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OFs衍生中空及异质结复合材料在光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
1
作者 张锐龙 郑德论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24-538,共15页
作为一种功能性材料,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具有独特的优点,如大比表面积、高孔隙率和可调控的形态形貌。然而,MOFs材料低劣的电子传输速率和低效的可见光收集能力限制了它的许多实际应用。MOFs衍生的多种金属基化合物可作为优良的导... 作为一种功能性材料,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具有独特的优点,如大比表面积、高孔隙率和可调控的形态形貌。然而,MOFs材料低劣的电子传输速率和低效的可见光收集能力限制了它的许多实际应用。MOFs衍生的多种金属基化合物可作为优良的导电介质,而获得的中空及多级孔隙性则能增强其多重光漫散射/反射效应,同时也可为高效复合其他能级匹配的光活性材料创造了条件。MOFs衍生得到原位形成的异质结架构能促进光电转换效率的大幅度提升。本文概述了光电化学传感器的原理,MOFs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及其结构特征,着重阐述了MOFs衍生的中空材料及其异质结复合物在光电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研究。同时也描述了Ⅱ型、p-n型等异质结材料及其在光电化学领域的性能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Fs衍生物 中空结构 异质结 电化学 生物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丝网印刷光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功能纳米材料的最新进展
2
作者 杨美清 王路 +2 位作者 卢浩滋 杨耀成 刘松 《物理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47,共16页
光电化学(PEC)生物传感器因其低背景、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快响应速度等优点而备受关注。近年来,一次性丝网印刷电极(SPE)的引入极大地推动了PEC生物传感器的发展,使丝网印刷PEC生物传感器成为一种应用前景广阔的分析工具。在丝网印刷... 光电化学(PEC)生物传感器因其低背景、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快响应速度等优点而备受关注。近年来,一次性丝网印刷电极(SPE)的引入极大地推动了PEC生物传感器的发展,使丝网印刷PEC生物传感器成为一种应用前景广阔的分析工具。在丝网印刷PEC生物传感器的构建过程中,光活性纳米材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它们不仅可用作光电转换平台,还可用作生物识别元件的装载平台。然而,单纯的光活性材料通常存在一些缺点,比如固有的毒性、宽带隙、高的电子空穴对重组率等,因此,通过各种设计策略来改善光活性材料的光电特性是十分必要的。为了获得高灵敏度的丝网印刷PEC生物传感器,通常还需要将高性能光电极与各种信号放大策略相结合。鉴于此,我们在本文中首次对用于丝网印刷PEC生物传感器的光活性材料进行了系统总结,并将其归为四大类:金属氧化物、金属硫族化合物、碳纳米材料和铋基纳米材料。同时,我们重点关注了光活性材料的设计策略,例如形态调控、元素掺杂、异质结构建等。此外,我们还通过具有代表性的丝网印刷PEC免疫传感器和丝网印刷PEC适体传感器介绍了一些信号放大策略,如酶标记放大(ELA)策略、聚合酶链反应(PCR)策略、滚环扩增(RCA)策略和杂交链式反应(HCR)策略。最后,我们还讨论了丝网印刷PEC生物传感器目前面临的挑战和前景。我们希望通过本文让读者全面了解丝网印刷PEC生物传感器的最新进展,并为该领域的未来发展提供可行性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分析 生物传感器 丝网印刷电极 活性材料 信号放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电极分区寻址光电化学生物传感研究进展
3
作者 刘仪 胡成国 《分析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5-89,共5页
光学96孔板是高通量生化分析中最常用的分析平台,然而发展类似的高通量生物传感体系对于电化学传感方法而言却是巨大的挑战。基于单电极分区寻址检测原理的光电化学传感器,可采用单通道电化学检测设备及单个自动化寻址光源,构建出类似光... 光学96孔板是高通量生化分析中最常用的分析平台,然而发展类似的高通量生物传感体系对于电化学传感方法而言却是巨大的挑战。基于单电极分区寻址检测原理的光电化学传感器,可采用单通道电化学检测设备及单个自动化寻址光源,构建出类似光学96孔板的便携式多目标/高通量生物传感体系,其灵敏度高、检测速度快、成本低廉,在电化学传感领域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综述以单电极分区寻址光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信号产生机制为主线,介绍了该领域近年来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存在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传感器 寻址生物传感器 多目标检测 高通量传感 学96孔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e3O4-PGA@Au构建无酶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检测葡萄糖 被引量:5
4
作者 关桦楠 龚德状 +5 位作者 宋岩 刘博 韩博林 杨帆 崔琳琳 张娜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67-272,共6页
基于聚谷氨酸(poly-(γ-glutamic acid),PGA)金磁微粒(Fe3O4-PGA@Au)电沉积修饰玻碳电极,构建具有高灵敏度和选择性的无酶型葡萄糖电化学生物传感器。采用绿色还原吸附法制备Fe3O4-PGA@Au,并利用X射线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透射电... 基于聚谷氨酸(poly-(γ-glutamic acid),PGA)金磁微粒(Fe3O4-PGA@Au)电沉积修饰玻碳电极,构建具有高灵敏度和选择性的无酶型葡萄糖电化学生物传感器。采用绿色还原吸附法制备Fe3O4-PGA@Au,并利用X射线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表征Fe3O4-PGA@Au的理化性质。优化葡萄糖传感检测体系的反应温度、pH值、扫描速率和反应时间等检测参数。采用循环伏安法考察无酶传感器检测葡萄糖时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Fe3O4-PGA@Au具有良好的电催化性能;在葡萄糖浓度分别为0.1~5.0μmol/L和10~250μmol/L范围内时,所构建的生物传感器峰电流密度与其葡萄糖浓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74μmol/L(RSN=3);此无酶型生物传感器具有好的重复性和抗干扰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纳米模拟酶 金纳米粒子 四氧化三铁 聚谷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聚间苯二胺-壳聚糖复合膜的葡萄糖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被引量:1
5
作者 屈菊平 郝海玲 陶建中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59-363,共5页
采用循环伏安法在铂电极表面形成聚间苯二胺-壳聚糖复合膜;以戊二醛为交联剂将葡萄糖氧化酶共价固定在复合膜上形成葡萄糖电化学生物传感器;运用扫描电镜考察复合膜的形貌特征;考察了壳聚糖用量和电位循环圈数对膜特性的影响;采用电流-... 采用循环伏安法在铂电极表面形成聚间苯二胺-壳聚糖复合膜;以戊二醛为交联剂将葡萄糖氧化酶共价固定在复合膜上形成葡萄糖电化学生物传感器;运用扫描电镜考察复合膜的形貌特征;考察了壳聚糖用量和电位循环圈数对膜特性的影响;采用电流-时间法考察了该传感器对葡萄糖的电化学响应特性.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对葡萄糖有较快的响应速度(3.5s),在0.02mmol·L-1~1.27mmol·L-1浓度范围内响应电流与葡萄糖浓度成正比,检测极限为0.01mmol·L-1,样品测定的加标回收率为97.1%~102.5%.该传感器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对葡萄糖的测定具有较高的准确度与精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苯二胺 壳聚糖 复合膜 葡萄糖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铂纳米颗粒电沉积镁铝水滑石修饰电极的电化学葡萄糖生物传感器 被引量:4
6
作者 徐亮 林有芹 +2 位作者 陈旭 路艳罗 杨文胜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42-447,共6页
采用成核/晶化隔离法合成了镁铝水滑石纳米颗粒,将其修饰到氧化铟锡导电玻璃电极表面;在此修饰电极基础上,利用电沉积还原氯铂酸盐法制备了铂纳米颗粒/水滑石复合修饰电极.由于水滑石层板表面的外限域作用有效抑制了铂纳米颗粒的聚集,... 采用成核/晶化隔离法合成了镁铝水滑石纳米颗粒,将其修饰到氧化铟锡导电玻璃电极表面;在此修饰电极基础上,利用电沉积还原氯铂酸盐法制备了铂纳米颗粒/水滑石复合修饰电极.由于水滑石层板表面的外限域作用有效抑制了铂纳米颗粒的聚集,使该电极对过氧化氢具有较好的电催化性能.基于镁铝水滑石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将葡萄糖氧化酶进一步修饰到该电极表面,实现了对葡萄糖高灵敏的电化学检测,检出限(S/N=3)达1.0μ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铂纳米颗粒 镁铝水滑石 电沉积 电化学葡萄糖生物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任伟 李静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8-66,共9页
光电化学法是在光照射下,将化学能转换为电能的低成本方法。而光电化学生物传感技术由于具有通过生物分子氧化产生的光电流来检测生物分子的能力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光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具有低成本、高灵敏度、高特异性、仪器操作简单... 光电化学法是在光照射下,将化学能转换为电能的低成本方法。而光电化学生物传感技术由于具有通过生物分子氧化产生的光电流来检测生物分子的能力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光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具有低成本、高灵敏度、高特异性、仪器操作简单以及检测背景信号低等特点,在免疫检测和生物技术等重要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近年来,对于光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性能和检测方法的研究也取得了颇丰的成果。本文主要介绍光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概念及基本原理、分类应用及对其未来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 生物传感器 免疫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用于测定丁草胺
8
作者 金党琴 丁邦东 +2 位作者 龚爱琴 王元有 周慧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38-643,共6页
制备了ITO/Gr/CH3NH3PbI3/CS/GOx电极,将制得的电极浸入5.0mL的0.1mol·L^-1 PBS(pH 7.0)中,加入丁草胺标准溶液,保持10min,然后将电极取出插入含有0.8mmol·L^-1葡萄糖的0.1mol·L^-1 PBS(pH 7.0)中,测量光电流(I)。另做... 制备了ITO/Gr/CH3NH3PbI3/CS/GOx电极,将制得的电极浸入5.0mL的0.1mol·L^-1 PBS(pH 7.0)中,加入丁草胺标准溶液,保持10min,然后将电极取出插入含有0.8mmol·L^-1葡萄糖的0.1mol·L^-1 PBS(pH 7.0)中,测量光电流(I)。另做空白试验(操作同上,但不存在丁草胺),测量光电流(I0)。由(I0-I)/I0×100计算丁草胺对光电流的抑制率。结果表明,抑制率与丁草胺的浓度在0.02~10.0nmol·L^-1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0.005nmol·L^-1。方法用于测定蔬菜和水果空白加标样品中的丁草胺,测定值与气相色谱-质谱法的测定结果一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在1.8%~4.7%之间,加标回收率在93.3%~102%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 生物传感器 丁草胺 葡萄糖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电化学传感器及其在生物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5
9
作者 赵玉婷 沈艳飞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138-145,共8页
光电化学传感器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基于化学或生物识别过程的分析设备,因具有响应快速、灵敏度高、设备简单、价格低廉且易于微型化等优点,在生命分析和环境分析等领域受到了广泛关注。首先介绍了光电化学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分类及... 光电化学传感器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基于化学或生物识别过程的分析设备,因具有响应快速、灵敏度高、设备简单、价格低廉且易于微型化等优点,在生命分析和环境分析等领域受到了广泛关注。首先介绍了光电化学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分类及用于构建该类传感器的光电活性纳米材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综述了光电化学传感器在生物分析中的应用,如用于DNA检测、免疫传感及酶分析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 传感器 纳米复合材料 生物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芘丁酸/石墨烯复合物的电化学性质及其在葡萄糖传感器上的应用(英文)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敏 王炯 +1 位作者 王凤彬 夏兴华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50-456,共7页
本文采用一步法制备了1-芘丁酸/石墨烯复合物(PBA/G),并研究了它的电化学性质.采用铁氰化钾和亚铁氰化钾电化学探针测定了其电化学阻抗滴定曲线,确定了PBA/G的表观pKa为6.2.此外,将葡萄糖氧化酶(GOD)共价键合在PBA/G表面构建了葡萄糖电... 本文采用一步法制备了1-芘丁酸/石墨烯复合物(PBA/G),并研究了它的电化学性质.采用铁氰化钾和亚铁氰化钾电化学探针测定了其电化学阻抗滴定曲线,确定了PBA/G的表观pKa为6.2.此外,将葡萄糖氧化酶(GOD)共价键合在PBA/G表面构建了葡萄糖电化学传感器,其电化学响应与葡萄糖浓度(5 mmol.L-1浓度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测限为0.085 mmol.L-1.实验还测定了固定在PBA/G表面的GOD的表观米氏常数为5.40mmol.L-1,表明固定化的GOD对葡萄糖有较高的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芘丁酸 石墨烯 葡萄糖氧化酶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石墨烯/金纳米粒子/碳化钛复合材料构建双室酶生物燃料电池自供能葡萄糖生物传感器
11
作者 李世宣 蒙化 +6 位作者 尹学虎 易锦飞 马丽红 张艳丽 王红斌 杨文荣 庞鹏飞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1-39,共9页
基于酶生物燃料电池(EBFCs)构建的自供能电化学传感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小型化及无需外部电源等优势,在生物传感、环境监测和临床诊断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本文利用石墨烯/金纳米粒子/碳化钛(rGO/AuNPs/Ti_(3)C_(2))纳米复合材... 基于酶生物燃料电池(EBFCs)构建的自供能电化学传感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小型化及无需外部电源等优势,在生物传感、环境监测和临床诊断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本文利用石墨烯/金纳米粒子/碳化钛(rGO/AuNPs/Ti_(3)C_(2))纳米复合材料修饰玻碳电极(rGO/AuNPs/Ti_(3)C_(2)/GCE)作为EBFCs阴极,在其表面进一步固定葡萄糖氧化酶(GOx),制得EBFCs生物阳极,进而通过组装EBFCs生物阳极和阴极构建了双室酶生物燃料电池自供能葡萄糖生物传感器(EBFCs-SPGB).当阳极室存在目标物葡萄糖时,生物阳极表面固定的GOx发生酶促反应,催化葡萄糖产生电子并经外电路到达阴极,导致阴极表面Fe(CN)_(6)^(3-)发生还原反应,从而产生电化学响应信号.rGO/AuNPs/Ti_(3)C_(2)纳米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导电性、生物相容性和大的比表面积,其协同效应可显著提高GOx负载量和有效促进电子在电极表面的传递.构建的EBFCs-SPGB最大功率输出信号与葡萄糖浓度在0.3~10 m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1 mmol/L(S/N=3),可用于人体血清样本中葡萄糖浓度的检测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 纳米复合材料 生物燃料电池 自供能电化学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S_2量子点材料固定葡萄糖氧化酶的直接电化学及其生物传感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晨露 彭花萍 +3 位作者 黄种南 盛依伦 吴佩文 林新华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3-58,共6页
采用水热法制备水溶性WS_2量子点(WS_2QDs)材料,并将该材料进一步用于葡萄糖氧化酶(GOx)的有效固定,构建GOx/WS_2QDs/GCE传感界面.采用透射电镜、紫外-可见光谱和电化学等方法对材料的形貌、GOx的固定化过程,以及传感器的直接电化学和... 采用水热法制备水溶性WS_2量子点(WS_2QDs)材料,并将该材料进一步用于葡萄糖氧化酶(GOx)的有效固定,构建GOx/WS_2QDs/GCE传感界面.采用透射电镜、紫外-可见光谱和电化学等方法对材料的形貌、GOx的固定化过程,以及传感器的直接电化学和电催化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WS_2QDs材料能够有效促进GOx与电极之间的直接电子转移.基于该传感器对葡萄糖良好的电催化作用,该方法有效实现了对葡萄糖的高灵敏检测,其线性范围为25~100μmol·L^(-1)和100~600μmol·L^(-1),检测限为5.0μmol·L^(-1)(S/N=3).该传感器具有良好的选择性、重现性和稳定性,可用于实际样品血糖的分析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S2量子点 葡萄糖氧化酶 直接电化学 生物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bS QDs/TiO2 NPs构建新型谷胱甘肽光电化学传感器 被引量:1
13
作者 郑姗 刘洋 +2 位作者 陈飘飘 邢怡晨 黄朝表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866-1872,共7页
通过高温煅烧将二氧化钛纳米颗粒(TiO2 NPs)修饰到ITO电极表面制成TiO2 NPs/ITO电极,再采用连续离子层吸附反应(SILAR)循环将硫化铅量子点(PbS QDs)修饰到TiO2/ITO电极表面制得PbS QDs/TiO2 NPs/ITO电极,并将该电极应用于检测谷胱甘肽(G... 通过高温煅烧将二氧化钛纳米颗粒(TiO2 NPs)修饰到ITO电极表面制成TiO2 NPs/ITO电极,再采用连续离子层吸附反应(SILAR)循环将硫化铅量子点(PbS QDs)修饰到TiO2/ITO电极表面制得PbS QDs/TiO2 NPs/ITO电极,并将该电极应用于检测谷胱甘肽(GSH)的光电化学传感器.在该传感器中,当PbS QDs受470 nm可见光的激发时将产生电子(e)和光生空穴(h+),光生空穴可被溶液中的GSH捕获,并将GSH氧化成GSSH,有效避免电子和空穴的复合,显著提高了光电效率.该传感器对GSH的检测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线性检测范围为0.06~1 mmol/L,检出限(LOD)为4.6×10^-3 mmol/L(S/N=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铅量子点 二氧化钛纳米颗粒 谷胱甘肽 电化学 生物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工业生物所在木糖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方面取得新进展
14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03-103,共1页
目前木糖的检测只能依赖于液相色谱,分析时间较长,而且对操作人员技能和设备要求均较高。不同于已经实现生物电化学传感的葡萄糖检测方法,木糖由于没有相应的氧化酶,只能使用辅酶依赖型的木糖脱氢酶作为识别元件。此前,中国科学院天津... 目前木糖的检测只能依赖于液相色谱,分析时间较长,而且对操作人员技能和设备要求均较高。不同于已经实现生物电化学传感的葡萄糖检测方法,木糖由于没有相应的氧化酶,只能使用辅酶依赖型的木糖脱氢酶作为识别元件。此前,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体外合成生物学中心朱之光研究员带领的团队构建了一个基于木糖脱氢酶的生物传感器,通过高效的酶固定化技术和辅酶再生纳米酶的协同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酶固定化技术 葡萄糖检测 中国科学院 纳米酶 生物技术研究所 协同催化 识别元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糖氧化酶在氧化镍纳米粒子上的固定及其电化学行为
15
作者 宗水珍 崔荣静 +1 位作者 吴军 王念念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62-66,共5页
研究了氧化镍纳米粒子改性石墨电极(GE)上葡萄糖氧化酶(GOD)的固定及其电化学行为.在0.1MpH为7.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固定化葡萄糖氧化酶有一对稳定的氧化还原峰,电子转移速率常数为:3.04s-1,式量电位为:-0.504V(vs·SCE),表面覆盖... 研究了氧化镍纳米粒子改性石墨电极(GE)上葡萄糖氧化酶(GOD)的固定及其电化学行为.在0.1MpH为7.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固定化葡萄糖氧化酶有一对稳定的氧化还原峰,电子转移速率常数为:3.04s-1,式量电位为:-0.504V(vs·SCE),表面覆盖量г=5.94×10-11mol/cm2.能谱分析和交流阻抗谱表明,固定在GOD/NiO/DMSO膜中的葡萄糖氧化酶能保持其生物活性,且对葡萄糖的电催化响应与葡萄糖浓度呈线性关系,线性范围为0.8至12μM,检测限为0.12μM,表观米氏常数为0.0082mM,灵敏度为209mA/M·cm-2,呈现出高亲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镍纳米粒子 电化学 葡萄糖氧化酶 电子转移 生物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金纳米棒-壳聚糖复合膜的葡萄糖生物传感器 被引量:8
16
作者 杜爱铭 任湘菱 +2 位作者 唐芳琼 张琳 刘奉岭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EI CAS CSCD 2008年第4期271-279,共9页
本文采用金纳米棒-壳聚糖复合膜固定葡萄糖氧化酶构建电流型葡萄糖生物传感器.通过电化学交流阻抗法和循环伏安法对酶膜状态进行了表征,得到了相应的等效电路和动力学参数.实验结果表明,金纳米棒-壳聚糖复合膜可以辅助电子传递,提高电... 本文采用金纳米棒-壳聚糖复合膜固定葡萄糖氧化酶构建电流型葡萄糖生物传感器.通过电化学交流阻抗法和循环伏安法对酶膜状态进行了表征,得到了相应的等效电路和动力学参数.实验结果表明,金纳米棒-壳聚糖复合膜可以辅助电子传递,提高电极的电流响应,并使生物传感器的使用温度范围有很大的扩展.此传感器表现出对葡萄糖溶液浓度的优良响应,线性范围在2.78×10-5mol/L—2.22×10-3mol/L,响应灵敏度约为7.819μA.cm-2(mmol/L)-1,表观米氏常数为10mmol/L.本工作还研究了温度和溶液pH值对电极电流响应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纳米棒 壳聚糖 葡萄糖氧化酶 生物传感器 电化学阻抗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糖氧化酶在水溶性CdTe量子点上的直接电化学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余祎 喻玖宏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94-199,共6页
利用合成的Cd Te量子点(QDs)作修饰材料,将葡萄糖氧化酶(GOD)固定在水溶性Cd Te量子点表面,制备了葡萄糖氧化酶Cd Te量子点修饰碳糊电极(GOD/Cd Te/CPE),实现了GOD在电极表面的直接电化学。Cd Te QDs能有效地加速葡萄糖氧化酶(GO... 利用合成的Cd Te量子点(QDs)作修饰材料,将葡萄糖氧化酶(GOD)固定在水溶性Cd Te量子点表面,制备了葡萄糖氧化酶Cd Te量子点修饰碳糊电极(GOD/Cd Te/CPE),实现了GOD在电极表面的直接电化学。Cd Te QDs能有效地加速葡萄糖氧化酶(GOD)与电极表面的直接电子转移,电子传递效率比无QDs Cd Te存在时提高约8倍;电子转移速率常数(K)为0.14 s^-1,传递系数(α)为0.60,GOD在GOD/Cd Te/CPE表面的平均覆盖量(Γ)为7.9×10^-8mol/cm^2。GOD/Cd Te/CPE电极作为第三代葡萄糖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成功应用于葡萄糖浓度的检测,其线性范围为0.050-0.32 mmol/L,检出限为0.020 mmol/L。GOD/Cd Te/CPE的制备方法简单,稳定性强,具有优良的选择性和重现性,且响应速度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 Te量子点 葡萄糖氧化酶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循环伏安 直接电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A修饰的二氧化钛纳米晶葡萄糖生物传感器研究
18
作者 李菲 张斌 +4 位作者 闫炳东 曹阳 涂进春 许永涛 张可喜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603-1613,共11页
在本工作中,以钛箔为基底,制备了具有暴露(001)和(101)晶面的单晶锐钛矿TiO_(2)薄膜,通过紫外光沉积得到了含有聚多巴胺(PDA)的晶面。(001)和(101)晶面所形成的面异质结提高了TiO_(2)纳米晶的光生电荷自分离能力;PDA的涂覆不仅拓宽了TiO... 在本工作中,以钛箔为基底,制备了具有暴露(001)和(101)晶面的单晶锐钛矿TiO_(2)薄膜,通过紫外光沉积得到了含有聚多巴胺(PDA)的晶面。(001)和(101)晶面所形成的面异质结提高了TiO_(2)纳米晶的光生电荷自分离能力;PDA的涂覆不仅拓宽了TiO_(2)/PDA电极材料的光吸收能力,还增加了对目标酶分子的吸附,促进了酶促反应的发生。通过进行葡萄糖测试,所构建的TiO_(2)/PDA/GOx生物传感器在0~3 mM的线性范围内灵敏度达到10.51μA·mM^(-1)cm^(-2),检测限较低(LOD)为0.046μM(S/N=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_(2)(001)和(101)晶面 面异质结 聚多巴胺(PDA) 电化学(pec)葡萄糖生物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铂黑/二茂铁修饰MEMS电极的葡萄糖传感器 被引量:3
19
作者 姜利英 姚斐斐 +2 位作者 陈青华 谢小品 崔光照 《微纳电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32-236,共5页
利用MEMS技术小批量加工了薄膜金电极。采用电化学沉积法在金电极表面修饰纳米铂黑颗粒,以有机功能性材料二茂铁作为电子媒介体,通过戊二醛-牛血清白蛋白共价交联固定葡萄糖氧化酶制得葡萄糖生物传感器。考察了不同修饰电极的电化学行... 利用MEMS技术小批量加工了薄膜金电极。采用电化学沉积法在金电极表面修饰纳米铂黑颗粒,以有机功能性材料二茂铁作为电子媒介体,通过戊二醛-牛血清白蛋白共价交联固定葡萄糖氧化酶制得葡萄糖生物传感器。考察了不同修饰电极的电化学行为以及酶固定量和戊二醛浓度对传感器响应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响应时间仅为5s,在0.29V的低工作电压下,线性测量范围可达到0.5~22mmol/L,灵敏度为50.35μA/(cm2.mmol.L-1),相关系数为0.9925,差异系数为4.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 生物传感器 纳米铂黑 二茂铁 微电子机械系统 电化学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穿戴葡萄糖电化学传感器研究进展综述
20
作者 汪颖 高丽茵 孙莹莹 《中国测试》 2025年第5期1-11,共11页
随着糖尿病人群的不断增加,对葡萄糖传感设备的需求也呈增长趋势。自20世纪60年代首个酶促葡萄糖生物传感器问世以来,用于糖尿病管理的葡萄糖生物传感器领域已取得了巨大的科技进步。其中,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及可穿戴设备,在实时跟踪葡萄... 随着糖尿病人群的不断增加,对葡萄糖传感设备的需求也呈增长趋势。自20世纪60年代首个酶促葡萄糖生物传感器问世以来,用于糖尿病管理的葡萄糖生物传感器领域已取得了巨大的科技进步。其中,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及可穿戴设备,在实时跟踪葡萄糖水平方面具有相当大的潜力。该文综述了用于体表葡萄糖监测的可穿戴电化学传感器的现状和前景,首先阐述了糖尿病管理的重要性,以及传感器有效监测糖尿病的原理;其次讨论了葡萄糖电化学传感机制以及针对不同生物液体的可穿戴葡萄糖生物传感器发展演变;最后关注可穿戴葡萄糖生物传感器商业化,并讨论了个性化糖尿病管理的关键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可穿戴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