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2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型环光子晶体光纤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
1
作者 刘旭安 杨克成 +3 位作者 胡新广 姜小刚 罗伟漩 陈达如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35-840,共6页
提出了一种中红外波段宽范围低折射率检测的D型环双芯光子晶体光纤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该结构为一个D型环,并在其内外表面都沉积一层金属层。采用全矢量有限元方法分析了该传感器的性能。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可以在中红外波段实现低... 提出了一种中红外波段宽范围低折射率检测的D型环双芯光子晶体光纤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该结构为一个D型环,并在其内外表面都沉积一层金属层。采用全矢量有限元方法分析了该传感器的性能。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可以在中红外波段实现低折射率传感,并具有高传感灵敏度特性。分析物的折射率可检测范围为1.20~1.38,平均波长灵敏度和最大波长灵敏度可分别达到13717 nm/RIU和21150 nm/RIU,分辨率可达到1.94×10^(-5) RIU。该传感器可在化学、生物以及环境检测等领域有重要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传感器 光子晶体光纤 表面等离子共振 波长灵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纤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2
作者 江秀明 陈志春 +1 位作者 杨绍明 林贤福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74-77,共4页
以光纤传输技术和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有机结合的光纤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 ,是实现微量生物和化学活性物质定量测定的重要技术之一。介绍了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的基本原理。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共振 光纤 传感器 化学传感器 生物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类熊猫型光子晶体光纤传感器 被引量:8
3
作者 邴丕彬 姚建铨 +3 位作者 黄晓慧 陆颖 邸志刚 杨鹏飞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84-787,共4页
分析了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类熊猫型的光子晶体光纤传感器,采用基于全矢量有限元法(FEM)对光纤模式进行了数值计算,在各向异性完美匹配层(PML)边界条件下,求解模场的有效折射率。讨论了各个参量的尺寸对传感的影响。计算表明,激发的等... 分析了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类熊猫型的光子晶体光纤传感器,采用基于全矢量有限元法(FEM)对光纤模式进行了数值计算,在各向异性完美匹配层(PML)边界条件下,求解模场的有效折射率。讨论了各个参量的尺寸对传感的影响。计算表明,激发的等离子体对环境介质折射率的变化非常敏感,所设计传感器最大光谱灵敏度达到2μm/R IU,若光谱仪的分辨率为10 pm,则传感器的分辨率可以达到5×10-6R I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共振 光子晶体光纤 传感器 折射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的光子准晶体光纤甲烷氢气传感器 被引量:4
4
作者 刘强 赵锦 +7 位作者 孙宇丹 刘伟 王建鑫 刘超 吕靖薇 王诗淼 蒋宇 朱剑豪 《中国光学(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4-183,共10页
设计了一种用于同时检测甲烷和氢气的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的新型光子准晶体光纤(PQF)传感器。在该传感器中,在银膜上分别沉积Pd-WO3和掺杂聚硅氧烷的笼型分子E薄膜作为氢气和甲烷的敏感材料。采用全矢量有限元方法对PQF-SPR传感... 设计了一种用于同时检测甲烷和氢气的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的新型光子准晶体光纤(PQF)传感器。在该传感器中,在银膜上分别沉积Pd-WO3和掺杂聚硅氧烷的笼型分子E薄膜作为氢气和甲烷的敏感材料。采用全矢量有限元方法对PQF-SPR传感器进行数值分析,结果证明该传感器具有良好的传感性能。在0%~3.5%的浓度范围内,氢气的最大检测灵敏度和平均灵敏度分别为0.8 nm/%和0.65 nm/%,甲烷的最大灵敏度和平均灵敏度分别为10 nm/%和8.81 nm/%。该传感器具有同时检测多种气体的能力,在设备小型化和远程监测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传感器 氢气传感器 表面等离子共振 光子准晶体光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纤表面等离子体波传感器中共振波长的理论计算 被引量:3
5
作者 朱彩莲 曹振新 +1 位作者 吴乐南 杨洋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36-139,共4页
光纤SPR传感器是一种新型传感器 ,可在多个领域实现远距离实时在线监测。根据表面等离子体波的共振条件计算了光纤SPR传感器的关键参数———共振波长 ,并且给出在一定条件下传感器的最大量程。为光纤SPR传感器的设计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关键词 光纤SPR传感器 表面等离子体波 共振波长 量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结构光纤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闫培光 邢凤飞 +1 位作者 阮双琛 李乙钢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6-19,共4页
采用有限元法模拟微结构光纤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计算其共振波长和强度,为证实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的产生,对比不同位置处传导模的分布.环形大孔中液体样品的折射率提高后,共振波长向长波移动,且共振峰值强度增大.该微结构光纤表面等... 采用有限元法模拟微结构光纤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计算其共振波长和强度,为证实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的产生,对比不同位置处传导模的分布.环形大孔中液体样品的折射率提高后,共振波长向长波移动,且共振峰值强度增大.该微结构光纤表面等离子体传感器对折射率变化的灵敏度达到1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共振 微结构光纤 传感器 折射率 共振波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等离子体共振效应的光纤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付丽辉 尹文庆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3-16,93,共5页
以等离子共振效应为基础,对等离子共振以及光纤传感的结构细节进行阐述,利用MATLAB软件模拟研究金属膜复介电常数虚部及实部、金属膜层厚度、光纤纤芯折射率、环境介质折射率对光纤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反射谱性质的影响,对这些参数在性能... 以等离子共振效应为基础,对等离子共振以及光纤传感的结构细节进行阐述,利用MATLAB软件模拟研究金属膜复介电常数虚部及实部、金属膜层厚度、光纤纤芯折射率、环境介质折射率对光纤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反射谱性质的影响,对这些参数在性能特点上进行分别讨论,最后,在研究影响激发SPR现象因素和反射谱随性能参数变化规律的基础上,讨论了光纤SPR传感器波长调制型测量方法的可行性。从而为进一步提高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的灵敏度和检测精度以及光纤传感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 传感器 等离子共振 折射率 共振波长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通道光纤表面等离子体波共振传感器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曾捷 梁大开 +2 位作者 张晓丽 万艳 曾建民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08-513,共6页
研究了一种采用2×n型特种耦合器构建的多通道光纤表面等离子体波共振(SPR)传感器模型。应用空分复用原理和多层膜反射理论分析了SPR共振效应在若干光纤探针中连续被激励的基本原理。数值模拟和实验结果表明,研制的双通道光纤SPR探... 研究了一种采用2×n型特种耦合器构建的多通道光纤表面等离子体波共振(SPR)传感器模型。应用空分复用原理和多层膜反射理论分析了SPR共振效应在若干光纤探针中连续被激励的基本原理。数值模拟和实验结果表明,研制的双通道光纤SPR探针能够达到与常规单通道探针相同的检测灵敏度。这种新型多通道传感模型的特点在于,各通道探针特性可根据待测检测目标进行选择替换,通道数目可以根据实际待测参量进行调节,并适用于对处于不同空间位置目标液体参量进行检测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光学 表面等离子体波共振 多通道 液体介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芯光子晶体光纤的中红外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低折射率传感器 被引量:6
9
作者 郝丹 王建帅 +3 位作者 解宇恒 朱可 薛壮壮 裴丽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40-147,共8页
为了在中红外区域实现气凝胶、七氟醚(麻醉剂重要成分)等物质的折射率检测,拓展折射率检测范围,提出了一种基于双芯光子晶体光纤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低折射率传感器.光子晶体光纤由两种大小不同的空气孔围绕中心气孔构成,通过对光纤抛磨... 为了在中红外区域实现气凝胶、七氟醚(麻醉剂重要成分)等物质的折射率检测,拓展折射率检测范围,提出了一种基于双芯光子晶体光纤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低折射率传感器.光子晶体光纤由两种大小不同的空气孔围绕中心气孔构成,通过对光纤抛磨,最外侧大空气孔直接与待测物质接触,实现基于金属外涂覆的折射率实时测量.采用全矢量有限元法对该传感器的理论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1.12~1.37折射率范围内,传感器的共振波长位于中红外区域2505~3181nm,最高灵敏度为12000nm/RIU,分辨率为8.33×10^-6.该传感器利用中红外波段实现了低折射率检测,并且获得了超宽的检测范围和较高的灵敏度,在化工检测、生物医学传感以及水环境监测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传感 表面等离子共振 有限元法 光子晶体光纤 折射率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氮化钛薄膜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特性的双芯光子晶体光纤温度传感器(英文) 被引量:6
10
作者 白育堃 马颖 魏仁霄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50-54,共5页
提出一种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的双芯光子晶体光纤温度传感器,其中双芯光子晶体光纤为折射率导光型,其中心圆孔表面镀氮化钛薄膜,内部填充具有较大热敏系数的乙醇和氯仿的混合液体,其纤芯模与表面等离子体激元耦合的共振波长偏移可反映... 提出一种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的双芯光子晶体光纤温度传感器,其中双芯光子晶体光纤为折射率导光型,其中心圆孔表面镀氮化钛薄膜,内部填充具有较大热敏系数的乙醇和氯仿的混合液体,其纤芯模与表面等离子体激元耦合的共振波长偏移可反映液体混合物的温度或折射率.利用全矢量有限元法分析了不同因素对传输损耗谱及其共振波长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外包层空气孔直径增大,以及最内层包层空气孔直径和空气孔间距减小可以提高耦合效率,从而增强共振峰.对比分析发现在一20℃~120℃温度范围内,氮化钛薄膜比传统金膜表现出更好的等离子传感特性,随着膜厚增加,其共振波长偏移量增加,温度灵敏度提高,灵敏度最高可以达到6.22 nm/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芯光子晶体光纤 表面等离子共振 全矢量有限元法 共振波长 氮化钛 温度传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氧化铟锡的十重偏芯D型光子准晶光纤的高灵敏度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强 蒋宇 +8 位作者 胡春杰 卢文姝 孙宇丹 刘超 吕靖薇 赵锦 邰胜男 易早 PaulK Chu 《中国光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1-110,共10页
设计并分析了一种高灵敏度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传感器,该传感器由偏芯D型结构的十重光子准晶光纤(PQF)组成,并局部涂覆氧化铟锡(ITO)。偏芯D型结构可以使液体分析更加方便,增强了纤芯模与SPP模之间的耦合,提高了传感灵敏度。采用有限... 设计并分析了一种高灵敏度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传感器,该传感器由偏芯D型结构的十重光子准晶光纤(PQF)组成,并局部涂覆氧化铟锡(ITO)。偏芯D型结构可以使液体分析更加方便,增强了纤芯模与SPP模之间的耦合,提高了传感灵敏度。采用有限元法对传感器的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传感器的波长灵敏度随折射率(RIs)的增大而增大,最大波长灵敏度和分辨率分别为60000 nm/RIU和1.67×10^(−6) RIU。该传感器性能优良,在液体折射率测量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共振 光子准晶光纤 D型结构 偏芯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结构光纤表面等离子激元共振传感器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彭伟 刘云 +2 位作者 张扬 荆振国 陈诗蒙 《应用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34-459,共26页
基于光纤结构的表面等离子激元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传感技术是近年来光纤传感领域的研究热点.论述了SPR传感器的工作原理、调制方式和光纤SPR传感器的理论,介绍了本课题组在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包括利用光纤和毛细管SPR... 基于光纤结构的表面等离子激元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传感技术是近年来光纤传感领域的研究热点.论述了SPR传感器的工作原理、调制方式和光纤SPR传感器的理论,介绍了本课题组在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包括利用光纤和毛细管SPR传感器、图像式光纤SPR传感器、多通道光纤阵列SPR传感器、自补偿SPR传感器、智能手机SPR传感器及啁啾倾斜光纤光栅SPR传感器等,总结了基于光纤微结构的SPR传感器的研究现状,分析了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 表面等离子激元共振 折射率传感器 倾斜光纤光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光纤持气率传感器探头敏感膜理论仿真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超 孙祺 +3 位作者 张子华 邱艳 张倩 周志全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3475-3477,共3页
为了研究光纤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的传感特性,利用TFCalc软件,仿真研究光纤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传感器的反射光谱特性。分别考查金膜和银膜的敏感膜对反射光谱特性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金膜有更高的灵敏度,银膜则有较高的信噪比... 为了研究光纤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的传感特性,利用TFCalc软件,仿真研究光纤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传感器的反射光谱特性。分别考查金膜和银膜的敏感膜对反射光谱特性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金膜有更高的灵敏度,银膜则有较高的信噪比和检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共振 光纤 金膜 银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纤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敏感膜的仿真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超 孙祺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4171-4173,共3页
为了研究光纤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的传感特性,利用TFCalc软件仿真研究光纤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传感器的反射光谱特性,分别考查敏感膜为Au膜、Ag膜、Al膜和Cu膜对反射光谱特性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Au膜和Ag膜有较高的灵敏度,Al膜... 为了研究光纤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的传感特性,利用TFCalc软件仿真研究光纤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传感器的反射光谱特性,分别考查敏感膜为Au膜、Ag膜、Al膜和Cu膜对反射光谱特性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Au膜和Ag膜有较高的灵敏度,Al膜和Cu膜厚度分别在10 nm和30 nm有较明显的共振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共振 光纤传感器 敏感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纤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Al膜氧化的仿真研究
15
作者 刘超 孙祺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3993-3994,4004,共3页
为了研究光纤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的传感特性,利用TFCalc软件仿真研究光纤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传感器的反射光谱特性。考查了敏感膜为Al膜及被氧化的Al膜对反射光谱特性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Al膜的被氧化程度对反射光谱的影响较大... 为了研究光纤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的传感特性,利用TFCalc软件仿真研究光纤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传感器的反射光谱特性。考查了敏感膜为Al膜及被氧化的Al膜对反射光谱特性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Al膜的被氧化程度对反射光谱的影响较大,对光纤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的灵敏度影响也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共振 光纤传感器 敏感膜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阶跃折射率多模光纤包层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 被引量:8
16
作者 苏于东 魏勇 +2 位作者 吴萍 胡江西 刘春兰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525-2533,共9页
光纤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传感器通常以纤芯为共振基底,需要采用腐蚀、侧抛、研磨等复杂的加工工艺将光纤包层去除,存在倏逝波不易泄露,传感探针制作困难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以光纤包层为SPR共振基底的阶跃折射率多模光纤包层SPR传感... 光纤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传感器通常以纤芯为共振基底,需要采用腐蚀、侧抛、研磨等复杂的加工工艺将光纤包层去除,存在倏逝波不易泄露,传感探针制作困难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以光纤包层为SPR共振基底的阶跃折射率多模光纤包层SPR传感器。采用单模光纤与阶跃折射率多模光纤偏芯熔接结构,将单模光纤纤芯中的光直接注入多模光纤包层,并在阶跃折射率多模光纤包层外镀50 nm金膜。在探针传感段,光场能量全部分布在阶跃折射率多模光纤包层中,发生SPR效应充分。与传统光纤包层SPR传感结构相比,该传感器能够获得更深的共振谷,折射率测量范围为1.333~1.385 RIU时,传感器的平均灵敏度可达2307 nm/RIU,本文亦对传感段多模光纤纤芯直径与长度不同参数的影响进行了探究。本文提出的阶跃折射率多模光纤包层SPR传感器制作简单,有效解决了光纤包层与空气界面不易获得倏逝波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传感 表面等离子共振 折射率传感器 偏芯熔接 包层传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边抛磨的U型金溅射塑料光纤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 被引量:4
17
作者 周建乔 景宁 +1 位作者 王志斌 李克武 《应用光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11-516,共6页
为了测量溶液折射率变化,对塑料光纤纤芯表面的纤芯-金层-液体的3层膜结构进行研究,制作了一种使用U型结构并结合侧边抛磨方法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将截取的一段塑料光纤弯曲成为U型,并在烘箱中通过较高温度使这段光纤的曲率固定... 为了测量溶液折射率变化,对塑料光纤纤芯表面的纤芯-金层-液体的3层膜结构进行研究,制作了一种使用U型结构并结合侧边抛磨方法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将截取的一段塑料光纤弯曲成为U型,并在烘箱中通过较高温度使这段光纤的曲率固定,对弯曲部分的外表面进行抛光,暴露该位置塑料光纤芯层并在其上溅射金纳米薄膜层,将制备好的传感器浸入不同折射率的液体中,使用光谱分析仪观察光谱的移动。实验结果表明:当塑料光纤SPR传感器测量折射率变化范围在1.333~1.406的液体时,可以通过光谱观察到随着液体折射率的增大,等离子体共振吸收峰位置也不断地向波长增大的方向移动,并且二者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其灵敏度为7.5×10^(-4) RIU/nm。该传感器探头具有灵敏度高、小型化、易制备、低成本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共振 塑料光纤 侧边抛磨 金溅射 折射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纤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生物传感器检测植物激素脱落酸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亚涛 李冬贤 +5 位作者 彭曾 王顺 马刘正 张浩 邵理阳 胡建东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16-1025,共10页
设计了一种基于纳米颗粒的光纤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该传感器由包裹金膜的光纤和金纳米颗粒组成,纳米耦联金膜后形成纳米量级的局域结构,位于纳米颗粒极化方向的电场强度明显增强,并对外界环境折射率的变化敏感。论文以塑料包层光纤... 设计了一种基于纳米颗粒的光纤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该传感器由包裹金膜的光纤和金纳米颗粒组成,纳米耦联金膜后形成纳米量级的局域结构,位于纳米颗粒极化方向的电场强度明显增强,并对外界环境折射率的变化敏感。论文以塑料包层光纤为基底对传感器结构进行了验证,通过将去包层的光纤表面巯基化,游离态的金纳米粒子很容易自组装在光纤表面上,形成表面等离子共振传感器纳米涂层,粒径为10 nm的金颗粒在0~5 mmol·L-1浓度变化中,传感器光谱共振峰移动10 nm,传感器对折射率变化的平均灵敏度在2000 nm·RIU-1。将传感器用于植物激素脱落酸的浓度检测,试验结果表明,使用核酸适配体功能化的金纳米粒子后,低浓度的植物激素脱落酸分子可以特异性地结合核酸适配体,共振峰位置在0.1~1.6μmol·L-1的浓度变化中移动了3nm,分辨率为0.535μmol·nm-1。这种纳米颗粒光纤表面等离子共振传感方式具有制备方法简单和灵敏度高的特点,可以在其他生物小分子的微量检测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生物传感器 表面等离子共振 功能化金纳米颗粒 植物激素脱落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型表面等离子共振光纤液体生物传感器设计与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庆敏 侯尚林 雷景丽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07-216,共10页
为探测在近红外和中红外的低折射率物质,提出一种新型的基于D形开环光子晶体光纤的金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低折射率传感器,并用有限元方法对该传感器的传感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在波长2020~3036 nm范围内可检测1.18~1.30的折射... 为探测在近红外和中红外的低折射率物质,提出一种新型的基于D形开环光子晶体光纤的金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低折射率传感器,并用有限元方法对该传感器的传感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在波长2020~3036 nm范围内可检测1.18~1.30的折射率;在1.23到1.30的低折射率范围内,该传感器的光谱灵敏度平均值为11650 nm/RIU;当折射率在1.29到1.30之间变化时,光谱灵敏度和分辨率可分别达到最大值38800 nm/RIU和2.37×10^(-6)RIU。该传感器可实现近红外和中红外波段的低折射率检测,在生物医学传感、水环境及湿度检测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传感 表面等离子共振 有限元法 光子晶体光纤 低折射率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Otto结构的光纤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折射率传感器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小明 赵春柳 +1 位作者 王雁茹 金尚忠 《光通信技术》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35-37,共3页
提出一种基于Otto结构的光纤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折射率传感器方案。传感器传感头由一端面镀有金膜的单模光纤、侧边刨磨光纤和空气间隙组成。在研究传感器横截面电场强度分布后,着重研究了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波长随着折射率变化光谱图并分... 提出一种基于Otto结构的光纤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折射率传感器方案。传感器传感头由一端面镀有金膜的单模光纤、侧边刨磨光纤和空气间隙组成。在研究传感器横截面电场强度分布后,着重研究了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波长随着折射率变化光谱图并分析了两者的关系,最后得出该传感器灵敏度变化区间为1517.432~6656nm/RIU,分辨率至少可达到3.525×10^(-6) RI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传感器 表面等离子 折射率测量 光纤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