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内超声/光声联合成像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
作者 孙正 马晓乾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79-982,共4页
血管内超声/光声联合成像技术将血管内超声成像(IVUS)和血管内光声成像(IVPA)相结合、生成血管的组合图像。这种新的成像技术可获得高对比度和高分辨率的血管壁及管腔图像,可快速定位风险斑块并辨别其成分。本文就IVUS/IVPA联合成像的... 血管内超声/光声联合成像技术将血管内超声成像(IVUS)和血管内光声成像(IVPA)相结合、生成血管的组合图像。这种新的成像技术可获得高对比度和高分辨率的血管壁及管腔图像,可快速定位风险斑块并辨别其成分。本文就IVUS/IVPA联合成像的可行性及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超成像 血管成像 风险斑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光声成像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
作者 孙正 苑园 王健健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21-228,共8页
血管内光声(IVPA)成像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微创血管内成像技术,结合了光声信号激发阶段光吸收较高的对比度和光声信号发射阶段超声检测较高的分辨率,根据斑块成分对光的吸收差异检测和区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可对斑块的形态和成分做... 血管内光声(IVPA)成像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微创血管内成像技术,结合了光声信号激发阶段光吸收较高的对比度和光声信号发射阶段超声检测较高的分辨率,根据斑块成分对光的吸收差异检测和区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可对斑块的形态和成分做更为全面的了解。介绍IVPA成像系统的研究现状、血管内超声(IVUS)/IVPA组合成像导管的设计与改进,以及在光谱成像、热成像、分子成像和对冠状动脉支架成像方面的应用现状,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IVPA)成像 谱IVPA 分子成像 成像导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光声成像图像重建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0
3
作者 孙正 韩朵朵 王健健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0-27,共8页
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是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将光声成像与医学内窥技术相结合的血管内光声(IVPA)成像技术有望为心脑血管内易损斑块的检测以及指导介入治疗提供更可靠的参考指标。目前对IVPA成像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对其图像重建的研究也... 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是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将光声成像与医学内窥技术相结合的血管内光声(IVPA)成像技术有望为心脑血管内易损斑块的检测以及指导介入治疗提供更可靠的参考指标。目前对IVPA成像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对其图像重建的研究也主要是借鉴其它比较成熟的成像技术的重建理论。本文在介绍IVPA成像原理的基础上,指出在重建IVPA图像中亟待解决的两个问题,并对目前可以应用到IVPA图像重建中的主流算法进行介绍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脑血管疾病 易损斑块 成像 血管(IVPA)成像 图像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声技术在脑组织成像中的应用(特邀)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振辉 王尔褀 石玉娇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82-88,共7页
基于激光诱导超声机制的光声成像技术结合了光学成像的高对比度和超声成像的深穿透性,能无标记、非侵入反映生命体内源性吸收物质的分布,适合啮齿类动物模型全脑的即时成像。为了证明光声技术在脑科学研究和脑疾病监测中的应用,搭建了... 基于激光诱导超声机制的光声成像技术结合了光学成像的高对比度和超声成像的深穿透性,能无标记、非侵入反映生命体内源性吸收物质的分布,适合啮齿类动物模型全脑的即时成像。为了证明光声技术在脑科学研究和脑疾病监测中的应用,搭建了光声显微成像系统,其空间分辨率可达几十微米,有效成像深度可达1 mm以上,并以APP/PS1转基因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模型小鼠和野生型WT小鼠为研究对象,从脑组织切片、离体全脑和活体全脑三个层面探究了光声成像在表征AD鼠和WT鼠脑结构变化和血管网络的能力,证明了光声技术在研究脑疾病发展过程中监控脑结构变化和脑血管网络特征的巨大潜力,可以为诸多脑科学研究和神经退行性疾病发展机制提供更深入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像 成像 阿尔茨海默症 光声血管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滤波反投影算法的血管内光声图像重建 被引量:5
5
作者 韩朵朵 孙正 苑园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19,共10页
将目前在光声断层(PAT)成像中得到广泛应用的滤波反投影(FBP)重建算法应用到血管内光声(IVPA)成像中,提出一种简单快速的二维图像重建方法。首先,对组织产生的光声信号进行滤波、逆卷积和时域一阶求导的预处理;然后,针对IVPA在血管腔内... 将目前在光声断层(PAT)成像中得到广泛应用的滤波反投影(FBP)重建算法应用到血管内光声(IVPA)成像中,提出一种简单快速的二维图像重建方法。首先,对组织产生的光声信号进行滤波、逆卷积和时域一阶求导的预处理;然后,针对IVPA在血管腔内封闭成像的特殊性,采用权重法将预处理后的光声信号数据对导管以外的成像区域沿弧线进行反投影,得到成像平面内每个网格点处的初始光声压。最后,得到反映血管壁组织结构形态的横截面灰阶图像。对仿真血管模型的实验表明,采用所提出的方法重建IVPA图像的结构,相似性指标(SSIM)可达到0.571 7。合理选择滤波函数、滤波截止频率以及测量位置数,可以提高IVPA重建图像的质量;对光声信号进行时域一阶求导处理,能有效地突出重建图像中的组织结构信息。该方法为后续图像重建算法的优化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成像 图像重建 滤波反投影 结构相似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