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0.73~1.7μm超宽带微纳光纤波导全光调制器 被引量:5
1
作者 廖宇 冯国英 +1 位作者 莫军 周寿桓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3621-3625,共5页
提出了单层石墨烯包裹双锥形微纳光纤复合波导结构,构建了730~1 700nm超宽带微纳光纤波导全光调制器。通过火焰拉锥法将一根标准的通信单模光纤拉成具有双锥形的微纳光纤,在保证通光率的前提下可以极大的提升微纳光纤处的倏逝波与物质... 提出了单层石墨烯包裹双锥形微纳光纤复合波导结构,构建了730~1 700nm超宽带微纳光纤波导全光调制器。通过火焰拉锥法将一根标准的通信单模光纤拉成具有双锥形的微纳光纤,在保证通光率的前提下可以极大的提升微纳光纤处的倏逝波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利用石墨烯的"超级特征",即单原子层厚度、线性色散的能带结构、超强的载流子带间跃迁及极短的弛豫时间和超宽带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等,将单层石墨烯作为可饱和吸收体,包裹在双锥形微纳光纤波导的锥体上,以增强该复合波导表面倏逝波与石墨烯的相互作用。静态和动态全光调制实验中采用传统808nm低功率LD作为泵浦光,对谱宽为480~1 700nm的超连续谱探测光实现了光光调制,其泵浦光功率低于50mW,调制深度大于5.7dB,调制速率达到~4kHz。该微纳光纤波导全光调制器,在保证调制深度的情况下,用更低的泵浦功率实现了超宽带的全光调制,以简单、有效、廉价的方式兼容了当前高速光纤通信网络,打开了一扇未来对微纳超快光信号处理的大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光调制器 石墨烯 微纳光纤波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辐射对光纤波导电磁场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刘福华 王平 +3 位作者 陈绍武 刘卫平 谢红刚 王振宝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788-1792,共5页
开展了光纤波导中的电磁场传输理论分析,得到了光纤折射率变化对波导中电磁场分布的影响规律,建立了块状融石英材料及光纤光栅在60 Coγ辐射作用下折射率变化的测量系统,开展了折射率随辐射剂量变化及光纤模场测量实验。结果表明:光纤... 开展了光纤波导中的电磁场传输理论分析,得到了光纤折射率变化对波导中电磁场分布的影响规律,建立了块状融石英材料及光纤光栅在60 Coγ辐射作用下折射率变化的测量系统,开展了折射率随辐射剂量变化及光纤模场测量实验。结果表明:光纤的折射率随γ辐射剂量的增加而增大,折射率的变化会引起波导中传输模式的场强分布变化,从而导致光纤的辐射感生波导损耗;在一定的辐射剂量范围(0~2000Gy)内,光纤仍满足弱导边界条件,能够维持对传输模式的约束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辐射 光纤波导 折射率 模场分布 感生波导损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模光纤波导模的傍轴传输特性 被引量:2
3
作者 陈悠杰 段开椋 +1 位作者 吕百达 赵卫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57-260,共4页
将LP01模表示成用拉盖尔-高斯模线性叠加的形式,利用柯林斯公式推导出单模光纤波导模通过傍轴ABCD光学系统的解析传输公式。用所得的解析公式对LP01模在自由空间的传输和聚焦特性作了研究,并和高斯基模进行了比较。数值计算结果表明,用... 将LP01模表示成用拉盖尔-高斯模线性叠加的形式,利用柯林斯公式推导出单模光纤波导模通过傍轴ABCD光学系统的解析传输公式。用所得的解析公式对LP01模在自由空间的传输和聚焦特性作了研究,并和高斯基模进行了比较。数值计算结果表明,用高斯基模描述LP01模会产生一定误差。LP01模经过透镜聚焦后存在焦移,且焦移随着菲涅尔数传输特性的减小而增大。选择合适的菲涅尔数聚焦后,LP01模会出现长焦深,这是与聚焦的高斯模所不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模光纤 光纤激光器 光纤波导 焦移 传输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纤波导中SFPM相位匹配时的模式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许月娥 余仲秋 《郑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6年第2期40-43,共4页
本文对相位匹配条件下光纤波导中的受激四光子混频(SFPM)过程的模式问题进行了理论和实验研究.所用的泵浦源为波长530nm输出的激光。光纤波导为掺GeO2+P2O3石英光导纤维,光纤芯径为9.44μm.数值孔径为0.... 本文对相位匹配条件下光纤波导中的受激四光子混频(SFPM)过程的模式问题进行了理论和实验研究.所用的泵浦源为波长530nm输出的激光。光纤波导为掺GeO2+P2O3石英光导纤维,光纤芯径为9.44μm.数值孔径为0.13,截止波长为1.17μm.文中提出一种同时测量光纤波导中传播的光波波长和模式的新方法,并利用一台简单的摄谱仪测量了光纤波导中的SFPM过程Stokes分量的模式和频移.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基本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波导 SFPM 相位匹配 多模光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限元法求解任意折射率分布光纤波导截止波长
5
作者 杨世信 任朗 +1 位作者 盛克敏 方寅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0-64,共5页
本文应用有限元方法 ,求解了任意径向非均匀折射率分布圆柱对称介质波导中纵向场耦合波动方程定解问题所对应的变分问题 ,计算了任意径向非均匀折射率分布介质波导的截止波长。阶跃光纤与幂指数折射率分布光纤计算结果与文献结果的比较... 本文应用有限元方法 ,求解了任意径向非均匀折射率分布圆柱对称介质波导中纵向场耦合波动方程定解问题所对应的变分问题 ,计算了任意径向非均匀折射率分布介质波导的截止波长。阶跃光纤与幂指数折射率分布光纤计算结果与文献结果的比较表明 ,该方法计算结果精度高且不需要弱导或高斯模场分布等限制要求。然后本文研究了带阶跃环的三角型分段折射率分布光纤归一化截止频率随结构参数变化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质波导 有限元法 截止波长 折射率 分布光纤波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水中溶解态铁的伏安极谱法与液芯波导光纤法测定 被引量:3
6
作者 龙爱民 党爱翠 +1 位作者 程远月 陈绍勇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52-158,共7页
关键词 伏安极谱法 液芯波导光纤 海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和应力迟滞自补偿型光纤光栅传感器的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王宏亮 乔学光 +1 位作者 冯德全 李明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50-554,共5页
采用四对称悬臂梁与光纤布拉格光栅传感机构的组合设计,将2个相同反射波长的光纤光栅对称粘接于悬臂梁的上下表面,组成光栅串,实现对外压力的双光栅波长差的调谐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能自补偿光纤光栅压力传感系统的弹性迟滞... 采用四对称悬臂梁与光纤布拉格光栅传感机构的组合设计,将2个相同反射波长的光纤光栅对称粘接于悬臂梁的上下表面,组成光栅串,实现对外压力的双光栅波长差的调谐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能自补偿光纤光栅压力传感系统的弹性迟滞影响,还能自补偿温度对光纤光栅压力传感的影响,解决了光纤光栅对压力和温度交叉敏感的问题,改善了传感系统的线性特性和重复性。在0~6MPa的测压范围内,双峰波长差的调谐范围为0—6.6nm,压力调谐双峰波长差的灵敏度可达1.12nm/MPa,在15—110℃测温范围内,温度调谐双峰波长的灵敏度可达0.028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导光纤光学 应力迟滞 温度影响 自动补偿 光纤光栅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纤光栅传感器的聚合物封装增敏技术 被引量:5
8
作者 李婷 乔学光 +4 位作者 王宏亮 贾振安 傅海威 刘钦朋 王向宇 《光通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39-41,共3页
基于聚合物封装光纤光栅温度、应变传感原理,从聚合物材料的特点、聚合物材料的选择、用聚合物对光纤光栅传感器进行封装的要求及封装工艺进行了综述,并介绍了目前解决光纤光栅压力和温度增敏及应变和温度同时区分测量的各种方法,同时... 基于聚合物封装光纤光栅温度、应变传感原理,从聚合物材料的特点、聚合物材料的选择、用聚合物对光纤光栅传感器进行封装的要求及封装工艺进行了综述,并介绍了目前解决光纤光栅压力和温度增敏及应变和温度同时区分测量的各种方法,同时介绍了聚合物封装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导光纤光学 聚合物封装 压力增敏 温度增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带环形器的双抽运掺铒光纤光源 被引量:1
9
作者 习聪玲 《光通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4-16,共3页
把光纤环形器使用在掺铒光纤光源的结构中,得到C+L波段的宽带光源。采用这种结构,通过调节三个激光二极管的控制电流到合适的数值,可以让输出光的功率提高到168.67mW(22.27dBm),带宽达到80.701nm(1525.112~1605.813nm)。同时通过实验发... 把光纤环形器使用在掺铒光纤光源的结构中,得到C+L波段的宽带光源。采用这种结构,通过调节三个激光二极管的控制电流到合适的数值,可以让输出光的功率提高到168.67mW(22.27dBm),带宽达到80.701nm(1525.112~1605.813nm)。同时通过实验发现,研制的光源不仅有较高的功率,而且输出光平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导光纤光学 C+L波段 掺铒光纤(EDF) 超宽带光源 光纤环形镜 放大自发辐射(AS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纤器件及应用
10
《中国光学》 EI CAS 1996年第6期33-35,共3页
TN253 96063755光致折变Taper光纤耦合器的耦合波分析=Coupledwave analysis of an optical refractiveindex tapered fiber coupler by UV irradiation[刊,中]/金晓峰,徐森禄,杨国光,朱列伟(浙江大学现代光学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 TN253 96063755光致折变Taper光纤耦合器的耦合波分析=Coupledwave analysis of an optical refractiveindex tapered fiber coupler by UV irradiation[刊,中]/金晓峰,徐森禄,杨国光,朱列伟(浙江大学现代光学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310027)),萧天鹏(电子部23所.上海(200437)),谢国平(上海大学嘉定校区无线电系.上海(201800))//中国激光.-1996,23(4).-353-358研究利用光纤中光致折变效应研制的光纤波导折射率沿轴向渐变的Taper器件的模式耦合特性。在标量场近似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折射率分布 光纤器件 光纤放大器 光致折变效应 研究利用 光通信 上海大学 现代光学仪器 国家重点实验室 光纤波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双抽运结构C+L波段掺铒光纤宽带光源
11
作者 乔学光 习聪玲 +1 位作者 贾振安 刘颖刚 《光通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5-17,共3页
介绍了一种结构简单、工作在C+L波段掺铒宽带光源。实验中用3dB宽带耦合器作为光纤反射镜,同时利用功率控制电路让光源输出光稳定,先用两个980nm二极管作为抽运源,将后向的C波段ASE重新引回光纤中,提高了抽运源的利用效率和光纤输出光... 介绍了一种结构简单、工作在C+L波段掺铒宽带光源。实验中用3dB宽带耦合器作为光纤反射镜,同时利用功率控制电路让光源输出光稳定,先用两个980nm二极管作为抽运源,将后向的C波段ASE重新引回光纤中,提高了抽运源的利用效率和光纤输出光的稳定性,优化掺铒光纤长度,获得了功率高达26.67mW(14.26dBm)的C+L波段ASE光输出,平均波长1550.887nm。之后采用一个980nm和一个1480nm的激光二极管,在输出相对平坦的情况下,得到了最高功率为23.23mW(13.66dBm),平均波长为1556.46nm的C+L波段ASE光输出,光纤环形镜的使用,不仅改善了光源的平坦度,并且大大提高了光光转化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导光纤光学 C+L波段 掺铒光纤(EDF) 超宽带光源 光纤环形镜 放大自发辐射(AS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纤激光及其相干合成光场的准确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亓红群 段开椋 蒲继雄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00-603,共4页
为了准确地研究光纤激光及其相干合成光束的远场传输特性,采用将 LP_(01)模分解为许多不同拉盖尔-高斯模叠加的方法,分析了 LP_(01)模以及多个光纤激光相干合成光束的传输光场分布和光束质量,并与用高斯函数表示的光纤激光的光场进行了... 为了准确地研究光纤激光及其相干合成光束的远场传输特性,采用将 LP_(01)模分解为许多不同拉盖尔-高斯模叠加的方法,分析了 LP_(01)模以及多个光纤激光相干合成光束的传输光场分布和光束质量,并与用高斯函数表示的光纤激光的光场进行了比较。分析中发现,基模高斯光束与 LP_(01)模的初始场分布基本相同,但传输后的光场分布会产生较大误差,在光纤激光相干合成光场的分析中两者间的差别也非常明显。结果表明,为更准确地分析光纤激光及其相干合成光束的传输特性,光纤激光的模场表达式应采用拉盖尔-高斯模的叠加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光学 光纤激光器 相干合成 拉盖尔-高斯模 波导光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偏振单模聚合物光子晶体光纤设计
13
作者 王朝晋 贺庆丽 +1 位作者 王若晖 刘飞 《应用光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49-752,共4页
设计了一种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基的单偏振单模(SPSM)微结构聚合物光纤(MPOF)。利用全矢量有限元法和光束传播法相结合分析了这种光纤的偏振特性和约束损耗。通过优化光纤结构参数,发现在0.51μm~0.62μm的可见光波长范围,由于基模... 设计了一种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基的单偏振单模(SPSM)微结构聚合物光纤(MPOF)。利用全矢量有限元法和光束传播法相结合分析了这种光纤的偏振特性和约束损耗。通过优化光纤结构参数,发现在0.51μm~0.62μm的可见光波长范围,由于基模两个正交偏振模的截止波长不同,这种微结构聚合物光纤只能传输基模中的一个偏振模,从而实现单偏振单模运转。该11圈圆空气孔六角排列光纤结构的传导偏振模在0.57μm波长处约束损耗仅为1.13 dB/m,这种低损耗的单偏振单模微结构聚合物光纤可有效消除传统保偏光纤固有的偏振串扰和偏振模色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导光纤光学 微结构聚合物光纤 约束损耗 单偏振单模光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四章 激光传输技术(续)
14
作者 安毓英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3-75,共3页
关键词 激光传输技术 光纤波导 光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介质柱正方复合周期结构光子晶体的禁带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濮荣强 余红英 沈林放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35-740,共6页
提出和研究了一种介质柱在空气中复合周期排列的二维光子晶体新结构,该结构是二套不同尺寸介质柱的正方周期排列的叠加所构成。针对这种光子晶体,对Maxwell方程做出了严格的Fourier变换,从而建立了快速的平面波展开算法。应用所建立的... 提出和研究了一种介质柱在空气中复合周期排列的二维光子晶体新结构,该结构是二套不同尺寸介质柱的正方周期排列的叠加所构成。针对这种光子晶体,对Maxwell方程做出了严格的Fourier变换,从而建立了快速的平面波展开算法。应用所建立的快速理论算法,详细地数值分析了这种光子晶体的能带结构及相关禁带,结果表明,与介质柱的简单正方周期结构相比,复合周期结构由于降低了结构的对称性,它的绝对禁带得到了显著的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波导光学 光子禁带 平面波展开法 光子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磁材料柱结构光子晶体平板的单向边界模式 被引量:3
16
作者 濮荣强 余红英 刘珂鑫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13-218,共6页
研究了在外加恒定磁场下,旋磁材料柱按蜂窝状晶格排列的光子晶体平板的边界所支持的电磁表面波模式。研究首先表明,在光子晶体平板的光子能带结构中,最低二条能量曲线原有的简并点,可以用外加磁场来解除,从而在这二个能带之间形成一个... 研究了在外加恒定磁场下,旋磁材料柱按蜂窝状晶格排列的光子晶体平板的边界所支持的电磁表面波模式。研究首先表明,在光子晶体平板的光子能带结构中,最低二条能量曲线原有的简并点,可以用外加磁场来解除,从而在这二个能带之间形成一个禁带。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基于这个光子禁带,光子晶体板平板边界所支持的表面波模式只能单方向传播,归因于系统的时间反演对称性被外磁场所破坏。这个三维系统中的单向边界模式,在平板的法向方向上,是依赖于等效全反射效应而被约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波导光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弱双折射光导纤维内的非线性光传输
17
作者 丁孔贤 李玉传 +2 位作者 J.Botineau L.Macon A.Saissy 《激光杂志》 CAS 1987年第1期27-31,共5页
光在光纤波导内传输过程中,由于光能量非常集中,光与物质作用距离长,因而会产生一系列的非线性效应。例如人们对受激拉曼散射(SRS)和受激布里渊散射(SBS)作了大量的研究。
关键词 非线性光传输 光导纤维 双折射 受激布里渊散射 受激拉曼散射 非线性效应 传输过程 光纤波导 作用距离 光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utomated visual position detection and adjustment for optical waveguide chips and optical fiber arrays 被引量:1
18
作者 郑煜 开小超 +1 位作者 段吉安 李白冰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10期3868-3875,共8页
The alignment coupling between optical waveguide chips and optical fiber arrays is the basis of the alignment coupling of planar optical waveguide devices, and the precise position detection with angle and spacing adj... The alignment coupling between optical waveguide chips and optical fiber arrays is the basis of the alignment coupling of planar optical waveguide devices, and the precise position detection with angle and spacing adjustments is one of the key steps of alignment coupling. A methodology for position detection, and angle and spacing adjustment was proposed for optical waveguide chips and optical fiber arrays based on machine visio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angle detection precision levels higher than 0.05°, line detection precision levels higher than 0.1 μm, and detection time less than 2 s. Therefore, the system developed herein meets the precise requirements necessary for position detection, and angle and spacing adjustments for optical waveguide chips and optical fiber array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nar optical waveguide alignment coupling automated alignment machine vis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