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浓度CO_2对莱茵衣藻光系统Ⅱ能量流和能量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夏建荣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50-455,共6页
研究了短期内高浓度CO2培养下莱茵衣藻光系统Ⅱ行为的变化,结果表明高浓度CO2培养导致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明显增加,同时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叶绿素a荧光动力学(快相)曲线中O、J、I、P期的荧光强度明显增加。与空气培养的细胞相比,... 研究了短期内高浓度CO2培养下莱茵衣藻光系统Ⅱ行为的变化,结果表明高浓度CO2培养导致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明显增加,同时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叶绿素a荧光动力学(快相)曲线中O、J、I、P期的荧光强度明显增加。与空气培养的细胞相比,高浓度CO2在J期的相对可变荧光均维持在较高水平;单位反应中心复合体吸收的能量在高浓度CO2培养6小时后有明显的增加,但单位反应中心捕获和用于电子传递的能量并没有明显地增加。高浓度CO2培养使光系统Ⅱ最大光化学效率、传递的电子能引起的光化学反应效率和电子传递的量子效率均明显低于通空气培养的细胞。以上结果表明不同CO2浓度培养导致莱茵衣藻叶绿素a荧光动力学快相的变化与其光系统Ⅱ功能的变化密切相关,也可能与HCO-3转运过程中能量需求的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茵衣藻 系统 能量流 JIP测定 能量利用效率 叶绿素 类胡萝卜素 高浓度二氧化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常绿阔叶树光系统Ⅱ在低温胁迫下的光抑制及恢复 被引量:5
2
作者 程冬梅 张志勇 +2 位作者 周赛霞 彭焱松 张兆祥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666-1672,共7页
冬季低温胁迫对亚热带常绿阔叶树光合活性的主要影响之一,体现在光合机构的低温光抑制。为了阐明冬季低温胁迫下常绿阔叶树光系统Ⅱ的光抑制程度及光保护机制,该文研究了冬季自然低温胁迫(零下低温冻害和零上低温寒害)对红叶石楠、枇杷... 冬季低温胁迫对亚热带常绿阔叶树光合活性的主要影响之一,体现在光合机构的低温光抑制。为了阐明冬季低温胁迫下常绿阔叶树光系统Ⅱ的光抑制程度及光保护机制,该文研究了冬季自然低温胁迫(零下低温冻害和零上低温寒害)对红叶石楠、枇杷和猴樟三种亚热带常绿阔叶树光合机构光系统Ⅱ(PSⅡ)光抑制的影响以及春季气温回暖后的恢复情况。结果表明:冻害和寒害低温胁迫使猴樟的PSⅡ活性显著降低,PSⅡ受到较严重的光抑制,低温胁迫解除后PSⅡ活性未能完全恢复。红叶石楠PSⅡ活性下降程度和光抑制程度最轻,春季PSⅡ活性显著上升,光抑制显著下降。枇杷PSⅡ活性和光抑制程度介于猴樟和红叶石楠之间。低温胁迫下红叶石楠的非光化学猝灭(NPQ)接近常温水平;枇杷的NPQ略有降低,春季恢复正常;猴樟NPQ最低,春季低温解除后仍不能完全恢复。此外,三种常绿阔叶树在冬季低温胁迫和春季恢复时期的NPQ与PSⅡ的光抑制程度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综合以上结果分析表明,冬季低温对红叶石楠PSⅡ影响不大,对枇杷有一定影响但春季气温回暖后可以及时恢复,对猴樟PSⅡ有显著的光抑制且恢复过程较慢,同时NPQ对保护常绿阔叶树PSⅡ免受冬季低温光抑制有重要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作用生理 系统 抑制 低温胁迫 光化学淬灭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乌素沙地沙柳光系统Ⅱ光保护机制和能量分配动态及其影响因子 被引量:6
3
作者 靳川 查天山 +3 位作者 贾昕 田赟 周文君 卫腾宙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4-44,共11页
【目的】通过叶绿素荧光原位连续监测技术,探究毛乌素沙地半干旱区典型固沙造林物种沙柳光系统Ⅱ能量分配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在日和季节尺度下揭示环境因子对沙柳光系统Ⅱ能量分配的动态影响及其光合生理适应策略特征,以期为研究地... 【目的】通过叶绿素荧光原位连续监测技术,探究毛乌素沙地半干旱区典型固沙造林物种沙柳光系统Ⅱ能量分配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在日和季节尺度下揭示环境因子对沙柳光系统Ⅱ能量分配的动态影响及其光合生理适应策略特征,以期为研究地区的植被恢复管理和物种选择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在宁夏盐池毛乌素沙地,对固沙物种沙柳进行整个生长季(5—10月)的叶绿素荧光原位连续监测。采用Kramer光能分配方法计算相关荧光参数,采用分段平均方法对数据进行分组平均,利用线性回归在日和季节尺度分析荧光参数与环境因子关系。【结果】在日尺度,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和调节性热耗散(ΦNPQ)与光合有效辐射(PAR)直接相关,受空气温度(Ta)、相对湿度(RH)和饱和水汽压差(VPD)的影响,非调节性热耗散(ΦNO)相对稳定。在季节尺度,生长季前期(5—6月)ΦPSⅡ和ΦNPQ分配相对均匀,ΦNO较高且在1天内稳定,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有低值出现。在生长季中期(7—9月),8月ΦPSⅡ降低且伴随ΦNPQ升高,8—9月ΦNO在1天内波动较大。在生长季末期(10月),ΦPSⅡ最低且ΦNPQ达到最高,ΦNO较高且在1天内稳定,Fv/Fm持续降低。【结论】在日尺度,沙柳光系统Ⅱ能量分配主要由PAR和Ta决定,同时受RH和VPD调控。在季节尺度,沙柳光系统Ⅱ能量分配随物候期而变。沙柳Fv/Fm与日最大光合有效辐射(PARmax)(R2=0.13,P<0.01)、Ta变化幅度(R2=0.16,P<0.01)和土壤含水量(SWC)显著相关(R2=0.19,P<0.01),说明高辐射、极端气温和干旱是限制沙柳光系统Ⅱ光合生理状态的主要环境胁迫因子。沙柳光系统Ⅱ能量分配在日与季节尺度的差异,很可能是由于光系统Ⅱ叶黄素循环等短期光保护机制与叶绿素浓度、比值分配等长期调控机制的差异造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干旱区 沙柳 叶绿素荧 系统能量分配 光化学淬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3个地方春小麦品种旗叶PSⅡ光化学效率的光响应分析
4
作者 李妙 师瑞 +2 位作者 陈文杰 师生波 张怀刚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63-570,共8页
采用叶绿素荧光分析方法,以高原春小麦(‘互助红’、‘互麦12’和‘互麦13’)为材料,研究了孕穗期旗叶的PSⅡ光化学效率以及光化学和非光化学猝灭的光响应特性。结果显示:(1)3个春小麦品种旗叶的光合色素有差异,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 采用叶绿素荧光分析方法,以高原春小麦(‘互助红’、‘互麦12’和‘互麦13’)为材料,研究了孕穗期旗叶的PSⅡ光化学效率以及光化学和非光化学猝灭的光响应特性。结果显示:(1)3个春小麦品种旗叶的光合色素有差异,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无显著差异。(2)随着光强增加,3个品种旗叶有效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光化学猝灭系数(qP)、PSⅡ反应中心开放比率(qL)均呈降低趋势;低光强范围内,叶片Fv′/Fm′、ΦPSⅡ、qP、qL值均依次按‘互麦12’>‘互助红’>‘互麦13’的顺序降低;中高光强范围内,3个品种的Fv′/Fm′趋于一致,而‘互助红’的ΦPSⅡ、qP、qL较其他两个品种略高。(3)随着光强增加,各品种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表观电子传递速率(ETR)、调节性能量耗散量子产量(ΦNPQ)、非调节性能量耗散量子产量(ΦNO)均呈升高趋势;中低光强范围内,NPQ、ΦNPQ值均依‘互麦13’>‘互助红’>‘互麦12’的顺序降低,而‘互助红’和‘互麦12’的ETR变化较为一致且‘互麦13’的最低;中高光强范围内,NPQ、ΦNPQ值均依次按‘互助红’>‘互麦13’>‘互麦12’的顺序降低,而ETR值按‘互助红’>‘互麦12’>‘互麦13’的顺序降低;在整个光强变化过程中,ΦNO表现为按‘互麦13’>‘互麦12’>‘互助红’的顺序依次降低。研究认为,3个高原春小麦品种中‘互助红’最适应高光强环境;‘互麦12’光能利用能力强于‘互麦13’,但略弱于‘互助红’;‘互麦13’对光强变化较为敏感,热耗散能力略强于‘互麦12’,在低光环境下有较高的热耗散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叶绿素荧 响应曲线 PS光化学效率 青藏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率菠菜光系统Ⅱ-捕光色素复合物超级复合体结构被揭示
5
《蔬菜》 2016年第7期82-82,共1页
据国际学术期刊Nature(自然)近期在线报道,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科研团队成功得到了高分辨率的菠菜光系统II(Photosystem Ⅱ,PSII)-捕光色素复合物(light harvesting complex Ⅱ,LHCII)超级复合体的结构。植物。
关键词 色素 高分辨率 复合体 系统 蓝细菌 PSII 国际学术期刊 叶绿素结合蛋白 HARVESTING 光化学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吸收对干旱导致的棉花叶片光合系统损伤的缓解作用 被引量:17
6
作者 解卫海 马淑杰 +2 位作者 祁琳 张振华 柏新富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6549-6556,共8页
以盆栽棉花为材料,在植株高约20 cm时用不同浓度Na Cl溶液浇透后进行持续干旱处理。在干旱处理期间测定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光合气体交换参数的变化以及植株水分状况和Na+含量,以分析土壤Na Cl施入引起的棉花Na+吸收和积累量的增加对... 以盆栽棉花为材料,在植株高约20 cm时用不同浓度Na Cl溶液浇透后进行持续干旱处理。在干旱处理期间测定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光合气体交换参数的变化以及植株水分状况和Na+含量,以分析土壤Na Cl施入引起的棉花Na+吸收和积累量的增加对干旱胁迫导致的叶片光合系统损伤的缓解作用及可能原因。结果表明,未用Na Cl处理的棉花植株,其叶片净光合速率随着干旱的延续而持续下降、光合机构在干旱处理后期出现了严重损伤;而Na Cl处理的棉花植株,其叶片净光合速率下降幅度明显小于未用Na Cl处理的,光合机构受损伤程度也较轻或无明显损伤。对各处理棉花植株Na+的吸收和水分状况的测定分析表明,Na Cl处理的植株,其叶片Na+积累显著增加、渗透势降低,细胞膨压显著高于未用Na Cl处理的植株。由此可见,在土壤浇灌Na Cl溶液后的持续干旱条件下,棉花植株吸收和积累Na+增加,降低了组织渗透势、维持了一定的细胞膨压,从而有效缓解了干旱胁迫对叶片光合机构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NA^+ 干旱 系统光化学效率 气体交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20nm光吸收曲线技术在逆境条件下叶片光系统Ⅰ性能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王仁杰 蒋燚 +4 位作者 朱凡 唐正 刘雄盛 姜英 王勇 《广西林业科学》 2020年第1期152-155,共4页
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基础,在逆境条件尤其是低温和弱光等胁迫下,叶片光系统Ⅰ(PSⅠ)性能下降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820 nm光吸收曲线技术可以用来检测发生在PSⅠ的原初光化学反应。本文总结了利用820 nm光吸收曲线技术测定PSⅠ的光... 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基础,在逆境条件尤其是低温和弱光等胁迫下,叶片光系统Ⅰ(PSⅠ)性能下降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820 nm光吸收曲线技术可以用来检测发生在PSⅠ的原初光化学反应。本文总结了利用820 nm光吸收曲线技术测定PSⅠ的光化学效率、环式电子传递能力和能量分配的基本原理,及在逆境条件下的研究成果,以期为820 nm光吸收曲线技术在其它条件下对PSⅠ性能影响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20 nm吸收 系统Ⅰ(PSⅠ) 光化学效率 电子传递 能量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个芒果品种的叶绿素荧光日变化研究初报 被引量:20
8
作者 蔡楚雄 邓雄 +3 位作者 曹洪麟 刘世平 许凯扬 叶万辉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7-19,共3页
通过对杉林Ⅰ、红金煌、金煌、爱文、红凯特、海顿等 6个芒果品种叶片叶绿素荧光日变化的研究 ,发现随着光照强度和温度的上升 ,光化学效率Fv/Fm值逐渐降低 ,说明中午几种芒果的光合作用光抑制的存在。不同品种Fv/Fm值下降波谷发生时间... 通过对杉林Ⅰ、红金煌、金煌、爱文、红凯特、海顿等 6个芒果品种叶片叶绿素荧光日变化的研究 ,发现随着光照强度和温度的上升 ,光化学效率Fv/Fm值逐渐降低 ,说明中午几种芒果的光合作用光抑制的存在。不同品种Fv/Fm值下降波谷发生时间、最大降幅 ,以及恢复的时间和程度也有差异。 6个芒果品种中 ,海顿的Fv/Fm值最高 ,而且 1天内变化最小 ,可能与其耐光抑制较强有关。建议通过遗传手段培育筛选出耐光抑制的优良品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果 品种 叶绿素荧 日变化 fv/FM 光化学效率 抑制 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田间小麦叶片光合作用的光抑制 被引量:22
9
作者 赵世杰 许长成 +1 位作者 孟庆伟 邹琦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4期521-526,共6页
通过人为改变小麦旗叶与茎秆的夹角,比较了晴天田间小麦直立叶(10°)与平展叶(90°)光合作用光抑制程度的差别。在叶温高达37.6℃、最高光强为1600μmol·m-2·s-1的晴天,田间小麦经午间强... 通过人为改变小麦旗叶与茎秆的夹角,比较了晴天田间小麦直立叶(10°)与平展叶(90°)光合作用光抑制程度的差别。在叶温高达37.6℃、最高光强为1600μmol·m-2·s-1的晴天,田间小麦经午间强光照射4h后,PSⅡ光化学效率(Fv/Fm)明显下降。14∶00平展叶的Fv/Fm与表观量子效率(AQY)降低幅度明显大于直立叶,表明平展叶较直立叶发生了更为严重的光抑制。而在最高光强相近、叶温为34.5℃的晴天,14∶00平展叶与直立叶的Fv/Fm与AQY则无明显差别。结果表明在水分充足的条件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午休" 抑制 PS光化学效率 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胁迫下银杏光合作用的光抑制 被引量:15
10
作者 张宁 孟庆伟 +2 位作者 赵世杰 许长城 邹琦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3期461-465,共5页
自然条件下晴天银杏叶片光系统Ⅱ光化学效率( Fv/ Fm )表现明显日变化。上午 Fv/ Fm 随光照的增强而降低,至 14:00 左右达最低值。其后随着光强的减弱 Fv/ Fm 缓慢恢复。一天中叶黄素循环关键组分玉米黄质( ... 自然条件下晴天银杏叶片光系统Ⅱ光化学效率( Fv/ Fm )表现明显日变化。上午 Fv/ Fm 随光照的增强而降低,至 14:00 左右达最低值。其后随着光强的减弱 Fv/ Fm 缓慢恢复。一天中叶黄素循环关键组分玉米黄质( Z)含量与 Fv/ Fm 呈负相关。用二硫苏糖醇( D T T)阻断 Z的形成后,光抑制程度大大加深。结果表明与叶黄素循环有关的非辐射能量耗散的增加是产生光抑制的原因之一。强光处理前饲喂 D1 蛋白合成抑制剂林可霉素( L M ), Fv/ Fm 下降幅度增加,而且在暗中与弱光下的恢复出现差异,但强光处理后再引入 L M ,则对 Fv/ Fm 两种恢复无明显影响。这表明强光可引起银杏叶片 D1 蛋白的快速周转而植物体内这种 D1 蛋白钝化、复活之间的动态平衡可能是避免强光损伤的保护性反应。自然条件下强光胁迫并不能导致银杏叶片 D1 蛋白的净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制 PS光化学效率 叶黄素循环 D1蛋白 银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种红山茶叶绿素荧光特性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87
11
作者 吕芳德 徐德聪 +2 位作者 侯红波 刘云龙 郑良康 《经济林研究》 2003年第4期4-7,共4页
在大四条件下 ,通过对五种红山茶的叶绿素荧光特性研究 ,结果表明 ,不同亚组、同一亚组不同系之间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值存在差异 ,且亚组间大于亚组内。初始荧光 (FO)、最大荧光 (Fm)、RSII最大光化学效率 (Fv/ Fm )、PSII实际光化学效率 ... 在大四条件下 ,通过对五种红山茶的叶绿素荧光特性研究 ,结果表明 ,不同亚组、同一亚组不同系之间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值存在差异 ,且亚组间大于亚组内。初始荧光 (FO)、最大荧光 (Fm)、RSII最大光化学效率 (Fv/ Fm )、PSII实际光化学效率 (Yield/Φ PSII)、表观电子传递速率 (ETR)的日变化与光强有关 ,其中 ,Fm、Fv/ Fm、Yield随光强的变化呈相同的变化趋势 ,呈单谷曲线 ;而ETR则相反呈单峰曲线 ;FO呈双峰曲线。不同树种的荧光参数日变化幅度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山茶 叶绿素荧特性 初始荧 最大荧 RS最大光化学效率 PS实际光化学效率 表观电子传递速率 合日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度和空间布局种植方式对夏玉米穗位叶光合生理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11
12
作者 王萌 陈国强 +5 位作者 金海燕 韩晨光 臧凤艳 李子芳 王金龙 吴锡冬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31-138,共8页
为探明夏玉米适宜种植方式的光合生理机制,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种植密度(9.3万,8.1万,6.9万,5.7万株/hm^2)、空间布局(等行距1穴1株,等行距1穴3株和宽窄行1穴3株)以及它们的交互作用对夏玉米郑单958开花后不同生育时期(开花期、抽丝... 为探明夏玉米适宜种植方式的光合生理机制,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种植密度(9.3万,8.1万,6.9万,5.7万株/hm^2)、空间布局(等行距1穴1株,等行距1穴3株和宽窄行1穴3株)以及它们的交互作用对夏玉米郑单958开花后不同生育时期(开花期、抽丝期、灌浆前期、灌浆后期和完熟期)净光合速率及其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宽窄行1穴3株能显著降低夏玉米开花期和完熟期穗位叶净光合速率,而8.1万株/hm^2密度下的净光合速率不受空间布局的影响;等行距1穴1株空间布局下,种植密度不会显著影响穗位叶净光合速率。种植密度、空间布局以及它们交互作用对类胡萝卜素含量影响显著。等行距1穴3株空间布局下,9.3万株/hm^2种植密度显著降低前3个观测时期类胡萝卜素含量,而6.9万株/hm^2在宽窄行1穴3株以及5.7万株/hm^2在等行距1穴1株空间布局下显著降低完熟期类胡萝卜素含量。种植密度、空间布局及其交互作用均对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无显著影响。综上可知,8.1万株/hm^2种植密度不受空间布局的显著影响,而等行距1穴1株空间布局不受种植密度的显著影响,均能保证夏玉米郑单958植株的净光合作用及其相关指标维持在较高水平。结果也为从光合物质基础和光合水分生理基础方面(色素含量、荧光特性、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解释种植方式-光合产物源-产量库之间的关系提供了理论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合速率 类胡萝卜素 系统最大光化学效率 种植密度 空间布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氮素形态对向日葵生长和光合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5
13
作者 谭万能 李秧秧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191-1194,共4页
利用砂培试验研究了不同氮素形态对向日葵生长和光合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O3- - N NN 处理的株高、叶面积、干物质重显著高于NH4 + - N AA 处理,施用NO3- - N的植株有较高的净光合速率 Pn 和较低的气孔导度 Cs 、细胞间隙CO2 浓度 Ci ... 利用砂培试验研究了不同氮素形态对向日葵生长和光合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O3- - N NN 处理的株高、叶面积、干物质重显著高于NH4 + - N AA 处理,施用NO3- - N的植株有较高的净光合速率 Pn 和较低的气孔导度 Cs 、细胞间隙CO2 浓度 Ci .不同处理之间Fv/ Fm没有显著差异,NN处理的植株PS 线性电子传递量子效率ΦPS 、光化学荧光猝灭系数q P和表观光合电子传递效率ETR都显著高于AA处理的植株;而非光化学荧光猝灭系数q N则明显低于AA处理的植株.碳同化受到抑制是NH4 + - N条件下净光合速率下降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功能 氮素形态 向日葵 生长 光化学猝灭 NH4^+-N 合速率 CO2浓度 fv/FM 试验研究 气孔导度 细胞间隙 不同处理 量子效率 电子传递 传递效率 PS 植株 叶面积 干物质 碳同化 AA 株高 施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CO_(2)浓度升高和干旱互作对谷子光合及抗旱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刘亚静 张东升 +2 位作者 李萍 宗毓铮 郝兴宇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00-508,共9页
为明确谷子光合作用以及抗旱生理过程对高大气CO_(2)浓度和干旱交互作用的响应机制,在开顶式气室中(OTC)开展大气CO_(2)浓度和干旱交互对谷子影响的研究。设置两个CO_(2)浓度:环境CO_(2)浓度(400μmol·mol^(-1))和高CO_(2)浓度(600... 为明确谷子光合作用以及抗旱生理过程对高大气CO_(2)浓度和干旱交互作用的响应机制,在开顶式气室中(OTC)开展大气CO_(2)浓度和干旱交互对谷子影响的研究。设置两个CO_(2)浓度:环境CO_(2)浓度(400μmol·mol^(-1))和高CO_(2)浓度(600μmol·mol^(-1));两个水分处理:正常水分(70%~80%田间持水量)和干旱(45%~55%田间持水量),对高CO_(2)浓度和干旱互作下谷子光合气体交换参数、荧光动力学参数及抗旱相关生理指标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CO_(2)浓度可降低干旱条件下光合色素含量,加剧孕穗期谷子气孔关闭,减轻灌浆期干旱对谷子净光合速率的负效应并增加其水分利用效率。孕穗期高CO_(2)处理使正常水分处理下谷子气孔导度下降66.7%,而干旱处理下减少77.7%;灌浆期高CO_(2)使正常水分处理和干旱处理下谷子净光合速率分别增加19.0%和87.7%,水分利用效率增加37.1%和39.2%。干旱处理显著降低谷子除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以外所有荧光动力学参数值,灌浆期高CO_(2)能缓解该作用。高CO_(2)处理显著减少纤维素含量和正常水分处理下过氧化物酶活性。干旱极显著升高POD活性(高CO_(2)浓度)及脯氨酸含量、可溶性总糖、淀粉含量(环境CO_(2)浓度)和纤维素含量(高CO_(2)浓度)。因此CO_(2)浓度升高能够改善谷子的PSⅡ光化学效率和提高抗氧化酶活性来增强谷子的抗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高大气CO_(2) 系统效率 抗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高光琼枝突变体XY-01的选育及生产性能评价
15
作者 李欣宇 朱军 +3 位作者 李青楠 邹潇潇 鲍时翔 安鑫龙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38-444,共7页
为改善琼枝(Betaphycus gelatinus)养殖时受高光胁迫导致产量及品质下降的状况,对海区内初步筛选的潜在耐高光藻株进行高光筛选及分离纯化,经继代培养获得一株性状稳定的耐高光突变株琼枝XY-01,并对其进行生产性能评价。结果表明:与野... 为改善琼枝(Betaphycus gelatinus)养殖时受高光胁迫导致产量及品质下降的状况,对海区内初步筛选的潜在耐高光藻株进行高光筛选及分离纯化,经继代培养获得一株性状稳定的耐高光突变株琼枝XY-01,并对其进行生产性能评价。结果表明:与野生型琼枝(WT)相比,XY-01藻体呈绿色,藻枝饱满、舒展,高光胁迫表型不明显;在水温为26℃、光量子通量密度为60μmol/(m^(2)·s)条件下,XY-01的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和藻蓝蛋白含量均高于WT,但藻红蛋白含量极显著低于WT(P<0.01);XY-01的最适生长光量子通量密度为250μmol/(m^(2)·s),在此条件下,XY-01与WT光系统Ⅱ(photo-systemⅡ,PSⅡ)的最大光化学转换效率分别为(0.635±0.019)、(0.484±0.055)且二者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XY-01与WT的增重率分别为57.00%±3.50%、39.00%±4.28%(P<0.05),特定生长率分别为(1.61±0.09)、(1.18±0.06)%/d(P<0.05);海区养殖试验显示,XY-01在4月中旬—5月中旬特定生长率达(3.63±0.08)%/d,但WT仅为(2.63±0.37)%/d,XY-01与WT的卡拉胶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通过高光选育首次获得一株性状稳定的耐高光琼枝XY-01,为耐高光琼枝种质资源开发提供了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枝 突变体 选育 系统最大光化学转换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地松家系叶绿素荧光性状变异
16
作者 A.C.Roberts 樊淑德 《湖北林业科技》 2005年第4期51-51,共1页
关键词 性状变异 湿地松 叶绿素荧 家系 系统 光化学 自花授粉 基因分离 变异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磷浓度对小球藻铜绿微囊藻生长及生理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赵先富 马沛明 +1 位作者 刘国祥 胡征宇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6,共6页
常通过对藻类某些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甄别水体的营养状态。实验以小球藻(Chlorella sp.)和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为对象,研究它们在不同磷浓度下藻细胞480 nm和665 nm吸光度的比值(OD480/665)、光系统Ⅱ的最大光化学效率(... 常通过对藻类某些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甄别水体的营养状态。实验以小球藻(Chlorella sp.)和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为对象,研究它们在不同磷浓度下藻细胞480 nm和665 nm吸光度的比值(OD480/665)、光系统Ⅱ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 v/Fm)、碱性磷酸酶活性(APA)等的响应及其作为营养状态指标的可能性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磷浓度与小球藻OD480/665负相关;而铜绿微囊藻OD480/665值与磷浓度相关性不明显。P缺乏能导致小球藻和微囊藻F v/Fm降低。小球藻产生的APA与培养基中磷含量负相关,而铜绿微囊藻产生碱性磷酸酶的量与培养基中磷含量关系并不明显。研究结果表明OD480/665、Fv/Fm、APA可以反映小球藻磷限制情况,不能反映铜绿微囊藻磷限制情况;藻类生理生化指标对磷的响应与种类有关,用来指示营养限制情况时需谨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细胞480 nm和665 nm吸度的比值(OD480 665) 系统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 Fm) 碱性磷酸酶活性(APA) 营养限制指示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相思植物对短期大气污染的响应 被引量:3
18
作者 温达志 朱剑云 +4 位作者 曹洪麟 张德强 叶永昌 刘颂颂 李果惠 《生态科学》 CSCD 2002年第4期306-309,315,共5页
3种2~3年生相思盆栽于代表不同污染程度的交通繁忙区、工业生产区和相对清洁区,4个月后进行植物叶片气体交换和叶绿素荧光特征参数的测定。结果表明,生长在污染区的相思植物的净光合速率(R_n)、气孔导度(g_s)和光系统Ⅱ原初光化学效率(... 3种2~3年生相思盆栽于代表不同污染程度的交通繁忙区、工业生产区和相对清洁区,4个月后进行植物叶片气体交换和叶绿素荧光特征参数的测定。结果表明,生长在污染区的相思植物的净光合速率(R_n)、气孔导度(g_s)和光系统Ⅱ原初光化学效率(F_v/F_m)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下降幅度因植物种类和污染类型的不同而有差异。不同实验点上大腺相思叶片蒸腾速率(E)和水分利用效率(WUE)则维持相对稳定,多花和流苏相思的WUE均以污染环境下较低。根据P_n、g_s和F_v/F_m的变化以及实验点上其它植物对应测定值比,推测3种相思植物对大气污染都表现出中等强度的抗性,且多花相思和流苏相思相对好于大腺相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思植物 大气污染 合速率 水分利用效率 系统原初光化学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SII高效传能超快微观机理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王水才 贺俊芳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2000年第Z01期121-133,共13页
在飞秒、皮秒时间分辨泵浦探测光谱学、荧光动力学、能量传递动力学研究基础上,确立了PSⅡ各功能单元激发能传递途径,由主外周天线LHCIIb吸收太阳能,通过次外周天线CP29,CP26,CP24,经内周天线CP43和CP47分别传递到反应中心D1-D2... 在飞秒、皮秒时间分辨泵浦探测光谱学、荧光动力学、能量传递动力学研究基础上,确立了PSⅡ各功能单元激发能传递途径,由主外周天线LHCIIb吸收太阳能,通过次外周天线CP29,CP26,CP24,经内周天线CP43和CP47分别传递到反应中心D1-D2-Cytb559。利用四能带理论解析研究了PSII激发能传递机理和规律,利用四能级理论解析研究了天线复合物内部激发能传递过程。最后理论计算了PSII核心天线CP43及CP47中β-Car到Chla分子间激发能传递效率,分别为47.5%和6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 能传递途径 传能理论 动力学 能量传递动力学 四能级理论 传递效率 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