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新型离子型铱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光物理性能表征 被引量:2
1
作者 晏彩先 李杰 +4 位作者 姜婧 刘伟平 叶青松 余娟 常桥稳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2期126-129,共4页
以氯桥二聚体(ppy)2Ir(μ-Cl2)Ir(ppy)2、4,4′-二溴-2,2′-联吡啶和六氟磷酸钠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新型离子型铱配合物[Ir(ppy)2(Br2bpy)]+PF6-,产率90%。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谱以及质谱表征确认了目标产物的结构,并考察了其光... 以氯桥二聚体(ppy)2Ir(μ-Cl2)Ir(ppy)2、4,4′-二溴-2,2′-联吡啶和六氟磷酸钠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新型离子型铱配合物[Ir(ppy)2(Br2bpy)]+PF6-,产率90%。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谱以及质谱表征确认了目标产物的结构,并考察了其光物理性能。结果发现,配合物[Ir(ppy)2(Br2bpy)]+PF6-在630nm处具有很强的红光发射光谱。并采用溶剂缓慢挥发法培养出[Ir(ppy)2(Br2bpy)]+PF6-的单晶,X射线单晶衍射仪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获得了晶体结构参数,结果表明配合物为正交晶系,P212121空间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型铱配合物 晶体结构 合成 光物理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对苯撑乙烯类共聚物/TiO_2复合材料光物理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吴大勇 张丽萍 +3 位作者 马利川 王波杰 佟振合 王利祥 《感光科学与光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83-390,共8页
两种经过化学修饰的PPV(聚对苯撑乙烯 )类共轭高分子共聚物分别与纳米TiO2 复合 ,作为有机 /无机复合材料进行研究 .这两种共聚物在乙醇、二氯甲烷溶液中分别与以Sol Gel法、反胶束法制得的TiO2 共混得到均匀分散的体系而不出现相分离 ... 两种经过化学修饰的PPV(聚对苯撑乙烯 )类共轭高分子共聚物分别与纳米TiO2 复合 ,作为有机 /无机复合材料进行研究 .这两种共聚物在乙醇、二氯甲烷溶液中分别与以Sol Gel法、反胶束法制得的TiO2 共混得到均匀分散的体系而不出现相分离 .用共聚物与TiO2 的复合液可以在石英基底上制成均匀的复合膜 .结果表明 ,高聚物 /TiO2 复合物的光物理特性与单纯的高聚物相比呈现明显的差异 ;不同粒径的纳米TiO2 对复合物性能的影响不同 ;中间苯环的取代基对共聚物的性质影响明显 .共轭高分子与纳米TiO2 复合涂膜后其发光性能明显改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撑乙烯类 共聚物 TIO2 光物理性能 有机/无机复合材料 二氧化钛 发光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形三苯胺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光物理性能 被引量:1
3
作者 杨慧慧 赵鑫 +3 位作者 邵晶 何星 张正垠 管翔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76-580,共5页
以三苯胺、芴酮等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新型星形三苯胺衍生物三(4-亚芴基肼基-5-亚甲基-2-噻吩基)苯胺(TFMTA)。用FTIR、1 HNMR、元素分析对TFMTA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其光物理性能。结果表明:TFMTA的薄膜显示较强的红色荧光;且具有... 以三苯胺、芴酮等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新型星形三苯胺衍生物三(4-亚芴基肼基-5-亚甲基-2-噻吩基)苯胺(TFMTA)。用FTIR、1 HNMR、元素分析对TFMTA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其光物理性能。结果表明:TFMTA的薄膜显示较强的红色荧光;且具有明显的聚集诱导发光(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AIE)性能;其电离势(5.75eV)与正电极(ITO)的功函数(4.8eV)相匹配,可有效降低空穴注入的能垒,有利于空穴的传输;TFMTA的热分解温度是355℃,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光材料 AIE 光物理性能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铱配合物[Ir(pmppy)_(2)(Br_(2)bpy)]PF_(6)的合成、晶体结构及光物理性能测试 被引量:1
4
作者 晏彩先 许明明 +3 位作者 陈祝安 王姿奥 刘伟平 常桥稳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97-101,共5页
以吡啶类化合物为环金属配体,4,4′⁃二溴⁃2,2′⁃联吡啶为辅助配体,PF_(6)^(-)为抗衡离子,成功合成了一种新型阳离子型环金属铱配合物[Ir(pmppy)_(2)(Br_(2)bpy)]PF_(6)(pmppy=2,5⁃二苯基⁃4⁃甲基吡啶,Br_(2)bpy=4,4′⁃二溴⁃2,2′⁃联吡啶... 以吡啶类化合物为环金属配体,4,4′⁃二溴⁃2,2′⁃联吡啶为辅助配体,PF_(6)^(-)为抗衡离子,成功合成了一种新型阳离子型环金属铱配合物[Ir(pmppy)_(2)(Br_(2)bpy)]PF_(6)(pmppy=2,5⁃二苯基⁃4⁃甲基吡啶,Br_(2)bpy=4,4′⁃二溴⁃2,2′⁃联吡啶)。通过元素分析、核磁共振谱、红外光谱、质谱分析及X单晶衍射对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测试了配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同时考察了配合物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配合物为单斜晶系、C12/c1空间群;配合物在二氯甲烷溶液状态下为橙光发射,最大发射波长为601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C 离子型铱配合物 晶体结构 光物理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多吡啶铂(Ⅱ)炔基络合物的光物理性能及在超分子化学中的应用
5
作者 杨清正 佟振合(指导) +1 位作者 吴骊珠(指导) 张丽萍(指导) 《感光科学与光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95-395,共1页
关键词 多吡啶铂(Ⅱ)炔基络合物 光物理性能 超分子化学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2-甲氧基-5-辛氧基)对苯乙炔/单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光物理性能研究
6
作者 孙建平 翁家宝 +1 位作者 林婷 马琳璞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891-1897,共7页
采用原位脱氯化氢缩合聚合法制备了聚(2-甲氧基-5-辛氧基)对苯乙炔/单壁碳纳米管(PMOCOPV/SWNTs)复合材料.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证实了在SWNTs表面的包覆层为PMOCOPV.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PMOCOPV/SWNTs复合材料直径为4~7nm,其... 采用原位脱氯化氢缩合聚合法制备了聚(2-甲氧基-5-辛氧基)对苯乙炔/单壁碳纳米管(PMOCOPV/SWNTs)复合材料.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证实了在SWNTs表面的包覆层为PMOCOPV.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PMOCOPV/SWNTs复合材料直径为4~7nm,其中PMOCOPV包覆层厚度约为2~5nm.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表明,随着SWNTs含量的增加,PMOCOPV/SWNTs的吸收发生蓝移且强度提高.荧光光谱研究表明,随着SWNTs含量的增加,PMOCOPV/SWNTs的最大发射波长发生蓝移且强度减小,SWNTs与PMOCOPV之间形成了光致电子转移体系,使π电子离域程度增加,导致荧光量子效率降低.根据Eg与入射光子能量hν的关系,拟合了PMOCOPV/SWNTs薄膜的光学禁带宽度,发现随着SWNTs含量的增加,Eg逐渐减小.采用简并四波混频方法测试其三阶非线性极化率χ(3),结果表明,随着SWNTs含量的增加,PMOCOPV/SWNTs复合体的非线性光学响应逐渐增强,说明PMOCOPV与SWNTs之间形成了分子间光致电子转移体系,产生了复杂的分子间π-π电子非线性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2-甲氧基-5-辛氧基)对苯乙炔 单壁碳纳米管 复合材料 光物理性能 光致电子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反应器控制的9-取代蒽光二聚反应的区域选择性及PPV共聚物光物理性能的研究
7
作者 吴大勇 佟振合 +1 位作者 张丽萍 王波杰 《感光科学与光化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14-314,共1页
关键词 微反应器 9-取代蒽 光二聚反应 PPV共聚物 光物理性能 光环化加成 区域选择性 纳米二氧化钛 掺杂 聚对苯撑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咔唑或二苯胺封端的芴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光物理性能 被引量:1
8
作者 何星 赵鑫 +2 位作者 邵晶 张正垠 尹妮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55-260,共6页
通过Ullmann偶联、Suzuki偶联等反应合成了三种咔唑或二苯胺封端的芴类有机小分子CPhF、CPh_2F和DAF,并通过核磁共振谱~1H NMR和^(13)C NMR对其进行了表征。化合物CPhF和CPh_2F的CH_2Cl_2稀溶液的最大吸收峰位于345nm,发射峰分别位于393... 通过Ullmann偶联、Suzuki偶联等反应合成了三种咔唑或二苯胺封端的芴类有机小分子CPhF、CPh_2F和DAF,并通过核磁共振谱~1H NMR和^(13)C NMR对其进行了表征。化合物CPhF和CPh_2F的CH_2Cl_2稀溶液的最大吸收峰位于345nm,发射峰分别位于393和405nm,属于蓝紫色荧光;化合物DAF的CH_2Cl_2稀溶液的最大吸收峰位于364nm,发射峰位于428nm,属于蓝色荧光;化合物CPhF和CPh_2F的玻璃化温度分别为97和111℃,分解温度分别为368和416℃,均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芴衍生物 合成 SUZUKI偶联反应 光物理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菲并咪唑衍生物蓝光材料的合成、光物理性质及理论计算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殿巍 左青卉 +5 位作者 陆永波 田保 徐亚州 翁思远 段潜 李斌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346-1352,共7页
合成了两个蓝光材料2-苯基-1H-[9,10-d]菲并咪唑(Phen-PI)和2-吡啶-1H-[9,10-d]菲并咪唑(PyriPI),光物理分析表明Phen-PI和Pyri-PI的最大发射峰分别位于371.5 nm,388.5 nm和403.5 nm,相对量子效率分别为0.383和0.528,激发态衰减寿命分别... 合成了两个蓝光材料2-苯基-1H-[9,10-d]菲并咪唑(Phen-PI)和2-吡啶-1H-[9,10-d]菲并咪唑(PyriPI),光物理分析表明Phen-PI和Pyri-PI的最大发射峰分别位于371.5 nm,388.5 nm和403.5 nm,相对量子效率分别为0.383和0.528,激发态衰减寿命分别为3.87 ns和3.68 ns。通过密度泛函理论(DFT)对化合物的前线分子轨道成分和能级分布分析表明,当把Phen-PI中的苯基被吡啶环取代后,Pyri-PI的HOMO能级和LUMO能级分别下降0.09 e V和0.23 e V,同时Pyri-PI的HOMO轨道和LUMO轨道的能级差比Phen-PI减少0.14 e V,在理论层面上解释了Pyri-PI发射光谱的红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并咪唑 蓝光材料 光物理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吡啶甲酸类铱磷光材料的合成、晶体结构及性能
10
作者 陈祝安 张柯 +3 位作者 黄光英 晏彩先 钱昱霏 常桥稳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516-521,共6页
铱磷光材料由于发光效率高、热稳定性好、发光颜色易调控等优点,成为目前综合性能最优异的有机电致发光材料。Ir(C^N)2(L^X)型铱磷光配合物是最为重要的一类铱磷光发光材料,通过调控配体的化学结构,如引入供/吸电子基团、增大共轭程度... 铱磷光材料由于发光效率高、热稳定性好、发光颜色易调控等优点,成为目前综合性能最优异的有机电致发光材料。Ir(C^N)2(L^X)型铱磷光配合物是最为重要的一类铱磷光发光材料,通过调控配体的化学结构,如引入供/吸电子基团、增大共轭程度等来达到改变发光颜色、发射波长和性能等目的。本工作从辅助配体着手,选用N^O型的吡啶甲酸衍生物为辅助配体,通过不同性质的基团对其结构进行调控;分别以3-三氟甲基-2-吡啶甲酸(Tricid)和异喹啉-1-甲酸(Qicid)为辅助配体,以2-(2,4-二氟苯基)-5-甲基吡啶(Medfppy)为主配体,设计合成出两种吡啶甲酸类铱磷光材料Ir1和Ir2。通过核磁共振谱、质谱和单晶X射线衍射等测试手段表征了它们的组成和化学结构,并确定了Ir1和Ir2的晶体结构,Ir1为单斜晶系,P2_(1)/c空间群;Ir2为三斜晶系,P-1空间群,均呈现出稍微扭曲的八面体构型;通过热重分析测试了材料的热稳定性,Ir1和Ir2的热分解温度分别为319℃和364℃;通过紫外-可见光谱和光致发光光谱研究了材料的光物理性能,Ir1和Ir2在二氯甲烷溶液中的最大发射波长分别为582 nm和607 nm;通过循环伏安法测试了材料的电化学性质,并计算得到材料的HOMO-LUMO能级。研究结果表明:与吡啶甲酸(Pic)上引入吸电子基团(-CF_(3))相比,增大共轭程度对铱磷光材料的发射波长作用程度较大;增大共轭程度不仅使配合物的最大发射波长产生了红移,还提高了材料的热稳定性,对设计新型的铱磷光材料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铱磷光材料 辅助配体 吡啶甲酸衍生物 结构修饰 光物理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极性菲并咪唑类有机发光材料的合成与性能 被引量:6
11
作者 邵晶 赵鑫 +2 位作者 林朝阳 翟荣佳 尹妮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4-69,共6页
以咔唑、菲醌等为原料合成了三种菲并咪唑类有机小分子3a、3b和3c,并研究了其光谱、电化学和热稳定性。结果表明,化合物3a、3b和3c在二氯甲烷稀溶液中属于近紫外发射,而在薄膜状态下发出蓝色荧光;循环伏安法检测表明,3a、3b和3c的HOMO... 以咔唑、菲醌等为原料合成了三种菲并咪唑类有机小分子3a、3b和3c,并研究了其光谱、电化学和热稳定性。结果表明,化合物3a、3b和3c在二氯甲烷稀溶液中属于近紫外发射,而在薄膜状态下发出蓝色荧光;循环伏安法检测表明,3a、3b和3c的HOMO能级均在-5.88^-5.99eV之间,与阳极ITO的能级相匹配,LUMO能级均在-2.64^-2.77eV之间,接近于常用的电子输入材料PBD(-2.82eV),因此这三种化合物同时具有空穴传导和电子传导的双极性质;3a、3b和3c的热分解温度均在300℃以上,热稳定性优良。综上所述,3a、3b和3c是一类具有潜在应用前景的新型双极发光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并咪唑 双极性 合成 光物理性能 有机发光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乙基咔唑树状分子的合成及光电性能 被引量:3
12
作者 朱志博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2-16,共5页
采用溴化反应和乌尔曼偶联反应合成了无定形N-乙基咔唑树状分子.运用密度泛函理论(TD-DFT),在B3LYP/6-31G(d,p)水平上,通过理论计算得到分子的HOMO能级为-5.16eV、LUMO能级为-1.59eV,与实验值非常接近.对N-乙基咔唑树状分子的光物理性... 采用溴化反应和乌尔曼偶联反应合成了无定形N-乙基咔唑树状分子.运用密度泛函理论(TD-DFT),在B3LYP/6-31G(d,p)水平上,通过理论计算得到分子的HOMO能级为-5.16eV、LUMO能级为-1.59eV,与实验值非常接近.对N-乙基咔唑树状分子的光物理性能进行了研究,发现化合物在292nm处产生最大吸收峰,其最大发射峰在394nm处.利用循环伏安法对化合物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分析,发现N-乙基咔唑树状分子产生了可逆的双氧化峰,起始氧化势为0.74V.N-乙基咔唑树状分子的双光子吸收截面为13.86×10-50cm4.s.(photon)-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咔唑树状分子 光物理性能 电化学性能 双光子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黄光铱磷光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性能研究
13
作者 李杰 晏彩先 +4 位作者 姜婧 余娟 叶青松 常桥稳 刘伟平 《化学世界》 CAS CSCD 2018年第5期288-293,共6页
通过在2,4-二氯吡啶上引入3-联苯基,合成了一种以2,4-二(3-联苯)吡啶为主配体,以2,2,6,6-四甲基-3,5-庚二酮为辅助配体的新型有机电致磷光材料,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1H NMR和质谱对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测定了... 通过在2,4-二氯吡啶上引入3-联苯基,合成了一种以2,4-二(3-联苯)吡啶为主配体,以2,2,6,6-四甲基-3,5-庚二酮为辅助配体的新型有机电致磷光材料,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1H NMR和质谱对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并对其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致发光、热稳定性等进行研究。研究表明,配合物在395和465nm处存在单重态~1MLCT(金属到配体的电荷跃迁)和三重态~3MLCT的吸收峰;其初始分解温度为405℃(对应于10%质量损失),最大发射波长为570nm,是一种可用于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新型黄色发光磷光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电致发光 Ir(Ⅲ)化合物 黄光磷光材料 互补色 光物理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间相互作用对芳杂环聚合物PBO光谱性能影响的理论研究
14
作者 庄启昕 冯东东 +1 位作者 吴平平 韩哲文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05-210,共6页
采用量子化学计算方法AM1-ZINDO/CI对芳杂环聚合物PBO的光物理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PBO分子链共轭平面结构间的面面相互作用,影响到前沿分子轨道的电子跃迁方式,从而导致聚集态电子光谱相对于理论单分子链存在红移现象。由含3个单元... 采用量子化学计算方法AM1-ZINDO/CI对芳杂环聚合物PBO的光物理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PBO分子链共轭平面结构间的面面相互作用,影响到前沿分子轨道的电子跃迁方式,从而导致聚集态电子光谱相对于理论单分子链存在红移现象。由含3个单元的PBO聚集态分子模型模拟计算显示,PBO分子链共轭平面结构间的面面相互作用使得电子光谱最大吸收峰由383.06 nm红移至407.19 nm。结合同系线性规律,推导出PBO聚合物聚集态的电子光谱最大吸收峰为425.33 nm,从本征结构上解释了PBO聚集态电子光谱的光谱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化学 光物理性能 芳杂环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供电子取代基三苯胺基团苯并噁唑聚合物的合成与性能 被引量:2
15
作者 钟璇 王宇飞 +3 位作者 黄晴 郭鑫 孟嘉祺 李欣欣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64-471,共8页
将供电子取代基异丙基和叔丁基引入三苯胺(TPA)结构中,得到4,4'-二羰基氯-4''-异丙基三苯胺(iPrTPADC)和4,4'-二羰基氯-4''-叔丁基三苯胺(tBuTPADC),并将其与硅氧烷化的4,6-二氨基间苯二酚(TBS-DAR)反应,先分... 将供电子取代基异丙基和叔丁基引入三苯胺(TPA)结构中,得到4,4'-二羰基氯-4''-异丙基三苯胺(iPrTPADC)和4,4'-二羰基氯-4''-叔丁基三苯胺(tBuTPADC),并将其与硅氧烷化的4,6-二氨基间苯二酚(TBS-DAR)反应,先分别缩聚合成含异丙基三苯胺(iPrTPA)的聚苯并噁唑(PBO)前聚体(iPrTPA-PrePBO)和含叔丁基三苯胺(tBuTPA)的聚苯并噁唑前聚体(tBuTPAPrePBO),然后经高温热关环处理分别得到含异丙基三苯胺和含叔丁基三苯胺的苯并噁唑聚合物iPrTPA-PBO和tBuTPA-PBO,研究了聚合物的溶解性能、热性能和光物理性能。结果表明:TPA基团的引入有助于改善聚合物的溶解性,热关环处理后的聚合物在二甲基亚砜中也具有较好的溶解性;聚合物在500℃以上环境中仍然保持优异的热稳定性;光物理性能研究表明,含供电子取代基的聚合物具有优于传统苯并噁唑聚合物的能带间隙和荧光量子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并噁唑 异丙基三苯胺 叔丁基三苯胺 溶解性 光物理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2,2′,2′-四(苯并咪唑-2-基)-1,4-二乙烯基苯的合成及其光电性能
16
作者 钱永 王建军 +1 位作者 胡俊伟 戴国梁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57-361,396,共6页
以邻苯二胺、丙二酸及对苯二甲醛为原料,通过Knoevenagel反应合成了一种多苯并咪唑有机光电材料2,2,2′,2′-四(1H-苯并咪唑-2-基)-1,4-二乙烯基苯。采用包括元素分析、FTIR和1 H NMR分析在内的方法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测试研究了产... 以邻苯二胺、丙二酸及对苯二甲醛为原料,通过Knoevenagel反应合成了一种多苯并咪唑有机光电材料2,2,2′,2′-四(1H-苯并咪唑-2-基)-1,4-二乙烯基苯。采用包括元素分析、FTIR和1 H NMR分析在内的方法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测试研究了产物的光物理性能、电化学特性和热稳定性。结果表明:该化合物的最大紫外吸收谱在398nm附近的近紫外光区。其溶液荧光为λem≈500nm的蓝绿色光,固体薄膜荧光为λem=554nm的绿色光,且具有明显的聚集诱导发光增强(AIEE)效应。通过CV测得其Eg=3.10eV,IP=5.57eV,EA=2.47eV,表明该化合物是一种潜在空穴传输材料。测得其热分解温度接近500℃,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采用密度泛函(DFT)理论计算其主要光电性能参数,与实验结果相符,量化计算证明该分子具有显著的非共平面性的π共轭体系以及分子内电荷转移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苯并咪唑 KNOEVENAGEL反应 AIEE效应 光物理性能 DF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主体发光的蓝绿色磷光Ir(Ⅲ)配合物的合成及光电特性
17
作者 孙静 董海亮 +5 位作者 王华 苗艳勤 许慧侠 李洁 武钰铃 许并社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859-1864,共6页
合成了一类自主体蓝绿色磷光铱(Ⅲ)配合物(Cz Ph BI)2Ir(tfmptz),(Cz Ph BI)2Ir(tfmpptz)和(Cz Ph BI)2Ir(fpptz)[其中Cz Ph BI,tfmptz,tfmpptz和fpptz分别为9-[6-(2-苯基-1-苯并咪唑基)己基]-9-咔唑、2-(5-三氟甲基-1,2,4-三唑基)吡啶... 合成了一类自主体蓝绿色磷光铱(Ⅲ)配合物(Cz Ph BI)2Ir(tfmptz),(Cz Ph BI)2Ir(tfmpptz)和(Cz Ph BI)2Ir(fpptz)[其中Cz Ph BI,tfmptz,tfmpptz和fpptz分别为9-[6-(2-苯基-1-苯并咪唑基)己基]-9-咔唑、2-(5-三氟甲基-1,2,4-三唑基)吡啶、2-(5-[4-(三氟甲基)苯基]-1,2,3-三唑)吡啶和2-[5-(4-氟苯基)-1,2,3-三唑]吡啶].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和氟谱及元素分析确定其分子结构,并对其光物理性能进行了研究.利用该类配合物作为单发光层制备了器件结构为氧化铟锡(ITO)│N,N'-二苯基-N,N'-二(1-萘基)-1,1'-联苯-4,4'-二胺(NPB)(30 nm)│4,4'-N,N'-二咔唑基联苯(CBP)(15 nm)│Ir配合物(30 nm)│1,3,5-三(1-苯基-1H-苯并咪唑-2-基)苯(TBPI)(30 nm)│Li F(1 nm)│Al(100 nm)的电致发光器件,其最大亮度为6913 cd/m2,最大发光效率达13.9 cd/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绿色磷光材料 铱(Ⅲ)配合物 光物理性能 电致发光器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聚集诱导发光特性的咔唑衍生物的合成及其理化性质研究
18
作者 赵鑫 杨慧慧 +2 位作者 翟荣佳 俞森翰 何星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715-1720,共6页
以咔唑、亚芴基肼等为原料,通过suzuki反应合成了2个新型咔唑衍生物:N-乙基-3,6-双(亚芴基肼基-5-亚甲基-2-噻吩)咔唑(S1)和N-(亚芴基肼基-4-亚甲基苯基)-3,6-双(亚芴基肼基-5-亚甲基-2-噻吩)咔唑(S2)。用FTIR、1HNMR、元素分析对S1和S... 以咔唑、亚芴基肼等为原料,通过suzuki反应合成了2个新型咔唑衍生物:N-乙基-3,6-双(亚芴基肼基-5-亚甲基-2-噻吩)咔唑(S1)和N-(亚芴基肼基-4-亚甲基苯基)-3,6-双(亚芴基肼基-5-亚甲基-2-噻吩)咔唑(S2)。用FTIR、1HNMR、元素分析对S1和S2的结构进行表征,并考察其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电化学行为和热稳定性。结果表明:S1和S2薄膜的最大发射波长分别在637和649nm处,均发射红色荧光,且S1和S2均具有良好的聚集诱导发光(AIE)特性;S1和S2的HOMO能级分别是-5.26和-5.29e V,与正电极(ITO)的功函数(-4.8 e V)相匹配,可有效降低空穴注入能垒,有利于空穴的传输;S1和S2的热分解温度分别是351和360℃,均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咔唑衍生物 聚集诱导荧光 光物理性能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物构所功能MOF薄膜材料研究取得系列进展
19
作者 新型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43-243,共1页
功能复合薄膜材料的高效、经济制备是当前新型薄膜材料研发的难题之一,尤其是光功能复合薄膜的制备和应用还需要大力发展。最近,福建物构所结构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张健研究员领导的研究团队成功合成了负载超小碳纳米点阵的光学MOF薄膜... 功能复合薄膜材料的高效、经济制备是当前新型薄膜材料研发的难题之一,尤其是光功能复合薄膜的制备和应用还需要大力发展。最近,福建物构所结构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张健研究员领导的研究团队成功合成了负载超小碳纳米点阵的光学MOF薄膜材料。碳纳米点(CDs)由于其高化学稳定性、低毒性、良好的生物兼容性和优异的光物理性能,在催化、荧光、传感、和生物成像等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薄膜材料 光功能 MOF 福建 国家重点实验室 化学稳定性 光物理性能 生物兼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