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光学层析成像技术的研究动态 被引量:9
1
作者 阎春生 曾楠 +1 位作者 赖淑蓉 廖延彪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7,共3页
光学层析成像技术是利用光学的方法对流体或物体进行层析成像的一种新的技术 ,近年来发展很快。本文较系统地介绍了光学工业过程层析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分类。
关键词 二相流 多相流 光学层析成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和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技术的珍珠光泽度分级技术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曹凯 周扬 蔡成岗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69-76,共8页
珍珠的光泽度是对珍珠评价和分类的一个重要标准。目前对珍珠光泽度分类的方法包括人工分类和传统图像处理分类,前者分类速度慢、效率低,后者分类过程易受环境干扰且准确率低。针对以上问题,文中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和光学相干层析成... 珍珠的光泽度是对珍珠评价和分类的一个重要标准。目前对珍珠光泽度分类的方法包括人工分类和传统图像处理分类,前者分类速度慢、效率低,后者分类过程易受环境干扰且准确率低。针对以上问题,文中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和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技术(OCT)结合的珍珠光泽度分级方法。在完成OCT珍珠图像采集后,利用卷积神经网络模型(CNN)对采集到的珍珠OCT图像数据集进行训练,并使用训练完毕的网络实施预测。所提方法在训练时不需要对图像做过多的预处理,提高了珍珠分级过程中的时间效率。通过对多个网络的对比实验表明:采用ResNet50模型对珍珠光泽度分类的方法准确率较高,分类的平均准确率达到96.9%;对比VggNet16、AlexNet和ResNet18三个经典的卷积神经网络具有显著优势,实现了珍珠光泽度的快速分级,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技术 深度卷积神经网络 珍珠光泽度分类 ResNet50模型 光学特征融合 BatchNor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相干层析成像评价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靶血管中薄帽纤维粥样斑块分布 被引量:2
3
作者 张蛟 段媛媛 +6 位作者 罗建平 马东星 魏玉杰 荆丽敏 李屹 贾小伟 刘惠亮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58-663,共6页
目的采用光学相干层析成像(OCT)观察薄帽纤维粥样斑块(TCFA)在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靶血管中的自然分布。方法采用OCT对斑块脂质含量进行半定量评价(角度或象限),测量靶血管开口至纤维帽最薄处距离。结果选择2... 目的采用光学相干层析成像(OCT)观察薄帽纤维粥样斑块(TCFA)在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靶血管中的自然分布。方法采用OCT对斑块脂质含量进行半定量评价(角度或象限),测量靶血管开口至纤维帽最薄处距离。结果选择2013年6月至2015年3月住院治疗的连续NSTE-ACS患者33例,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24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9例。OCT共检出74处病变;45处靶病变;其中TCFA病变38处(51.4%),非TCFA病变36处(48.6%)。前降支18处TCFA主要集中在近段,其中近段30 mm内13处(72.2%),40 mm内16处(88.9%);回旋支9处TCFA平均分布于整个靶血管,近段距开口30 mm内仅有3个(33.3%);右冠状动脉11处TCFA也平均分布在各段,近段距开口30 mm内仅有4个(36.4%)。结论 NSTE-ACS患者靶血管中TCFA病变更趋于分布在前降支近段,在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中则趋于平均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技术 薄帽纤维粥样斑块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信息融合和栈式自编码网络的扩散光学层析方法
4
作者 孙志龙 张杰 +2 位作者 刘宗洋 高峰 张丽敏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08-220,共13页
针对传统扩散光学层析(DOT)成像方法获取的图像精度较低,且主要对规则的圆形异质体进行重建的问题,本文利用解剖图像提供的结构先验信息并结合具有网络模型简单、需要调整的网络参数少、网络训练速度快等优点的栈式自编码(SAE)网络,发... 针对传统扩散光学层析(DOT)成像方法获取的图像精度较低,且主要对规则的圆形异质体进行重建的问题,本文利用解剖图像提供的结构先验信息并结合具有网络模型简单、需要调整的网络参数少、网络训练速度快等优点的栈式自编码(SAE)网络,发展了基于多信息融合和SAE网络的DOT图像重建方法。为验证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了一系列的数值模拟和定量评估。实验结果表明,与无先验信息方法相比,该方法可有效提高低吸收对比度(1.5)情况下的图像质量,使得平均绝对误差降低62%,均方误差降低11%,定量重建率值由139%降低为107%更接近100%。对单目标和双目标椭圆形异质体重建时,融合先验信息的方法获得重建图像的位置、尺寸、形状以及吸收系数更接近真实值,与无先验信息方法相比平均绝对误差至少降低8%,均方误差至少降低5%,定量重建率值更接近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光学层析成像技术 先验信息 栈式自编码神经网络 乳腺肿瘤 图像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精细结构的光学高分辨数据获取与图像重建
5
作者 盛融冰 骆清铭 +1 位作者 朱■ 曾绍群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3年第12期43-46,共4页
光学弱相干层析成像 (OCT)技术可以对生物组织高分辨率无损成像。依据获得的样品光学截面数据 ,再通过三维重建 ,可以得到生物组织精细结构的再现。在生物组织结构再现的研究中 ,对于目前常用的生物组织切削照相、X ray、超声这些方法 ,... 光学弱相干层析成像 (OCT)技术可以对生物组织高分辨率无损成像。依据获得的样品光学截面数据 ,再通过三维重建 ,可以得到生物组织精细结构的再现。在生物组织结构再现的研究中 ,对于目前常用的生物组织切削照相、X ray、超声这些方法 ,OCT作为一种无损高分辨率的 3D光学显微技术是一种很好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弱相干层析成像技术 OCT 生物组织 精细结构 生物医学 信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频域OCT图像的深度坐标标定 被引量:3
6
作者 林凌 李刚 +1 位作者 张泰石 郑羽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66-471,共6页
为了对频域OCT图像深度坐标进行标定,本文提出了一种方法,并进行了实验验证。频域OCT图像深度坐标由宽带光源的特性与样品的不均匀折射率决定,因而坐标间隔不均。最大深度坐标(频域OCT的探测深度)由线阵CCD的像素总数和参考镜的虚像位... 为了对频域OCT图像深度坐标进行标定,本文提出了一种方法,并进行了实验验证。频域OCT图像深度坐标由宽带光源的特性与样品的不均匀折射率决定,因而坐标间隔不均。最大深度坐标(频域OCT的探测深度)由线阵CCD的像素总数和参考镜的虚像位置决定:线阵CCD的像素总数越多,最大深度坐标越大,但最终被光谱仪的分辨率所限制;参考镜的虚像位置设于样品以内时,最大深度坐标比参考镜的虚像位置设于样品以外时大一倍。该方法可以应用到实际频域OCT系统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技术 迈克尔逊干涉仪 傅里叶周期 空间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一号出水景德镇窑与龙泉窑青瓷特征的无损分析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黎继立 何斌 +3 位作者 刘卫东 严鑫 刘松 李青会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500-1507,共8页
古代陶瓷产地研究是陶瓷考古的重要内容,也是科技考古工作者研究的重点。目前国内古代陶瓷产地研究主要依赖化学成分分析技术,对陶瓷釉层结构特征的无损分析研究却相对缺乏,难以对古代陶瓷进行全方位的认知。该研究首次将光学相干层析(O... 古代陶瓷产地研究是陶瓷考古的重要内容,也是科技考古工作者研究的重点。目前国内古代陶瓷产地研究主要依赖化学成分分析技术,对陶瓷釉层结构特征的无损分析研究却相对缺乏,难以对古代陶瓷进行全方位的认知。该研究首次将光学相干层析(OCT)与X射线荧光(XRF)光谱分析技术相结合,对南海一号沉船出水的南宋初期景德镇窑和龙泉窑青瓷瓷釉的断层结构特征和化学成分特征进行综合无损分析研究。首先采用扫频OCT成像系统对两个窑址青瓷瓷釉断层结构及装饰工艺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青瓷瓷釉类型、釉层厚度、釉层内气泡、包裹体、表面裂纹等特征及分布状况,对比了两窑址青瓷瓷釉断层结构特征,确定了可能采用的装饰工艺。其次,利用X射线荧光(XRF)光谱分析获得了两窑址青瓷胎釉的化学成分,对比研究了两个窑址青瓷胎釉化学成分差异,进而探讨了瓷釉断层OCT图像特征与釉层化学成分之间存在的联系。实验结果表明,景德镇青瓷和龙泉青瓷样品在釉层厚度、气泡、裂纹、包裹体等瓷釉断层结构特征上差异明显,在胎釉化学成分方面,两类青瓷在胎釉着色相关元素、釉层碱性氧化物等成分含量上也存在差异。同时,瓷釉断面结构特征差异与釉层化学成分差异存在紧密联系。实验证明,将OCT与XRF相结合是一种有效的辨别瓷器窑口的科学技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技术(OCT) 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技术(XRF) 南海一号 青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