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高光谱的春玉米大斑病害遥感监测指数选择 被引量:18
1
作者 王利民 刘佳 +2 位作者 邵杰 杨福刚 高建孟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70-177,共8页
玉米大斑病是春玉米主要病害之一,采用地面光谱观测的方式构建遥感监测指数,是实施区域遥感监测的基础,也是卫星传感器谱段设计的主要依据。该文在陕西省眉县设计了人工控制小区试验,针对高抗、抗、感和高感4个品种,通过人工接种不同浓... 玉米大斑病是春玉米主要病害之一,采用地面光谱观测的方式构建遥感监测指数,是实施区域遥感监测的基础,也是卫星传感器谱段设计的主要依据。该文在陕西省眉县设计了人工控制小区试验,针对高抗、抗、感和高感4个品种,通过人工接种不同浓度大斑病分生孢子的方法,获得了正常、轻微、中度以及严重等4个病害感染梯度小区,并在春玉米抽雄、吐丝、乳熟以及成熟4个生长期进行了地面高光谱观测。为了实现对春玉米大斑病的遥感监测,该项研究在春玉米冠层光谱数据基础上,分析了不同种植区不同生长期春玉米冠层光谱反射率和光谱一阶微分特征,并以此确定了大斑病敏感波段位置以及病害适宜监测期,同时根据敏感波段位置的光谱特征构建了专门的春玉米大斑病的遥感监测指数,最后结合180个光谱观测样本,对比了所提指数以及其他病害指数与病害严重度之间的相关性,并通过聚类分析了所建遥感指数的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乳熟期的春玉米大斑病在红边波谱内的响应较为敏感,尤其红边核心区(725~740 nm)的光谱一阶微分与病害严重程度间存在明显地单调变化关系,具有非常显著的负相关性;同时,该文所提病害监测指数与病情指数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其相关系数达到了0.995 0,最后结果表明利用红边一阶微分指数的对病害程度的聚类总体精度达到100.0%,指数值分布稳定性也更高,具有在遥感监测业务中应用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病害 光谱分析 春玉米 大斑病 红边 光谱一阶微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光谱和BP神经网络的玉米叶片SPAD值遥感估算 被引量:89
2
作者 李媛媛 常庆瑞 +3 位作者 刘秀英 严林 罗丹 王烁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135-142,共8页
为了进一步提高玉米叶绿素含量的高光谱估算精度,该文测定了西北地区玉米乳熟期叶片的光谱反射率及其对应的叶绿素相对含量(soil and plant analyzer development,SPAD)值,分析了一阶微分光谱、高光谱特征参数与SPAD的相关关系,构建了... 为了进一步提高玉米叶绿素含量的高光谱估算精度,该文测定了西北地区玉米乳熟期叶片的光谱反射率及其对应的叶绿素相对含量(soil and plant analyzer development,SPAD)值,分析了一阶微分光谱、高光谱特征参数与SPAD的相关关系,构建了基于一阶微分光谱、高光谱特征参数和BP神经网络的SPAD估算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再结合主成分回归(principal component regression,PCR)、偏最小二乘回归(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以及传统回归模型与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SPAD值与一阶微分光谱在763nm处具有最大相关系数(R=0.901);以763 nm处的一阶微分值、蓝边内最大一阶微分为自变量建立的传统回归模型可用于玉米叶片SPAD估算;将构建传统回归模型时筛选到的光谱参数作为输入,实测SPAD值作为输出,构建BP神经网络模型,其建模与验模R2分别为0.887和0.896,RMSE为2.782,RE为4.59%,与其他回归模型相比,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精度最高,研究表明BP神经网络对叶绿素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是估算玉米叶片SPAD值的一种实时高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分析 神经网络 模型 一阶微分光谱 光谱特征参数 叶绿素相对含量值 玉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毛虫危害马尾松光谱特征分析与等级检测 被引量:17
3
作者 许章华 刘健 +5 位作者 余坤勇 龚从宏 谢婉君 唐梦雅 赖日文 李增禄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28-433,共6页
以福建省延平区实测51条不同虫害等级的马尾松高光谱数据为基础,对健康、轻度虫害、中度虫害、重度虫害等4个虫害等级光谱反射率及一阶微分光谱特征进行分析,并在建立7个检验参数的基础上,构建了虫害等级的检测模型。结果表明:(1)虫害... 以福建省延平区实测51条不同虫害等级的马尾松高光谱数据为基础,对健康、轻度虫害、中度虫害、重度虫害等4个虫害等级光谱反射率及一阶微分光谱特征进行分析,并在建立7个检验参数的基础上,构建了虫害等级的检测模型。结果表明:(1)虫害状态下的马尾松光谱反射率明显较健康状态低,虫害等级越高,反射率越低;(2)随着虫害等级的上升,马尾松光谱反射率曲线"绿峰"和"红谷"渐趋消失,红边被拉平;(3)虫害导致光谱"绿峰"红移、红边位置蓝移,但"红谷"与近红外反射峰位置的变化则较为复杂;(4)CARI,RES,REA,REDVI与松毛虫害等级显著相关,REP,RERVI,RENDVI与虫害等级的相关性较弱;(5)以7个检验参数为自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可以较为有效地检测松毛虫害等级,检测精度与准确度均达0.8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毛虫 虫害等级 马尾松 光谱特征 一阶微分光谱特征 检测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三角洲土壤性状与水稻群体野外光谱关系初步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陈晓军 刘庆生 刘高焕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84-188,共5页
通过土壤性状(盐分、pH值等)分析和水稻群体野外光谱测定,获得了27个配对样品。初步分析了乳熟期水稻群体野外光谱、微分光谱与土壤盐分、pH值的关系。结果表明:全盐量、pH值与乳熟期水稻群体野外光谱(350~1350nm)无显著相关性,与植被... 通过土壤性状(盐分、pH值等)分析和水稻群体野外光谱测定,获得了27个配对样品。初步分析了乳熟期水稻群体野外光谱、微分光谱与土壤盐分、pH值的关系。结果表明:全盐量、pH值与乳熟期水稻群体野外光谱(350~1350nm)无显著相关性,与植被指数、红边位置、红边振幅等表征水稻光学特性的指数无显著相关性,而与其微分光谱有一定的相关性;利用层次聚类分析法,将654~754nm微分光谱作为自变量,将27个样品分为三类,在此基础上非参数Kruskal-WallisTest检验结果表明全盐量、pH值、有机质并不随着类别的改变而发生明显的变化。MedianTest检验结果表明,三类之间全盐量并不完全相同,而pH值和有机质并不随类别的不同而存在这种差别。最后,建立了水稻微分光谱与土壤全盐量、pH值的线性回归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性状 全盐量 PH值 一阶微分光谱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A-BP神经网络高光谱反演模型分析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 被引量:11
5
作者 陈春玲 金彦 +3 位作者 曹英丽 于丰华 冯帅 周长献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26-632,共7页
叶绿素是评价玉米健康状况的重要生理生化参数,而快速、准确检测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是实现玉米长势及健康状况精准诊断的关键。为提高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的高光谱反演精度,以玉米试验小区为基础,测定了东北地区玉米不同生长期的叶片光... 叶绿素是评价玉米健康状况的重要生理生化参数,而快速、准确检测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是实现玉米长势及健康状况精准诊断的关键。为提高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的高光谱反演精度,以玉米试验小区为基础,测定了东北地区玉米不同生长期的叶片光谱反射率及其对应的叶绿素含量。首先采用一阶微分方法提取光谱特征,构建9种高光谱特征参数(Db、Dy、Dr、λb、λy、λr、SDb、SDy和SDr),并分析一阶微分光谱、高光谱特征参数与叶绿素含量间的相关关系,优选出与叶绿素含量相关性较高的3种特征参数作为自变量,分别为535nm处的一阶微分值、蓝边内最大一阶微分值Db、蓝边面积SDb,叶绿素含量实测值作为因变量,随后采用遗传算法对BP神经网络进行优化,建立BP神经网络(BPNN)和遗传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GA-BPNN)反演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再结合主成分回归(PCR)和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模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叶绿素含量与一阶微分光谱在535nm处具有最大相关系数(R=-0.738),并且与特征参数Db、SDb呈显著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732和-0.728;遗传算法可以有效地对BPNN初始权值随机化、易陷入局部极值等不足实现优化,并为其定位出理想的搜索空间;GA-BPNN模型的建模集与验证集R2分别为0.878和0.898,RMSE为0.731,与其他反演模型相比,GA-BPNN模型的稳定性和预测能力均表现最好,可为定量预测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提供一定的理论和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叶绿素含量 一阶微分光谱 光谱特征参数 遗传算法 BP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光谱影像分解的土壤含水量反演技术 被引量:6
6
作者 吴见 刘民士 李伟涛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56-160,共5页
植被和土壤常同时存在于影像像元中,土壤含水量监测不可避免地会受植被光谱影响。因此,剔除植被光谱干扰显得尤为重要。采用基于光谱匹配的分解算法对Hyperion高光谱数据进行分解,剔除植被光谱的干扰,同时对土壤贡献的光谱信息进行一阶... 植被和土壤常同时存在于影像像元中,土壤含水量监测不可避免地会受植被光谱影响。因此,剔除植被光谱干扰显得尤为重要。采用基于光谱匹配的分解算法对Hyperion高光谱数据进行分解,剔除植被光谱的干扰,同时对土壤贡献的光谱信息进行一阶微分和包络线去除变换,选取敏感波段,建立土壤含水量反演模型。结果表明:以波段X661,X1019和X2067的土壤包络线去除光谱为自变量建立的模型最佳,预测R2值为0.85;未剔除植被光谱时,以波段X541,X979和X1632的一阶微分光谱为自变量建立的模型最佳,预测R2值仅为0.36。通过高光谱影像分解剔除植被光谱干扰估测土壤含水量的方法是可行的,可为今后遥感估测土壤含水量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含水量 光谱 混合像元分解 一阶微分光谱 包络线去除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光谱和BP神经网络的双子叶植物叶片叶绿素遥感估算 被引量:3
7
作者 许童羽 袁炜楠 +2 位作者 周云成 于丰华 杜文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49-755,共7页
针对传统叶绿素分析方法具有破坏性且耗费人力、时间长、成本高的弊端,依据LOPEX’93数据集中双子叶植物的高光谱数据和叶绿素值,构建了双子叶植物基于高光谱的叶绿素含量最佳估算模型,利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一阶微分光谱、高光谱特征... 针对传统叶绿素分析方法具有破坏性且耗费人力、时间长、成本高的弊端,依据LOPEX’93数据集中双子叶植物的高光谱数据和叶绿素值,构建了双子叶植物基于高光谱的叶绿素含量最佳估算模型,利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一阶微分光谱、高光谱特征参数与叶绿素的相关关系,发现724nm波段处一阶导数与双子叶植物叶绿素值的相关性最大,其相关性为0.509;高光谱特征参数RVI、NDVI、TCAR与叶绿素的相关性达到0.7以上,构建基于一阶微分光谱、高光谱特征参数和BP神经网络的叶绿素估算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再结合一元线性模型、指数模型、对数模型和幂函数模型与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叶绿素值与一阶微分光谱在724nm处的光谱数据作为自变量建立的传统回归模型可用于双子叶植物叶绿素的估算,最优建模样本R^2和最优验证样本R_V^2分别为0.541和0.745,RMSE为6.16;基于高光谱特征参数RVI、NDVI、TCAR建立的叶绿素估算回归模型,最优建模样本R^2和最优验证样本R_V^2分别为0.618,0.708;0.632,0.866;0.594,0.654,RMSE分别为6.65,5.61,7.07,将基于高光谱特征参数变量构建传统回归模型时筛选到的光谱参数作为输入,实测叶绿素值作为输出,构建BP神经网络模型,其最优建模R2与最优验模R_V^2分别为0.692和0.874,最优验证样本RMSE为5.23,与其他回归模型相比,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精度最高。研究表明基于高光谱数据的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是估算双子叶植物叶绿素值的一种高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P神经网络 一阶微分光谱 光谱特征参数 叶绿素 双子叶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光谱苹果品种叶片铁含量估测模型 被引量:1
8
作者 刘玉霞 王振锡 +3 位作者 李园 丁雅 瞿余红 董淼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91-1001,共11页
【目的】在叶片水平上构建基于高光谱的苹果品种叶片铁素含量估测模型,为探寻实时、高效、无损的果树树体营养诊断提供技术途径。【方法】以苹果品种岩富10号为材料,测定岩富10号叶片光谱数据和铁素含量,采用光谱分析和相关分析法,筛选... 【目的】在叶片水平上构建基于高光谱的苹果品种叶片铁素含量估测模型,为探寻实时、高效、无损的果树树体营养诊断提供技术途径。【方法】以苹果品种岩富10号为材料,测定岩富10号叶片光谱数据和铁素含量,采用光谱分析和相关分析法,筛选与叶片铁素含量相关性较强的光谱组合,利用偏最小二乘法构建苹果叶片铁素含量光谱估测模型。【结果】岩富10号苹果叶片一阶微分光谱与铁素含量的敏感波段为R'_(990)、R'_(1 113)、R'_(1 360)、R'_(1 408),相关系数最高为-0.698 9。对敏感波段两两进行加、减、乘、除运算,最优波段组合形式R'_(990)×R'_(1 048)与铁素含量相关系数为0.846 2。估测模型拟合度(R^2)最高为0.827 5。【结论】苹果叶片一阶微分光谱组合与铁素含量显著相关(P<0.05),光谱组合能够明显提高其相关性,偏最小二乘法与逐步回归建模相比估算模型的精度更佳,可以用于苹果叶片铁素含量的光谱估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叶片 铁含量 一阶微分光谱 光谱组合 偏最小二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