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1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引导光动力疗法治疗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被引量:9
1
作者 邱新文 任旋 +2 位作者 兰丽霞 邱丘 叶波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67-771,共5页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作为一种新方法引导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治疗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的疗效。...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作为一种新方法引导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治疗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的疗效。方法非随机病例对照研究。慢性CSC患者60例(60眼),按引导PDT光斑设计方法分为三组,每组各20例,A组由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设计、B组由吲哚菁绿血管造影设计、C组由OCTA设计,同时选入正常眼36例(36眼)作为对照;患者均采用半剂量维替泊芬PDT进行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不同时期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视网膜下液(subretinal fluid,SRF)吸收时间、光感受器内外节至Bruch膜厚度(photoreceptor inner/outer segment to bruch member thickness,IOBT)、中央视网膜厚度(central retinal thickness,CRT)、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ubretinal fovea choridial thickness,SFCT)、后极部6 mm×6 mm区域脉络膜毛细血管血流密度(choriocapillary layer angio-flow density,CFD)以及治疗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PDT光斑大小A组(1500.00±79.47)μm、B组(2800.00±629.95)μm、C组(2700.00±553.46)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A组明显小于B、C组(均为P=0.000),B、C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58)。三组SRF吸收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其中A组比B、C组时间延长(均为P=0.000),B、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1)。SRF吸收后三组BCVA显著提高、IOBT显著增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0),三组间BCV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6)、IOB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SRF吸收后三组CRT、SFCT与CFD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0),三组间CRT、CF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0),但SF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5)。CSC患者治疗前后BCVA、CRT、SFCT、IOBT以及治疗前CFD与正常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后未见与视力相关的眼部及全身并发症。结论适当大小PDT光斑有利于缩短CSC病程,但对最终视力影响不大;OCTA引导与FFA、ICGA引导PDT治疗CSC有相似的效果;因为无创及经济,OCTA引导更优于FFA及ICGA引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吲哚菁绿血管造影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光动力疗法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和荧光素血管造影(FFA)对比观察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 被引量:41
2
作者 刘青 艾明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2-55,共4页
目的运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和荧光素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对比观察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ng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的临床特征,分析O... 目的运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和荧光素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对比观察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ng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的临床特征,分析OCTA与FFA对PDR患眼眼底病变检出的一致性。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选择PDR患者25例(36眼),每例患者均行OCTA和FFA检查,并且两项检查间隔时间不超过2 h。对比观察记录PDR患眼在OCTA和FFA图像中黄斑拱环结构改变、黄斑水肿、视网膜微血管瘤、视网膜新生血管、视网膜无灌注区5种眼底病变的影像学特征,并分析两种检查方法对上述眼底改变检出的一致性。结果 PDR患眼的OCTA特征主要为黄斑拱环结构改变区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扩张迂曲、深层中心凹无血管区扩大,黄斑水肿区视网膜浅层血管迂曲扩张、视网膜深层片囊状弱信号,视网膜微血管瘤区浅层、深层毛细血管局部囊样扩张膨大或梭形改变,视网膜新生血管区浅层、深层不规则异常血管网状结构,视网膜无灌注区片状弱信号;PDR患眼的FFA图像特征主要为黄斑拱环结构改变区周围血管扩张弯曲,黄斑水肿区、视网膜微血管瘤区和视网膜新生血管区造影期强荧光,视网膜无灌注区表现和OCTA相似。OCTA检查发现PDR患眼黄斑拱环结构改变、黄斑水肿、视网膜微血管瘤、视网膜新生血管、视网膜无灌注区分别为26眼、26眼、25眼、13眼、30眼;FFA检查发现5种眼底病变依次为20眼、28眼、28眼、12眼、30眼;OCTA与FFA检查对PDR患眼黄斑拱环结构改变、黄斑水肿、视网膜微血管瘤检出的一致性一般(Kappa=0.416、0.705、0.646,均为P<0.01),对视网膜新生血管、视网膜无灌注区检出的一致性较好(Kappa=0.816、0.800,均为P<0.01)。结论 OCTA与FFA能较好地观察到PDR患眼5种眼底病变,并对PDR患眼的部分眼底病变的检出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荧光素血管造影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在兽医眼科学中的运用
3
作者 胥辉豪 杜昕悦 +6 位作者 邓航 彭韵颖 杨恒 张德志 曹礼静 郑小波 甘玲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48-1663,共16页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是一种非接触、非侵入式的影像学检查手段,被广泛应用于人类眼科临床与科研中。近年来,随着临床兽医学的飞速发展,OCT检测技术在小动物医学、比较眼科学以及野生动物中也逐渐得到...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是一种非接触、非侵入式的影像学检查手段,被广泛应用于人类眼科临床与科研中。近年来,随着临床兽医学的飞速发展,OCT检测技术在小动物医学、比较眼科学以及野生动物中也逐渐得到应用。现就OCT技术在不同动物的各种眼科疾病的诊断与眼科学研究中的运用与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兽医眼科相关疾病的临床诊断及比较医学提供有意义的指导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兽医眼科 角膜 视网膜 青光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评估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行玻璃体切割联合气体或硅油填充术后的黄斑区血流变化 被引量:16
4
作者 陈钰虹 项潇琼 +3 位作者 朱鸿 孙涛 李宪辰 王泓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05-612,605,共8页
目的·探讨经玻璃体切割术后不同的玻璃体填充物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ent,RRD)患者黄斑区血流的影响,以及黄斑区血流与最佳矫正视力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2018年6月于上海交通... 目的·探讨经玻璃体切割术后不同的玻璃体填充物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ent,RRD)患者黄斑区血流的影响,以及黄斑区血流与最佳矫正视力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2018年6月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眼科行玻璃体切割术的单眼初发RRD患者74例。根据玻璃体切割术后填充物的不同,将患者分为气体填充组(气体组)和硅油填充组(硅油组)。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技术行黄斑区3mm×3mm区域扫描。记录黄斑区中心凹及旁中心凹处浅层视网膜毛细血管丛(superficial capillary plexus,SCP)血流密度、深层视网膜毛细血管丛(deep capillary plexus,DCP)血流密度,黄斑区中心凹无血管区(foveal avascular zone,FAZ)面积、周长。分析2组患者黄斑区血流参数与最佳矫正视力的相关性。结果·与硅油组相比,气体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总3mm×3mm区域SCP血流密度及DCP血流密度均较高(均P=0.000)。偏相关分析显示,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变化与FAZ面积的变化呈负相关性(r=-0.216,P=0.015)。结论·RRD患者行玻璃体切割术联合气体填充术后对其黄斑区血流的恢复更为有利。使用OCTA技术评估视网膜脱离患者玻璃体切割术后患眼的黄斑区血流密度变化,对于监测视网膜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硅油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黄斑区毛细血管丛血流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5
作者 秦渊 章嘉伟 +4 位作者 李粲哲 高翔 赵德宣 蒋正轩 鲍宁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38-143,共6页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CTA)监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及视网膜微血管密度(MVD),分析两者在DR临床分期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32例260眼糖尿病患者,依据DR的国际分期标准,分为非增生期糖...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CTA)监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及视网膜微血管密度(MVD),分析两者在DR临床分期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32例260眼糖尿病患者,依据DR的国际分期标准,分为非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的轻度NPDR组(63眼)、中度NPDR组(64眼)、重度NPDR组(66眼)及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Ⅳ期组(67眼),同时选择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组(60眼)。应用OCTA获得各组黄斑血流密度图、测量黄斑FAZ、MVD;同时检测各组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FPG)。统计分析浅层视网膜及深层视网膜毛细血管层的FAZ、MVD的变化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展的相关性,以及HbAlc、FPG与MVD的相关性。结果随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进展,OCTA检查各组患者显示FAZ面积随着病情加重而逐渐增大,MVD逐渐降低,出现无灌注区;HbAlc、FPG亦逐渐加重。统计分析显示正常对照组与糖尿病各组以及糖尿病各组间结果均有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显示表层视网膜、深层视网膜毛细血管层的FAZ、MVD的变化与糖尿病病情的进展具有正相关性,HbAlc、FPG与MVD亦具有正相关性。结论 OCTA检查能显示糖尿病患者黄斑区视网膜的微循环障碍变化,可以作为DR分期的一个临床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中心凹无血管 血管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评价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及脉络膜的微循环变化(英文) 被引量:7
6
作者 许发宝 周立军 +5 位作者 巩亚军 赖坤贝 黄创新 李龙辉 吕林 金陈进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66-572,共7页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技术定量分析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视网膜脉络膜的微循环变化。【方法】经常规眼科临床检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等方法确诊CSC患者61例67眼。选取...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技术定量分析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视网膜脉络膜的微循环变化。【方法】经常规眼科临床检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等方法确诊CSC患者61例67眼。选取年龄、屈光匹配的正常人15名、30眼作为正常对照组。对OCTA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CSC患者视网膜脉络膜微循环的特点。【结果】CSC患眼视网膜表层血流密度(VDSR)和视网膜深层血流密度(VDDR)均低于正常眼,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325,P=0.056)。CSC患眼脉络膜浅层血流密度(VDSC)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经亚组分析,慢性CSC组中VDSR、VDDR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42,P=0.037),而急性CSC组中VDSR、VDDR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本研究发现CSC患眼存在眼底微循环异常,脉络膜浅层血流密度低于正常眼,并首次发现了慢性CSC视网膜表层和深层毛细血管血流密度低于正常眼,提示病史较长的患眼微循环异常不仅累及脉络膜血管而且累及视网膜血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视网膜脉络膜 血流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自然消退患儿黄斑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变化 被引量:9
7
作者 吴桢泉 赵金凤 +11 位作者 张福燕 田汝银 陈懿 马大卉 佘洁婷 郑磊 陈妙虹 杨宇航 曾宪露 曾键 汪建涛 张国明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49-452,共4页
目的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ic angiography,OCTA)观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自然消退患儿的黄斑形态与血流的变化。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收集自然消退的轻度ROP患儿6例... 目的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ic angiography,OCTA)观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自然消退患儿的黄斑形态与血流的变化。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收集自然消退的轻度ROP患儿6例(12眼)为ROP自然消退组,同时收集年龄匹配的足月产健康儿童8例(16眼)为对照组。使用OCTA的3 mm×3 mm扫描模式获得两组儿童的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oveal avascular zone,FAZ)面积、FAZ形态指数、表层视网膜血管密度及表层视网膜灌注密度,利用SD-OCT测量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entral foveal thickness,CFT),并对比两组儿童的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ROP自然消退组与对照组的FAZ面积分别为(0.135±0.121)mm^2和(0.316±0.080)mm^2,CFT分别为(193.77±17.92)μm和(164.29±20.21)μm,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ROP自然消退组与对照组的FAZ形态指数、表层视网膜血管密度、表层视网膜灌注密度及BCVA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ROP自然消退患儿黄斑区形态结构及血流有明显改变,FAZ面积偏小,CFT增厚,但BCVA未受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黄斑中心凹无血管 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黄斑区血流密度:基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的观察 被引量:9
8
作者 焦亚 付碧波 +4 位作者 叶波 黄银花 章晖 贺文山 陈小玲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73-377,共5页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 A)检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ent,RRD)解剖复位稳定1 a黄斑区血流密度,并探讨其与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 A)检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ent,RRD)解剖复位稳定1 a黄斑区血流密度,并探讨其与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的关系。方法将我院首诊为RRD并且通过玻璃体切割复位术,术后视网膜复位稳定1 a的患者42例(42眼)的患眼纳入RRD组,患眼的对侧眼纳入对照组A,同时选择健康眼42例(42眼)为对照组B。对所有入选者均行BCVA和OCTA检查。比较RRD组与各对照组各层黄斑区血流密度是否存在差异,并分析患眼BCVA与血流密度的相关性。结果三组黄斑区浅层视网膜血管丛、深层视网膜血管丛、脉络膜毛细血管层血流密度依次为:RRD组:0.422 4±0.089 3、0.483 6±0.074 8、0.527 1±0.039 0;对照组A:0.469 3±0.112 5、0.550 0±0.074 0、0.546 2±0.034 3;对照组B:0.561 9±0.053 7、0.611 2±0.035 2、0.562 6±0.0304。RRD组与对照组A、对照组B相比血流密度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RRD组深层视网膜血管丛、脉络膜毛细血,管层黄斑区血流密度与BCVA存在一定的正相关(r=0.629、0.654,均为P=0.000),浅层视网膜血管丛黄斑区血流密度与BCVA没有表现出相关性(P=0.103)。结论 RRD复位术后1 a患眼各层黄斑区血流密度均较低,血流量没有完全恢复,且BCVA与深层视网膜血管丛、脉络膜毛细血管层血流密度存在相关性;OCTA能客观有效地分层量化黄斑区血流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黄斑区血流密度 最佳矫正视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素血管造影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对比研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被引量:20
9
作者 李小凤 高健 廖荣丰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290-1294,共5页
目的比较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FA)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诊断中的特点,分析两者对DR病变检出一致性。方法选取该医院眼科就诊的糖尿病患者86例(166眼),进行FFA和OCTA检查,进一步将FFA检查后未见眼底... 目的比较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FA)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诊断中的特点,分析两者对DR病变检出一致性。方法选取该医院眼科就诊的糖尿病患者86例(166眼),进行FFA和OCTA检查,进一步将FFA检查后未见眼底改变的糖尿病患者26例(26眼)纳入实验组,另选取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无眼底疾病者15例(25眼)作为对照组,进行OCTA检查。获得两种检查图像以及两组OCTA旁中心凹300μm血流密度(FD-300)、旁中心凹浅层及深层视网膜、视盘周围区域血流密度等一系列参数。结果FFA与OCTA诊断DR一致性一般(Kappa=0.514,P<0.001);FFA检出黄斑区拱环结构改变、黄斑水肿、视网膜微血管瘤、视网膜新生血管、无灌注区分别是74、59、138、112、115只眼,OCTA分别是81、52、125、103、101只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实验组与对照组OCTA比较,FD-300、浅层旁中心凹血流密度、深层旁中心凹血流密度及视盘周围区域血流密度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FA与OCTA诊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病变一致性一般,而OCTA可检出无眼底改变的糖尿病患者部分血流参数变化,可为早期无眼底改变的糖尿病患者提供新的观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CTA)观察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黄斑区血流 被引量:8
10
作者 吕湘云 艾明 +1 位作者 江双红 陈婷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168-1171,共4页
目的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观察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视网膜复位术后黄斑区血流情况。方法对单眼行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复位术患者进行术后随访。将患眼纳入试验组,将对侧健眼... 目的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观察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视网膜复位术后黄斑区血流情况。方法对单眼行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复位术患者进行术后随访。将患眼纳入试验组,将对侧健眼纳入对照组。在患者视网膜复位稳定6个月时使用OCTA对双眼黄斑区进行3 mm×3 mm大小成像,分别计算试验组与对照组浅层视网膜毛细血管(superficial capillary plexus,SCP)层黄斑中心凹无血流管区(foveal avascular zone,FAZ)面积、SCP层和深层视网膜毛细血管(deep capillary plexus,DCP)旁中心凹血流密度及中央视网膜厚度(central retinal thickness,CRT)。对比观察两组眼部血流参数信息,分别评估两组SCP层FAZ面积与CRT的相关性。结果本研究纳入21例单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患者。试验组SCP层旁中心凹血流密度为39. 50%±7. 10%,相比对照组的44. 11%±5. 72%更小(P=0. 026)。试验组CRT为(211. 95±30. 37)μm,相比对照组的(252. 38±15. 63)μm更薄(P <0. 001)。试验组SCP层FAZ面积、DCP层旁中心凹血流密度分别为(0. 34±0. 10) mm^2、47. 67%±9. 13%,与对照组的(0. 30±0. 01) mm^2、49. 70%±6. 10%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 0. 05)。两组SCP层FAZ面积与CRT均存在显著负相关(试验组:r=-0. 450,P=0. 041;对照组:r=-0. 527,P=0. 014)。结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患眼黄斑区血流发生显著改变,OCTA观察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患眼血流有利于监测视网膜结构和功能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流成像技术 黄斑中心凹无血管 浅层视网膜毛细血管 深层视网膜毛细血管 中央视网膜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观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及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视网膜血流变化 被引量:22
11
作者 王韩影 蒋炎 +6 位作者 王晴仪 石新 牛田 邢馨丹 沈胤忱 陈翀 刘堃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6-172,共7页
目的·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技术观察不同分期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以及伴随/不伴随糖... 目的·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技术观察不同分期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以及伴随/不伴随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的DR的影像学特征,寻找相关危险因子及潜在OCTA影像学生物标志物。方法·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入组90例DR患者,根据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早期治疗研究分级标准分为轻、中、重度非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组和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组,并根据OCT影像分为DME组和无DME组。对所有受试者的OCT影像以及OCTA参数包括视网膜浅层、深层血流密度和中心凹无血管区面积进行比较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排除混杂因素影响,寻找与DR严重程度相关、与DME发生相关的影像学改变,以及包括性别、年龄、基础疾病病史、抗高血压药使用情况和血液指标在内的其他因素。结果·糖尿病发病年龄(P=0.042,95%CI-0.057~-0.001)以及视网膜深层血流密度(P=0.040,95%CI-0.066~-0.002)与DR疾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无高血脂为DR疾病进展的保护因素(P=0.027,95%CI-3.001~-0.176)。DME的发生率随着DR的严重程度加重而升高(P=0.004),视网膜内层结构紊乱的出现与DME相关(P=0.000);但未发现与DME明显相关的视网膜血流密度改变。结论·DR的进展可能与视网膜深层血管的血流密度密切相关,该指标可能成为预测DR进展的影像学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血流密度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柏西普对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微循环的作用:基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的评价 被引量:9
12
作者 沈沛阳 孔祥斌 +4 位作者 周立军 苏鹏 黄玉娟 周怀胜 陆晓和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056-1059,共4页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评价康柏西普对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20眼)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行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分析比较术前和术后1个月患者最佳矫正...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评价康柏西普对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20眼)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行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分析比较术前和术后1个月患者最佳矫正视力、视网膜中央厚度和OCTA测得的视网膜各参数。结果所有患者抗VEGF治疗后随访1个月,效果良好;最佳矫正视力(logMAR)从术前的0.66±0.23提高到0.50±0.26;视网膜中央厚度从术前的(497.2±71.6)μm降至(341.3±54.2)μ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OCTA测量的无血管区面积和各毛细血管层的黄斑区血管密度等参数在抗VEGF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能够有效减轻黄斑水肿、提高视力,且不会加剧黄斑区无灌注程度,不会加重黄斑区微循环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康柏西普 糖尿病黄斑水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在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患者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前后视盘区微血管变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3
作者 谭丛 赵芃芃 秦梅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6-170,共5页
目的观察单眼发病的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并发黄斑水肿(ME)的患者双眼的视盘区放射状毛细血管密度(radial peripapillary capillary vessel density,RPCVD)和视盘旁神经纤维层(peripapillary retinal nerve fibre layer,PPRNFL)厚... 目的观察单眼发病的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并发黄斑水肿(ME)的患者双眼的视盘区放射状毛细血管密度(radial peripapillary capillary vessel density,RPCVD)和视盘旁神经纤维层(peripapillary retinal nerve fibre layer,PPRNFL)厚度以及患眼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后两者的变化。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7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眼科确诊为单眼BRVO-ME并进行抗VEGF治疗的30例患者。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评估RPCVD和PPRNFL。比较治疗前BRVO组、对侧健眼组、对照组(无眼部疾病的30名健康者左眼)的RPCVD和PPRNFL厚度以及BRVO组治疗前后RPCVD和PPRNFL厚度的变化。结果治疗前BRVO组的全图像RPCVD(46.52±3.91)%、视盘内RPCVD(45.19±3.29)%及视盘周围RPCVD(47.92±1.89)%均低于对侧健眼组(48.90±2.50)%、(47.40±3.41)%、(49.30±1.50)%和对照组(50.32±1.39)%、(49.49±1.57)%、(51.17±1.62)%(均为P<0.05);治疗前对侧健眼组的全图像、视盘内及视盘周围的RPCVD均低于对照组(均为P<0.05)。治疗前BRVO组PPRNFL厚度(120.40±10.60)μm均高于对侧健眼组(113.40±7.38)μm及对照组(114.43±8.17)μm(均为P<0.05),对侧健眼组与对照组的PPRNFL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19)。BRVO组治疗后全图像RPCVD(48.27±1.98)%、视盘内RPCVD(46.92±2.94)%及视盘周围RPCVD(49.18±1.14)%均较治疗前增加(均为P<0.05),治疗前后的PPRNFL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但出现下降的趋势。结论OCTA提供了BRVO视盘血管变化的定量信息。单眼发病的BRVO患者双眼视盘区的微血管密度减少。抗VEGF治疗后,改善了视盘区的微循环,但对PPRNFL无明显有意义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视盘微血管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流成像(OCTA)的图像特征 被引量:10
14
作者 邵玲 刘瑜玲 +3 位作者 杜敏 鹿新荣 张敏 钱芳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71-573,578,共4页
目的观察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患者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流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ic angiography,OCTA)图像,分析患眼及对侧眼脉络膜的改变特征。方法经确诊的30例单眼CSC患... 目的观察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患者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流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ic angiography,OCTA)图像,分析患眼及对侧眼脉络膜的改变特征。方法经确诊的30例单眼CSC患者及20例(20眼)正常人纳入研究,患眼30眼、对侧眼30眼及正常对照眼20眼均行常规检查及吲哚菁绿血管造影、OCTA检查。利用Optovue OCT获得OCTA图像及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ubfoveal choroidal thickness,SFCT)值,观察患眼及对侧眼的脉络膜毛细血管层图像特点及SFCT变化。结果患眼SFCT为(423.70±72.88)μm,对侧眼SFCT为(370.70±61.97)μm,正常对照眼SFCT为(244.23±51.24)μm;患眼SFCT较对侧眼增厚(t=3.205,P<0.05),患眼和对侧眼SFCT均较正常对照眼增厚(t=7.161,5.667;均为P<0.05)。30只患眼中29眼(96.7%)OCTA见脉络膜毛细血管层异常血流信号,高信号范围与吲哚菁绿血管造影高灌注区域基本对应;1眼(3.3%)未见异常血流信号。其中高血流信号外环绕低血流信号7眼,低血流信号区内外均见高血流信号5眼,斑驳状高血流信号16眼,新生血管形态1眼。30只对侧眼中12眼(40.0%)见脉络膜毛细血管层异常血流信号,呈斑驳状改变;18眼(60.0%)未见异常。20只正常眼脉络膜毛细血管均表现为正常均匀的血流信号。结论 CSC的脉络膜改变主要表现为脉络膜毛细血管层的异常血流信号及SFCT增厚,部分对侧无症状眼也会出现相应改变。OCTA作为一种检查手段,在CSC的诊断、预防和病情评价中均有明确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流成像 脉络膜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静脉阻塞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孙佳(综述) 杨冬妮(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97-701,共5页
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是临床上常见的引起无痛性视力下降的视网膜血管性疾病,目前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是其诊断的金标准。但FFA为有创检查,可重复性差,不具备分辨和描绘深层毛细血管的能力。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具有无创... 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是临床上常见的引起无痛性视力下降的视网膜血管性疾病,目前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是其诊断的金标准。但FFA为有创检查,可重复性差,不具备分辨和描绘深层毛细血管的能力。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具有无创、安全、简便、高效及较高轴向分辨率等特点,成为目前RVO诊断及疗效评价的有力工具。OCTA还可以快速分层分析RVO患者微血管图像,定性定量评估双眼黄斑及视盘区各层毛细血管的形态结构及灌注状态。本文对OCTA在RVO患者中的应用做一全面综述,包括检测患眼和对侧健眼的黄斑及视盘区视网膜结构及血流变化、评估视力预后和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效果、探究黄斑水肿复发机制、局限性以及发展前景,有助于医生更加全面地了解RVO疾病特征,为准确有效地指导疾病治疗、预测患者预后视力奠定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静脉阻塞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图像特征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内动脉狭窄与黄斑区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微血管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咪 蔺雪梅 +15 位作者 刘佩 刘仲仲 逯青丽 刘国正 李云飞 饶兰平 宋沉生 李果 武翻艳 曹顺道 孙超 霍燕 王燕 刘燕 王凝 吴松笛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77-1287,共11页
目的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技术,探讨颈内动脉狭窄(internal carotid artery stenosis,ICAS)患者黄斑区微血管特征及其与血管狭窄的相关性。方法连续纳入2023年1月—2024年9月... 目的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技术,探讨颈内动脉狭窄(internal carotid artery stenosis,ICAS)患者黄斑区微血管特征及其与血管狭窄的相关性。方法连续纳入2023年1月—2024年9月西安市第一医院(西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和神经眼科收治的经血管评估确诊的ICAS患者,按狭窄侧别、程度分别进行分组,并纳入年龄、性别、既往史等相匹配的参与者为健康对照组。对研究对象进行黄斑区OCTA检查,并收集其小血管密度、血管密度、灌注面积、脉络膜层大中血管血管容积及血管指数等数据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本研究共纳入66例研究对象,其中单侧ICAS组20例、双侧ICAS组26例、健康对照组20例,男性54例(81.8%),平均年龄为(67.5±8.7)岁。3组间除既往卒中或TIA病史外,其他临床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单侧ICAS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双眼脉络膜毛细血管层灌注面积低于健康对照组,但单侧ICAS患者双眼间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双侧ICAS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浅层血管复合体小血管密度、视网膜内层灌注面积、脉络膜毛细血管层灌注面积、视网膜内层血管密度、浅层血管复合体血管密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显示,狭窄严重侧眼上述指标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狭窄较轻侧眼仅脉络膜毛细血管层灌注面积、视网膜内层血管密度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狭窄严重侧眼各指标虽有低于狭窄较轻侧眼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ICAS狭窄侧眼按狭窄程度分为中度及以下狭窄组(31只)、重度及以上狭窄组(41只),与健康对照组3组进行比较,发现浅层血管复合体小血管密度、脉络膜毛细血管层灌注面积、视网膜内层血管密度及浅层血管复合体血管密度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狭窄组间各指标虽然随狭窄程度有进一步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AS患者黄斑区微血管指标较健康对照组参与者降低,一侧ICAS病变可导致双眼黄斑区微循环受损,且受狭窄程度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狭窄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血管密度 灌注面积 脉络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评估糖尿病患者早期黄斑区视网膜微循环 被引量:28
17
作者 郑丹 庞东渤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48-552,共5页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观察糖尿病患者早期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oveal avascular zone,FAZ)面积和黄斑区血流密度(macular vascular density,MVD)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观察糖尿病患者早期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oveal avascular zone,FAZ)面积和黄斑区血流密度(macular vascular density,MVD)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收集33例46眼糖尿病患者纳入研究,依据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国际临床分期标准将患眼分为两组,其中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diabetic retinopathy,NDR)组13例20眼和非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NPDR)组20例26眼。另选取年龄相匹配的26人(40眼)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接受OCTA对黄斑区视网膜行3 mm×3 mm范围的模式扫描,获得4个层面黄斑血流密度图,同时测量FAZ面积和MVD。结果 NDR组和NPDR组FAZ面积分别为(0.392±0.028)mm2、(0.410±0.019)mm2,与对照组(0.314±0.025)mm2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0);NDR组和NPDR组之间的FAZ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NDR组和NPDR组的表层视网膜、深层视网膜、外层视网膜及脉络膜毛细血管层的MVD分别是0.500±0.012、0.553±0.007、0.393±0.005、0.651±0.006和0.484±0.012、0.522±0.007、0.397±0.007、0.642±0.007,与对照组(0.518±0.014、0.572±0.008、0.385±0.005、0.666±0.007)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0);NDR组和NPDR组表层视网膜、深层视网膜及脉络膜毛细血管层MV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0),但两组外层视网膜MV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5)。结论应用OCTA检查提示糖尿病患者早期黄斑区视网膜的微循环障碍,且随着病情的进展而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黄斑中心凹无血管 黄斑区血流密度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黄斑中心视网膜微血管形态特征:基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的观察 被引量:14
18
作者 冷云霞 张柳 +4 位作者 张蒙 吴敏 蔡诚 任国梁 高宗银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57-360,共4页
目的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 A)观察并分析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患儿黄斑中心视网膜微血管网的特征。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选取有ROP激光治疗病史的7... 目的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 A)观察并分析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患儿黄斑中心视网膜微血管网的特征。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选取有ROP激光治疗病史的7~15岁ROP患儿14例25眼设为ROP组及年龄相对应的足月出生儿童20例40眼设为对照组。使用RTVue XR Avanti-OCTA等仪器对两组儿童的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entral foveal thickness,CFT)、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oveal avascular zone,FAZ)面积、表层视网膜血管网(superficial retinal capillary plexus,组患儿的FAZ面积分别为(0.04±0.05)mm^2和(0.29±0.08)mm^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ROP组和对照组的SCP密度分别为42.70%±5.90%和35.90%±6.3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ROP组和对照组的CFT分别为(328.50±34.90)μm和(236.80±23.40)μm,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ROP组和对照组患儿BCVA分别为0.83±0.14和0.85±0.26,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OP组患儿具有更小或没有形成明显的FAZ,同时伴有CFT增厚和SCP密度增加;FAZ面积及CFT对ROP患儿BCVA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黄斑中心凹无血管 表层视网膜血管 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在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合并隐匿性脉络膜新生血管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19
作者 刘畅 赵玥 +1 位作者 姚牧笛 曹国凡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95-599,共5页
目的:研究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ence tomographic angiography,OCTA)在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hronic 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CSCR)合并隐匿性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 目的:研究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ence tomographic angiography,OCTA)在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hronic 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CSCR)合并隐匿性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中的诊断价值,并总结其OCTA眼,所有患者均行视力、眼底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ICGA)、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pticai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及OCTA料。结果:FFA表现为中浆特征性的高荧光渗漏,但结合ICGA和频域OCT的影像学特征并未发现明显的CNV形态及荧光渗漏表现。其中,OCTA在21只患眼中显示脉络膜血液循环正常,未见明显CNV形成;剩余9只患眼在脉络膜毛细血管层发现异常血管,B-scan扫描的定性分析显示视网膜色素上皮层(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下方血流信号丰富,证实了其血管化性质。结论:OCTA可以分层观察视网膜和脉络膜,了解CCSCR黄斑区微血管异常,提高CCSCR合并隐匿性CNV的诊断率;在无法行眼底血管造影检查或眼底血管造影检查不能明确隐匿性CNV的存在时,OCTA SCR合并隐匿性CNV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隐匿性脉络膜新生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降压方案治疗高血压人群的视网膜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特征 被引量:4
20
作者 彭庆晟 吴樱 +6 位作者 黄漫清 钟娉婷 李聪 吴乔伟 刘宝怡 余洪华 杨小红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930-935,共6页
目的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观察不同降血压药物方案对原发性高血压人群视网膜微血管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9年1月至2019年9月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6例共150只正常眼的相关... 目的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观察不同降血压药物方案对原发性高血压人群视网膜微血管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9年1月至2019年9月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6例共150只正常眼的相关资料,其中降压方案使用标准剂量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ARB)者20例;使用标准剂量钙离子通道阻滞剂(calcium channel blocker,CCB)者34例;使用上述两类药物小剂量联合治疗的患者22例。记录每位患者的最高动脉血压及既往6个月的自测血压范围,确保每组患者具有相同的降压幅度。每位参与者接受OCTA检查,记录其视网膜浅层血管密度(superficial vascular plexus,SVP)、深层血管密度(deep vascular plexus,DVP)及视乳头旁毛细血管密度(radial peripapillary capillary,RPC)、神经纤维层厚度(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等数据。结果与联合治疗组比较,单药治疗组SVP血管密度显著降低(ARB,P=0.006;CCB,P=0.006),其中最显著区域为旁中心凹分区(ARB,P <0.001;CCB,P=0.003);而DVP、RPC及RNFL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单药治疗两组之间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接受小剂量ARB和CCB联合治疗的高血压患者较标准剂量单药治疗者有更好的视网膜血流灌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 钙离子通道阻滞剂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