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玉米光敏色素A1基因(ZmPHYA1)在棉花中的转化及分子鉴定 被引量:1
1
作者 马燕斌 王霞 +7 位作者 李换丽 王平 张建诚 文晋 王新胜 宋梅芳 吴霞 杨建平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97-1202,共6页
为评价玉米ZmPHYA1基因在棉花种质资源改良中的价值,本研究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在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R15材料中进行了玉米ZmPHYA1基因的遗传转化。经过愈伤组织诱导、抗性愈伤筛选、体细胞分化诱导后获得棉花转基因再生植株。通过... 为评价玉米ZmPHYA1基因在棉花种质资源改良中的价值,本研究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在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R15材料中进行了玉米ZmPHYA1基因的遗传转化。经过愈伤组织诱导、抗性愈伤筛选、体细胞分化诱导后获得棉花转基因再生植株。通过田间草铵膦除草剂筛选鉴定抗性植株,并利用PCR扩增其草铵膦抗性基因和目的基因ZmPHYA1进行分子鉴定,发现阳性植株对草铵膦除草剂具较好抗性,并可扩增到256 bp的草铵膦抗性基因和217 bp ZmPHYA1基因的特异条带。进一步通过免疫印迹检测表明,3个不同转基因株系中外源ZmPHYA1基因可正常表达约170 kD大小的蛋白,且在不同组织中该外源蛋白均可正常表达。此外,对转基因植株的不同农艺性状分析表明,转基因株系株高明显低于受体对照,而铃重和纤维长度等性状无明显差异。本研究成功获得具有草铵膦抗性和外源ZmPHYA1基因的棉花新种质材料,为进一步利用光敏色素基因创新种质资源提供了材料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棉 玉米色素A1 蛋白表达 草铵膦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质对光敏核不育水稻叶绿素蛋白复合体的影响
2
作者 伍素辉 李合生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26-231,共6页
在光敏核不育水稻(PGMR)农垦58s光敏感期内进行暗期光间断(R、R+FR、R+FR+R)以及暗期无间断(SD)处理后,采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从58s的叶绿体内分离出6条色素带。依其迁移率分别命名为C... 在光敏核不育水稻(PGMR)农垦58s光敏感期内进行暗期光间断(R、R+FR、R+FR+R)以及暗期无间断(SD)处理后,采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从58s的叶绿体内分离出6条色素带。依其迁移率分别命名为CPI、LHCp ̄1、CPa、LHCp ̄2、CPa’、FC。经R和R+FR+R间断暗期后,CPa’的吸收峰只有痕迹,而R+FR和SD处理,CPa’的吸收峰很明显。在同样条件下,农垦58无论用何种光质间断暗期都没有出现CPa’。因此,认为CPa’是与育性表达有关并受光敏色素调节的叶绿素蛋白复合体。R间断暗期后,CPa的吸收峰明显偏向短波光。LHCP ̄1、LHCP ̄2的吸收光谱在红区和蓝区均为双峰曲线,表明其叶绿素b含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色素 叶绿素 蛋白复合体 核不育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细菌光敏色素Alr1966GAF2及其突变体的表达与光化学性质研究
3
作者 马琼 向建伟 +3 位作者 牟若兰 邓腊青 王运 周明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51-557,共7页
采用PCR技术从鱼腥藻(Anabaena sp.PCC7120)中扩增蓝细菌光敏色素基因片段alr1966gaf2,将alr1966gaf2插入到pET-30a(+)载体中,构建表达质粒pET-alr1966gaf2。最后将Alr1966GAF2与HO1、PcyA在E.coli BL21(DE3)中共表达获得色素蛋白Alr196... 采用PCR技术从鱼腥藻(Anabaena sp.PCC7120)中扩增蓝细菌光敏色素基因片段alr1966gaf2,将alr1966gaf2插入到pET-30a(+)载体中,构建表达质粒pET-alr1966gaf2。最后将Alr1966GAF2与HO1、PcyA在E.coli BL21(DE3)中共表达获得色素蛋白Alr1966GAF2,并对该蛋白的光化学性质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色素蛋白Alr1966GAF2结合色素为藻蓝胆素(phycoerythrobilin,PCB)或藻紫胆素(phycoviolobilin,PVB),在3种不同吸收态15Z-P428 nm、中间态和15E-P514 nm之间具有顺序可逆光效应。通过定点突变技术将DXCF基序中的保守性Cys突变为Ala,获得了突变体Alr1966GAF2(C72A)。将Alr1966GAF2(C72A)与HO1、PcyA共表达,获得色素蛋白Alr1966GAF2(C72A)。研究结果表明Alr1966GAF2(C72A)结合色素为PCB,Alr1966GAF2(C72A)-PCB具有较强的荧光活性,其荧光量子的产率高达0.11。Alr1966GAF2(C72A)不仅能够共价结合PCB,还可以结合胆绿素(Biliverdin,BV),均具有较强的红色荧光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细菌色素 顺序可逆效应 红色荧蛋白 胆绿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近红外荧光蛋白PAiRFP1及其突变体V276G的光活化效率研究
4
作者 白英男 冯娟 +3 位作者 胡奇洲 吴清勤 周雨 刘贻尧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3379-3385,共7页
PAiRFP1是一种以根癌农杆菌中细菌光敏色素Agp2为基础,经过蛋白工程手段改造后获得的近红外荧光蛋白。与其他近红外荧光蛋白不同,PAiRFP1具有光活化行为。这一特性可以有效改善近红外荧光蛋白在体内的成像信噪比。然而,关于光活化行为... PAiRFP1是一种以根癌农杆菌中细菌光敏色素Agp2为基础,经过蛋白工程手段改造后获得的近红外荧光蛋白。与其他近红外荧光蛋白不同,PAiRFP1具有光活化行为。这一特性可以有效改善近红外荧光蛋白在体内的成像信噪比。然而,关于光活化行为的影响因素却研究甚少。主要采用荧光光谱学手段研究了PAiRFP1蛋白浓度、pH、金属离子、氧化还原环境对于PAiRFP1光活化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1)PAiRFP1的最大光活化效率与该近红外荧光蛋白的浓度不呈线性关系;(2)随着pH从6.5升高至7.8和9.0,PAiRFP1的最大光活化效率从36.8%提高至52.0%和60.8%;(3)金属离子K^+,Na^+,Ca^(2+)的加入对于PAiRFP1的最大光活化效率没有显著影响;类似现象在H_2O_2和DTT的处理的情况下也被观察到。除了上述影响因素外,还发现当PAiRFP1中276位的缬氨酸被突变为甘氨酸产生V276G突变体后,蛋白的最大光活化效率从~50.0%下降至19.4%。DTT处理后导致V276G突变体最大光活化效率从19.4%提高到了27.1%。此外,比较研究了各种影响因素对于光活化速率的影响。以上结果为今后更好地将此类光激活的近红外蛋白应用于活体成像中提供了更好地理论指导和优化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色素 近红外荧蛋白 活化效率 突变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藻红色荧光蛋白All1280 GAF2在E. coli BL21(DE3)中的表达及其突变体构建(英文)
5
作者 马琼 谢菲 +1 位作者 周志 周明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81-187,共7页
采用PCR技术从鱼腥藻(Anabaena sp.) PCC 7120中扩增获得红色荧光蛋白基因all1280 gaf2,并利用Bam HⅠ和SalⅠ酶切位点,将该基因插入到pET-30a(+)中,构建表达载体pET-all1280 gaf2。将该表达载体与藻胆色素生物合成质粒pACYC-ho1-pcyA... 采用PCR技术从鱼腥藻(Anabaena sp.) PCC 7120中扩增获得红色荧光蛋白基因all1280 gaf2,并利用Bam HⅠ和SalⅠ酶切位点,将该基因插入到pET-30a(+)中,构建表达载体pET-all1280 gaf2。将该表达载体与藻胆色素生物合成质粒pACYC-ho1-pcyA同时转化到大肠杆菌E. coli BL21 (DE3),表达后获得大肠杆菌色素细胞。结果显示,该色素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具有红色荧光,且在15E/15Z态之间具有可逆光效应。进一步以pET-all1280 gaf2为模板,通过定点突变技术在all1280 gaf2基因中引入C53A突变,获得了突变体All1280 GAF2 (C53A)。将All1280 GAF2 (C53A)与藻胆色素在E. coli BL21 (DE3)中共表达,获得了比野生型红色荧光更强的大肠杆菌色素细胞。研究结果表明,与野生型相比,All1280 GAF2 (C53A)具有较高的摩尔消光系数和荧光量子产率,红色荧光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藻色素 蛋白 探针 可逆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激活近红外荧光蛋白PAiRFP1的多色成像改造初步研究
6
作者 宋红红 张卓越 +1 位作者 田婧 冯娟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13-14,共2页
遗传学编码的光激活近红外荧光蛋白PAiRFP1是近年来活体成像领域中的一个非常有潜力的荧光标记蛋白,发射峰在720 nm左右,可有效提高成像的信噪比。为了实现多色成像,采用PCR定点突变,将GAF结构域中第247位异亮基酸(Ile)突变为半胱氨酸(C... 遗传学编码的光激活近红外荧光蛋白PAiRFP1是近年来活体成像领域中的一个非常有潜力的荧光标记蛋白,发射峰在720 nm左右,可有效提高成像的信噪比。为了实现多色成像,采用PCR定点突变,将GAF结构域中第247位异亮基酸(Ile)突变为半胱氨酸(Cys),该Cys残基在其他相关荧光蛋白中对于光谱的蓝移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蛋白质工程、体外BV组装、以及光谱学检测发现:该Cys残基的引入对于PAiRFP1近红外荧光发射最大峰位置并未产生显著影响,但却降低了摩尔消光系数、荧光量子产率等参数。Pymol分析显示:光谱未发生蓝移的原因可能是因为Cys无法与BV中A环中的特定的双键形成硫醚键所致,相光工作尚待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素 近红外荧蛋白 定点突变 发射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ys对近红外荧光蛋白PAiRFP1光谱学行为的影响研究
7
作者 张玉琴 张芝兰 +2 位作者 许梅 赖大坤 冯娟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275-276,共2页
PAiRFP1是一种以细菌光敏色素为模板,改造得到的光激活荧光蛋白。与其他光激活荧光蛋白相比,它最大的优势是激发、发射都在近红外区域。本论文围绕该蛋白中含有的8个半胱氨酸残基,开展了定点突变、光谱学检测等工作,发现(1)在8个单突变... PAiRFP1是一种以细菌光敏色素为模板,改造得到的光激活荧光蛋白。与其他光激活荧光蛋白相比,它最大的优势是激发、发射都在近红外区域。本论文围绕该蛋白中含有的8个半胱氨酸残基,开展了定点突变、光谱学检测等工作,发现(1)在8个单突变体中,仅有Cys-29突变改善了光激活蛋白的分子亮度,其它突变都削弱了近红外荧光;(2)伴随着环境氧化、还原条件的改变,C29S突变近红外荧光显著降低,这说明该位点的半胱氨酸残基对于维持该近红外荧光蛋白在氧化还原环境中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相关机理尚待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色素 近红外荧蛋白 定点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女木兰MsPHYA基因的表达及休眠解除功能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张晓林 张若晰 +4 位作者 曾莞棋 孙宏涛 郝昕 雷鸣雷 陆秀君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50-657,共8页
光敏色素通过感知光信号来参与调控植物种子萌发,其中PHYA是吸收远红光信号的主要光受体。为了探究天女木兰(Magnolia sieboldii K.Koch)种子休眠解除的分子调控机制,对天女木兰光敏色素相关基因PHYA基因(MsPHYA)展开研究。从天女木兰... 光敏色素通过感知光信号来参与调控植物种子萌发,其中PHYA是吸收远红光信号的主要光受体。为了探究天女木兰(Magnolia sieboldii K.Koch)种子休眠解除的分子调控机制,对天女木兰光敏色素相关基因PHYA基因(MsPHYA)展开研究。从天女木兰种子中克隆MsPHYA基因(MZ221928)cDNA全长序列,采用qRT-PCR的方法测定MsPHYA基因和MsPIF3基因在不同光质处理下在天女木兰种子中的表达量,MsPHYA基因在天女木兰不同组织中表达量,测定不同光质诱导的种子萌发率,构建pGS-21T-MsPHYA原核表达载体,纯化并复性重组蛋白。研究结果表明:MsPHYA蛋白序列包含PAS结构域、GAF结构域、Phytochrome Region和His kinase结构域。MsPHYA基因在子叶和长枝中高表达,在远红光处理下MsPHYA和MsPIF3基因表达量先升高后下降。不同光质诱导种子萌发率从高到低顺序为红光>黑暗>远红光。天女木兰MsPHYA基因受远红光刺激而上调表达,但远红光处理并没有促进天女木兰种子萌发,推测MsPHYA基因并不直接调控天女木兰种子休眠,其休眠解除同时受MsPIF3调控。成功构建pGS-21T-MsPHYA载体并获得纯化蛋白,制备的MsPHYA抗体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可用于蛋白丰度分析。研究结果为揭示光解除种子休眠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女木兰(Magnolia sieboldii K.Koch) 光敏色素蛋白phya 基因克隆 原核表达 抗体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ZmPP6C基因的克隆及其响应光质和胁迫处理的表达模式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原换换 孙广华 +8 位作者 闫蕾 郭林 樊晓聪 肖阳 孟凡华 宋梅芳 詹克慧 杨青华 杨建平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0-179,共10页
丝氨酸/苏氨酸蛋白磷酸酶6亚基(catalytic subunits of Ser/Thr protein phosphatase 6,PP6C)是PP6全酶的催化亚基。在模式植物拟南芥中的研究表明,PP6C参与生长素极性运输、脱落酸信号转导和光信号转导途径介导的开花调控。为了明确玉... 丝氨酸/苏氨酸蛋白磷酸酶6亚基(catalytic subunits of Ser/Thr protein phosphatase 6,PP6C)是PP6全酶的催化亚基。在模式植物拟南芥中的研究表明,PP6C参与生长素极性运输、脱落酸信号转导和光信号转导途径介导的开花调控。为了明确玉米丝氨酸/苏氨酸蛋白磷酸酶6亚基(ZmPP6C)的蛋白结构特征与同源蛋白间的进化关系,采用RT-PCR方法克隆了ZmPP6C的全长基因。序列分析表明,ZmPP6C开放阅读框为912个核苷酸,编码303个氨基酸残基,包含PP2A的催化亚基PP2Ac结构域;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PP6C蛋白在进化上较为保守,并且与高粱的PP6C蛋白相似性更高。对玉米自交系B73的ZmPP6C基因进行器官特异性表达分析表明,其表达量在成株期叶片中最高,是根中的7.9倍;ZmPP6C能够响应不同光质处理,且受远红光和红光的影响较大;也能响应长日和短日处理,在长日条件下的光照和黑暗阶段各有一个明显的表达高峰,在短日条件下的光照和黑暗阶段分别有2个和3个表达峰值;同时,ZmPP6C还响应高渗透、盐渍和淹水等胁迫处理,出现明显的上调表达。结果表明,ZmPP6C在玉米光信号转导、开花诱导与胁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分子与生化机制值得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丝氨酸/苏氨酸蛋白磷酸酶 表达模式分析 色素 信号途径 非生物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素与光信号携手调控植物分枝
10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1年第1期60-60,共1页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与华南农业大学合作,揭示了植物通过耦合光敏色素信号途径与独脚金内酯信号途径协同调控植物分枝的分子机制。该研究首次从蛋白互作层面阐明了调控植物密植栽培条件下分枝发生的分子机制,完善了植物避荫反...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与华南农业大学合作,揭示了植物通过耦合光敏色素信号途径与独脚金内酯信号途径协同调控植物分枝的分子机制。该研究首次从蛋白互作层面阐明了调控植物密植栽培条件下分枝发生的分子机制,完善了植物避荫反应的调控机理,可为耐密植作物新品种的培育提供理论指导。该成果在线发表在《自然·通讯》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农业科学院 作物新品种 密植栽培 协同调控 色素 生物技术研究所 蛋白互作 华南农业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编委推荐
11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97-898,共2页
光敏色素(phytochrome)是一类植物光受体蛋白,通过与四吡咯发色团结合感知红光/远红光。一直以来的研究发现,光敏色素在植物体内存在两种构象形式:红光吸收型构象(Pr)以及远红光吸收型构象(Pfr)。光敏色素在黑暗条件下主要以Pr形式存在... 光敏色素(phytochrome)是一类植物光受体蛋白,通过与四吡咯发色团结合感知红光/远红光。一直以来的研究发现,光敏色素在植物体内存在两种构象形式:红光吸收型构象(Pr)以及远红光吸收型构象(Pfr)。光敏色素在黑暗条件下主要以Pr形式存在,红光照射后向Pfr形式转变,而远红光照射能使其构象逆转为Pr形式。Pfr构象的光敏色素作为活性形式能够进入细胞核并介导光信号转递过程,因此光敏色素不同构象的结构解析对于理解植物光照响应过程具备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收型 色素 结构解析 四吡咯 发色团 远红 活性形式 受体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块茎发育过程中的影响因子 被引量:13
12
作者 王翠松 张红梅 李云峰 《中国马铃薯》 2003年第1期29-33,共5页
本文介绍了马铃薯块茎发育 (块茎诱导、发生、膨大、休眠和复苏 )
关键词 马铃薯 块茎发育 影响因子 植物激素 色素 蛋白 碳水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理 生化 生态
13
《麦类文摘》 1995年第3期70-71,共2页
关键词 燕麦品种 生态 生理 生化特性 胚芽鞘 色素 生长方向 中胚轴长度 可溶性蛋白 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