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样品衰减系数对SPR相位型传感器的影响
1
作者 张颖颖 殷澄 +1 位作者 来建成 李振华 《应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47-550,共4页
以折射率的虚部表征被测介质的光吸收特性,从理论上分析了样品衰减系数对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相位差曲线的影响,并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针对透明介质优化设计的SPR结构用于测量吸收介质时,相位差曲线在共振角附近的变化率随样品衰... 以折射率的虚部表征被测介质的光吸收特性,从理论上分析了样品衰减系数对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相位差曲线的影响,并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针对透明介质优化设计的SPR结构用于测量吸收介质时,相位差曲线在共振角附近的变化率随样品衰减系数的增大而减小,导致SPR相位型传感器的灵敏度退化.改变金膜厚度可有效补偿这种灵敏度的衰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光衰减系数 相位差 灵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梅梁湾有色可溶性有机物对光的吸收 被引量:39
2
作者 张运林 吴生才 +2 位作者 秦伯强 陈伟民 朱广伟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05-409,共5页
探讨了太湖梅梁湾不同湖区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DOM)对光的吸收、光衰减系数的变化及与DOC浓度的关系、CDOM吸收对光衰减系数的贡献率以及指数函数曲线斜率S值.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湖区CDOM吸收系数差异明显,ad(440)、ad(320)的变化范围分别... 探讨了太湖梅梁湾不同湖区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DOM)对光的吸收、光衰减系数的变化及与DOC浓度的关系、CDOM吸收对光衰减系数的贡献率以及指数函数曲线斜率S值.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湖区CDOM吸收系数差异明显,ad(440)、ad(320)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22~2.58m-1,6.24~10.69m-1;DOC浓度最高值出现在梁溪河口,为12.74mg/L,最低值出现梅梁湾口,为6.87mg/L,大致呈由湾内向湾口逐渐递减的趋势;DOC与CDOM吸收系数在波长320nm以下存在显著性相关,波长320~700nm CDOM吸收对光衰减系数的贡献率在0.69%~60.9%间变化,400nm以下紫外短光部分贡献率均大于20%,空间上短波部分贡献率在河口区、五里湖比梅梁湾内及沿岸带要大;CDOM吸收的指数函数曲线斜率S在13.9~18.1μm-1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梁湾 有色可溶性有机物 吸收系数 光衰减系数 溶解性有机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梅梁湾沿岸带水体生物学与光学特性 被引量:17
3
作者 张运林 秦伯强 +2 位作者 陈伟民 陈宇炜 吴生才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54-460,共7页
基于 1998~ 1999年周年 4季原位水下光场观测资料及中国科学院太湖湖泊生态系统研究站 1992~ 2 0 0 1年悬浮物、叶绿素 a、透明度长期历史观测资料分析了太湖梅梁湾沿岸带第 2号站点水体的生物学与光学特性 ,探讨了水下光合有效辐射(P... 基于 1998~ 1999年周年 4季原位水下光场观测资料及中国科学院太湖湖泊生态系统研究站 1992~ 2 0 0 1年悬浮物、叶绿素 a、透明度长期历史观测资料分析了太湖梅梁湾沿岸带第 2号站点水体的生物学与光学特性 ,探讨了水下光合有效辐射(PAR)总量的日变化、垂直分布 ;光衰减系数的季节变化及光谱分布 ;影响光衰减系数的主要水色因子。结果表明 ,无论是 PAR还是光谱衰减系数其值都很高 ,其中 PAR衰减系数在 1.4 0~ 5 .30 / m间变化 ,均值为 2 .4 3± 0 .5 5 / m,秋季最大、夏季最小 ,真光层深度在 0 .87~ 3.2 9m间变化 ,均值为 1.98± 0 .4 1m;水下光谱在蓝光波段衰减最强烈 ,其次是红光、绿光 ,随着深度增加光谱成分出现绿移和红移现象 ,绿红光占得比例越来越大 ;光谱衰减系数随着波长的增加大致呈下降趋势 ,但在 6 70 nm附近有个峰值 ;基于线性相关分析发现在混浊的沿岸带水体中影响光衰减主要因子为水体中的悬浮物和有色可溶性有机物 ,叶绿素 a对 PAR衰减系数的贡献率只占到 1.5 9%~ 14 .2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梅梁湾 水体 生物学 学特性 光衰减系数 合有效辐射 水色遥感 水质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溪河库湾春季水华期间水体光学特征及相关分析 被引量:19
4
作者 徐耀阳 叶麟 +1 位作者 韩新芹 蔡庆华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4-88,共5页
研究了香溪河库湾春季水华期间(2006年3月3日—4月16日)透明度水层可见光衰减系数KSd的时空特征,分析其与表层水叶绿素a浓度、DOC浓度和透明度Sd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香溪河库湾春季水华可见光衰减系数KSd时空变异很大;除峡口河段(样... 研究了香溪河库湾春季水华期间(2006年3月3日—4月16日)透明度水层可见光衰减系数KSd的时空特征,分析其与表层水叶绿素a浓度、DOC浓度和透明度Sd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香溪河库湾春季水华可见光衰减系数KSd时空变异很大;除峡口河段(样点X7—X8)外,可见光衰减系数KSd的变化特征取决于叶绿素a浓度和DOC浓度的时空变化,类似于深水湖泊;除峡口河段(样点X7—X8)外,香溪河库湾可见光衰减系数KSd和透明度之间呈反比的关系具有显著的相关,但它们之间的反比关系因水体叶绿素a和无机悬浮颗粒的空间差异而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溪河库湾 春季水华 光衰减系数 叶绿素α DOC浓度 透明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感湖水体光学特性的观测 被引量:9
5
作者 张运林 秦伯强 +5 位作者 陈伟民 高光 朱广伟 吴生才 罗潋葱 杨顶田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4-119,共6页
基于2002—2003年秋、夏季原位水下光场巡测及连续定点观测资料分析了龙感湖不同湖区及不同风浪条件下水体的光学特性,探讨了光衰减系数、辐照度比的光谱分布、空间差异及不同风浪条件对水下光场的影响.结果表明,水下光谱在紫光波段衰... 基于2002—2003年秋、夏季原位水下光场巡测及连续定点观测资料分析了龙感湖不同湖区及不同风浪条件下水体的光学特性,探讨了光衰减系数、辐照度比的光谱分布、空间差异及不同风浪条件对水下光场的影响.结果表明,水下光谱在紫光波段衰减最强烈,其次是蓝光,红、绿光衰减最弱,并且向下辐照度衰减系数一般要大于向上辐照度衰减系数.秋季L1-L3点向下辐照度400—700nm波段衰减系数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71—3.60、1.06—3.72、0.78—2.89m-1;光衰减系数的空间分布是位于湖中心的12点要略大于两边的L1、L3点;辐照度比的变化趋势极为一致,最低值出现在短波蓝光波段,最高值出现在550—600nm之间;从小风浪到中风浪、大风浪其PAR衰减系数分别是1.74、2.02、2.45m-1;透明度、衰减系数与悬浮物浓度相关性最好,决定系数在0.7以上,但其变化除受悬浮物影响外还要受制于溶解性有机物和浮游植物;440nm波长衰减系数(Kd(440))与悬浮物(SS)、溶解性有机碳(DOC)、叶绿素a(Chl.a)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为:Kd(440)=0.514—0.075SS+0.125DOC+0.100Chl.a(R2=0.87,N=8,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感湖 学特性 光衰减系数 谱分布 空间差异 风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生物反应器中光传递模型在微藻培养中的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吴小芳 张志斌 +4 位作者 余佳清 曾庆桂 汪涯 颜日明 朱笃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78-886,共9页
微藻光自养生长的细胞密度很大程度上受到光生物反应器中光能传递效率的限制,研究光生物反应器中光能传递规律是提高微藻光能利用效率的基础。分别综述了微藻在光生物反应器中的光衰减和光强分布数学模型,这些模型不但能揭示微藻培养过... 微藻光自养生长的细胞密度很大程度上受到光生物反应器中光能传递效率的限制,研究光生物反应器中光能传递规律是提高微藻光能利用效率的基础。分别综述了微藻在光生物反应器中的光衰减和光强分布数学模型,这些模型不但能揭示微藻培养过程中光能的动态变化规律,也为开发高效的光生物反应器和优化培养工艺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藻 生物反应器 光衰减系数模型 强分布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