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鉴定与水稻光敏核不育基因pms3连锁的AFLP-RFLP标记 被引量:14
1
作者 梅明华 徐才国 +2 位作者 陈亮 王伟 崔红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21-425,共5页
运用 AFLP技术对农垦 58S×1514的 F2代群体构建的极端集团进行了分析,在 253对AFLP引物中,91%具有多态性带,有20对引物扩增到了阳性带.阳性带经克隆后用作RFLP探针进行极端集团分析,其中4个具... 运用 AFLP技术对农垦 58S×1514的 F2代群体构建的极端集团进行了分析,在 253对AFLP引物中,91%具有多态性带,有20对引物扩增到了阳性带.阳性带经克隆后用作RFLP探针进行极端集团分析,其中4个具有多态性带.2个(F3和V4)表现为阳性带.F2代不育群体RFLP分析结果显示,F3和V4两个标记与第12染色体上的光敏核不育基因pms3连锁.通过极大似然法估算,F3和V4标记距光敏核不育基因pms3的遗传距离分别为5.80cM和7.75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FLP-RFLP pms3 水稻 光敏核不育基因 鉴定 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光敏核不育基因pms3的精细定位 被引量:27
2
作者 李香花 王伏林 +1 位作者 陆青 徐才国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10-314,共5页
为了进一步研究水稻晚粳品种农垦 5 8转变为光敏核不育水稻农垦 5 8S的突变位点 ,并精细定位光敏不育基因pms3,我们利用农垦 5 8S/15 14杂交组合的 F1 进行花药培养构建了一个 DH群体 ,验证了在该群体中光敏不育受 pms1、pms3两对基因... 为了进一步研究水稻晚粳品种农垦 5 8转变为光敏核不育水稻农垦 5 8S的突变位点 ,并精细定位光敏不育基因pms3,我们利用农垦 5 8S/15 14杂交组合的 F1 进行花药培养构建了一个 DH群体 ,验证了在该群体中光敏不育受 pms1、pms3两对基因的控制 ,并根据分子标记分析选择第 12染色体是 15 14基因型、第 7染色体农垦 5 8S基因型的 DH系 DH80与农垦 5 8S杂交构建一个 pms3光敏不育单基因分离的群体。根据 F3家系的育性分离情况推测出 F2 的基因型 ,结合分子标记分析进一步验证了 pms3在第 12染色体上的位置 ,并将其定位在 RFL P标记 M36和 RZ2 6 1之间 ,与两标记的遗传距离分别为 1.5 c M和 3.0 5 c M,为启动 pms3区域的染色体步查打下了基础。同时还比较分析了 RFL P标记在 DH群体及F2 群体中的分离情况 ,发现第 12染色体上 pms3区域在 F2 群体中正常分离的多个标记在 DH群体中发生了严重的偏分离 ,另外还发现 DH群体第 3、 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光敏核不育基因pms3 基因定位 花药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光敏核不育基因相关蛋白产物初步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刘立军 薛光行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251-253,共3页
寻找与光敏不育基因表达特异相关的蛋白产物是近年来对光敏核不育水稻研究的热点之一。光敏核不育现象是外界环境因子中光周期、温度、光周期与温度互作等多因子参与调控的综合结果。目前通常以花粉败育度及自交结实率来判定败育程度,... 寻找与光敏不育基因表达特异相关的蛋白产物是近年来对光敏核不育水稻研究的热点之一。光敏核不育现象是外界环境因子中光周期、温度、光周期与温度互作等多因子参与调控的综合结果。目前通常以花粉败育度及自交结实率来判定败育程度,但这两者仅为植株整体水平的和生理过程最终的表现型。所以,利用发育生物学的研究方法,探知特定时空点光敏不育基因的分子水平表型,即特异相关蛋白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光敏核不育基因 基因表达 蛋白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光敏核不育基因分子标记的研究
4
作者 许莉 周涵韬 +1 位作者 夏涛 郑文竹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941-944,共4页
石明松(1973)从晚粳品种农垦58大田中发现了具有光周期敏感核不育性状的水稻农垦58S,并被正式命名为湖北光周期敏感核不育水稻(HPGMR),它的发现及利用可以将杂交水稻种子的生产方式由“三系法”改变为更经济的“二... 石明松(1973)从晚粳品种农垦58大田中发现了具有光周期敏感核不育性状的水稻农垦58S,并被正式命名为湖北光周期敏感核不育水稻(HPGMR),它的发现及利用可以将杂交水稻种子的生产方式由“三系法”改变为更经济的“二系法”,这将对杂交水稻的生产起到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光敏核不育基因 分子标记 HPGMR 杂交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基因的定位分离、研究进展及对策 被引量:2
5
作者 江树业 陈启锋 方宣钧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1998年第2期55-58,共4页
本文从经典遗传学的角度分析了水稻光(温)敏核不育性,认为在定位、分离光(温)核不育基因时,应尽可能选择受1对基因控制的不育系及其分离群体。对标记基因法、同工酶标记法和DNA标记法进行光(温)核不育基因染色体定位的优缺... 本文从经典遗传学的角度分析了水稻光(温)敏核不育性,认为在定位、分离光(温)核不育基因时,应尽可能选择受1对基因控制的不育系及其分离群体。对标记基因法、同工酶标记法和DNA标记法进行光(温)核不育基因染色体定位的优缺点及其定位结果不一致的原因进行了探讨。比较了各种植物基因克隆技术在分离光(温)核不育基因上的优缺点,认为图谱分离法虽已有一定的基础,但要在距不育基因1cM范围内找到分子标记并克隆出此基因,还需作大量的工作。DD-PCR和RDA技术可充分利用光(温)核不育水稻的“环境敏感型”这一重要特性,应用这两种技术可能是分离光(温)敏核不育基因的较好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光敏核不育基因 定位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