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5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在口腔黏膜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张畅 刘洋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917-921,共5页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利用光干涉原理,可良好显像分层结构,具有无创、实时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眼科、心血管领域。近年OCT在口腔黏膜疾病的无创诊断中初露头角,本文阐述了OCT的原理、分类以及OCT在...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利用光干涉原理,可良好显像分层结构,具有无创、实时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眼科、心血管领域。近年OCT在口腔黏膜疾病的无创诊断中初露头角,本文阐述了OCT的原理、分类以及OCT在口腔黏膜领域的应用研究现状,为后续研究以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 口腔黏膜病 诊断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诊断牙根裂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陈晨 章文欣 +2 位作者 戚苈源 高学军 梁宇红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47-552,共6页
目的:以组织学切盘检查作为金标准,评价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诊断根管预备后牙根裂的准确性。方法:收集20颗完整的离体下颌切牙,使用自凝树脂和藻酸盐印模材料进行包埋,暴露根尖区3 mm,使用旋转镍钛... 目的:以组织学切盘检查作为金标准,评价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诊断根管预备后牙根裂的准确性。方法:收集20颗完整的离体下颌切牙,使用自凝树脂和藻酸盐印模材料进行包埋,暴露根尖区3 mm,使用旋转镍钛器械预备根管至#30/0.09,每次更换器械,使用1%(质量分数)的次氯酸钠溶液冲洗根管。应用扫频OCT(swept source OCT,SS-OCT)系统及驱动装置,对牙根根尖部进行360°均匀环扫,对距根尖孔1、2和3 mm处的牙根横断面进行图像重建,由两名观察者诊断扫描图像中的牙根裂。OCT扫描后,对牙根进行组织学观察,在距根尖孔1、2和3 mm处制作横切盘,利用立体显微镜观察并记录牙根不同横截面根裂的发生情况,并作为金标准评价OCT诊断根管预备后牙根裂的准确性。结果:20个离体下颌切牙样本进行根管预备后,组织学检查60个(20牙×3截面/牙)根尖区牙根截面上,有9颗牙共13个截面存在牙根裂;应用OCT扫描成像,正确诊断了其中12个截面牙根裂,即OCT扫描阳性预测值为1.000;对于组织学切盘检查未发现根裂的47个牙根截面,OCT无误诊发生,OCT发现根裂的阴性预测值为0.979。OCT诊断牙根裂的准确性为0.983,灵敏度为0.923,特异度为1.000。结论:OCT系统可以准确诊断根管预备后根尖部管壁牙根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根管预备 牙根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在先天性视盘小凹合并黄斑病变发病机制研究中的运用 被引量:5
3
作者 黎铧 李娟娟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141-1144,共4页
目的采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special 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SD-OCT)对先天性视盘小凹合并黄斑病变的发病机制进行探讨。方法回顾分析我院眼科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所诊治的先天性视盘小凹患者18例(18眼),对其SD-... 目的采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special 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SD-OCT)对先天性视盘小凹合并黄斑病变的发病机制进行探讨。方法回顾分析我院眼科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所诊治的先天性视盘小凹患者18例(18眼),对其SD-OCT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18例患者中SD-OCT视盘处扫描均可见视盘小凹玻璃体条索牵拉,玻璃体牵拉可位于小凹的边缘或小凹的内部;视网膜神经上皮层脱离腔或劈裂腔存在与小凹相通的间隙和空间,这一间隙延伸至筛板以下区域,所有患者筛板结构不完整。同时所有患者均未见视网膜神经上皮层脱离腔或劈裂腔存在与玻璃体相通的间隙和空间。结论先天性视盘小凹并不是单一发病因素所引发,而是由于先天解剖异常加上玻璃体交界面上病理生理改变所导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视盘小凹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黄斑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在眼前节结构应用的新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张鹏(综述)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80-384,共5页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CT)是一种利用光的干涉原理来成像眼部结构的方法,最初用于眼后节的测量和检查,但随着OCT技术的进展,目前已广泛用于眼前节各组织的测量和检查.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AS-OCT)可将角膜、前房、瞳孔、虹...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CT)是一种利用光的干涉原理来成像眼部结构的方法,最初用于眼后节的测量和检查,但随着OCT技术的进展,目前已广泛用于眼前节各组织的测量和检查.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AS-OCT)可将角膜、前房、瞳孔、虹膜等眼前节组织结构显示于一张图像上,并可用于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术后角膜前后表面情况和角膜曲率的测定,青光眼患者房角、虹膜、睫状体的观察,抗青光眼术后功能性滤过泡的动态变化以及眼外伤患者的眼前节组织结构变化等.AS-OCT检测具有非接触、分辨率高、检测快捷、可定量分析等特点,因此是眼前节组织的检测的有力工具.就AS-OCT技术在眼科的临床应用、优缺点及展望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摄影术 光学相干 眼前节 病理学 诊断技术 眼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5
作者 文美丹 曾思明 李敏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57-160,共4页
目的利用Topcon三维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比较正常人和早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患者的黄斑区各部位神经节细胞复合体(macular ganglion cell complex,mG CC)厚度... 目的利用Topcon三维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比较正常人和早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患者的黄斑区各部位神经节细胞复合体(macular ganglion cell complex,mG CC)厚度和视盘周围各部位视网膜神经纤维层(peripapillary retinal never fiber layer,pRNFL)厚度差异,评价其对早期POAG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早期POAG患者30例(30眼)为青光眼组,正常人33例(33眼)为对照组,利用OCT测量所有受试者的pRNFL和mG CC厚度,并记录上方、下方、鼻侧、颞侧及全周平均的pRNFL厚度值和平均及上、下方的黄斑区视网膜神经纤维层(macular retinal never fiber layer,mRNFL)、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层+内丛状层(ganglion cell layer with the inner plexiform layer,GCIP)、神经节细胞复合体(ganglion cell complex,GCC)的厚度值,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AUROC)评价各参数对早期POAG的诊断效力。结果青光眼组各部位的mG CC及pRNFL厚度均较对照组的薄,除颞侧和鼻侧pRNFL厚度参数(t=0.633、P=0.529;t=1.020、P=0.312)外,其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上、下方及平均的mRNFL、GCIP、GCC厚度参数的AUROC值分别为0.798、0.701、0.808,0.783、0.777、0.794,0.823、0.756、0.824;上方、颞侧、下方、鼻侧及全周平均的pRNFL厚度参数的AUROC值分别为0.809、0.536、0.828、0.533、0.811,上述各参数中除鼻侧及颞侧pRNFL(P=0.693,0.666)外,其余参数均能有效地诊断早期POA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其中诊断效力最高的为下方pRNFL(0.828),且其分别与平均GCC(0.824)、上方GCC(0.823)、全周平均pRNFL(0.811)、上方pRNFL(0.809)、平均mRNFL(0.808)及平均GCIP(0.794)的诊断效力相当,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三维OCT能有效地检测到早期POAG患者的mG CC及pRNFL厚度改变,且其mG CC厚度参数与pRNFL厚度参数对早期POAG的诊断效力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神经节细胞复合体 青光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评估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朝 宋彦丽 +3 位作者 林杰 朱弘璐 王天罡 武一平 《中国卒中杂志》 2018年第8期877-880,共4页
卒中以其较高的发病率、致死率和致残率已成为目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被认为是急性缺血性事件的直接原因。近年来,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技术以... 卒中以其较高的发病率、致死率和致残率已成为目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被认为是急性缺血性事件的直接原因。近年来,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技术以其极高的分辨率,可精确地评估血管的超微结构,更好地分辨血管内成分,从而逐渐用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检测和指导治疗。本文就此技术在斑块评估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颈动脉粥样硬化 易损斑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在缺血性脑卒中评估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许定绩 赵振强 蔡毅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23期1829-1834,共6页
缺血性脑卒中有较高发病率、致死率、致残率、复发率的特点,是当前严重威胁我国人口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而其发病原因、发病机制、反应机制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和难点,相关研究表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是评估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措施。光... 缺血性脑卒中有较高发病率、致死率、致残率、复发率的特点,是当前严重威胁我国人口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而其发病原因、发病机制、反应机制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和难点,相关研究表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是评估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措施。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是近年来逐渐发展成熟的影像学技术,在颈内动脉、视网膜、冠状动脉上有着相关研究。基于上述背景,本文通过概述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原因、发病机制、反应机制等方面进行评估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缺血性脑卒中 应用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在兽医眼科学中的运用
8
作者 胥辉豪 杜昕悦 +6 位作者 邓航 彭韵颖 杨恒 张德志 曹礼静 郑小波 甘玲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48-1663,共16页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是一种非接触、非侵入式的影像学检查手段,被广泛应用于人类眼科临床与科研中。近年来,随着临床兽医学的飞速发展,OCT检测技术在小动物医学、比较眼科学以及野生动物中也逐渐得到...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是一种非接触、非侵入式的影像学检查手段,被广泛应用于人类眼科临床与科研中。近年来,随着临床兽医学的飞速发展,OCT检测技术在小动物医学、比较眼科学以及野生动物中也逐渐得到应用。现就OCT技术在不同动物的各种眼科疾病的诊断与眼科学研究中的运用与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兽医眼科相关疾病的临床诊断及比较医学提供有意义的指导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兽医眼科 角膜 视网膜 青光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评估微种植钉植入角度对皮质骨微损伤的影响
9
作者 解伟华 万茜 +3 位作者 姜莉萍 胡承琼 巢奇文 唐镇 《口腔医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15-621,共7页
目的: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系统比较不同角度植入微种植钉后皮质骨的微损伤,探索不同植入角度对皮质骨的影响及口腔组织无损检测方法。方法:48枚微种植钉按植入角度分组A1(30°)、A2(45°)、... 目的: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系统比较不同角度植入微种植钉后皮质骨的微损伤,探索不同植入角度对皮质骨的影响及口腔组织无损检测方法。方法:48枚微种植钉按植入角度分组A1(30°)、A2(45°)、A3(90°),每组16枚,随机植入牛肋骨,获取OCT和微计算机断层扫描(micro computed tomography,Micro CT)图像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结果:微损伤主要为微裂纹、微抬高、骨碎片。A1组微损伤最重,A2组次之,A3组最轻。OCT成像对比度优于Micro CT,能更清晰识别微损伤。结论:微种植钉周围骨质的微损伤随植入角度的增大而减小。OCT可用于口腔组织无损检测,有椅旁检测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微种植钉 植入角度 微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辅助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在消化道肿瘤诊断中的应用现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俊杰 窦维佳 王新 《解放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21,共6页
消化道肿瘤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均较高,其诊疗现状不容乐观,而早期诊断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目前已有多种内镜成像技术成功应用于消化道肿瘤的诊断,但各有利弊,其中内镜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成像以其无创及高分辨率的优势... 消化道肿瘤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均较高,其诊疗现状不容乐观,而早期诊断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目前已有多种内镜成像技术成功应用于消化道肿瘤的诊断,但各有利弊,其中内镜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成像以其无创及高分辨率的优势而崭露头角,在浅表消化道肿瘤的分期诊断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其海量图像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进步可得到有效处理,使AI辅助OCT在消化道肿瘤的诊断中展现了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OCT的原理及发展,并探讨了AI辅助OCT在消化道肿瘤诊断中进行深度学习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消化道肿瘤 人工智能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在氟斑牙诊断及树脂渗透疗效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11
作者 丁瑜 田景玉 +3 位作者 杨媛媛 贺晶宇 孟箭 孟庆飞 《口腔医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90-495,共6页
目的:探究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在氟斑牙诊断与树脂渗透治疗疗效评价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23年7月至2024年6月就诊于徐州市中心医院口腔科的20例氟斑牙患者为实验组,20例健康人群为对照... 目的:探究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在氟斑牙诊断与树脂渗透治疗疗效评价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23年7月至2024年6月就诊于徐州市中心医院口腔科的20例氟斑牙患者为实验组,20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对照组11、21行OCT扫描,实验组患者15-25、35-45行“微研磨+诊室漂白+17%乙二胺四乙酸(ethylene diamine tetraacetic acid,EDTA)预处理+树脂渗透”的微创漂白治疗,通过分析治疗前、树脂渗透后即刻和6个月随访的入组人群牙齿OCT图像数据、白斑面积测量、色阶变化和氟斑牙牙面指数评分(TSIF评分)等指标,综合评价氟斑牙美学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对照组OCT图像釉质表面平整、釉柱形态清晰,灰度值和高亮层厚度显著高于实验组(P<0.05)。经漂白联合渗透治疗后,氟斑牙患者在OCT图像高亮层厚度、灰度值、白斑面积、TSIF评分和色阶变化等方面均显著改善(P<0.05)。结论:诊室漂白联合渗透树脂治疗可有效改善氟斑牙美学效果,且近期疗效稳定;OCT无创扫描可作为氟斑牙诊断与疗效评价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斑牙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技术 牙齿漂白 渗透树脂 美学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内动脉狭窄与黄斑区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微血管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咪 蔺雪梅 +15 位作者 刘佩 刘仲仲 逯青丽 刘国正 李云飞 饶兰平 宋沉生 李果 武翻艳 曹顺道 孙超 霍燕 王燕 刘燕 王凝 吴松笛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77-1287,共11页
目的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技术,探讨颈内动脉狭窄(internal carotid artery stenosis,ICAS)患者黄斑区微血管特征及其与血管狭窄的相关性。方法连续纳入2023年1月—2024年9月... 目的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技术,探讨颈内动脉狭窄(internal carotid artery stenosis,ICAS)患者黄斑区微血管特征及其与血管狭窄的相关性。方法连续纳入2023年1月—2024年9月西安市第一医院(西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和神经眼科收治的经血管评估确诊的ICAS患者,按狭窄侧别、程度分别进行分组,并纳入年龄、性别、既往史等相匹配的参与者为健康对照组。对研究对象进行黄斑区OCTA检查,并收集其小血管密度、血管密度、灌注面积、脉络膜层大中血管血管容积及血管指数等数据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本研究共纳入66例研究对象,其中单侧ICAS组20例、双侧ICAS组26例、健康对照组20例,男性54例(81.8%),平均年龄为(67.5±8.7)岁。3组间除既往卒中或TIA病史外,其他临床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单侧ICAS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双眼脉络膜毛细血管层灌注面积低于健康对照组,但单侧ICAS患者双眼间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双侧ICAS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浅层血管复合体小血管密度、视网膜内层灌注面积、脉络膜毛细血管层灌注面积、视网膜内层血管密度、浅层血管复合体血管密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显示,狭窄严重侧眼上述指标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狭窄较轻侧眼仅脉络膜毛细血管层灌注面积、视网膜内层血管密度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狭窄严重侧眼各指标虽有低于狭窄较轻侧眼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ICAS狭窄侧眼按狭窄程度分为中度及以下狭窄组(31只)、重度及以上狭窄组(41只),与健康对照组3组进行比较,发现浅层血管复合体小血管密度、脉络膜毛细血管层灌注面积、视网膜内层血管密度及浅层血管复合体血管密度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狭窄组间各指标虽然随狭窄程度有进一步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AS患者黄斑区微血管指标较健康对照组参与者降低,一侧ICAS病变可导致双眼黄斑区微循环受损,且受狭窄程度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狭窄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血管密度 灌注面积 脉络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技术分析比较急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变化 被引量:13
13
作者 许发宝 周立军 +5 位作者 巩亚军 赖坤贝 黄创新 李龙辉 吕林 金陈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09-1114,共6页
目的:应用2种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分析急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的影像学改变。方法:对根据常规眼科检查、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 目的:应用2种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分析急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的影像学改变。方法:对根据常规眼科检查、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和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确诊的56例CSC患者(60眼)进行回顾性临床研究,其中急性CSC 28例(28眼),慢性CSC 28例(32眼);应用OCT血管成像(OCT angiography,OCTA)和谱域OCT(spectral domain OCT,SD-OCT)分析比较急慢性CSC患者视网膜脉络膜形态改变。结果:慢性CSC组中有4眼(12.5%)的OCTA图像中有明显的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而其ICGA中却没有发现CNV的存在,急性CSC组的患者在OCTA和ICGA中均没有发现CNV;OCTA脉络膜浅层图像分析中,慢性CSC组局部"暗区"的出现率远高于急性CSC组(P<0.01);SD-OCT图像中急性组视网膜外层结构(外界膜、肌样体区、椭圆体带、光感受器外节和视网膜色素上皮反射带)的完整性要明显优于慢性组(P<0.01)。结论:本研究证实慢性CSC患眼可能存在血管造影无法显示的早期继发性CNV;急慢性CSC视网膜外层结构和脉络膜浅层结构的异常改变在OCT中存在不同特点,慢性CSC的结构损害更加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 脉络膜新生血管 视网膜外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用于评价口腔种植区软组织质量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俞梦琴 张志宏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76-681,共6页
口腔拟种植区软组织质量评估可初步预测种植术后的美学效果、边缘骨吸收情况、种植体周围病变的发生等。近年来对软组织质量的评估一直处在不断探索实践中,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利用光学原理对所检查对... 口腔拟种植区软组织质量评估可初步预测种植术后的美学效果、边缘骨吸收情况、种植体周围病变的发生等。近年来对软组织质量的评估一直处在不断探索实践中,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利用光学原理对所检查对象进行投射,光线穿透牙龈,向后散射获取软组织数据,通过计算机软件转化为二维(two-dimension,2D)或三维(three-dimension,3D)图像,清楚显示软组织结构,对拟种植区软组织质量可进行初步评估。本文拟概述OCT在口腔种植术前牙龈厚度(gingival thickness,GT)、角化黏膜宽度(keratinized mucosa width,KMW)、牙槽嵴上软组织高度(supracrestal tissue height,STH)、牙龈软组织炎症方面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牙龈厚度 角化黏膜宽度 牙槽嵴上软组织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成像技术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在在体脉络膜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辛晨 汪军 +1 位作者 刘广峰 孟忻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92-596,共5页
增强成像技术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是一种较新的眼科检查手段,它是在传统OCT的基础上,增加光源的聚焦深度,实现在体的脉络膜成像,对在体脉络膜进行定量测量。这一技术有助于临床医师认识、诊断和治疗脉... 增强成像技术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是一种较新的眼科检查手段,它是在传统OCT的基础上,增加光源的聚焦深度,实现在体的脉络膜成像,对在体脉络膜进行定量测量。这一技术有助于临床医师认识、诊断和治疗脉络膜视网膜疾病。本文就近年来增强成像技术OCT在眼科研究中的应用加以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成像技术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脉络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在神经眼科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6
作者 袁晴 闵幼兰 邵毅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794-796,共3页
神经眼科学是一门涵盖了眼科与神经科等多专业的交叉学科,其中包括原发性神经系统的损害,不同疾病所继发的视神经病变及一些系统性疾病所继发的神经系统损伤在眼部的表现等,目前其在视网膜的研究较少。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 神经眼科学是一门涵盖了眼科与神经科等多专业的交叉学科,其中包括原发性神经系统的损害,不同疾病所继发的视神经病变及一些系统性疾病所继发的神经系统损伤在眼部的表现等,目前其在视网膜的研究较少。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是一种新型血流成像技术,具有高速、三维、无创成像等优点,OCTA可以直观地看到视盘及视盘周围浅层和深层大血管及微小血管形态,有利于进一步探求视神经疾病的发病机制,故而对诊断神经性眼病有一定的作用。本文将对OCTA在神经眼科疾病的应用加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神经眼科疾病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ats病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特征及其与黄斑纤维化的相关性
17
作者 周子义 窦国睿 +6 位作者 严宏祥 张国恒 朱锦亭 孙董洁 张自峰 李曼红 王雨生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36-441,共6页
目的分析Coats病患者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成像特征及其在黄斑纤维化预测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21年10月于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经彩色眼底照相、眼部B型超声、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及频域OCT检查确... 目的分析Coats病患者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成像特征及其在黄斑纤维化预测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21年10月于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经彩色眼底照相、眼部B型超声、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及频域OCT检查确诊的Coats病患者43例43眼。其中,男40例,女3例;年龄2~60岁,中位年龄13岁。以黄斑纤维化为不良预后指标,根据随访结束时是否出现黄斑纤维化将患者分为2个组,比较各组间OCT特征的差异,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这一不良预后指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43例Coats病患者的OCT临床特征包括视网膜内硬性渗出43眼(占100%)、视网膜下液21眼(占48.8%)、黄斑囊肿17眼(占27.9%)、视网膜下渗出9眼(占20.9%)、视网膜前高反射点7眼(占16.3%)、视网膜前膜21眼(占48.8%)以及视网膜内液22眼(占51.2%)。彩色眼底照相可见硬性渗出分布于后极部38眼(占93.0%)以及中周部27眼(占65.9%);OCT检查可见硬性渗出分布于内核层35眼(占81.4%)以及外核层33眼(占76.7%)。OCT检出渗出性视网膜脱离的21眼中,彩色眼底照相检出9眼(占42.9%),眼部B型超声检出18眼(占85.7%)。黄斑纤维化组视网膜下液以及视网膜下渗出眼数比例均高于无黄斑纤维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0.755,P<0.001;χ^(2)=6.133,P=0.01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出现视网膜下液是发生黄斑纤维化的危险因素(比值比=48.345,95%置信区间:4.272~547.066,P=0.002)。结论OCT检查能够直观检测到Coats病患者的视网膜下液、视网膜下渗出、黄斑囊肿、黄斑渗出及视网膜高反射点等特征,其中视网膜下液是发生黄斑纤维化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ATS病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视网膜下液 视网膜渗出 黄斑纤维化 炎症反应 不良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NN的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图像多尺度特征融合方法
18
作者 吕牡丹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9-154,共6页
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图像处理过程中,主要采用递归神经网络实现特征融合,运算过程中存在着梯度消失情况,使得多尺度特征融合结果的MAP(平均精度)较低。因此,提出基于CNN(卷积神经网络)的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图像多尺度特征融合方法... 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图像处理过程中,主要采用递归神经网络实现特征融合,运算过程中存在着梯度消失情况,使得多尺度特征融合结果的MAP(平均精度)较低。因此,提出基于CNN(卷积神经网络)的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图像多尺度特征融合方法。以生成对抗网络为核心建立扫描图像去噪所需的网络架构,通过原始图像域生成不包含噪声信息的高质量扫描图像。运用离散小波变换原理,将去噪后处理后的图像分解为多个子图像,通过构造灰度梯度共生矩阵,提取多尺度图像特征向量。从图像局部对比度和全局对比度入手,计算出图像自适应调节系数,以此来实现图像细节特征增强处理。最后,依托于卷积神经网络构建特征融合模型,通过对增强特征的匹配分析和衔接处理,得到多尺度特征融合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新研究方法应用后,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图像多尺度特征融合结果的MAP值高于0.8,证明了其可以实现不同尺度特征的有效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NN 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特征提取 小波变换 自适应增强 特征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9
作者 秦渊 章嘉伟 +4 位作者 李粲哲 高翔 赵德宣 蒋正轩 鲍宁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38-143,共6页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CTA)监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及视网膜微血管密度(MVD),分析两者在DR临床分期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32例260眼糖尿病患者,依据DR的国际分期标准,分为非增生期糖...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CTA)监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及视网膜微血管密度(MVD),分析两者在DR临床分期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32例260眼糖尿病患者,依据DR的国际分期标准,分为非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的轻度NPDR组(63眼)、中度NPDR组(64眼)、重度NPDR组(66眼)及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Ⅳ期组(67眼),同时选择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组(60眼)。应用OCTA获得各组黄斑血流密度图、测量黄斑FAZ、MVD;同时检测各组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FPG)。统计分析浅层视网膜及深层视网膜毛细血管层的FAZ、MVD的变化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展的相关性,以及HbAlc、FPG与MVD的相关性。结果随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进展,OCTA检查各组患者显示FAZ面积随着病情加重而逐渐增大,MVD逐渐降低,出现无灌注区;HbAlc、FPG亦逐渐加重。统计分析显示正常对照组与糖尿病各组以及糖尿病各组间结果均有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显示表层视网膜、深层视网膜毛细血管层的FAZ、MVD的变化与糖尿病病情的进展具有正相关性,HbAlc、FPG与MVD亦具有正相关性。结论 OCTA检查能显示糖尿病患者黄斑区视网膜的微循环障碍变化,可以作为DR分期的一个临床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中心凹无血管区 微血管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分析不同程度近视眼眼底微循环变化 被引量:8
20
作者 肖风琪 高健 +2 位作者 鲍伟利 张奥 廖荣丰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592-1596,共5页
目的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CTA)分析不同程度近视眼黄斑区及视盘周围微循环改变及其与眼轴的关系。方法共纳入患者66例(共106眼),其中低度近视(-0.5^-3.0 D) 16例(28眼)、中度近视(-3.0^-6.0 D)组23例(36眼)、高度近视(>... 目的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CTA)分析不同程度近视眼黄斑区及视盘周围微循环改变及其与眼轴的关系。方法共纳入患者66例(共106眼),其中低度近视(-0.5^-3.0 D) 16例(28眼)、中度近视(-3.0^-6.0 D)组23例(36眼)、高度近视(>-6.0 D)组27例(42眼)。所有患者均行完整的眼科检查,包括等效球镜度验光、裂隙灯及眼底检查,然后行OCTA检查,使用最新版分析软件,获取受检者的图像质量、中心凹旁300μm血流密度(FD-300)、非圆指数(AI)、黄斑区旁中心凹处浅层视网膜微血管(SCP)血流密度、深层视网膜微血管(DCP)血流密度以及视盘周围微血管血流密度,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等一系列参数。结果三组间AI、SCP血流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3组间DCP血流密度和视盘周围微血管密度,RNFL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度近视组及中度近视组DCP血流密度较低度近视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中度近视组DCP血流密度与高度近视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高度近视组视盘周围血流密度较中度近视组与低度近视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低度近视组视盘周围血流密度与中度近视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视盘周围血流密度与RNFL厚度呈正相关性。DCP血流密度、视盘周围微血管密度、FD-300均与眼轴呈负相关性。结论通过OCTA分析,随着眼轴的增加,DCP血流密度、FD-300、视盘区微血管密度均随之降低。高度近视眼视盘周围血流密度及RNFL厚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 微循环 视盘 黄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