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分布式光纤振动传感的海缆锚害故障检测 被引量:12
1
作者 汪洋 周波达 +3 位作者 林晓波 李世强 胡凯 吕安强 《光通信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0-43,共4页
为了利用分布式光纤振动传感技术进行光纤复合海底电缆(简称为海缆)锚害故障检测,开展了海缆运行现场的锚害试验。用550吨的货船和1 000kg的船锚模拟了锚砸和拖曳事件,用基于相位敏感光时域反射计(Ф-OTDR)技术的分布式光纤振动传感设备... 为了利用分布式光纤振动传感技术进行光纤复合海底电缆(简称为海缆)锚害故障检测,开展了海缆运行现场的锚害试验。用550吨的货船和1 000kg的船锚模拟了锚砸和拖曳事件,用基于相位敏感光时域反射计(Ф-OTDR)技术的分布式光纤振动传感设备对3.3km三芯海缆内的光纤进行了实时监测,获得了海面平静、锚砸和船锚拖曳3种情况下,光纤振动信号的能量和快速傅里叶变换幅度谱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数据,并对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海面平静时能量和幅度都很小,锚砸时能量和幅度会产生短时上升且频率成分丰富,船锚拖曳时能产生较长时间的能量和幅度上升,但频率成分较锚砸少。分布式光纤振动传感技术可有效检测锚害故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光纤振动传感技术 海缆 锚害 故障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振动光纤技术在天然气站场周界安防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2
作者 司辉 李香文 +2 位作者 董晓琪 渠忠强 王伟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16-121,共6页
目前,应用在已建天然气管道站场周界的安防技术如激光对射、微波对射、振动电缆等均存在着误报率高、防爆区内安装复杂、阶梯段状围墙无法实现防范无死角等缺陷。为此,中国石油西气东输管道公司启动了振动光电缆周界入侵报警系统试点项... 目前,应用在已建天然气管道站场周界的安防技术如激光对射、微波对射、振动电缆等均存在着误报率高、防爆区内安装复杂、阶梯段状围墙无法实现防范无死角等缺陷。为此,中国石油西气东输管道公司启动了振动光电缆周界入侵报警系统试点项目,选取不同地区的5座天然气站场进行了振动光纤技术测试。以西气东输试点项目为背景,对试验过程进行跟踪,对几种光纤传感技术的原理和优势进行了对比分析,并结合典型天然气站场围栏的形式,对振动光缆在各种形式围栏上的安装工艺进行了论述,做到布防无死角,防范无漏洞。试验数据表明:振动光纤技术比其他安防技术误报率低、安装便捷,适用于各种形式的围栏,可实现无死角的防范;前端无源设计更适应于天然气站场的防爆环境。结论认为,该技术较适合于天然气站场户外环境的周界设防,随着天然气管道站场"无人值守"理念的推行,振动光纤技术将在相关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站场 周界入侵报警系统 光纤振动传感技术 误报率 围栏 防范无死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的HHT变换在光纤振动模式识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7
3
作者 王艳歌 程丹 刘继红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2-25,共4页
针对双马赫-曾德尔(M-Z)干涉型光纤振动传感系统输出信号非线性、非平稳特点,提出基于互补总体经验模态分解(CEEMD)的希尔伯特-黄变换(HHT)模式识别算法。该算法采用CEEMD将振动信号分解成多个本征模态函数(IMF),利用各阶IMF的归一化自... 针对双马赫-曾德尔(M-Z)干涉型光纤振动传感系统输出信号非线性、非平稳特点,提出基于互补总体经验模态分解(CEEMD)的希尔伯特-黄变换(HHT)模式识别算法。该算法采用CEEMD将振动信号分解成多个本征模态函数(IMF),利用各阶IMF的归一化自相关函数筛选出噪声分量进行中值滤波;然后对各阶IMF分量做Hilbert变换,基于Hilbert边际能量谱构造特征向量;最后利用概率神经网络(PNN)实现振动信号的模式识别。对四种典型光纤振动信号的实验验证表明,算法的平均正确识别率最低可达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HT应用 光纤振动传感技术 模式识别 双马赫-曾德尔干涉仪 互补总体经验模态分解 信号分解 信号消噪 信号特征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基础变形重点区段监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郭高冉 崔旭浩 杜博文 《中国铁路》 2019年第11期60-67,共8页
针对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基础变形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光纤振动加速度传感阵列的高速铁路无砟轨道基础变形监测方法。在某运营高铁线路路桥过渡段采用该方法进行现场实测,通过联合经验模态分解(EMD)-功率谱分析方法得到轨道结构的振... 针对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基础变形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光纤振动加速度传感阵列的高速铁路无砟轨道基础变形监测方法。在某运营高铁线路路桥过渡段采用该方法进行现场实测,通过联合经验模态分解(EMD)-功率谱分析方法得到轨道结构的振动特性。测试结果表明:轮轨振动信号经过轨道板、CA砂浆层以及底座板的层层衰减后到达电缆槽内振动信号的峰值加速度与现有文献一致,说明该监测方法正确。该方法为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结构健康状况的长期监测提供了新思路,同时可为后续无砟轨道结构局部变形的病害识别以及趋势预测建立特征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无砟轨道 基础变形 监测 光纤振动传感技术 信号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