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度学习在光纤通信系统损伤补偿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郭虹 邓鹏程 杨慧 《光通信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41,共12页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逐步提升,人们对光纤通信系统容量的需求持续增长。信道损伤一直是限制光纤通信容量提升的关键因素,信道损伤补偿作为光纤通信系统的基础性功能和关键技术也在不断改进。近年来,将深度学习应用到光纤通信信道损伤...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逐步提升,人们对光纤通信系统容量的需求持续增长。信道损伤一直是限制光纤通信容量提升的关键因素,信道损伤补偿作为光纤通信系统的基础性功能和关键技术也在不断改进。近年来,将深度学习应用到光纤通信信道损伤补偿中更是吸引了不少研究人员的关注。文章介绍了近年来应用于光纤通信中的常见深度学习模型,阐述了深度学习技术在光纤通信系统信号损伤补偿方面的发展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通信系统 深度学习 神经网络 损伤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信道光纤通信系统信号偏差控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叶萧然 《激光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2-196,共5页
光纤通信系统多信道的开发在分担了并发用户通信请求压力的同时,也使得信号偏差问题越来越严重,导致通信可靠性下降,通信延迟问题加重。针对上述问题,研究一种多信道光纤通信系统信号偏差控制方法。利用采集器获取同一时段通信系统信道... 光纤通信系统多信道的开发在分担了并发用户通信请求压力的同时,也使得信号偏差问题越来越严重,导致通信可靠性下降,通信延迟问题加重。针对上述问题,研究一种多信道光纤通信系统信号偏差控制方法。利用采集器获取同一时段通信系统信道信号与导频信道信号并实施滤波处理,计算两种信号之间的相似度,检测是否存在信号偏差。利用零点比较法计算两种信号之间的相位差。通过纠正比例因子的引入和粒子群算法的整定,优化PID信号偏差控制器,以相位差为输入,得出多信道光纤通信系统信号偏差控制量。结果表明:与控制前相比,控制后三信道通信信号与导频信道信号之间的相似度更大,而且均大于0.95,由此说明所研究控制方法是有效的,抑制了信号偏差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信道光纤通信系统 信号偏差 相位差 控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光纤通信系统可用性的算法及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周联红 伍翔 +1 位作者 王一超 冯重熙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1713-1716,共4页
本文对SDH光纤通信系统的可用性建立了一种新的数学模型 ,提出了系统可用性的一种算法 ,并且应用数学方法求出一个具体系统的可用性 。
关键词 光纤通信系统 算法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光纤通信系统安全态势预测 被引量:20
4
作者 何卫华 王宏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6-9,共4页
为了获得理想的光纤通信系统安全态势预测效果,针对光纤通信系统安全态势预测建模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设计基于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光纤通信系统安全态势预测方法。首先,搭建光纤通信系统安全态势预测的Hadoop分布式数据处理平台;然后,... 为了获得理想的光纤通信系统安全态势预测效果,针对光纤通信系统安全态势预测建模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设计基于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光纤通信系统安全态势预测方法。首先,搭建光纤通信系统安全态势预测的Hadoop分布式数据处理平台;然后,收集光纤通信系统安全态势变化的历史样本,并采用多个极限学习机并行对光纤通信系统安全态势数据进行训练,构建光纤通信系统安全态势预测模型;最后,采用Matlab 2017编程实现光纤通信系统安全态势预测仿真对照测试。结果表明,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光纤通信系统安全态势预测精度超过95%,预测误差远远小于对照方法,降低了预测建模的时间复杂度,光纤通信系统安全态势预测效率得到了明显提升,具有更优的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通信系统 安全态势 分布式数据处理技术 HADOOP平台 预测模型 仿真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中短距光纤通信系统的多维自适应传输技术 被引量:12
5
作者 唐明 陈曦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56-170,共15页
基于中短距光纤通信系统特点,开展了3种高性能自适应调制编码技术研究。第一种方案在传统的比特与功率加载(BPL)的基础上引入前向纠错编码维度,实现三维自适应调制编码。该算法基于查找表分配调制与编码格式,比BPL算法的复杂度更低,传... 基于中短距光纤通信系统特点,开展了3种高性能自适应调制编码技术研究。第一种方案在传统的比特与功率加载(BPL)的基础上引入前向纠错编码维度,实现三维自适应调制编码。该算法基于查找表分配调制与编码格式,比BPL算法的复杂度更低,传输速率更高。同样基于查找表,第二种方案借助于分块预编码实现了和传统BPL相同的速率,但削减了最高2 dB的信号功率峰均比,提高了功率效率。第三种方案采用概率整形(PS)QAM作为调制格式,以合理的复杂度为代价换取整形增益与几乎无限精细的调制粒度。依靠自适应分块预编码,在不降低速率的条件下,限制PS-QAM的数目以降低复杂度。实验表明,第三种方案实现了远优于BPL方案的速率与更高的接收机灵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通信系统 自适应调制编码 离散多音调制 比特与功率加载 前向纠错编码 预编码 概率整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纤通信系统用减反膜的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张晓晖 丁双红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3期23-26,共4页
针对WDM光纤通信系统对具有极高透过率的光学薄膜元件的需要,系统地研究了增透膜的设计与镀制.采用统计实验求总极值法和Powell最小二乘法相结合的多级优化方法编制程序,完成了以BK7玻璃为基底的增透膜的膜系设计,采用多种监控方法完成... 针对WDM光纤通信系统对具有极高透过率的光学薄膜元件的需要,系统地研究了增透膜的设计与镀制.采用统计实验求总极值法和Powell最小二乘法相结合的多级优化方法编制程序,完成了以BK7玻璃为基底的增透膜的膜系设计,采用多种监控方法完成了此类非规整膜系的镀制实验.测试结果表明,采用变过正量极值法监控非规整膜系的镀制,可精确控制各层膜的光学厚度,获得在1550nm波段附近具有很高透过率的光学薄膜元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通信系统 减反膜 光学薄膜元件 非规整膜系设计 透过率 镀制方法 晶振监控 极值法监控 二氧化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光纤通信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被引量:2
7
作者 马晓红 王尤翠 戴居丰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1999年第4期427-431,共5页
建立了数字光纤通信系统各部分的数学模型,并利用这些模型编程实现了从电发端到电收端整个系统的特性仿真.还建立了一个可用于评估光纤通信系统性能及开展理论研究的实验平台,能够显示信号波形、性能眼图,给出系统的误码率等.运用... 建立了数字光纤通信系统各部分的数学模型,并利用这些模型编程实现了从电发端到电收端整个系统的特性仿真.还建立了一个可用于评估光纤通信系统性能及开展理论研究的实验平台,能够显示信号波形、性能眼图,给出系统的误码率等.运用该仿真软件对已有系统进行了性能测试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通信系统 计算机仿真 建模 LD驱动电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光纤通信系统中的偏振激光器 被引量:1
8
作者 葛春风 杨秀峰 +5 位作者 关柏鸥 刘云启 董孝义 马晓红 于晋龙 杨恩泽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1998年第10期929-931,共3页
报道了一种简单、实用的解决全光通信中的光源偏振问题的方法,并通过实验对偏振环形腔光纤激光器与没有偏振措施的普通环形腔激光器进行了比较,观察到了清晰的眼图.
关键词 光纤通信 偏振控制器 激光器 光纤通信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纤通信系统中光孤子传输特性影响因素分析与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刘雅娴 余华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84-187,共4页
伴随大容量、高速通信需求的逐渐增多,光孤子通信成为科研人员关注的热点问题。光孤子属于一种光脉冲序列,在光纤远距离传输时相斥作用较弱从而保证保形传输,这是光孤子高效通信的基础。深入研究光纤通信系统中光孤子传输特性影响因素... 伴随大容量、高速通信需求的逐渐增多,光孤子通信成为科研人员关注的热点问题。光孤子属于一种光脉冲序列,在光纤远距离传输时相斥作用较弱从而保证保形传输,这是光孤子高效通信的基础。深入研究光纤通信系统中光孤子传输特性影响因素。首先建立光孤子传输模型,获取光纤损耗、初始啁啾以及光纤色散等光孤子传输特性因子;然后分析光纤损耗、初始啁啾以及光纤色散对光纤通信系统中光孤子传输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光纤通信系统中存在光纤损耗时,光孤子传输特性受其干扰;初始啁啾值不同设定下,光孤子传输特征会受其干扰;光纤色散值越大,对光孤子的传输特征的干扰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通信系统 光孤子 传输特性 影响因素 光纤损耗 初始啁啾 光纤色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频图像信息传输的光纤通信系统 被引量:3
10
作者 谭艳丽 赵永强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15-118,共4页
传统通信系统进行视频图像信息传输时,信息传输的错误率高、速度慢,无法满足视频图像信息传输的实时性,为此引入光纤通信技术,设计了用于视频图像信息传输的光纤通信系统。首先采用光纤传感器对视频图像信息进行采集,并对图像进行压缩处... 传统通信系统进行视频图像信息传输时,信息传输的错误率高、速度慢,无法满足视频图像信息传输的实时性,为此引入光纤通信技术,设计了用于视频图像信息传输的光纤通信系统。首先采用光纤传感器对视频图像信息进行采集,并对图像进行压缩处理,减少数据传输量;然后采用光纤作为视频图像信息传输的通道,加快视频图像信息传输速度和成功率;最后对光纤通信系统的性能进行仿真测试。结果表明,该光纤通信系统可以改善视频图像信息传输的效果,大幅度降低了视频图像信息传输的错误,而且性能优于当前其它通信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频处理技术 图像信息 光纤通信系统 数据传输量 成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向纠错码在高速光纤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杨志勇 杨铸 《光通信研究》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3,共3页
介绍了前向纠错 (FEC)技术在高速光通信系统中应用的必要性、特点、实现方式 。
关键词 前向纠错码 编码增益 RS码 光纤通信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SA高速常规单模光纤通信系统的传输性能及其与EDFA系统的比较 被引量:1
12
作者 林洪榕 迟晓玲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1243-1250,共8页
本文采用计算机系统仿真的方法研究了应用相敏光放大器 ( PSA)并附加 DCF色散补偿的高速常规单模光纤通信系统的传输性能 ,并和相同速率的掺铒光纤放大器 ( EDFA)系统进行了比较 .研究着重于传输速率、放大器间距对系统码间干扰限制距... 本文采用计算机系统仿真的方法研究了应用相敏光放大器 ( PSA)并附加 DCF色散补偿的高速常规单模光纤通信系统的传输性能 ,并和相同速率的掺铒光纤放大器 ( EDFA)系统进行了比较 .研究着重于传输速率、放大器间距对系统码间干扰限制距离的影响 .结果表明 PSA系统比 EDFA系统更适合于高速率传输并具有更长的传输距离 .而且 ,对 PSA系统 ,在放大器增益正好补偿光纤损耗的条件下 ,存在一相应于最大码间干扰限制距离的最佳放大器间距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敏光放大器 常规单模光纤通信系统 色散补偿 码间干扰限制距离 传输性能 P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纤通信系统的异常入侵行为检测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门耀华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41-144,共4页
针对当前光纤通信系统异常入侵行为检测过程中存在的效率低、误差大等难题,提出了核主成分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的光纤通信系统异常入侵行为检测方法。首先对光纤通信系统异常入侵行为的检测原理进行分析,得到光纤通信系统异常入侵行为的... 针对当前光纤通信系统异常入侵行为检测过程中存在的效率低、误差大等难题,提出了核主成分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的光纤通信系统异常入侵行为检测方法。首先对光纤通信系统异常入侵行为的检测原理进行分析,得到光纤通信系统异常入侵行为的原始特征向量,然后采用核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光纤通信系统异常入侵行为原始特征进行处理,选择一些重要的光纤通信系统异常入侵行为特征,,减少光纤通信系统异常入侵行为检测特征的输入数量,最后采用灰色联系分析确定权值,并建立光纤通信系统异常入侵行为检测模型,与对比检测模型的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减少了光纤通信系统异常入侵行为检测时间,检测效率高,检测精度的平均值超过了90%,为解决光纤通信系统入侵行为检测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通信系统 异状状态 检测复杂度 对照实验 检测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级联PSA非零色散位移光纤通信系统传输性能的研究
14
作者 李跃辉 林洪榕 +2 位作者 迟晓玲 陈如全 许宗泽 《电信科学》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10-14,共5页
本文通过计算机系统仿真研究了以相敏光放大器(PSA)作为中继光放大器的非零色散位移光纤通信系统的传输性能 ,分析了PSA系统的码间干扰(ISI)限制距离与信号速率、光纤色散、放大器间距和放大器平均输出信号功率的关系 。
关键词 零非色散位移 光纤通信系统 传输性能 色散补偿 码间干扰限制距离 相位漂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分复用光纤通信系统分波器的研究
15
作者 刘树杞 林崇杰 陈述 《激光杂志》 CAS 1984年第2期79-89,120,共12页
本文对文献[6]提出的分波器原理进行了具体的论证和分析,提出了将膜系特征矩阵(复数矩阵的高次幂)化为多项式的简捷方法,并对实际设计试制的波长可调分波器的特性作了讨论。
关键词 分波器 光纤通信系统 波分复用 简捷方法 复数矩阵 特征矩阵 波长可调 多项式 高次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制等信道间距陆上干线光纤通信系统中光纤色散和四波混频效应的新方案
16
作者 宋健 范崇澄 杨知行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1996年第7期30-33,共4页
提出了一种用以克服等信道间距划分、波分复用(WDM)+掺饵光纤放大器(EDFA)陆上光纤通信系统中光纤色散和四波混频(FWM)效应的新方案。采用1550nm处色散为-2.89ps/km/nm的小色散单模光纤(smal... 提出了一种用以克服等信道间距划分、波分复用(WDM)+掺饵光纤放大器(EDFA)陆上光纤通信系统中光纤色散和四波混频(FWM)效应的新方案。采用1550nm处色散为-2.89ps/km/nm的小色散单模光纤(small-dispersionsingle-mode-fiber,SDSMF)可避免严重的FWM效应,同时利用ITU-TG.652非色散位移光纤(non-dispersion-shiftedfiber,NDSF),在EDFA整个带宽范围内(1530~1570nm)补偿SDSMF引入的负色散。采用此方案,一个10路×10Gb/s、10级EDFA级联的等信道间距(1nm)光纤通信系统,经近千公里的光纤传输后,FWM和色散引入的恶化量将分别小于1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色散 等信道间距 光纤通信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155Mb/s频分复用(FDM)光纤通信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汤烁 刘宇乔 +6 位作者 朱立新 吴德明 徐安士 张肇仪 刘嘉 史美琪 谢麟振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1996年第10期32-36,共5页
报道了一个无故障工作时间大于24小时的四路155Mb/s频分复用(FDM)光纤通信系统,实测系统误码率优于0×10(-14)。系统接收机包括解复用光滤波器,接收机灵敏度优于-30dBm(BER=1×10(-9... 报道了一个无故障工作时间大于24小时的四路155Mb/s频分复用(FDM)光纤通信系统,实测系统误码率优于0×10(-14)。系统接收机包括解复用光滤波器,接收机灵敏度优于-30dBm(BER=1×10(-9),频道间距为0.1nm,四路FDM信号-20dB的总谱宽为0.7nm。系统采用国产DFB激光器为光源,实际光纤传输距离18km。系统全部实现了脱离光学平台的模块化结构,在长期的系统实验中显示了优良的稳定性。这一成果为FDM在光纤传输接入网中的进一步实用化开发铺平了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分复用 光纤 光纤通信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纤通信系统中光缆多路中继传输方法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梦晓 王寅同 朱林 《激光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69-73,共5页
为补偿光纤通信系统数据传输过程中损耗的光能量,提出一种光缆多路中继传输方法。分析光缆基带时域信号以及接收器与发射器的全光正交频分复用信号后,得到各路光缆子载波的数据与相位差。然后根据中继节点采集的能量集,建立最大传输功... 为补偿光纤通信系统数据传输过程中损耗的光能量,提出一种光缆多路中继传输方法。分析光缆基带时域信号以及接收器与发射器的全光正交频分复用信号后,得到各路光缆子载波的数据与相位差。然后根据中继节点采集的能量集,建立最大传输功率的目标函数及约束条件,将中继节点能量分配转换成最大凸优化问题,从而得到各时隙中继节点的转发功率并配置各节点能量。基于光缆传输信道网络编码,获取时隙对应的中继接收信号,放大信号后根据传输功率实现光缆多路中继传输。仿真实验表明:在中继节点数量、光缆信道数量、信号传输速率不同的情况下,应用该方法后的误码比特数始终较低,说明该方法具备极佳的实践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通信系统 光缆数据流 多路传输 中继节点 数据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耗最低神经网络的光纤通信系统最优传递路径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俭 谢欣妍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7-130,共4页
当前的光纤通信系统中含有大量通信结点,不适用于大规模的光纤通信过程,具有分析时间长、所需能耗高的弊端,提出基于能耗最低神经网络的光纤通信系统最优传递路径分析方法,通过对光纤通信系统的分析,设计以能耗最低为约束条件的目标函数... 当前的光纤通信系统中含有大量通信结点,不适用于大规模的光纤通信过程,具有分析时间长、所需能耗高的弊端,提出基于能耗最低神经网络的光纤通信系统最优传递路径分析方法,通过对光纤通信系统的分析,设计以能耗最低为约束条件的目标函数,依据神经元矩阵,建立Hopfield神经网络模型,依据光纤通信系统能耗最低的目标函数,定义Hopfield神经网络的Lyapunov能量函数,获取Hopfield神经网络求解最优路径的方程,当Hopfield神经网络能量函数收敛至稳定平衡状态时,得到的神经元输出即为最优传递路径。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所需能耗低,且效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耗最低 神经网络 光纤通信系统 最优传递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赵家山220kV开闭站光纤通信系统的构成及特点 被引量:1
20
作者 成健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9期48-50,共3页
本文介绍了太原供电局220kv赵家山开闭站至太原第二热电厂OPGW光缆通信系统的组成及其特点,重点阐述了光纤接续采用活接头联接的方案以及特制的DC型光纤接续盒。
关键词 电力系统 通信 光纤通信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