:5
3
作者 杨雨图 熊杰 +2 位作者 司万 方会敏 黄玉萍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89-194,203,共7页
采用可见/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对河北和安徽两个产地的板栗进行检测分级,获得板栗样品在600~1100 nm波长区间的可见/近红外光谱,采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进行建模,比较不同预处理方法和波长范围对PLSDA模型精度的影响。结果显示,... 采用可见/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对河北和安徽两个产地的板栗进行检测分级,获得板栗样品在600~1100 nm波长区间的可见/近红外光谱,采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进行建模,比较不同预处理方法和波长范围对PLSDA模型精度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预处理方法对模型性能影响较大,一阶导数预处理在全波长范围所建PLSDA模型性能最优,校正集和验证集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884和0.863,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170和0.191。不同波长范围也会影响模型的预测和识别性能,在波长区间为750~1000 nm的光谱所建立的PLSDA模型性能要高于全波长光谱所建立的模型性能,其中经过Savitzky-Golay平滑预处理后,模型性能的提高最为明显,且其与原始光谱在校正集和验证集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达到最优,即识别率均可达到100%。因此,可见/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能够对板栗产地进行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 产地 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 光谱预处理方法 波长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