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改进浣熊优化算法的光电稳定平台改进自抗扰控制 被引量:1
1
作者 冯建鑫 朱振凯 +1 位作者 龚柏春 胥彪 《红外与激光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38-247,共10页
针对在不确定性扰动下光电稳定平台高精度控制问题,使用改进自抗扰控制器对系统进行控制。对扩张状态观测器中fal函数进行改进得到MIAfal函数。首先,将稳定平台速度输出变化和速度输出误差信号加入fal函数,根据扰动和误差大小调整增益,... 针对在不确定性扰动下光电稳定平台高精度控制问题,使用改进自抗扰控制器对系统进行控制。对扩张状态观测器中fal函数进行改进得到MIAfal函数。首先,将稳定平台速度输出变化和速度输出误差信号加入fal函数,根据扰动和误差大小调整增益,不增加输出抖振的同时增强了系统抗扰能力;另外,针对不同系统对非线性函数特性要求各不相同,难以用单一特定函数满足系统需求的问题,使用多项式拟合fal函数,保证函数光滑性的同时,调整多项式系数即可满足不同观测器的非线性需求,提升稳定平台抗扰性能。针对改进后fal函数参数较多难以调试的问题,引入并改进浣熊优化算法,分别利用佳点集和Logistic映射优化种群初始化分布和全局寻优。测试函数表明改进后的优化算法收敛速度更快,寻优精度更高。仿真结果表明,在正弦信号输入下,MIAfal函数相较于fal函数对扰动带来的误差和抖振均有所降低。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频率和幅值的正弦扰动下,MIAfal函数相较于fal函数对扰动带来的误差影响可以减少29.6%4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稳定平台 自抗扰控制器 fal函数 参数整定 群智能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电稳定平台的分数阶降阶自抗扰控制设计
2
作者 陈旭 邸宏伟 +1 位作者 林国余 陈佳明 《电光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5-99,共5页
为了提高光电稳定平台的动态性能与抗干扰能力,提出一种分数阶降阶自抗扰控制(FO-RADRC)算法。首先,利用系统输出信号的可测性和可靠性,采用降阶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提高观测效率和精度;然后,采用分数阶PD(FOPD)作为控制律,从而增强系... 为了提高光电稳定平台的动态性能与抗干扰能力,提出一种分数阶降阶自抗扰控制(FO-RADRC)算法。首先,利用系统输出信号的可测性和可靠性,采用降阶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提高观测效率和精度;然后,采用分数阶PD(FOPD)作为控制律,从而增强系统的稳定性和控制性能。通过数值仿真实验,与线性自抗扰算法和降阶线性自抗扰算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在动态性能指标上均优于对比算法,且在不同频率的等效扰动作用下具有更强的扰动抑制能力。这些结果验证了所提改进算法在提升光电稳定平台控制效果方面的有效性和创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稳定平台 分数阶控制 自抗扰控制 降阶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载光电稳定平台自适应抗扰控制方法
3
作者 郭浩睿 胡磊力 +1 位作者 李莉 王建刚 《电光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1-76,共6页
针对当前机载光电稳定平台所处作战环境温度变化范围大、控制对象参数摄动明显、现有控制方法扰动隔离能力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自适应抗扰控制方法MRALADRC。首先设计模型辅助扩张状态观测器(MLESO)实现扰动观测,并结合广义根轨迹法对... 针对当前机载光电稳定平台所处作战环境温度变化范围大、控制对象参数摄动明显、现有控制方法扰动隔离能力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自适应抗扰控制方法MRALADRC。首先设计模型辅助扩张状态观测器(MLESO)实现扰动观测,并结合广义根轨迹法对参数摄动的分析,以及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MRAC)自动调节控制参数的思想,设计了自适应抗扰控制率,并利用Lyapunov方法进行了稳定性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当特性增益分别为原增益值的0.2、1和5倍时,相较于模型辅助自抗扰控制(MLADRC)方法,采用本文方法后,稳定平台扰动隔离误差的峰值、方差均大幅降低;在阶跃响应实验中,当特性增益分别为原增益值的0.44、0.66、1.5和2.25倍时,MLADRC阶跃响应时间增长24%~122%,而MRALADRC调节时间不变。表明MRALADRC可有效提高光电稳定平台的扰动隔离能力并降低动态误差,在面对大范围参数摄动等影响时表现出更强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载光电稳定平台 自抗扰控制 自适应控制 参数摄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轴两框架光电稳定平台不平衡力矩辨识方法研究
4
作者 党子杰 胥青青 +2 位作者 董典 王凯迪 程兴瑞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184-189,共6页
针对光电稳定平台不平衡力矩难以精确测量的问题,建立了两轴两框架稳定平台的不平衡力矩数学模型,对稳定平台施加线振动激励并测量平台在加速度的激励下产生的角加速度响应,根据辨识算法获得光电稳定平台的质心相对于平台回转中心的偏移... 针对光电稳定平台不平衡力矩难以精确测量的问题,建立了两轴两框架稳定平台的不平衡力矩数学模型,对稳定平台施加线振动激励并测量平台在加速度的激励下产生的角加速度响应,根据辨识算法获得光电稳定平台的质心相对于平台回转中心的偏移量,开展设计和试验。试验表明,辨识出的稳定平台的质心偏移量与理论值平均误差0.058 mm,该方法能够精确评价稳定平台质心的位置,对提升光电平台的稳定精度有较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稳定平台 不平衡力矩 线振动 角扰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传函零点的光电稳定平台抗扰控制设计 被引量:1
5
作者 翟方超 曾庆化 +2 位作者 张越杰 王合龙 李杰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3-142,共10页
针对当前光电稳定平台伺服系统中自抗扰控制设计方法未考虑系统零点的问题,文中提出一种考虑传函零点的光电稳定平台抗扰控制设计方法。该方法通过扰动设计的方法将有零点的传函转换为无零点传函,使用扰动分离状态观测设计技术对设计的... 针对当前光电稳定平台伺服系统中自抗扰控制设计方法未考虑系统零点的问题,文中提出一种考虑传函零点的光电稳定平台抗扰控制设计方法。该方法通过扰动设计的方法将有零点的传函转换为无零点传函,使用扰动分离状态观测设计技术对设计的扰动进行补偿。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在控制器相同、扰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相比模型辅助的自抗扰算法,文中提出的算法阶跃响应调节时间减少80.72%,超调量减少61.97%;在1V2Hz等效扰动下,系统稳态精度提高36.69%,系统性能提升效果明显。在实物验证实验中,对于1V2Hz等效扰动下,文中提出的算法系统稳态精度提高了27.41%,对于不同频率的等效扰动,稳态精度能够提升20%以上,有效的提高了光电稳定平台的稳态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稳定平台 传函零点 自抗扰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型分数阶自抗扰的机载光电稳定平台复合控制
6
作者 崔志新 黄庆 王华超 《电光与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6-101,共6页
机载光电稳定平台存在来自于摩擦、质量不平衡、运动耦合和机载环境等的干扰,严重限制了其稳定精度的提高。分数阶控制在系统动态响应和抗干扰能力方面表现良好,但在复杂扰动下无法满足高精度稳定的要求。为进一步提高机载光电稳定平台... 机载光电稳定平台存在来自于摩擦、质量不平衡、运动耦合和机载环境等的干扰,严重限制了其稳定精度的提高。分数阶控制在系统动态响应和抗干扰能力方面表现良好,但在复杂扰动下无法满足高精度稳定的要求。为进一步提高机载光电稳定平台的视轴稳定精度,将分数阶控制器与自抗扰控制相结合,利用自抗扰控制的扰动观测能力和分数阶控制动态特性好、鲁棒性强的特点,设计一种改进型分数阶自抗扰复合控制策略。仿真结果和实物实验验证了改进型分数阶自抗扰复合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相对于传统PID控制方法,视轴稳定精度和扰动隔离度大幅度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载光电稳定平台 分数阶控制 自抗扰控制 抗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电稳定平台的模型修正自抗扰控制
7
作者 熊东海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1-124,130,共5页
针对光电稳定平台易受摩擦力、载体运动姿态变化等扰动影响导致稳定精度降低的问题,提出一种模型修正自抗扰控制方法。根据系统辨识获得的光电稳定平台模型参数信息,设计模型扩张状态观测器准确估计系统各阶状态变量,在控制律中对总扰... 针对光电稳定平台易受摩擦力、载体运动姿态变化等扰动影响导致稳定精度降低的问题,提出一种模型修正自抗扰控制方法。根据系统辨识获得的光电稳定平台模型参数信息,设计模型扩张状态观测器准确估计系统各阶状态变量,在控制律中对总扰动进行补偿,将被控对象模型改造成准确的辨识模型形式,并基于该辨识模型设计误差反馈控制器,实现对光电稳定平台的稳定控制。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低速跟踪正弦信号的实验中表现出更好的跟踪性能;对于载体运动带来的速度扰动,模型修正自抗扰控制方法的稳定精度有了明显提升。从而验证了本文方法在光电稳定平台速度跟踪和扰动抑制方面的良好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稳定平台 模型修正 自抗扰控制 扰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速度信号的扰动观测器及在光电稳定平台的应用 被引量:41
8
作者 李嘉全 丁策 +2 位作者 孔德杰 尹传历 戴明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98-1004,共7页
在闭环控制系统中引入了扰动估计和补偿来改善光电稳定平台低速性能,并提高其扰动抑制能力。提出了基于速度信号的扰动观测器,并对其各项性能进行了研究。介绍了常规的基于加速度的扰动观测器的工作原理,指出了它在光电稳定平台应用中... 在闭环控制系统中引入了扰动估计和补偿来改善光电稳定平台低速性能,并提高其扰动抑制能力。提出了基于速度信号的扰动观测器,并对其各项性能进行了研究。介绍了常规的基于加速度的扰动观测器的工作原理,指出了它在光电稳定平台应用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引入平台的标称模型,构建了基于平台速度信号的扰动观测器,给出了相应的闭环控制系统结构,分析了它的输入输出特性、扰动抑制能力和鲁棒性;最后,对本文方法进行了仿真和物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当平台按0.5Hz,0.6(°)/s做正弦运动时,引入本文提出的带扰动观测器的PI控制基本克服了常规PI控制存在的低速爬坡现象;对于1Hz,6.3(°)/s的载体正弦速度扰动,平台的扰动隔离度提高了约14dB,稳定精度从0.03°(RMS)提高到了0.004 4°(RMS)。实验结果证明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稳定平台 速度信号 扰动观测器 低速性能 扰动抑制 稳定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电稳定平台伺服系统动力学建模与参数辨识 被引量:23
9
作者 廖洪波 范世珣 +1 位作者 黑墨 范大鹏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77-484,共8页
针对光电稳定平台伺服系统模型参数辨识问题,提出了线性和非线性模型参数分离辨识方法。在线性模型参数辨识过程中,利用差动逆M序列信号作为输入,相应的响应信号作为输出,并应用最小二乘方法辨识线性离散模型参数,从而降低非线性因素的... 针对光电稳定平台伺服系统模型参数辨识问题,提出了线性和非线性模型参数分离辨识方法。在线性模型参数辨识过程中,利用差动逆M序列信号作为输入,相应的响应信号作为输出,并应用最小二乘方法辨识线性离散模型参数,从而降低非线性因素的影响。在非线性模型参数辨识过程中,以LuGre摩擦模型为基础,针对摩擦和不平衡质量相互耦合的问题,提出了考虑不平衡质量的LuGre模型静态参数辨识方法;然后,利用电流信号作为摩擦力测量值,对LuGre模型动态参数进行辨识,得到包含不平衡质量和动态摩擦的系统非线性部分模型参数。构建了单轴光电稳定平台实验系统,利用本文提出的方法对实验系统动力学模型参数进行了辨识。结果表明:质量不平衡力矩的辨识值为0.183N·m,略高于理论值0.18N·m,满足辨识精度要求。实验证实提出的辨识方法可以实现对模型线性与非线性参数的有效辨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稳定平台 差动逆M序列 LUGRE模型 不平衡质量 参数辨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电稳定平台中高阶扰动观测器的应用 被引量:16
10
作者 汪永阳 戴明 +2 位作者 丁策 王国华 黄猛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59-466,共8页
由于光电稳定平台在稳定视轴时易受到摩擦、风阻、不平衡以及载体扰动等干扰力矩的影响,本文研究了利用高阶扰动观测器抑制扰动力矩的机理和方法。该扰动观测器由控制对象的逆模型和进行了高阶设计的改进型滤波器组成。提出的方法将观... 由于光电稳定平台在稳定视轴时易受到摩擦、风阻、不平衡以及载体扰动等干扰力矩的影响,本文研究了利用高阶扰动观测器抑制扰动力矩的机理和方法。该扰动观测器由控制对象的逆模型和进行了高阶设计的改进型滤波器组成。提出的方法将观测量作为电流环的输入,利用电流环超高的控制带宽抑制扰动力矩。对系统的扰动抑制能力进行了仿真,结果显示高阶扰动观测器对高阶扰动模型具有很好的抑制能力:对于阶跃扰动和斜坡扰动,三阶扰动观测器的抑制率为100%;对于抛物波扰动,三阶扰动观测器的抑制率为99.9999996%。另外,观测器对于控制对象模型的摄动具有很好的鲁棒性。提出的方法可以在提高伺服系统响应速度的同时保证系统的鲁棒性,满足光电稳定平台的应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稳定平台 干扰力矩 高阶扰动模型 高阶扰动观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光电稳定平台的自抗扰控制系统 被引量:17
11
作者 魏伟 戴明 +3 位作者 李嘉全 毛大鹏 柏旭光 孙敬辉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296-2305,共10页
对航空光电稳定平台模型进行分析并利用电流环简化了平台模型。阐述了影响平台稳定性的扰动及抑制扰动的方法,提出一种基于预报修正的自抗扰控制系统。首先,提出了一种预报修正方法,采用"先预报,后修正"的方法来减小扰动观测... 对航空光电稳定平台模型进行分析并利用电流环简化了平台模型。阐述了影响平台稳定性的扰动及抑制扰动的方法,提出一种基于预报修正的自抗扰控制系统。首先,提出了一种预报修正方法,采用"先预报,后修正"的方法来减小扰动观测值的滞后和超调;然后,设计了基于二阶扩张状态观测器的自抗扰控制系统,对扰动进行线性化动态补偿;最后,在振动平台上对系统进行了速度稳定实验、目标跟踪实验和鲁棒性分析。结果表明,与经典的平方滞后超前控制方法相比,本文设计的控制方法对扰动的隔离度至少提高了5.88dB。另外,设计的系统具有很强的鲁棒性,在系统参数改变±15%的范围内,仍得到很好的控制效果。由于所设计的控制系统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鲁棒性,在工程实际应用中提高了航空光电稳定平台的抗扰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光电稳定平台 二级自抗扰控制器 预报修正 扰动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体份SiC/Al复合材料在无人机载光电稳定平台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12
作者 程志峰 张葆 +5 位作者 崔岩 王忠素 刘家燕 王平 苏东风 刘小涵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820-2827,共8页
采用无压浸渗复合方法并利用自行研制的专用工艺设备,用高体份(55%~57%)SiC/Al复合材料制备了机载光电稳定平台的内框架,并将其作为有效载荷的主承力框架。由于该材料结构承载功能优异(弹性模量为213GPa,比模量比铝合金、钛合金及钢高... 采用无压浸渗复合方法并利用自行研制的专用工艺设备,用高体份(55%~57%)SiC/Al复合材料制备了机载光电稳定平台的内框架,并将其作为有效载荷的主承力框架。由于该材料结构承载功能优异(弹性模量为213GPa,比模量比铝合金、钛合金及钢高出近2倍),热控功能好(其热膨胀系数低于钛合金,热导率接近纯铝,达到235W/(m·K),与常用的铝合金材料相比,整个内框架最大变形量减少了60%,基频提升了65%,轻量化效果的并减低了热控负荷。检测结果表明,系统的稳定精度达到20μrad。本项研究首次将SiC/Al复合材料应用于机载光电稳定平台,为航空新材料的应用做出了有效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AL复合材料 机载光电稳定平台 内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电稳定平台中陀螺随机漂移的处理方法 被引量:11
13
作者 朱华征 周晓尧 +1 位作者 张文博 范大鹏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25-230,共6页
在详细分析陀螺随机漂移对光电稳定平台精度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Allan方差与功率谱相结合的分析和评价标准,采用了时间序列分析法进行建模。针对光电稳定平台不同的应用环境,分别比较了陀螺随机漂移的处理方法。实验证明,前向线性滤波... 在详细分析陀螺随机漂移对光电稳定平台精度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Allan方差与功率谱相结合的分析和评价标准,采用了时间序列分析法进行建模。针对光电稳定平台不同的应用环境,分别比较了陀螺随机漂移的处理方法。实验证明,前向线性滤波在中高频段的噪声滤除方面,要优于低通滤波器;同时在保留低频段的有用信号和了解噪声特性方面,要优于卡尔曼滤波;而且在实时的在线应用方面,要优于小波滤波。结果表明:前向线性滤波适合于高带宽光电稳定平台系统的实时在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稳定平台 陀螺 随机漂移 ALLAN方差 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基座光电稳定平台伺服系统中加速度反馈的实现 被引量:11
14
作者 孔德杰 戴明 +4 位作者 程志峰 沈宏海 盖竹秋 王国华 毛大鹏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782-1788,共7页
在动基座光电稳定平台伺服系统中引入了加速度反馈闭环以提高其动态性能。考虑准确建立动基座光电稳定平台控制对象模型难度很大,该加速度反馈闭环没有基于控制对象模型,而是通过直接测量角加速度信号来实现。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加速... 在动基座光电稳定平台伺服系统中引入了加速度反馈闭环以提高其动态性能。考虑准确建立动基座光电稳定平台控制对象模型难度很大,该加速度反馈闭环没有基于控制对象模型,而是通过直接测量角加速度信号来实现。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加速度反馈闭环的引入有效提高了伺服系统动态力矩刚度,并改善了伺服系统起动、制动性能。引入加速度反馈闭环后,动基座光电稳定平台伺服系统对摩擦力矩抑制能力明显提高;对周期性扰动抑制能力提高了9.3dB;对速度阶跃响应超调量降低了4.9%,同时过渡过程也有极大的改善。该伺服系统不仅结构简单,鲁棒性强,且有较好的通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基座光电稳定平台 伺服系统 加速度反馈 扰动力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载光电稳定平台检测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23
15
作者 李岷 马军 周兴义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47-852,共6页
给出了机载光电稳定平台的检测技术及方法,并提出了一种动态靶标的结构方案及原理,使其能够进行静态、动态的参数测试,尤其是可见光和红外成像系统同时工作时各种参数的测试。在此基础上为建立测量基准的传递方法、形成系统的光电侦察... 给出了机载光电稳定平台的检测技术及方法,并提出了一种动态靶标的结构方案及原理,使其能够进行静态、动态的参数测试,尤其是可见光和红外成像系统同时工作时各种参数的测试。在此基础上为建立测量基准的传递方法、形成系统的光电侦察平台总体检测技术提供必要的准备和基础。着重阐述了机载光电稳定平台的静态、动态时的角度测量方法,首次提出了一种利用光线对接方法,实现可见与红外同时测量。还提出了一种数学计算方法,通过两个角度的测量和空间矢量法计算,得出动态靶标的空间坐标,以此作为机载光电稳定平台的指向坐标的真值,并给出了动态靶标的静态与动态精度的标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载光电稳定平台 动态靶标 光线对接 参数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遗传小波神经网络的光电稳定平台系统辨识 被引量:15
16
作者 杨维新 唐伶俐 +1 位作者 汪超亮 李子扬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17-523,共7页
针对光电稳定平台系统不能对航空平台姿态高频变化进行实时精确补偿,系统补偿特性不能精确获知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自适应差分遗传小波神经网络的系统辨识方法。该方法首先采用小波函数作为神经网络的激励函数,提高了神经网络的泛化能力... 针对光电稳定平台系统不能对航空平台姿态高频变化进行实时精确补偿,系统补偿特性不能精确获知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自适应差分遗传小波神经网络的系统辨识方法。该方法首先采用小波函数作为神经网络的激励函数,提高了神经网络的泛化能力和逼近能力;其次,对小波神经网络参数和结构进行染色体编码,用遗传算法解决了小波神经网络结构不易确定的问题;最后,采用自适应法计算交叉率和变异率,并利用差分变异方法重组染色体,提高了系统辨识的收敛速度。为了检验该方法的辨识效果,采用无人机外场试验数据对光电稳定平台系统进行辨识,辨识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地辨识出光电稳定平台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算法 小波神经网络 光电稳定平台 系统辨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扰动观测器的机载光电稳定平台自适应指数时变滑模控制 被引量:9
17
作者 苗双全 张宝泉 +2 位作者 王明超 王新伟 沈宇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636-1645,共10页
针对考虑载机干扰、摩擦力矩和参数不确定性等扰动因素影响的机载光电稳定平台高精度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非线性扰动观测器的自适应指数时变滑模控制方法。该方法利用非线性扰动观测器观测系统的聚合不确定性,用来抵消外界扰动和参... 针对考虑载机干扰、摩擦力矩和参数不确定性等扰动因素影响的机载光电稳定平台高精度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非线性扰动观测器的自适应指数时变滑模控制方法。该方法利用非线性扰动观测器观测系统的聚合不确定性,用来抵消外界扰动和参数不确定性对系统的干扰。在此基础上,设计自适应指数时变滑模控制器,实现了光电稳定平台伺服系统在残余聚合扰动影响下的期望角位置转动的全局鲁棒控制,该方法不需要确定聚合不确定性的上界信息,同时避免了普通自适应滑模的切换增益过度自适应问题,最终通过李雅普诺夫稳定性定理证明了闭环系统的全局渐近稳定性,系统角位置最终渐近收敛到期望角位置。数值仿真和样机测试结果表明,在外界扰动和参数不确定性的影响下,该方法能够实现系统的高精度角位置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稳定平台 扰动观测器 滑模控制 自适应控制 全局鲁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电稳定平台线性自抗扰控制器设计 被引量:15
18
作者 王春阳 彭业光 +2 位作者 史红伟 辛瑞昊 张硕 《电光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12-115,119,共5页
为提升光电稳定平台的快速响应和扰动抑制能力,设计了基于平台模型的线性自抗扰控制器。通过系统辨识的方法,获取光电稳定平台的近似模型,然后将获取的模型信息加入到扩张状态观测器设计中,进行线性自抗扰控制器的设计,并与未采用模型... 为提升光电稳定平台的快速响应和扰动抑制能力,设计了基于平台模型的线性自抗扰控制器。通过系统辨识的方法,获取光电稳定平台的近似模型,然后将获取的模型信息加入到扩张状态观测器设计中,进行线性自抗扰控制器的设计,并与未采用模型信息的线性自抗扰控制器进行仿真对比。仿真结果表明:基于平台模型信息设计的线性自抗扰控制器可有效提高光电稳定平台的响应速度和扰动抑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稳定平台 模型信息 线性自抗扰控制器 扰动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载光电稳定平台自抗扰控制研究 被引量:16
19
作者 郑春艳 张红刚 +1 位作者 冯兴伟 高军科 《电光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1-54,共4页
为了提高机载光电稳定平台的稳定精度,在分析研究机载光电稳定平台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对稳定控制回路进行了分析建模,简要分析了影响稳定平台精度的因素和经典控制算法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基于自抗扰控制技术的改进算法。首先,将电机模型... 为了提高机载光电稳定平台的稳定精度,在分析研究机载光电稳定平台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对稳定控制回路进行了分析建模,简要分析了影响稳定平台精度的因素和经典控制算法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基于自抗扰控制技术的改进算法。首先,将电机模型进行处理,简化为二阶积分串联型环节;然后,设计扩张观测器对扰动进行实时估计,设计带扰动补偿的反馈控制律;最后,仿真测试了自抗扰控制器对扰动的抑制能力,并与现有的经典控制方法进行对比。仿真结果表明,自抗扰控制能够有效地抑制各种扰动的影响,与经典控制算法相比,抗干扰能力有明显增强,速度稳定精度和视轴稳定精度也有较明显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稳定平台 自抗扰控制 扩张状态观测器 扰动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光电稳定平台质量不平衡力矩的前馈补偿 被引量:8
20
作者 申帅 张葆 +1 位作者 李贤涛 张士涛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281-1290,共10页
讨论了旋翼直升机高频振动时产生的质量不平衡力矩对航空光电稳定平台性能的影响。基于传统光电稳定平台电流反馈、速度反馈、位置反馈的三闭环控制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系统模型的质量不平衡力矩前馈补偿方法。该方法通过标定平台质量偏... 讨论了旋翼直升机高频振动时产生的质量不平衡力矩对航空光电稳定平台性能的影响。基于传统光电稳定平台电流反馈、速度反馈、位置反馈的三闭环控制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系统模型的质量不平衡力矩前馈补偿方法。该方法通过标定平台质量偏心,利用加速度传感器获取平台加速度信号来对平台的质量不平衡力矩进行前馈补偿,实现对平台质量不平衡力矩的抑制,提高光电稳定平台的扰动抑制能力。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三闭环控制系统,引入前馈补偿后系统的扰动隔离度至少提高了6.4dB;相对于利用扰动观测器对质量不平衡力矩进行补偿的传统补偿方案,引入前馈补偿的光电稳定平台系统不仅在低频段补偿效果提升约12.9dB,而且克服了扰动观测器在高频时不能补偿质量不平衡力矩带来的影响,使平台在全频段的扰动隔离度都大幅提高,视轴能更好地稳定在惯性空间内,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使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稳定平台 质量不平衡力矩 前馈补偿 高频振动 扰动隔离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