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基合成孔径激光雷达空间目标成像系统分析
1
作者 崔岸婧 高敬涵 +2 位作者 吴疆 杨宏 李道京 《激光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6-345,共10页
合成孔径激光雷达可用较小口径实现高分辨率成像,在天基空间目标观测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但存在波束宽度窄、覆盖范围有限、目标搜索捕获困难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采用一种主动激光与被动红外复合的天基合成孔径激光雷达空间目... 合成孔径激光雷达可用较小口径实现高分辨率成像,在天基空间目标观测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但存在波束宽度窄、覆盖范围有限、目标搜索捕获困难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采用一种主动激光与被动红外复合的天基合成孔径激光雷达空间目标成像系统,分析了系统指标,给出了成像仿真结果。结果表明,通过激光/红外共孔径实现了系统轻量化;综合使用圆偏振激光发射信号和正交线偏振两通道接收信号,结合顺轨干涉处理,解决了退偏和目标/平台振动问题;通过红外相机可实现目标搜索和跟踪,采用10 ns脉宽窄脉冲激光信号可实施目标测距和测速,使用10 ns脉宽、4 GHz带宽优化二进制相移键控信号,可实现0.10 m实时低分辨率成像和0.05 m高分辨率成像。系统设计方案对天基合成孔径激光雷达的研制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像系统 空间目标成像 合成孔径激光雷达 激光红外复合成 衍射光学系统 二进制相移键控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口径光学合成孔径系统研究进展
2
作者 张家福 王小勇 +3 位作者 李梦旭 陶鑫 李凌 王任远 《航天返回与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18,共12页
光学合成孔径技术是增大望远镜有效口径、提高望远镜分辨率、增强望远镜集光能力的有效途径,但是大口径光学合成孔径系统的技术难度随着子孔径离散程度的提高与自由度的释放呈指数级增长。文章比较了光学合成孔径系统的基本原理与结构形... 光学合成孔径技术是增大望远镜有效口径、提高望远镜分辨率、增强望远镜集光能力的有效途径,但是大口径光学合成孔径系统的技术难度随着子孔径离散程度的提高与自由度的释放呈指数级增长。文章比较了光学合成孔径系统的基本原理与结构形式,回顾了以拼接式、稀疏孔径式和分布式为代表的大口径光学合成孔径系统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大口径光学合成孔径系统在主动光学、编队与控制、路径规划等关键技术领域面临的技术难题,并提出下一代大口径光学合成孔径系统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口径望远镜 光学合成孔径 干涉成像 “觅音”计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光学合成孔径成像系统原理与关键技术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治乐 陈旗海 张伟 《光电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9-43,共5页
根据傅里叶成像理论,分析了光学合成孔径系统成像原理,指出光瞳函数的离散化,提高了光学合成孔径成像系统的分辨本领,但降低了系统传函中频性能,并使系统在信息获取时具有方向选择性。运用遗传算法对光瞳构形进行优化,光瞳优化后,四孔... 根据傅里叶成像理论,分析了光学合成孔径系统成像原理,指出光瞳函数的离散化,提高了光学合成孔径成像系统的分辨本领,但降低了系统传函中频性能,并使系统在信息获取时具有方向选择性。运用遗传算法对光瞳构形进行优化,光瞳优化后,四孔径系统的优化参数从310.8降到13.7,减小了23倍。在合成孔径成像系统单个子孔径存在像差的情况下,Piston误差对系统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离焦误差、倾斜误差、球差、彗差和像散,对于四孔径系统,Piston误差对系统的影响几乎是离焦误差的2倍,像散的4倍。系统曝光时间与填充比的平方或立方成反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像系统 合成孔径 光学传递函数 图像恢复 空间光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合成孔径成像光学系统的光瞳对称性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忠生 张学军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999-2005,共7页
从对称性的角度分析比较了几种常见光学系统结构对非相干成像的影响。首先,采用了二维点扩散函数和二维空间调制传递函数分析评价复杂光瞳光学系统,通过理论分析得出复杂光瞳分布的对称性影响着点扩散函数和调制传递函数的对称性的结论... 从对称性的角度分析比较了几种常见光学系统结构对非相干成像的影响。首先,采用了二维点扩散函数和二维空间调制传递函数分析评价复杂光瞳光学系统,通过理论分析得出复杂光瞳分布的对称性影响着点扩散函数和调制传递函数的对称性的结论。最后,利用二维评价手段,针对几种常见的合成孔径光学系统结构,Golay3、Golay4、JWST和Gi-ant Magellan Telescope,的光瞳分布,通过光学设计软件Zemax和Matlab综合给出它们实际的二维点扩散函数和二维调制传递函数,并结合MTF的空间分布特性对光瞳分布的对称性进行了对比。对比结果表明,近期的JWST和GMT合成孔径光学系统分别具有30个和9个MTF对称轴,明显多于早期的Golay3系统的3个MTF对称轴,其MTF的分布也更加合理。因此,对于复杂光瞳非相干成像光学系统而言,好的光瞳分布对称性具有更好的空间成像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 光学成像系统 非相干成像 复杂光瞳 对称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透镜阵列的合成孔径成像激光雷达收发光学系统 被引量:2
5
作者 高龙 李显杰 +5 位作者 安超 欧宗耀 王佩斯 宋子奇 陶宇亮 吴谨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04-214,共11页
为解决合成孔径成像激光雷达受制于相干天线定理的问题,扩大成像视场,提高相干收发光学系统效率,提出并研制了基于4×4尾纤式微透镜阵列接收的相干收发光学系统,建立了全视场光学系统耦合效率计算模型,完成了高精度的收发光学系统... 为解决合成孔径成像激光雷达受制于相干天线定理的问题,扩大成像视场,提高相干收发光学系统效率,提出并研制了基于4×4尾纤式微透镜阵列接收的相干收发光学系统,建立了全视场光学系统耦合效率计算模型,完成了高精度的收发光学系统集成装调及系统光学效率测试。结果表明:发射链路与16路接收链路的光轴最优偏差优于4″,中心视场光学系统效率优于73.1%,全视场光学系统效率优于65.5%,可满足激光雷达成像试验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成像激光雷达 收发光学系统 微透镜阵列 全视场 光轴偏差 耦合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孔径激光雷达光学系统和作用距离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李道京 胡烜 《雷达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63-274,共12页
该文对合成孔径激光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Ladar,SAL)光学系统和作用距离进行了分析。根据SAL成像特点,提出了SAL使用非成像衍射光学系统的概念,并引入相控阵模型对其性能进行分析。通过在压缩光路中馈源和主镜两处使用二元光学器件... 该文对合成孔径激光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Ladar,SAL)光学系统和作用距离进行了分析。根据SAL成像特点,提出了SAL使用非成像衍射光学系统的概念,并引入相控阵模型对其性能进行分析。通过在压缩光路中馈源和主镜两处使用二元光学器件,在口径300 mm条件下将2°接收视场信号收入光纤,对所需的相位参数和对应的波束方向图进行了计算仿真。给出了SAL作用距离方程,分析了相干探测和信号积累增益,明确了SAL具有良好的微弱信号探测能力的结论。针对实际应用需求,给出了一个远距离高分辨率机载SAL系统参数和工作模式。5 cm分辨率时,在连续条带成像模式下,其作用距离可达5 km,幅宽可达1.5 km;在滑动聚束成像模式下,作用距离可达10 km,幅宽可达1 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激光雷达 激光雷达 合成孔径成像 衍射光学系统 雷达方程 相阵天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孔径多通道超分辨成像光学系统(英文) 被引量:1
7
作者 陈立武 赵葆常 +12 位作者 易宏伟 杨建峰 唐茜 胡凯 丛海佳 王敏敏 魏红军 陈萌 周双喜 陈明 金钢 孙胜利 陈桂林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1期29-33,共5页
提出了一种光学合成孔径成像系统,该系统将多个平面反射镜前置在主成像镜头之前,与主成像镜头共同组成光学系统的"主镜",通过对同一目标的多个视场通道的收集成像到主镜头的焦平面上,获得多个同一目标的像,之后再经过小透镜... 提出了一种光学合成孔径成像系统,该系统将多个平面反射镜前置在主成像镜头之前,与主成像镜头共同组成光学系统的"主镜",通过对同一目标的多个视场通道的收集成像到主镜头的焦平面上,获得多个同一目标的像,之后再经过小透镜阵列将这些多个同一目标的像准直,在其后用大孔径的光学系统收集准直后的多个同一目标的不同通道的光束,获得同一目标的合成孔径图像.主镜头的多个视场观测同一目标,各个视场称之为不同的通道.该方案采用平面镜拼接形成主镜,平面镜可用于组装成大口径的望远镜并获得高分辨率图像,使得望远镜得到轻量化,并进行实际的光学系统和实验验证.外场实验获得了多幅外景图片,证明所获多通道图片为超分辨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合成孔径 超分辨 成像光学系统 多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干涉条纹成像的测角系统设计及其离轴测量精度
8
作者 宋莹 刘玉娟 《中国光学(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97-1407,共11页
基于干涉条纹成像的测角系统测量精度随着测量范围的增大而下降,单纯提高精定位的细分倍数并不能提高测量精度。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围绕非成像系统的参数设计方法及大测量范围下的精度变化情况展开研究。建立了双光栅干涉系统及光楔阵列... 基于干涉条纹成像的测角系统测量精度随着测量范围的增大而下降,单纯提高精定位的细分倍数并不能提高测量精度。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围绕非成像系统的参数设计方法及大测量范围下的精度变化情况展开研究。建立了双光栅干涉系统及光楔阵列波前分割的数学模型,给出了近轴条件下非成像光学系统的参数设计方法。设计了一台一维高精度光学测角系统,并对该系统在整个测角范围内的测量误差进行了分析和计算。结果显示:利用本文提出的数学模型和方法,所设计的测角系统在[-5°,5°]的测量范围内,近轴区的测角分辨率为0.02″。随着测量范围的增大,干涉条纹相位非线性变化引起的精定位误差成为系统测角误差的主要来源,最大测量角度下精密轴的测量误差为0.42″。上述结果表明采用本文提出的模型和参数设计方法,可以设计出具有较高测角精度的光学测角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角系统 干涉条纹成像 成像光学设计 离轴测量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载10m合成孔径相干成像望远镜和波前估计
9
作者 吴疆 李道京 +2 位作者 崔岸婧 高敬涵 周凯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26,共14页
针对天文观测和深空探测需求,提出了星载10 m合成孔径相干成像望远镜概念和形式。给出了波长可调谐激光本振相干探测器形式,分析了大口径衍射薄膜镜的双波段实现方式和系统主要参数。提出了基于子镜结构的光学合成孔径相干成像算法,给... 针对天文观测和深空探测需求,提出了星载10 m合成孔径相干成像望远镜概念和形式。给出了波长可调谐激光本振相干探测器形式,分析了大口径衍射薄膜镜的双波段实现方式和系统主要参数。提出了基于子镜结构的光学合成孔径相干成像算法,给出了基于相位恢复的阵列形变误差波前估计仿真结果,由于多个子镜所接收复信号的成像处理在计算机软件中完成,相比传统望远镜,可降低对微调机构等硬件的精度要求。该望远镜在短波红外1.45~1.65μm光谱范围内的中心波长角分辨率为0.15μrad;在中波红外4.55~4.75μm光谱范围内的中心波长角分辨率为0.46μrad,其探测灵敏度在原理上是传统10 m口径望远镜的约2.8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合成孔径 相干成像 波前估计 衍射光学系统 红外光谱 天文观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孔径激光雷达 被引量:13
10
作者 王省伟 侯天晋 +1 位作者 周鼎富 周昕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7,共4页
介绍了一种新体制的激光成像雷达——合成孔径激光雷达,对它的成像基本原理、国内外研究进展和回波信号基本处理方法作了描述,介绍了它的关键技术和国内外技术差距,指出其在军事、科学研究、工业生产中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成像系统 合成孔径激光雷达 相干探测 多普勒频移 光学聚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达光学一体化集成毫米波阵列特性研究
11
作者 李江源 李杨 《雷达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2-268,共7页
为高效利用孔径面积,着眼于复合探测系统的集成化发展,提高对重要目标的连续跟踪和精准识别能力,提出了一种雷达光学一体化集成毫米波阵列,并基于光干涉成像系统和毫米波阵列的设计参数分析了其对阵列特性的影响。设计参数主要包括透镜... 为高效利用孔径面积,着眼于复合探测系统的集成化发展,提高对重要目标的连续跟踪和精准识别能力,提出了一种雷达光学一体化集成毫米波阵列,并基于光干涉成像系统和毫米波阵列的设计参数分析了其对阵列特性的影响。设计参数主要包括透镜直径、最长基线长度、干涉基线数、阵元间距和阵列规模。仿真结果表明随着透镜直径、最长基线长度和干涉基线数的增加,毫米波阵列特性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恶化。随着毫米波阵列的阵元间距和阵列规模的增加,毫米波阵列第一旁瓣电平能得到有效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光学一体化 复合探测系统 毫米波阵列 干涉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衍射光学系统的激光应用和稀疏成像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李道京 朱宇 +4 位作者 胡烜 于海锋 周凯 张润宁 刘磊 《雷达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95-203,共9页
近年来衍射光学系统得到了快速发展,衍射器件(如二元光学器件和膜基透镜)相当于微波天线的固定移相器,微波相控阵天线成熟的理论和方法应可用于其性能分析。激光SAR和激光通信都具有单色且波长较长的特点,特别适合采用非成像衍射光学系... 近年来衍射光学系统得到了快速发展,衍射器件(如二元光学器件和膜基透镜)相当于微波天线的固定移相器,微波相控阵天线成熟的理论和方法应可用于其性能分析。激光SAR和激光通信都具有单色且波长较长的特点,特别适合采用非成像衍射光学系统,通过衍射器件实现信号波前控制,减小焦距并有利于系统的轻量化。基于衍射光学系统,研究激光SAR和激光通信技术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该文给出了衍射光学系统的相控阵解释,介绍了基于衍射光学系统已开展的机载激光SAR和星载激光SAR研究工作。提出了艇载1 m衍射口径激光通信和干涉定位系统概念并分析了其性能,该系统在10 m短基线下,其作用距离将达到4×108 km,对应的定位精度在6 km量级,可用于深空探测。该文同时探讨了稀疏采样激光成像问题,在激光照射目标条件下,提出用傅里叶透镜将激光图像信号变换到频域,在低频区域利用小规模探测器实施稀疏采样,等效进行2维低通滤波处理,再用计算机重构目标图像的设想,给出了一些初步的仿真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衍射光学系统 激光雷达 激光通信 合成孔径成像 干涉测角定位 稀疏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傅立叶变换型线偏振干涉成像系统分析与设计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洪亮 梁静秋 +3 位作者 梁中翥 王维彪 吕金光 秦余欣 《中国光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38-648,共11页
为满足中波红外高空间分辨率偏振干涉测量需求,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微型静态干涉原理的中波红外线偏振干涉成像系统。该系统不含狭缝,具有信息量多,光通量大等优点。介绍了线偏振干涉成像系统的工作原理,采用近轴光学理论计算了初始结构参... 为满足中波红外高空间分辨率偏振干涉测量需求,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微型静态干涉原理的中波红外线偏振干涉成像系统。该系统不含狭缝,具有信息量多,光通量大等优点。介绍了线偏振干涉成像系统的工作原理,采用近轴光学理论计算了初始结构参数,进行了系统优化设计。分析了入射光分别为完全非偏振光和线偏振光时系统的透过率,给出了系统所能探测的最小辐射强度。为了降低探测器强度的随机波动对偏振测量的影响,采用等权重方差优化了系统的偏振测量矩阵,并通过数值仿真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最后,分析了偏振片的旋转误差对偏振测量的影响,给出了偏振探测精度为2%时的偏振片旋转公差容限。设计结果表明:傅立叶变换型线偏振干涉成像系统成像质量良好,在探测器的特征频率17 lp/mm处,各视场的调制传递函数值均大于0.6,满足系统的使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波红外 偏振干涉成像系统 等权重方差 光学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系统、成像与分析
14
《中国光学》 EI CAS 2008年第4期4-5,共2页
关键词 调制传递函数 光学系统 泽尼克多项式 点扩展函数 干涉 光学成像系统 合成孔径成像 孔径合成 中子 高倍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光谱关联成像标定系统中干涉截止滤光片的研制
15
作者 李美萱 朱杰章 +2 位作者 阚晓婷 金筑菲 范晓飞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255-1258,共4页
基于压缩感知理论的关联成像是用与信号的稀疏表达基不相关的测量基,对信号作投影测量再利用测量矩阵和探测数据通过计算成像的方式重构高光谱图像,因此使用压缩感知成像系统进行光谱成像时必须通过标定获取其测量矩阵。本文搭建了一套... 基于压缩感知理论的关联成像是用与信号的稀疏表达基不相关的测量基,对信号作投影测量再利用测量矩阵和探测数据通过计算成像的方式重构高光谱图像,因此使用压缩感知成像系统进行光谱成像时必须通过标定获取其测量矩阵。本文搭建了一套高光谱关联成像标定系统,通过干涉截止滤光片完成了高光谱关联成像标定系统中薄膜器件的设计。选择K9玻璃作为基片材料,五氧化二钽(Ta_(2)O_5)和二氧化硅(SiO_(2))为高、低折射率材料。根据光学薄膜基础理论,结合Essential Macleod膜系设计软件实现了膜层的设计,在OZZSQ900型箱式真空镀膜机上完成了薄膜的制备,采用Lamda1050分光光度计测试在350~380 nm范围的反射率为99.61%,400~740 nm范围的反射率为0.98%,该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工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 关联成像 标定系统 光学薄膜 干涉截止滤光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涉成像光谱仪的杂散光分析 被引量:14
16
作者 杜述松 王咏梅 +1 位作者 杜国军 王英鉴 《应用光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46-251,共6页
杂散光对光学系统的成像质量有严重的影响。从杂散光的定义出发,分析杂散光的来源,建立评价杂散光对系统影响的主要指标和点源透过率、杂散辐射比的数学模型,用TracePro对Fabry-Perot干涉成像光谱仪的杂散光进行分析和计算,通过在系统... 杂散光对光学系统的成像质量有严重的影响。从杂散光的定义出发,分析杂散光的来源,建立评价杂散光对系统影响的主要指标和点源透过率、杂散辐射比的数学模型,用TracePro对Fabry-Perot干涉成像光谱仪的杂散光进行分析和计算,通过在系统中增加遮光光栏能有效抑制系统中的杂散光,有效降低杂散辐射比。采用分析结果对Fabry-Perot干涉成像光谱仪的光机系统进行消除杂散光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系统 Fabry—Perot干涉成像光谱仪 杂散光 TRACEPR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技术的发展、应用与研究现状 被引量:5
17
作者 秦玉伟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4,共4页
光学相干层析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是在光学低相干干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光学成像技术,能够对生物组织和其他散射介质进行高分辨率的快速横断面层析成像。本文对OCT技术的发展进行了概述,介绍了OCT技术的在不同... 光学相干层析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是在光学低相干干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光学成像技术,能够对生物组织和其他散射介质进行高分辨率的快速横断面层析成像。本文对OCT技术的发展进行了概述,介绍了OCT技术的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并对该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像系统 光学相干层析成像(OCT) 低相干干涉(LCI) 散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本振红外光谱干涉成像及其艇载天文应用展望(特邀)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道京 周凯 +4 位作者 郑浩 高敬涵 孙艳玲 崔岸婧 吴疆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2,共12页
本文分析了红外干涉成像现状和难点,介绍了激光本振红外相干探测的原理,阐述了基于电子学的红外光谱细分和干涉成像原理,讨论了激光本振红外阵列探测器形式。激光本振和相干探测器的设置,可保证两个望远镜的红外信号相位的正确传递,在... 本文分析了红外干涉成像现状和难点,介绍了激光本振红外相干探测的原理,阐述了基于电子学的红外光谱细分和干涉成像原理,讨论了激光本振红外阵列探测器形式。激光本振和相干探测器的设置,可保证两个望远镜的红外信号相位的正确传递,在电子学实施窄带滤波形成的窄带红外信号有利于实现长基线干涉成像。在此基础上,类似微波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通过不同空间位置的多个较小孔径,组合形成一个大的光学口径,以红外光谱“射电”望远镜形式实现高分辨率天文成像,可大幅降低红外成像系统的复杂度和体积重量。介绍了平流层飞艇平台的特点,该平台为长基线大衍射口径望远镜的安装提供了有利条件,且可大幅减少大气对天文观测的影响,有望成为天文观测的新型平台。给出了10 m基线、2 m衍射口径红外光谱干涉成像望远镜的布设方案,分析了其探测和成像性能,讨论了关键技术及其可能的技术途径。分析表明,基于平流层飞艇平台,3个2 m衍射口径望远镜的组合在10 m基线下可等效实现口径10 m望远镜的红外天文观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光谱 干涉成像 激光本振 衍射光学系统 平流层飞艇 天文观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测试 光学系统测试与设备
19
《中国光学》 CAS 2005年第5期90-90,共1页
TH744.3 2005053882 用“牛眼”型麦克尔逊干涉仪测量入射激光=Measurement of incident laser with“cattle eye”Michelson interferometer [刊,中]/王云龙(华中科技大学光电子工程系.湖北,武汉 (430074)),杨坤涛∥光电工程.-2005... TH744.3 2005053882 用“牛眼”型麦克尔逊干涉仪测量入射激光=Measurement of incident laser with“cattle eye”Michelson interferometer [刊,中]/王云龙(华中科技大学光电子工程系.湖北,武汉 (430074)),杨坤涛∥光电工程.-2005,32(5).-58-60, 64 设计了一种新型的麦克尔逊干涉仪,因其干涉图状如 牛眼,故称为“牛眼”型麦克尔逊干涉仪。它以两个球面反 射镜代替了原有的平面反射镜,使得干涉加强,干涉图更 清晰,同时省去了成像透镜,使系统体积紧凑,便于调节。 应用这种仪器探测入射激光,对采集的干涉图进行条纹提 取和细化后,可推算出入射激光的波长和入射角。实验对 632.8 nm和532 nm的入射激光进行了测量,波长测量的 相对误差分别为5.72%和3.91%。图6表1参4(杨妹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克尔逊干涉 光学测试 平面反射镜 成像透镜 干涉 系统测试 激光 波长测量 牛眼 仪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大口径空间光学遥感器的应用和发展 被引量:41
20
作者 张学军 樊延超 +1 位作者 鲍赫 薛栋林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613-2626,共14页
针对空间遥感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对空间探测精度需求的提高,对研制更可行有效的超大口径空间光学遥感器的技术路线开展了研究。介绍了该领域已发射和计划发射的超大口径光学遥感器涉及的发展历史和结构特点,以及它们的研究现状和应用领... 针对空间遥感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对空间探测精度需求的提高,对研制更可行有效的超大口径空间光学遥感器的技术路线开展了研究。介绍了该领域已发射和计划发射的超大口径光学遥感器涉及的发展历史和结构特点,以及它们的研究现状和应用领域,主要包括整体式成像系统、分块可展开成像系统、光学干涉合成孔径成像系统和衍射成像系统等。分析对比了各种传感器的性能特点及现阶段的应用情况。最后,考虑我国高分辨率、高成像质量空间光学遥感器的应用需求,结合当前技术条件以及相关技术的发展趋势,分别针对2~4m大口径系统,4~10m超大口径系统和更大口径系统的成像需求提出了最佳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口径空间遥感器 整体式成像系统 分块可展开成像系统 光学干涉合成孔径成像系统 衍射成像系统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