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麦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系BS366和BS1086杂种一代结实率研究
1
作者 秦志列 梁玉龙 +6 位作者 刘丽华 李宏博 张风廷 娄鸿耀 李翰霖 赵昌平 张胜全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15-422,共8页
为了解小麦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系BS366和BS1086的育性恢复状况,评估恢复系人工定向改良对其恢复能力的效果,在不育生态区对以55份定向改良的恢复系和33份非改良恢复系(常规小麦)为父本配制的杂种一代的结实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BS366和... 为了解小麦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系BS366和BS1086的育性恢复状况,评估恢复系人工定向改良对其恢复能力的效果,在不育生态区对以55份定向改良的恢复系和33份非改良恢复系(常规小麦)为父本配制的杂种一代的结实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BS366和BS1086杂种一代结实率变化范围为15.42%~140.34%和20.28%~119.07%(国际法),平均结实率分别为73.02%和72.21%,二者差异不显著,说明2份母本的育性恢复能力差异不显著。BS366和BS1086杂种一代结实率主要分布于40%~110%和60%~100%间,BS1086杂种一代结实率分布更为集中。BS366和BS1086与改良父本的杂种一代平均结实率分别为84.45%和78.97%,与非改良父本的杂种一代平均结实率分别为53.97%和60.95%,改良父本的平均恢复力高于非改良父本,表明定向改良有利于提高恢复系的恢复力。BS366和BS1086与相同父本的杂种一代结实率差异在-41.66%~61.93%之间,表明相同父本对不同母本的育性恢复力存在差异。BS366和BS1086与相同改良父本的杂种一代中有61.82%的结实率差异分布于-10%~20%之间,与相同非改良父本的杂种一代中有51.52%的结实率差异在-30%~0%之间,表明同一改良父本对不同母本的育性恢复力差异小于非改良父本。BS366与14份父本、BS1086与7份父本的杂种一代结实率高于对照,其中父本14YH261、14YH551、SD036与2份母本杂种一代的结实率均高于对照,说明具有可用恢复力的父本不仅数量极少,而且对不同母本的恢复力存在较大差异。杂种一代主茎穗的平均结实率极显著大于分蘖穗。因此,建议对不同母本分别开展强恢复力的恢复系筛选,并以中选强恢复系为亲本进行定向改良,有效增加杂种一代结实率达对照水平的组合数量,为获得更多强优势杂交组合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光温敏核雄性不育 育性恢复 杂交种 恢复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水稻基因芯片分析小麦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系的基因差异表达 被引量:5
2
作者 张立平 许晨光 +3 位作者 赵昌平 张风廷 单福华 苑少华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61-767,共7页
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系是二系法杂交小麦应用技术体系的核心与基础,其育性严格受光周期和温度控制.了解光温敏雄性不育机理将促进二系法杂交小麦育种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而筛选控制不育的关键基因是揭示光温敏雄性不育分子机理的前提.由于... 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系是二系法杂交小麦应用技术体系的核心与基础,其育性严格受光周期和温度控制.了解光温敏雄性不育机理将促进二系法杂交小麦育种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而筛选控制不育的关键基因是揭示光温敏雄性不育分子机理的前提.由于小麦基因组信息有限,根据小麦与水稻有较高同源性,尝试利用水稻基因组芯片筛选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系BS366冷胁迫响应基因.得到9个差异表达基因,这些基因参与基因表达调控、胁迫应答、信号转导、代谢等重要生命过程,为解析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机理提供了有益信息.利用雄蕊cDNA半定量PCR法验证表明,NADH(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hydrate)脱氢酶亚基4L、锌指富含DHHC(deaf/hard ofhearing connection)结构、线粒体物质运输蛋白、外被体蛋白COPⅠδ(coat proteinⅠδ)亚基和ABC(ATP-binding cassette)转运蛋白5个基因,在低温和对照温度下表达存在明显差异,可作为育性相关候选基因开展下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光温敏核雄性不育 冷处理 基因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系育性及其杂种优势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王凯辉 郭宝生 +4 位作者 刘素恩 赵存鹏 宇文小岗 张建丰 耿军义 《河北农业科学》 2013年第3期55-59,共5页
棉花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系是从海陆杂种后代中发现的具有芽黄标记性状的新型核雄性不育系。为探明该新型不育系在不同温度和光照条件下的育性表现及其杂种优势表现,分别在石家庄和三亚进行试验,研究了不育系的育性变化及其杂交种的产量性... 棉花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系是从海陆杂种后代中发现的具有芽黄标记性状的新型核雄性不育系。为探明该新型不育系在不同温度和光照条件下的育性表现及其杂种优势表现,分别在石家庄和三亚进行试验,研究了不育系的育性变化及其杂交种的产量性状、抗病性、纤维品质和耐盐性。结果表明:棉花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系在三亚种植可恢复育性且花粉量大,自交成铃率高,能够自然繁殖;在石家庄表现为雄性不育,没有花粉,自交成铃率为0,不育度100%,且配合力好,恢复源广阔,恢复能力强,可作为母本进行杂交制种;不育系杂交种F1代育性恢复好,花粉量大,全部能够自然成铃且杂种优势明显,其中,部分杂交种产量高、抗病性好、纤维品质优良、耐盐性强,表现出较强的杂种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光温敏核雄性不育 育性 杂种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系异交结实分布特征 被引量:2
4
作者 侯起岭 杨卫兵 +4 位作者 高建刚 梁玉龙 张风廷 赵昌平 秦志列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7-22,共6页
本试验以小麦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系BS206、BS212、BS366、BS1453和恢复系13GF7675为材料,研究不育系在饱和授粉(C1)、全程授粉(C2)、授粉4天(C3)处理下不同穗位和花位的异交结实及其差异,旨在了解小麦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系异交结实的空间分... 本试验以小麦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系BS206、BS212、BS366、BS1453和恢复系13GF7675为材料,研究不育系在饱和授粉(C1)、全程授粉(C2)、授粉4天(C3)处理下不同穗位和花位的异交结实及其差异,旨在了解小麦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系异交结实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C1处理下各不育系每穗异交结实40.0~42.9粒,较C2和C3处理分别多10.8~34.8粒和18.7~38.9粒,平均有效结实小穗数分别多2.0个和4.4个。各穗位和花位每穗异交结实总体表现为中部>下部>上部和第1位≈第2位>第3位>第4位小花,穗位间和花位间每穗异交结实大多存在显著差异,但第1位和第2位小花每穗异交结实差异均不显著。处理间中部和下部穗位以及第1和第2位小花异交结实差异是不同处理每穗异交结实变化的主要原因,第3位小花异交结实的变化对C1和C2处理间每穗异交结实差异的影响也较大。因此,应针对不同不育系采用适宜的人工辅助制种措施,以有效提高异交结实,发挥最大异交结实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光温敏核雄性不育 穗位 花位 异交结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温敏核不育系的不育机理及两系杂交稻的发展与展望 被引量:5
5
作者 汪邑晨 朱本顺 +2 位作者 周磊 朱骏 杨仲南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63-474,共12页
本文回顾了中国两系杂交水稻的发展历史;介绍了两系法中光/温敏型核不育系遗传资源的发现和选育;总结了植物中光温敏型雄性不育的遗传学和细胞学机制;并对水稻两系法中光/温敏型雄性不育系的遗传资源优化及育种策略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水稻 两系杂交稻 /温敏雄性不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雄性不育系FA99-3和BS101的育性转换特性比较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孙辉 张风廷 +7 位作者 苑少华 白建芳 苑国良 王娜 白秀成 杨吉芳 赵昌平 张立平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17,共8页
为了给小麦新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FA99-3以及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系BS101安全制种生态区的选择以及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以常规品种京411为对照材料,通过田间育性鉴定试验和人工气候箱光温调控试验,对FA99-3和BS101的育性转换特性进行了分... 为了给小麦新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FA99-3以及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系BS101安全制种生态区的选择以及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以常规品种京411为对照材料,通过田间育性鉴定试验和人工气候箱光温调控试验,对FA99-3和BS101的育性转换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河南南阳,FA99-3和BS101的不育度均达到99%以上,可以安全制种;FA99-3的安全制种播期为9月30日至10月10日,BS101的安全制种播期为9月30日至10月20日。在北京顺义,FA99-3的结实率为17.87%~38.06%,BS101的结实率为43.33%~63.11%,可以安全繁种;FA99-3的安全繁种播期为10月20日,BS101的安全繁种播期为9月30日至10月20日。FA99-3和BS101的光温敏感时期为药隔至单核期。FA99-3以温度敏感为主,在光照12h·d-1时,其温度转换阈值为12~14℃。BS101以光照敏感为主,在平均温度为12℃时,其光长转换阈值为12~14h·d-1;在光照12h·d-1时,其温度转换阈值为14~16℃,但其对温度的敏感程度较弱。FA99-3和BS101花粉粒碘染均以染败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光温敏核雄性不育 细胞质雄性不育 育性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水稻育种技术的发展与创新 被引量:1
7
作者 张超 徐成 +1 位作者 毛馨晨 于恒秀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1-8,共8页
近期,水稻无融合生殖研究取得了系列进展。通过对水稻减数分裂基因和配子发育相关基因的编辑或表达调控,初步实现了水稻杂交种的自交传代,为一系法杂交水稻成功实现奠定了重要基础。本文对三系法、两系法、智能不育系及一系法4种杂交水... 近期,水稻无融合生殖研究取得了系列进展。通过对水稻减数分裂基因和配子发育相关基因的编辑或表达调控,初步实现了水稻杂交种的自交传代,为一系法杂交水稻成功实现奠定了重要基础。本文对三系法、两系法、智能不育系及一系法4种杂交水稻制种技术的历史、现状进行综述,重点介绍了各技术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及各自的优缺点,并对各育种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为后续创制优良杂交水稻种子繁殖体系及进一步发挥杂交水稻潜力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细胞质雄性不育 /温敏雄性不育 智能不育系 无融合生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系法杂交水稻种子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途径 被引量:6
8
作者 陈小荣 田振涛 +1 位作者 钱海丰 薛庆中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9-60,共2页
本文简述了利用光温敏核不育系的两系法杂交水稻生产应用状况及其优特点 ,论述两系法杂交水稻种子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
关键词 两系杂交稻 种子生产 问题 光温敏核雄性不育 育性 繁殖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