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表面粗糙度和反射率多目标优化的6061铝合金超精密车削工艺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光余 靳刚 +4 位作者 李占杰 谭辉 詹奇云 林怀鑫 王晓然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93-206,共14页
目的探究工艺参数对6061铝合金滚压件超精密车削性能的影响,对工件超精密车削加工表面粗糙度和表面光学反射率进行协同优化研究。方法首先,对6061铝合金材料表面进行单向超声振动滚压以提高工件表面质量。其次,设计了四因素四水平的超... 目的探究工艺参数对6061铝合金滚压件超精密车削性能的影响,对工件超精密车削加工表面粗糙度和表面光学反射率进行协同优化研究。方法首先,对6061铝合金材料表面进行单向超声振动滚压以提高工件表面质量。其次,设计了四因素四水平的超精密车削正交试验,研究了切削工艺参数(主轴转速、进给速度、背吃刀量、刀尖半径)对6061铝合金滚压件表面粗糙度及表面光学反射率的影响规律。最后,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将多个工艺目标参数优化问题转化为单目标的灰色关联度优化问题,通过超精密车削试验对优化结果进行验证。结果主轴转速对表面粗糙度Ra和Sa的影响最显著,其次是刀尖半径和背吃刀量,进给速度的影响最小;工艺参数对可见光波段和中红外光波段反射率的影响程度与表面粗糙度一致,各参数按对近红外光波段反射率影响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背吃刀量、刀尖半径、进给速度、主轴转速;通过灰色关联分析获得优化工艺参数组合为主轴转速3000 r/min、进给速度10 mm/min、背吃刀量5μm、刀尖半径0.5 mm,此时对应的表面粗糙度R_(a)和S_(a)分别为2.162 nm和7.855 nm,可见光、近红外光、中红外光波段反射率分别为88.892%、88.893%、97.788%。结论通过优化结果能够有效降低表面粗糙度、提升表面光学反射率,对制造高水平金属反射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点金刚石车削 6061铝合金 正交试验 表面粗糙度 表面光学反射率 灰色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类金字塔”绒面构建的复合背反射电极
2
作者 陈泽 张晓丹 +6 位作者 孙建 张德坤 赵慧旭 陈新亮 黄茜 魏长春 赵颖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186-2190,共5页
设计一种新型的绒面复合背反射电极,首先采用金属有机化合物化学气相沉积(MOCVD)技术在玻璃衬底上沉积一层“类金字塔”形貌的绒面ZnO薄膜,然后通过热蒸发技术在其表面覆盖一定厚度的Ag,最后溅射厚度约100nm的ZnO:A1介质薄膜。通... 设计一种新型的绒面复合背反射电极,首先采用金属有机化合物化学气相沉积(MOCVD)技术在玻璃衬底上沉积一层“类金字塔”形貌的绒面ZnO薄膜,然后通过热蒸发技术在其表面覆盖一定厚度的Ag,最后溅射厚度约100nm的ZnO:A1介质薄膜。通过改变实验条件,得到不同表面粗糙度(RMS)(60—150nm)的复合背反射电极。实验获得的复合背反射电极在600~1100nm波长范围内对光的反射率大于88%,300~1100nm波长范围内的反射绒度(Haze)大于90%。结果表明,这种基于“类金字塔”绒面结构构建的MOCVD—ZnO/Ag/ZnO:A1复合背反射电极,能够有效地增强对反射光的散射,有望提高薄膜太阳电池的短路电流密度(Js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陷光 复合背反射电极 表面形貌 光学反射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像增强器的多信息量测试技术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钱芸生 房红兵 +3 位作者 常本康 李晓峰 张昆林 田金生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37-40,45,共5页
阐述了像增强器的单色光反射率、光谱响应曲线、单色光电流的测试原理。介绍了多碱光电阴极多信息量测试系统,该系统可在像增强器制备过程中在线测试其阴极的单色光反射率、光谱响应曲线、单色光电流等参量,本文还给出并分析了在该系... 阐述了像增强器的单色光反射率、光谱响应曲线、单色光电流的测试原理。介绍了多碱光电阴极多信息量测试系统,该系统可在像增强器制备过程中在线测试其阴极的单色光反射率、光谱响应曲线、单色光电流等参量,本文还给出并分析了在该系统应用于一代像增强器制备过程中的测试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碱光电阴极 像增强器 光学反射率 光谱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