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7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流成像(OCTA)的图像特征 被引量:10
1
作者 邵玲 刘瑜玲 +3 位作者 杜敏 鹿新荣 张敏 钱芳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71-573,578,共4页
目的观察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患者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流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ic angiography,OCTA)图像,分析患眼及对侧眼脉络膜的改变特征。方法经确诊的30例单眼CSC患... 目的观察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患者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流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ic angiography,OCTA)图像,分析患眼及对侧眼脉络膜的改变特征。方法经确诊的30例单眼CSC患者及20例(20眼)正常人纳入研究,患眼30眼、对侧眼30眼及正常对照眼20眼均行常规检查及吲哚菁绿血管造影、OCTA检查。利用Optovue OCT获得OCTA图像及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ubfoveal choroidal thickness,SFCT)值,观察患眼及对侧眼的脉络膜毛细血管层图像特点及SFCT变化。结果患眼SFCT为(423.70±72.88)μm,对侧眼SFCT为(370.70±61.97)μm,正常对照眼SFCT为(244.23±51.24)μm;患眼SFCT较对侧眼增厚(t=3.205,P<0.05),患眼和对侧眼SFCT均较正常对照眼增厚(t=7.161,5.667;均为P<0.05)。30只患眼中29眼(96.7%)OCTA见脉络膜毛细血管层异常血流信号,高信号范围与吲哚菁绿血管造影高灌注区域基本对应;1眼(3.3%)未见异常血流信号。其中高血流信号外环绕低血流信号7眼,低血流信号区内外均见高血流信号5眼,斑驳状高血流信号16眼,新生血管形态1眼。30只对侧眼中12眼(40.0%)见脉络膜毛细血管层异常血流信号,呈斑驳状改变;18眼(60.0%)未见异常。20只正常眼脉络膜毛细血管均表现为正常均匀的血流信号。结论 CSC的脉络膜改变主要表现为脉络膜毛细血管层的异常血流信号及SFCT增厚,部分对侧无症状眼也会出现相应改变。OCTA作为一种检查手段,在CSC的诊断、预防和病情评价中均有明确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流成像 脉络膜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血栓通胶囊用于青光眼患者术后对视功能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流成像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王俊 黄桦 甘孟欣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3年第8期83-85,共3页
目的分析复方血栓通胶囊用于青光眼患者术后对视功能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流成像(OCTA)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1年8月于该院进行手术治疗的青光眼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患者分为胶囊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于青光眼术... 目的分析复方血栓通胶囊用于青光眼患者术后对视功能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流成像(OCTA)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1年8月于该院进行手术治疗的青光眼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患者分为胶囊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于青光眼术后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胶囊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每组30例。比较两组视功能改善效果及治疗前后OCTA指标。结果治疗后,胶囊组视力改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电脑视野指数MD及PSD值均下降,且胶囊组MD及PSD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胶囊组胶囊组视盘鼻侧、鼻上下、颞上下及颞侧毛细血管血流密度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血栓通胶囊用于青光眼患者术后,可帮助改善视盘周围毛细血管血流密度,并促进视功能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复方血栓通胶囊 视功能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流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流成像和微视野检查指标与视力的相关性 被引量:3
3
作者 罗嘉婧 段虎成 +5 位作者 陈瑞 吕依洋 吕红玲 晏世刚 孔祥斌 宁晓梅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169-1174,共6页
目的观察特发性黄斑前膜(IMEM)患者微视野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的微血管变化及与视力的相关性。方法横断面研究。选择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IMEM患者37例(72眼),根据Gass分期分为A组(2期IMEM 23眼)和B组(0期、... 目的观察特发性黄斑前膜(IMEM)患者微视野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的微血管变化及与视力的相关性。方法横断面研究。选择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IMEM患者37例(72眼),根据Gass分期分为A组(2期IMEM 23眼)和B组(0期、1期IMEM 25眼)及C组(健康对侧眼24眼)。另选择健康对照组13人26眼为D组。利用OCTA检测所有受试者视网膜厚度、黄斑区中心凹视网膜浅层血流密度(FSVD)、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黄斑中心凹脉络膜厚度、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和FAZ 300μm宽度内血流密度(FD-300)。微视野计检查各组受检眼黄斑中心6°范围的视觉敏感度(MS),分析不同组别受检眼OCTA检测指标、MS与视力的相关性。结果A组患眼BCVA大于B组、C组和D组,B组大于D组;A组患眼CMT大于B组,B组大于C组、D组;5个方位视网膜厚度中央视网膜厚度A组大于B组、C组和D组,B组大于D组,上方、下方、鼻侧、颞侧视网膜厚度A组大于B组、C组和D组。5个方位MS A组小于D组。A组FSVD大于B组;各组间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无显著差异;FAZ面积A组、B组小于C组、D组;A组FD-300大于B组、C组和D组,B组大于D组。BCVA(logMAR)与视网膜中央厚度和FD-300均呈正相关(r=0.719,P<0.01;r=0.407,P<0.01),与视网膜中央MS呈负相关(r=-0.564,P<0.01),与FSVD不相关(r=0.267,P=0.066),与FAZ面积不相关(r=-0.004,P=0.978)。IMEM患眼中央、上方、颞侧、下方、鼻侧视网膜厚度与其所对应的MS均呈负相关(均为P<0.05)。结论IMEM引起的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和血流改变会导致患者视力和MS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黄斑前膜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微视野 视网膜平均光敏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流成像技术(OCTA)在视网膜静脉阻塞中的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金昕 唐志萍 李燕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998-1000,共3页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是一种近年来新兴的无创、快速、高分辨率的眼底血管成像技术。OCTA拥有分层观察不同层面的视网膜血管形态,量化血流灌注的独特优势,现广泛应用于各类眼...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是一种近年来新兴的无创、快速、高分辨率的眼底血管成像技术。OCTA拥有分层观察不同层面的视网膜血管形态,量化血流灌注的独特优势,现广泛应用于各类眼底血管疾病的诊断及随访。视网膜静脉阻塞是一种常见的眼底血管病变,本文对OCTA在视网膜静脉阻塞的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干断层扫描血流成像 视网膜静脉阻塞 视网膜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内动脉狭窄与黄斑区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微血管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咪 蔺雪梅 +15 位作者 刘佩 刘仲仲 逯青丽 刘国正 李云飞 饶兰平 宋沉生 李果 武翻艳 曹顺道 孙超 霍燕 王燕 刘燕 王凝 吴松笛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77-1287,共11页
目的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技术,探讨颈内动脉狭窄(internal carotid artery stenosis,ICAS)患者黄斑区微血管特征及其与血管狭窄的相关性。方法连续纳入2023年1月—2024年9月... 目的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技术,探讨颈内动脉狭窄(internal carotid artery stenosis,ICAS)患者黄斑区微血管特征及其与血管狭窄的相关性。方法连续纳入2023年1月—2024年9月西安市第一医院(西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和神经眼科收治的经血管评估确诊的ICAS患者,按狭窄侧别、程度分别进行分组,并纳入年龄、性别、既往史等相匹配的参与者为健康对照组。对研究对象进行黄斑区OCTA检查,并收集其小血管密度、血管密度、灌注面积、脉络膜层大中血管血管容积及血管指数等数据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本研究共纳入66例研究对象,其中单侧ICAS组20例、双侧ICAS组26例、健康对照组20例,男性54例(81.8%),平均年龄为(67.5±8.7)岁。3组间除既往卒中或TIA病史外,其他临床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单侧ICAS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双眼脉络膜毛细血管层灌注面积低于健康对照组,但单侧ICAS患者双眼间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双侧ICAS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浅层血管复合体小血管密度、视网膜内层灌注面积、脉络膜毛细血管层灌注面积、视网膜内层血管密度、浅层血管复合体血管密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显示,狭窄严重侧眼上述指标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狭窄较轻侧眼仅脉络膜毛细血管层灌注面积、视网膜内层血管密度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狭窄严重侧眼各指标虽有低于狭窄较轻侧眼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ICAS狭窄侧眼按狭窄程度分为中度及以下狭窄组(31只)、重度及以上狭窄组(41只),与健康对照组3组进行比较,发现浅层血管复合体小血管密度、脉络膜毛细血管层灌注面积、视网膜内层血管密度及浅层血管复合体血管密度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狭窄组间各指标虽然随狭窄程度有进一步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AS患者黄斑区微血管指标较健康对照组参与者降低,一侧ICAS病变可导致双眼黄斑区微循环受损,且受狭窄程度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狭窄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血管密度 灌注面积 脉络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CTA)观察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黄斑区血流 被引量:8
6
作者 吕湘云 艾明 +1 位作者 江双红 陈婷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168-1171,共4页
目的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观察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视网膜复位术后黄斑区血流情况。方法对单眼行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复位术患者进行术后随访。将患眼纳入试验组,将对侧健眼... 目的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观察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视网膜复位术后黄斑区血流情况。方法对单眼行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复位术患者进行术后随访。将患眼纳入试验组,将对侧健眼纳入对照组。在患者视网膜复位稳定6个月时使用OCTA对双眼黄斑区进行3 mm×3 mm大小成像,分别计算试验组与对照组浅层视网膜毛细血管(superficial capillary plexus,SCP)层黄斑中心凹无血流管区(foveal avascular zone,FAZ)面积、SCP层和深层视网膜毛细血管(deep capillary plexus,DCP)旁中心凹血流密度及中央视网膜厚度(central retinal thickness,CRT)。对比观察两组眼部血流参数信息,分别评估两组SCP层FAZ面积与CRT的相关性。结果本研究纳入21例单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患者。试验组SCP层旁中心凹血流密度为39. 50%±7. 10%,相比对照组的44. 11%±5. 72%更小(P=0. 026)。试验组CRT为(211. 95±30. 37)μm,相比对照组的(252. 38±15. 63)μm更薄(P <0. 001)。试验组SCP层FAZ面积、DCP层旁中心凹血流密度分别为(0. 34±0. 10) mm^2、47. 67%±9. 13%,与对照组的(0. 30±0. 01) mm^2、49. 70%±6. 10%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 0. 05)。两组SCP层FAZ面积与CRT均存在显著负相关(试验组:r=-0. 450,P=0. 041;对照组:r=-0. 527,P=0. 014)。结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患眼黄斑区血流发生显著改变,OCTA观察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患眼血流有利于监测视网膜结构和功能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流成像技术 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 浅层视网膜毛细血管 深层视网膜毛细血管 中央视网膜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在氟斑牙诊断及树脂渗透疗效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7
作者 丁瑜 田景玉 +3 位作者 杨媛媛 贺晶宇 孟箭 孟庆飞 《口腔医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90-495,共6页
目的:探究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在氟斑牙诊断与树脂渗透治疗疗效评价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23年7月至2024年6月就诊于徐州市中心医院口腔科的20例氟斑牙患者为实验组,20例健康人群为对照... 目的:探究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在氟斑牙诊断与树脂渗透治疗疗效评价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23年7月至2024年6月就诊于徐州市中心医院口腔科的20例氟斑牙患者为实验组,20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对照组11、21行OCT扫描,实验组患者15-25、35-45行“微研磨+诊室漂白+17%乙二胺四乙酸(ethylene diamine tetraacetic acid,EDTA)预处理+树脂渗透”的微创漂白治疗,通过分析治疗前、树脂渗透后即刻和6个月随访的入组人群牙齿OCT图像数据、白斑面积测量、色阶变化和氟斑牙牙面指数评分(TSIF评分)等指标,综合评价氟斑牙美学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对照组OCT图像釉质表面平整、釉柱形态清晰,灰度值和高亮层厚度显著高于实验组(P<0.05)。经漂白联合渗透治疗后,氟斑牙患者在OCT图像高亮层厚度、灰度值、白斑面积、TSIF评分和色阶变化等方面均显著改善(P<0.05)。结论:诊室漂白联合渗透树脂治疗可有效改善氟斑牙美学效果,且近期疗效稳定;OCT无创扫描可作为氟斑牙诊断与疗效评价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斑牙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技术 牙齿漂白 渗透树脂 美学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在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诊疗中的应用进展
8
作者 陆悦新 王明 万曙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3-108,共6页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ICAS)是亚洲人群缺血性脑卒中最常见的病因之一。预测ICAS患者卒中发生风险并进行卒中风险分层,有助于临床医生早期采取干预措施改善患者预后。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ICAS)是亚洲人群缺血性脑卒中最常见的病因之一。预测ICAS患者卒中发生风险并进行卒中风险分层,有助于临床医生早期采取干预措施改善患者预后。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是一种新型超高分辨率的血管内实时成像技术,在评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和管腔形态学方面具有多重优势,特别是在揭示易损斑块的微细结构特征方面,为评估斑块稳定性提供了强有力的图像支持;结合血流动力学评估,判断斑块形成与发展趋势,对预测ICAS患者卒中复发风险、指导个体化介入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该文旨在对OCT及其结合血流动力学评估应用于ICAS诊疗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展望OCT在脑血管领域的应用前景,为ICAS患者的风险评估、疾病监测和治疗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血流动力学 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评估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行玻璃体切割联合气体或硅油填充术后的黄斑区血流变化 被引量:16
9
作者 陈钰虹 项潇琼 +3 位作者 朱鸿 孙涛 李宪辰 王泓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05-612,605,共8页
目的·探讨经玻璃体切割术后不同的玻璃体填充物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ent,RRD)患者黄斑区血流的影响,以及黄斑区血流与最佳矫正视力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2018年6月于上海交通... 目的·探讨经玻璃体切割术后不同的玻璃体填充物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ent,RRD)患者黄斑区血流的影响,以及黄斑区血流与最佳矫正视力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2018年6月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眼科行玻璃体切割术的单眼初发RRD患者74例。根据玻璃体切割术后填充物的不同,将患者分为气体填充组(气体组)和硅油填充组(硅油组)。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技术行黄斑区3mm×3mm区域扫描。记录黄斑区中心凹及旁中心凹处浅层视网膜毛细血管丛(superficial capillary plexus,SCP)血流密度、深层视网膜毛细血管丛(deep capillary plexus,DCP)血流密度,黄斑区中心凹无血管区(foveal avascular zone,FAZ)面积、周长。分析2组患者黄斑区血流参数与最佳矫正视力的相关性。结果·与硅油组相比,气体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总3mm×3mm区域SCP血流密度及DCP血流密度均较高(均P=0.000)。偏相关分析显示,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变化与FAZ面积的变化呈负相关性(r=-0.216,P=0.015)。结论·RRD患者行玻璃体切割术联合气体填充术后对其黄斑区血流的恢复更为有利。使用OCTA技术评估视网膜脱离患者玻璃体切割术后患眼的黄斑区血流密度变化,对于监测视网膜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硅油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黄斑区毛细血管丛血流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黄斑区血流密度:基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的观察 被引量:9
10
作者 焦亚 付碧波 +4 位作者 叶波 黄银花 章晖 贺文山 陈小玲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73-377,共5页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 A)检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ent,RRD)解剖复位稳定1 a黄斑区血流密度,并探讨其与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 A)检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ent,RRD)解剖复位稳定1 a黄斑区血流密度,并探讨其与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的关系。方法将我院首诊为RRD并且通过玻璃体切割复位术,术后视网膜复位稳定1 a的患者42例(42眼)的患眼纳入RRD组,患眼的对侧眼纳入对照组A,同时选择健康眼42例(42眼)为对照组B。对所有入选者均行BCVA和OCTA检查。比较RRD组与各对照组各层黄斑区血流密度是否存在差异,并分析患眼BCVA与血流密度的相关性。结果三组黄斑区浅层视网膜血管丛、深层视网膜血管丛、脉络膜毛细血管层血流密度依次为:RRD组:0.422 4±0.089 3、0.483 6±0.074 8、0.527 1±0.039 0;对照组A:0.469 3±0.112 5、0.550 0±0.074 0、0.546 2±0.034 3;对照组B:0.561 9±0.053 7、0.611 2±0.035 2、0.562 6±0.0304。RRD组与对照组A、对照组B相比血流密度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RRD组深层视网膜血管丛、脉络膜毛细血,管层黄斑区血流密度与BCVA存在一定的正相关(r=0.629、0.654,均为P=0.000),浅层视网膜血管丛黄斑区血流密度与BCVA没有表现出相关性(P=0.103)。结论 RRD复位术后1 a患眼各层黄斑区血流密度均较低,血流量没有完全恢复,且BCVA与深层视网膜血管丛、脉络膜毛细血管层血流密度存在相关性;OCTA能客观有效地分层量化黄斑区血流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黄斑区血流密度 最佳矫正视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观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及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视网膜血流变化 被引量:22
11
作者 王韩影 蒋炎 +6 位作者 王晴仪 石新 牛田 邢馨丹 沈胤忱 陈翀 刘堃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6-172,共7页
目的·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技术观察不同分期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以及伴随/不伴随糖... 目的·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技术观察不同分期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以及伴随/不伴随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的DR的影像学特征,寻找相关危险因子及潜在OCTA影像学生物标志物。方法·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入组90例DR患者,根据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早期治疗研究分级标准分为轻、中、重度非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组和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组,并根据OCT影像分为DME组和无DME组。对所有受试者的OCT影像以及OCTA参数包括视网膜浅层、深层血流密度和中心凹无血管区面积进行比较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排除混杂因素影响,寻找与DR严重程度相关、与DME发生相关的影像学改变,以及包括性别、年龄、基础疾病病史、抗高血压药使用情况和血液指标在内的其他因素。结果·糖尿病发病年龄(P=0.042,95%CI-0.057~-0.001)以及视网膜深层血流密度(P=0.040,95%CI-0.066~-0.002)与DR疾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无高血脂为DR疾病进展的保护因素(P=0.027,95%CI-3.001~-0.176)。DME的发生率随着DR的严重程度加重而升高(P=0.004),视网膜内层结构紊乱的出现与DME相关(P=0.000);但未发现与DME明显相关的视网膜血流密度改变。结论·DR的进展可能与视网膜深层血管的血流密度密切相关,该指标可能成为预测DR进展的影像学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血流密度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在眼科的应用 被引量:8
12
作者 杨沫 魏世辉 徐全刚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69-473,共5页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是一种新近出现的具有高分辨率的血管成像技术,可以三维立体成像、分层成像,并同时提供视网膜结构和功能信息等,已经广泛应用于视网膜、青光眼、视神经疾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中。但是OCTA技术处于其...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是一种新近出现的具有高分辨率的血管成像技术,可以三维立体成像、分层成像,并同时提供视网膜结构和功能信息等,已经广泛应用于视网膜、青光眼、视神经疾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中。但是OCTA技术处于其发展初期阶段,仍然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本文复习了大量国内外有关OCTA的临床研究,就其对视网膜和视神经解剖结构的新探索、对临床疾病诊疗价值及其局限性进行综述,以加深眼科医师对该技术的理解并指导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黄斑 视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和荧光素血管造影(FFA)对比观察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 被引量:41
13
作者 刘青 艾明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2-55,共4页
目的运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和荧光素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对比观察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ng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的临床特征,分析O... 目的运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和荧光素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对比观察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ng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的临床特征,分析OCTA与FFA对PDR患眼眼底病变检出的一致性。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选择PDR患者25例(36眼),每例患者均行OCTA和FFA检查,并且两项检查间隔时间不超过2 h。对比观察记录PDR患眼在OCTA和FFA图像中黄斑拱环结构改变、黄斑水肿、视网膜微血管瘤、视网膜新生血管、视网膜无灌注区5种眼底病变的影像学特征,并分析两种检查方法对上述眼底改变检出的一致性。结果 PDR患眼的OCTA特征主要为黄斑拱环结构改变区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扩张迂曲、深层中心凹无血管区扩大,黄斑水肿区视网膜浅层血管迂曲扩张、视网膜深层片囊状弱信号,视网膜微血管瘤区浅层、深层毛细血管局部囊样扩张膨大或梭形改变,视网膜新生血管区浅层、深层不规则异常血管网状结构,视网膜无灌注区片状弱信号;PDR患眼的FFA图像特征主要为黄斑拱环结构改变区周围血管扩张弯曲,黄斑水肿区、视网膜微血管瘤区和视网膜新生血管区造影期强荧光,视网膜无灌注区表现和OCTA相似。OCTA检查发现PDR患眼黄斑拱环结构改变、黄斑水肿、视网膜微血管瘤、视网膜新生血管、视网膜无灌注区分别为26眼、26眼、25眼、13眼、30眼;FFA检查发现5种眼底病变依次为20眼、28眼、28眼、12眼、30眼;OCTA与FFA检查对PDR患眼黄斑拱环结构改变、黄斑水肿、视网膜微血管瘤检出的一致性一般(Kappa=0.416、0.705、0.646,均为P<0.01),对视网膜新生血管、视网膜无灌注区检出的一致性较好(Kappa=0.816、0.800,均为P<0.01)。结论 OCTA与FFA能较好地观察到PDR患眼5种眼底病变,并对PDR患眼的部分眼底病变的检出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荧光素血管造影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引导光动力疗法治疗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被引量:9
14
作者 邱新文 任旋 +2 位作者 兰丽霞 邱丘 叶波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67-771,共5页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作为一种新方法引导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治疗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的疗效。...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作为一种新方法引导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治疗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的疗效。方法非随机病例对照研究。慢性CSC患者60例(60眼),按引导PDT光斑设计方法分为三组,每组各20例,A组由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设计、B组由吲哚菁绿血管造影设计、C组由OCTA设计,同时选入正常眼36例(36眼)作为对照;患者均采用半剂量维替泊芬PDT进行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不同时期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视网膜下液(subretinal fluid,SRF)吸收时间、光感受器内外节至Bruch膜厚度(photoreceptor inner/outer segment to bruch member thickness,IOBT)、中央视网膜厚度(central retinal thickness,CRT)、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ubretinal fovea choridial thickness,SFCT)、后极部6 mm×6 mm区域脉络膜毛细血管血流密度(choriocapillary layer angio-flow density,CFD)以及治疗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PDT光斑大小A组(1500.00±79.47)μm、B组(2800.00±629.95)μm、C组(2700.00±553.46)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A组明显小于B、C组(均为P=0.000),B、C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58)。三组SRF吸收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其中A组比B、C组时间延长(均为P=0.000),B、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1)。SRF吸收后三组BCVA显著提高、IOBT显著增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0),三组间BCV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6)、IOB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SRF吸收后三组CRT、SFCT与CFD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0),三组间CRT、CF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0),但SF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5)。CSC患者治疗前后BCVA、CRT、SFCT、IOBT以及治疗前CFD与正常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后未见与视力相关的眼部及全身并发症。结论适当大小PDT光斑有利于缩短CSC病程,但对最终视力影响不大;OCTA引导与FFA、ICGA引导PDT治疗CSC有相似的效果;因为无创及经济,OCTA引导更优于FFA及ICGA引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吲哚菁绿血管造影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光动力疗法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成像技术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在在体脉络膜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辛晨 汪军 +1 位作者 刘广峰 孟忻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92-596,共5页
增强成像技术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是一种较新的眼科检查手段,它是在传统OCT的基础上,增加光源的聚焦深度,实现在体的脉络膜成像,对在体脉络膜进行定量测量。这一技术有助于临床医师认识、诊断和治疗脉... 增强成像技术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是一种较新的眼科检查手段,它是在传统OCT的基础上,增加光源的聚焦深度,实现在体的脉络膜成像,对在体脉络膜进行定量测量。这一技术有助于临床医师认识、诊断和治疗脉络膜视网膜疾病。本文就近年来增强成像技术OCT在眼科研究中的应用加以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成像技术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脉络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前后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高鸽 孙娜 +1 位作者 姜媛 郑波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45-848,共4页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观察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治疗后不同类型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的应答反应,...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观察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治疗后不同类型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的应答反应,分析应答差异及CNV的特征。方法收集我院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联合吲哚菁绿血管造影确诊为CNV的患者52例(55眼),所有患眼在治疗前及随访中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眼底及OCTA检查。一方面按照CNV病因分组,观察不同病因CNV治疗后BCVA及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的差异;另一方面按照CNV形态及视网膜层间有无积液分组,观察各组治疗前后BCVA及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的差异。结果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并发CNV、特发性CNV治疗前后BCVA及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病理性近视合并CNV及脉络膜炎合并CNV治疗前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CNV血管粗大且视网膜层间有积液组及CNV血管细小且视网膜层间有积液组治疗前后BCV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CNV血管粗大且视网膜层间无积液组治疗前后BCV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类型的CNV对抗VEGF治疗的应答存在差异,CNV的形态学特征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新生血管的活动性及成熟性,有助于预测抗VEGF治疗的应答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 脉络膜新生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对早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诊断能力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晓培 曹国凡 蒋沁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847-850,共4页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诊断早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的能力。方法选取200例200眼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正常组73例73眼、视野前POAG组46...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诊断早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的能力。方法选取200例200眼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正常组73例73眼、视野前POAG组46例46眼、早期POAG组81例81眼。观察OCTA所得视神经纤维层内放射状盘周毛细血管(radial peripapillary capillaries,RPC)的分布情况,采用分形维数的方法对不同受试者的RPC层各血管参数进行分析,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正常组、视野前POAG组、早期POAG组间OCTA各血管参数:大血管占比[(39.29±6.40)%、(34.94±7.56)%、(29.00±6.56)%]、毛细血管占比[(39.24±7.47)%、(31.29±4.57)%、(25.53±4.18)%]、毛细血管间隙占比[(15.58±5.40)%、(26.25±8.04)%、(33.42±8.46)%]和无血管区占比[(5.89±3.47)%、(7.53±3.97)%、(12.16±5.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视野前POAG组与正常组相比,毛细血管占比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885。早期POAG组与正常组相比,大血管占比的AUC为0.897,毛细血管占比的AUC为0.944。结论 OCTA作为一种方便无创的可测量视盘血流的血管造影技术或可为POAG的早期诊断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视野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放射状盘周毛细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在神经眼科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8
作者 袁晴 闵幼兰 邵毅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794-796,共3页
神经眼科学是一门涵盖了眼科与神经科等多专业的交叉学科,其中包括原发性神经系统的损害,不同疾病所继发的视神经病变及一些系统性疾病所继发的神经系统损伤在眼部的表现等,目前其在视网膜的研究较少。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 神经眼科学是一门涵盖了眼科与神经科等多专业的交叉学科,其中包括原发性神经系统的损害,不同疾病所继发的视神经病变及一些系统性疾病所继发的神经系统损伤在眼部的表现等,目前其在视网膜的研究较少。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是一种新型血流成像技术,具有高速、三维、无创成像等优点,OCTA可以直观地看到视盘及视盘周围浅层和深层大血管及微小血管形态,有利于进一步探求视神经疾病的发病机制,故而对诊断神经性眼病有一定的作用。本文将对OCTA在神经眼科疾病的应用加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神经眼科疾病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在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效果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琼 林仲静 +3 位作者 张士胜 胡起维 沈玺 徐建敏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091-1097,共7页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辅助评价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药物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辅助评价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药物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眼科确诊并治疗的31例湿性AMD患者(每例1眼)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每月1次,连续注射3个月。比较治疗前及首次注射后1、2、3个月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OCTA检测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面积,并进行比较。结果·纳入研究的31例湿性AMD患者治疗前的平均BCVA(用最小分辨角对数表示)为0.93±0.43,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均P<0.05)。OCTA检查结果显示,治疗前患者的黄斑中心凹内界膜-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和内界膜-视网膜色素上皮层贴合处厚度分别为(329.03±110.73)μm和(468.84±209.50)μm,治疗后两者厚度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小(均P<0.05);治疗前患者平均CNV面积为(4.78±3.24)mm^2,治疗后CNV面积随时间推移逐渐缩小(均P<0.0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可减轻湿性AMD患者的黄斑水肿,抑制CNV;OCTA可用于辅助评价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湿性AMD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隙灯适配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术在角膜移植术后的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乐琦骅 徐建江 +1 位作者 张朝然 洪佳旭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91-295,共5页
目的利用裂隙灯适配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术(SL-OCT)观察角膜移植术后植片与植床的对合及愈合情况。方法使用SL-OCT对16例16眼穿透角膜移植术(PKP)和10例10眼小切口深板层角膜内皮移植术(DLEK)后进行扫描检查,记录扫描图像并使用仪器自... 目的利用裂隙灯适配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术(SL-OCT)观察角膜移植术后植片与植床的对合及愈合情况。方法使用SL-OCT对16例16眼穿透角膜移植术(PKP)和10例10眼小切口深板层角膜内皮移植术(DLEK)后进行扫描检查,记录扫描图像并使用仪器自带软件对图像进行分析。结果PKP术后,植片与植床对合良好者9例,对合欠佳者7例,其中4例发生虹膜前粘连。DLEK术后,9眼植片与植床贴合良好,其中4例植片边缘略突出于植床外,1例植片边缘向内卷曲。对侧正常眼角膜厚度与PKP和DLEK术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16.379,P=0.000);对侧正常眼中央前房深度与PKP和DLEK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L-OCT对于判断术后植片与植床的愈合情况以及早期发现术后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 穿透角膜移植术 深板层角膜内皮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