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WO_(3)-MoO_(3)和TiO_(2)/CdS复合电极的光电致变色器件 被引量:1
1
作者 郑刘梦晗 夏团结 +1 位作者 杨继凯 彭兵兵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87-795,共9页
以导电玻璃为基底,通过水热法制备WO_(3)-MoO_(3)薄膜,采用循环伏安、计时电量、计时电流、电化学阻抗测试方法对其电致变色性能进行测试;通过水热法结合连续离子层沉积法制备了TiO_(2)/CdS复合薄膜,采用线性循环伏安、瞬态光电流、透... 以导电玻璃为基底,通过水热法制备WO_(3)-MoO_(3)薄膜,采用循环伏安、计时电量、计时电流、电化学阻抗测试方法对其电致变色性能进行测试;通过水热法结合连续离子层沉积法制备了TiO_(2)/CdS复合薄膜,采用线性循环伏安、瞬态光电流、透过率测试方法对其光电转换性能进行了测试。最后将性能最好的WO_(3)-MoO_(3)薄膜和TiO_(2)/CdS复合薄膜分别作为光电致变色器件的变色阴极、光阳极构建WO_(3)/MoO_(3)-TiO_(2)/CdS光电致变色器件。结果表明,与WO_(3)-TiO_(2)/CdS器件相比,WO_(3)/MoO_(3)-TiO_(2)/CdS光电致变色器件具有较大的光学调制范围(630nm处为41.99%)、更高的着色效率(35.787cm^(2)/C),且光电转换效率(0.126%)为WO_(3)-TiO_(2)/CdS器件(0.053%)的2.38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法 WO_(3) MoO_(3) TiO_(2) 光电致变色器件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电致变色器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刘勇 沈辉 邓幼俊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5-17,29,共4页
光电致变色器件将染料敏化纳米晶太阳电池与电致变色电极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构成自供电的电致变色窗,通过对太阳光谱的智能调控达到建筑节能和装饰的效果。与电致变色智能窗相比,无需电源和导线连接,解决了其结构和安装的经济性。主要论... 光电致变色器件将染料敏化纳米晶太阳电池与电致变色电极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构成自供电的电致变色窗,通过对太阳光谱的智能调控达到建筑节能和装饰的效果。与电致变色智能窗相比,无需电源和导线连接,解决了其结构和安装的经济性。主要论述了光电致变色器件的结构和最新研究进展,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致变色 WO3 TIO2 致变色 染料敏化 太阳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下光电致变色器件的结构和变色性能 被引量:3
3
作者 陈明洁 沈辉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1-35,共5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分别制备稳定的WO3和TiO2溶胶,溶胶颗粒分散不团聚,颗粒尺寸集中,并采用提拉法和旋涂法成膜,组装成光电致变色器件,研究了不同热处理温度下光电致变色器件的透过率变化.结果表明,1 000W碘钨灯光照10 min后,器件的透过率... 采用溶胶-凝胶法分别制备稳定的WO3和TiO2溶胶,溶胶颗粒分散不团聚,颗粒尺寸集中,并采用提拉法和旋涂法成膜,组装成光电致变色器件,研究了不同热处理温度下光电致变色器件的透过率变化.结果表明,1 000W碘钨灯光照10 min后,器件的透过率由变色前的70%下降到变色后的20%左右,达到了对可见光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 三氧化钨 光电致变色 溶胶-凝胶法 热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电致变色薄膜及其器件 被引量:1
4
作者 陈明洁 沈辉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76-381,共6页
光电致变色器件(Photoelectrochromicdevice)由染料电池和WO3电致变色薄膜电极组成。本研究采用溶胶-凝胶法分别制备WO3和TiO2纳米薄膜,并组装成光电致变色器件,对不同热处理和薄膜厚度下的器件的光电致变色性能进行测试分析。试验表明... 光电致变色器件(Photoelectrochromicdevice)由染料电池和WO3电致变色薄膜电极组成。本研究采用溶胶-凝胶法分别制备WO3和TiO2纳米薄膜,并组装成光电致变色器件,对不同热处理和薄膜厚度下的器件的光电致变色性能进行测试分析。试验表明用提拉法制成的WO3薄膜和用旋涂法及丝网印刷制成的TiO2薄膜,都具有较好的成膜性,并且由其组装成的器件具有良好的光电致变色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3 TIO2 光电致变色 溶胶-凝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O_(3)/Ag和TiO_(2)/NiO/CdS复合电极的高性能电光双方式调控变色器件 被引量:1
5
作者 柳春蕾 杨继凯 +2 位作者 刘昱麟 李思远 刘昊睿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85-96,共12页
电致变色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在智能窗领域,但电致变色过程仍需施加外部电压才能完成,而将电致变色器件与太阳能电池结合构建的电光双调控变色器件则不需外部供电即可实现智能变色调控.性能优异的变色阴极和光阳极对电光双调控变色器件至... 电致变色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在智能窗领域,但电致变色过程仍需施加外部电压才能完成,而将电致变色器件与太阳能电池结合构建的电光双调控变色器件则不需外部供电即可实现智能变色调控.性能优异的变色阴极和光阳极对电光双调控变色器件至关重要,本文通过水热法结合电沉积法制备了WO_(3)/Ag复合薄膜并研究了其电致变色性能;通过水热法、电沉积法结合连续离子层沉积法制备了Ti O_(2)/Ni O/Cd S复合薄膜并研究了其光电转换性能.将WO_(3)/Ag复合薄膜和Ti O_(2)/Ni O/Cd S复合薄膜分别作为变色阴极和光阳极构建了电光双方式调控的WO_(3)/Ag-Cd S/Ni O/Ti O_(2)变色器件.WO_(3)/Ag-Cd S/Ni O/Ti O_(2)电光双调控变色器件具有较为迅速的光调控响应时间(着色/褪色为82.4 s/135.6 s)和良好的光调制范围(630 nm处为30.4%),将其作为变色智能窗在建筑、汽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致变色器件 光电转换 氧化钨/银复合薄膜 二氧化钛/氧化镍/硫化镉复合薄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