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波段电晕检测光学系统的设计 被引量:10
1
作者 刘建卓 王学进 +5 位作者 黄剑波 郭帮辉 曲锋 王健 方伟 孙强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228-1234,共7页
为了对电晕放电进行全天候的检测,设计了一套包含日盲紫外、可见光和长波红外的三波段电晕检测光学系统。为了减小系统体积,提高系统性能,日盲紫外和可见光波段采用共光路结构;长波红外段采用独立光路,利用衍射面特殊的色散特性和非球... 为了对电晕放电进行全天候的检测,设计了一套包含日盲紫外、可见光和长波红外的三波段电晕检测光学系统。为了减小系统体积,提高系统性能,日盲紫外和可见光波段采用共光路结构;长波红外段采用独立光路,利用衍射面特殊的色散特性和非球面技术对系统进行单色像差和色差校正,减少系统的镜片数量。系统采用单镜片调焦设计来保证其在-40~60℃内清晰成像。对设计的系统进行了像质评价,结果表明,在空间频率60lp/mm处,20℃时全视场内日盲紫外波段系统的MTF>0.37,可见光波段系统的MTF>0.35;在空间频率20lp/mm处,全视场内长波红外波段系统的MTF>0.6,3个波段均能清晰成像,满足电晕检测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晕放电检测 波段光学系统 日盲紫外 长波红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元球透镜可见/紫外双波段光学系统 被引量:2
2
作者 白剑 尉志军 +2 位作者 牛爽 侯西云 徐建锋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68-1071,共4页
提出了利用带二元光学元件的球透镜实现可见/紫外双波段光学系统的新方法。在蓝宝石球透镜中部引入二元光学元件,有效校正了色差及球差;同时利用谐衍射设计,使可见/紫外双波段共用同一二元光学元件。利用光纤面板对像面的补偿,既校正了... 提出了利用带二元光学元件的球透镜实现可见/紫外双波段光学系统的新方法。在蓝宝石球透镜中部引入二元光学元件,有效校正了色差及球差;同时利用谐衍射设计,使可见/紫外双波段共用同一二元光学元件。利用光纤面板对像面的补偿,既校正了场曲,又满足半视场0~15°为可见波段,15~35°为紫外波段的实际应用需求。完成了在蓝宝石平面基底上最小线宽为10μm的八台阶二元元件的制作。所研制的系统经测试,在F数为1的条件下,弥散斑小于60μm,与传统的球透镜相比,光斑缩小了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光学元件 球透镜 波段光学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波段的类金刚石薄膜光学窗口 被引量:3
3
作者 白婷 刘晶儒 +2 位作者 叶景峰 王晟 叶锡生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629-1633,共5页
介绍了实用化宽波段光学镀膜窗口的研制过程,研制的光学窗口实现了从可见至远红外波段使用同一光学器件工作的目标,主要波段透过率在70%以上。该产品膜层均匀性优于95%,可以抵抗潮热、温度变化等恶劣环境,可耐受高功率的红外激光辐射,... 介绍了实用化宽波段光学镀膜窗口的研制过程,研制的光学窗口实现了从可见至远红外波段使用同一光学器件工作的目标,主要波段透过率在70%以上。该产品膜层均匀性优于95%,可以抵抗潮热、温度变化等恶劣环境,可耐受高功率的红外激光辐射,通过了GJB2485—95《光学膜层通用规范》和Q/AF20087—2003《宽波段军用光学镀膜窗口规范》的标准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段光学窗口 类金刚石薄膜 脉冲激光淀积 均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0~1100nm多波段成像光学系统设计及杂光分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郭帮辉 孙强 +3 位作者 王志 王健 吴宏圣 刘殿双 《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 2010年第5期474-479,共6页
设计了一套300~1100nm多波段光学系统,该系统能对目标的近紫外、可见光和近红外3个波段同时成像,可满足目标多波段信息探测的要求。由于在光学系统中镜筒内壁反射和棱镜表面反射会产生杂光和鬼像,因此,利用Light-Tools软件对此系统的... 设计了一套300~1100nm多波段光学系统,该系统能对目标的近紫外、可见光和近红外3个波段同时成像,可满足目标多波段信息探测的要求。由于在光学系统中镜筒内壁反射和棱镜表面反射会产生杂光和鬼像,因此,利用Light-Tools软件对此系统的杂光和鬼像进行了模拟分析。模拟结果表明,视场之外11.7~18.3°和-11.7~-18.3°的入射光线被胶合棱镜上下表面反射后,会聚焦到3个探测器靶面范围内,形成鬼像;6.2°~9.8°和-6.2°~-9.8°的入射光线被镜筒反射后会在3个探测器上形成杂光。利用设计的多波段光学系统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证明了模拟分析的正确性,表明此分析能用于指导多波段光学系统的设计和研制。提出了减少杂光和鬼像的相应措施,实验结果验证了提出的措施能够减少杂光及消除鬼像,提高系统成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段光学系统 杂光 鬼像 成像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机载多波段共光路望远光学系统 被引量:5
5
作者 鲜勇 李文强 赵翔 《电光与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09-112,共4页
利用一种新型“偏轴三反式”构型设计了多波段共光路望远分系统。该望远分系统具有大口径、放大倍率高、结构紧凑、装调难度低等特点。利用该分系统可以实现可见光、红外、激光接收的共孔径设计,适用于机载光电侦察设备。从同轴三反式... 利用一种新型“偏轴三反式”构型设计了多波段共光路望远分系统。该望远分系统具有大口径、放大倍率高、结构紧凑、装调难度低等特点。利用该分系统可以实现可见光、红外、激光接收的共孔径设计,适用于机载光电侦察设备。从同轴三反式结构出发,利用初级像差公式,得到系统初始结构。所设计的望远分系统的通光口径为240 mm,放大倍率为12。该望远系统后端可与焦距为110 mm,探测器为640×512@15μm的红外会聚系统连接,使得红外系统焦距为1320 mm;也可以与焦距为121 mm,探测器为1920×1080@5.5μm的可见光会聚系统连接,使得可见光系统焦距为1452 mm,实现可见光、红外共孔径设计。望远分系统设计实例表明,系统像质接近衍射极限,各像差均得到良好校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段共光路光学系统 望远系统 偏轴三反 光学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态红外地平仪的光学系统优化设计 被引量:1
6
作者 吕银环 刘学明 +1 位作者 朱进兴 崔维鑫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27-531,共5页
分析了静态红外地平仪对卫星姿态测量的影响因素,发现测量误差主要来源于冷云的干扰,为了避开冷云的干扰,减少测量误差,又不使地平仪系统所接收的地球辐射能量太低,需要对光学系统重新进行优化设计。通过重新选择光学波段,并加大光学系... 分析了静态红外地平仪对卫星姿态测量的影响因素,发现测量误差主要来源于冷云的干扰,为了避开冷云的干扰,减少测量误差,又不使地平仪系统所接收的地球辐射能量太低,需要对光学系统重新进行优化设计。通过重新选择光学波段,并加大光学系统的通光口径,实现了光学系统的优化设计,对优化后系统进行分析计算,相对于优化前,系统所接收到的地球辐射总能量最多降低5%,但冷云的干扰却减少了30%。结果表明光学系统的优化设计将会大大提高静态红外地平仪对卫星姿态的测量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态红外地平仪 冷云 地球辐射能量 姿态测量 光学波段 辐射出射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中长波双波段红外成像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被引量:17
7
作者 赵志刚 王鑫 +3 位作者 彭廷海 赵灿兵 夏丽昆 周游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12-319,共8页
中长波双波段红外成像技术能同时获得中波、长波两个大气窗口的红外辐射信息,同时具有两种单波段成像技术的优点。通过优势互补,中长波双波段红外成像技术能够提高装备对各种复杂环境条件的适应能力,提高各类作战任务的成功率。在过去... 中长波双波段红外成像技术能同时获得中波、长波两个大气窗口的红外辐射信息,同时具有两种单波段成像技术的优点。通过优势互补,中长波双波段红外成像技术能够提高装备对各种复杂环境条件的适应能力,提高各类作战任务的成功率。在过去二十几年中,欧美主要国家实现了从双探测器双波段成像到单探测器双波段成像的发展及批量装备,目前正向更高分辨率、更远作用距离的方向发展。中长波双波段红外成像技术主要用于提高各类主战装备对不同的作战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各类搜索跟踪识别系统对目标的探测识别成功率。此外,可以通过中长波双波段红外成像技术获取目标的温度、光谱特性等特征信息,可用于反干扰、反伪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段红外成像技术 红外探测器 波段光学系统 图像融合 复杂环境适应性 探测识别成功率 目标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文光学前沿科学与技术”专题征稿
8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F0002-F0002,共1页
天文光学是天文学和光学的交叉学科,是光学理论和技术在天文学领域的重要应用。从伽利略首次用光学望远镜观测星空起,400多年来天文科学技术已从光学波段拓展到全电磁波段,从陆地拓展到极地,从地基拓展到天基。现代天文望远镜和光学技... 天文光学是天文学和光学的交叉学科,是光学理论和技术在天文学领域的重要应用。从伽利略首次用光学望远镜观测星空起,400多年来天文科学技术已从光学波段拓展到全电磁波段,从陆地拓展到极地,从地基拓展到天基。现代天文望远镜和光学技术的蓬勃发展,在有力支撑天文学研究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也在满足国家战略需求方面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战略需求 交叉学科 光学望远镜 天文光学 光学波段 天文学研究 天文望远镜 科学与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文光学前沿科学与技术”专题征稿
9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F0002-F0002,共1页
天文光学是天文学和光学的交叉学科,是光学理论和技术在天文学领域的重要应用。从伽利略首次用光学望远镜观测星空起,400多年来天文科学技术已从光学波段拓展到全电磁波段,从陆地拓展到极地,从地基拓展到天基。现代天文望远镜和光学技... 天文光学是天文学和光学的交叉学科,是光学理论和技术在天文学领域的重要应用。从伽利略首次用光学望远镜观测星空起,400多年来天文科学技术已从光学波段拓展到全电磁波段,从陆地拓展到极地,从地基拓展到天基。现代天文望远镜和光学技术的蓬勃发展,在有力支撑天文学研究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也在满足国家战略需求方面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战略需求 交叉学科 光学望远镜 天文光学 光学波段 天文学研究 天文望远镜 科学与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文光学前沿科学与技术”专题征稿
10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F0002-F0002,共1页
天文光学是天文学和光学的交叉学科,是光学理论和技术在天文学领域的重要应用。从伽利略首次用光学望远镜观测星空起,400多年来天文科学技术已从光学波段拓展到全电磁波段,从陆地拓展到极地,从地基拓展到天基。现代天文望远镜和光学技... 天文光学是天文学和光学的交叉学科,是光学理论和技术在天文学领域的重要应用。从伽利略首次用光学望远镜观测星空起,400多年来天文科学技术已从光学波段拓展到全电磁波段,从陆地拓展到极地,从地基拓展到天基。现代天文望远镜和光学技术的蓬勃发展,在有力支撑天文学研究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也在满足国家战略需求方面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战略需求 交叉学科 光学望远镜 天文光学 光学波段 天文学研究 天文望远镜 科学与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文光学前沿科学与技术”专题征稿
11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F0002-F0002,共1页
天文光学是天文学和光学的交叉学科,是光学理论和技术在天文学领域的重要应用。从伽利略首次用光学望远镜观测星空起,400多年来天文科学技术已从光学波段拓展到全电磁波段,从陆地拓展到极地,从地基拓展到天基。现代天文望远镜和光学技... 天文光学是天文学和光学的交叉学科,是光学理论和技术在天文学领域的重要应用。从伽利略首次用光学望远镜观测星空起,400多年来天文科学技术已从光学波段拓展到全电磁波段,从陆地拓展到极地,从地基拓展到天基。现代天文望远镜和光学技术的蓬勃发展,在有力支撑天文学研究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也在满足国家战略需求方面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战略需求 交叉学科 光学望远镜 天文光学 光学波段 天文学研究 天文望远镜 科学与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轴金纳米管有序阵列的光学特性及滤波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成建新 周盈 +1 位作者 常建华 倪海彬 《光通信研究》 2021年第2期41-47,共7页
为实现超材料滤波器在可见和近红外波段的多波段可调滤波,通过时域有限差分法对同轴金纳米管有序阵列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该结构中圆柱形和间隙表面等离激元的吸收特性及其滤波应用,分析了共振波个数及波长位置与结构参数的关系。仿真... 为实现超材料滤波器在可见和近红外波段的多波段可调滤波,通过时域有限差分法对同轴金纳米管有序阵列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该结构中圆柱形和间隙表面等离激元的吸收特性及其滤波应用,分析了共振波个数及波长位置与结构参数的关系。仿真结果表明,通过调节结构参数可以实现在600~1700 nm范围内多波段可调滤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柱形表面等离激元 同轴金纳米管有序阵列 波段光学滤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大气折射指数理论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捍卫 雷伟伟 丁安民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1-54,59,共5页
给出大气折射指数与气象参数间的理论关系式,考虑压力温度比的二次项对折射指数的影响,指出在目前的精度测定范围内应该考虑这一效应。同时,基于电磁介质的色散理论,给出了位相与群折射指数随波长变化的理论模型,指出对于同一波段或是... 给出大气折射指数与气象参数间的理论关系式,考虑压力温度比的二次项对折射指数的影响,指出在目前的精度测定范围内应该考虑这一效应。同时,基于电磁介质的色散理论,给出了位相与群折射指数随波长变化的理论模型,指出对于同一波段或是不同波段,群折射指数与位相折射指数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即从理论上证明可以利用光学天文观测的蒙气差来研究射电波段的大气折射延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大气 位相折射指数 群折射指数 光学波段 射电波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L Lac天体AO0235+164的长期光变周期分析
14
作者 文盛乐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45-47,共3页
通过有关文献收集了天体AO0235+164的光学B波段的资料,用Jurkevich方法讨论了其周期性,并采用几种方法(离散相关函数(DCF)法,MontelCarlo法,折叠法等)对所得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天体可能存在一个时标为1.56a的周期.
关键词 活动星系核 BL Lac天体 光变周期 A0 0235+164 光学波段 离散相关函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赫兹光谱分析中用误差理论确定样品厚度的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秀敏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884-886,共3页
太赫兹(1 THz=1012Hz)时域光谱作为一种新型的光谱探测技术,被广泛用来研究各种材料在远红外频谱范围内的光学特性。在太赫兹透射光谱分析中,多数情况下需要知道被测样品的厚度,才能准确提取样品的光学参数。然而,有些样品的厚度不宜测... 太赫兹(1 THz=1012Hz)时域光谱作为一种新型的光谱探测技术,被广泛用来研究各种材料在远红外频谱范围内的光学特性。在太赫兹透射光谱分析中,多数情况下需要知道被测样品的厚度,才能准确提取样品的光学参数。然而,有些样品的厚度不宜测量准确甚至不能直接测量。文中介绍和讨论了利用误差理论给出了准确确定样品厚度的同时提取样品的太赫兹波段光学参数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广泛应用于该类样品的太赫兹透射谱分析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赫兹光谱 太赫兹波段光学参数 样品厚度 误差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RF与Gaia-CRF参考架特性分析
16
作者 刘牛 《天文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43-144,共2页
天体测量学的核心任务之一就是建立一个高精度天文参考系,以便利用这样的惯性参照系来描述天体的位置和运动、研究银河系的运动学特征及对同一天体在不同波段的对应体进行位置认证和比较.当前的天文参考系是参照银河系外天体(主要是活... 天体测量学的核心任务之一就是建立一个高精度天文参考系,以便利用这样的惯性参照系来描述天体的位置和运动、研究银河系的运动学特征及对同一天体在不同波段的对应体进行位置认证和比较.当前的天文参考系是参照银河系外天体(主要是活动星系核)的位置来定义的,称为国际天球参考系(ICRS).在实测上,与之相对应的基本星表为国际天球参考架(ICRF),它由甚长基线干涉测量(VLBI)技术在S/X、K和X/Ka波段的观测资料解算而得,位置精度达到数十微角秒(µas)水平.另一方面,Gaia卫星的观测也将在光学波段建立类似精度的光学参考架(Gaia-CRF).ICRF与Gaia-CRF的连接成为天体测量领域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这要求对ICRF与Gaia-CRF参考架特性进行细致深入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RF 天体测量学 活动星系核 基本星表 对应体 位置精度 光学波段 Ka波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开展光频原子钟研究
17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110-110,共1页
光频原子钟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研究方向。相对于传统微波原子钟,它利用原子(离子)在光学波段的跃迁辐射,稳定度、不确定度明显提升,可以预期光频基准钟和守时钟的发展将对下一代导航定位、时间保持等应用方向产生深远影响,将整体提升国... 光频原子钟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研究方向。相对于传统微波原子钟,它利用原子(离子)在光学波段的跃迁辐射,稳定度、不确定度明显提升,可以预期光频基准钟和守时钟的发展将对下一代导航定位、时间保持等应用方向产生深远影响,将整体提升国家时频体系的守时能力,增强引力波探测等前沿科学的研究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钟 光学波段 光频 引力波探测 不确定度 前沿科学 整体提升 导航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人体体表三维温度场的融合重建方法 被引量:5
18
作者 杨炎龙 徐超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3-40,共8页
重建人体体表三维温度场能够为包括诊断在内的多项人体医学分析提供可靠数据。由于红外成像具有温度测量精度低、成像分辨率不足以及显示效果较差等缺陷,导致重建的目标三维温度场的可靠性存在不足。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种针对人体体表... 重建人体体表三维温度场能够为包括诊断在内的多项人体医学分析提供可靠数据。由于红外成像具有温度测量精度低、成像分辨率不足以及显示效果较差等缺陷,导致重建的目标三维温度场的可靠性存在不足。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种针对人体体表的三维温度场的融合重建方法。即首先采用黑体测温标定的方法,对红外热像仪的测温结果进行误差修正;其次对红外图像进行对比度增强处理;之后进行超分辨率处理,使红外图像在空间分辨率上匹配三维数据;最后在数据融合阶段,基于不同图像中提取到的靶标特征点对应空间中相同位置的事实,对标定得到的系统结构参数进行误差修正。实验表明,该方法使三维温度场的测温精度达到0.26℃以下,温度场的三维分布结果得到提升,显示效果也得到了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温度场重建 热像仪测温标定 波段光学标定 红外图像处理 人体皮肤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