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关于环境因素对光合速率影响的探讨
- 1
-
-
作者
楼仙娟
-
机构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姜山中学
-
出处
《生物学教学》
2012年第1期25-27,共3页
-
基金
浙江省教育科学重点课题07SB65专项基金支助
-
文摘
本文从光合速率的相关曲线出发,以曲线上的几个关键点为研究对象,分析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
-
关键词
环境因素
光合速率
光合速率曲线
光补偿点
光饱和点
-
分类号
G633.91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外来植物南美蟛蜞菊、裂叶牵牛和五爪金龙的光合特性
被引量:67
- 2
-
-
作者
吴彦琼
胡玉佳
-
机构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2334-2339,共6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 3 980 0 0 12 )
生物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 ( 0 2 0 2 )~~
-
文摘
对南美蟛蜞菊、裂叶牵牛和五爪金龙的光合生理特性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1) 3种植物都具有较强的 CO2 固定能力 ,南美蟛蜞菊的净光合速率峰值达 2 2 .1μm ol/ (m2 · s) ,高于裂叶牵牛 (17.2 μmol/ (m2 · s) )和五爪金龙 (18.6 μmol/ (m2 · s) ) ;(2 ) 3种植物光合速率、蒸腾速率的日进程曲线呈“双峰”型 ,气孔导度变化规律与蒸腾速率相似 ,在中午前后均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 ;(3)暗呼吸速率曲线呈单峰型 ,在中午时出现高峰 ,暗呼吸速率大小次序为 :五爪金龙 >裂叶牵牛 >南美蟛蜞菊。(4 )南美蟛蜞菊的光饱和点为 15 31μm ol/ (m2· s) ,光补偿点为 2 0 .0 μmol/ (m2· s) ,而裂叶牵牛的光饱和点 114 6 μmol/ (m2· s) ,光补偿点39.3μmol/ (m2· s) ;五爪金龙的光饱和点 12 6 1μmol/ (m2· s) ,光补偿点 4 4 .1μm ol/ (m2· s) ,3种植物都表现为喜阳植物的特性 ,且对弱光条件的适应力也较强 ,其中尤以南美蟛蜞菊的有效光合辐射范围最广 ,光量子利用效率较高 ,具有很强忍耐强光及适应阴生环境的能力。该项研究有助于解释南美蟛蜞菊生长迅速、生产力高。
-
关键词
南美蟛蜞菊
净光合速率
蒸腾速率
光合速率-光响应曲线
-
Keywords
Wedelia trilobata
net photosynthetic rate (Pn)
transpiration rate (E)
photosynthesis-light response curve
-
分类号
Q945.11
[生物学—植物学]
-
-
题名苏丹草生长及光合相关指标对生根剂的响应研究
- 3
-
-
作者
王金龙
杨明
郑艳
-
机构
天津农学院农学系
-
出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8期15673-15676,共4页
-
基金
天津农学院科学研究发展基金计划项目(2008D0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900191)资助
-
文摘
[目的]探讨植株生长和光合指标对生根剂的响应性。[方法]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苏丹草(Sorghum sudanense)植株生长及光合相关指标对NKII-298、NKII-888和NKII-16共3种生根剂的响应。[结果]经NKII-298处理的苏丹草植株,叶片的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PSII量子效率、光化学猝灭系数和电子传递效率)显著高于对照(P<0.05),光合速率-光响应曲线模拟得出的最大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较高,单株生物量累积最大;经NKII-888和NKII-16处理的苏丹草幼苗,仅叶绿素荧光参数显著高于对照(P<0.05),其余指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结论]苏丹草对生根剂种类敏感,在实际生产上应根据生产目的而进行选择。
-
关键词
苏丹草
生根剂
叶绿素
叶绿素荧光参数
光合速率-光响应曲线
-
Keywords
Sorghum sudanense (Piper) Stapf
Rhizogenic agents
Chlorophyll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parameters
Pn-PPFD curve
-
分类号
S514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不同磷水平下雷竹幼苗叶绿素荧光特性
被引量:7
- 4
-
-
作者
郭安娜
桂仁意
宋瑞生
潘月
戎洁庆
-
机构
浙江农林大学亚热带森林培育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
出处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14,共6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871116)
浙江省竹产业创新团队项目(2011R09030-03)
-
文摘
为了解不同磷水平下雷竹Phyllostachys violascens幼苗叶片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变化,试验以无性繁殖的雷竹幼苗作为试验材料,采用砂培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磷水平(0,0.5,5.0,50.0,500.0 mg.L-1)对雷竹幼苗叶绿素荧光参数和光通量密度-光合电子传递速率(PAR-ETR)响应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磷质量浓度的升高,幼苗叶片潜在光化学活性(Fo/Fm)呈逐渐降低趋势,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在0~50.0 mg.L-1磷质量浓度范围内逐渐下降。磷质量浓度为5.0 mg.L-1时,初始荧光(Fo),最大荧光(Fm),适时最小荧光(Ft)和可变荧光(Fv)均达到最大值,电子传递速率(ETR)和光系统Ⅱ(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Y)较大,光化学猝灭系数(qP)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和NPQ)相对较低,说明在5.0 mg.L-1磷质量浓度下,雷竹幼苗叶片的光合能力较强,接近适宜雷竹幼苗生长的磷质量浓度。磷质量浓度过高(50.0和500.0 mg.L-1)均导致雷竹幼苗叶片ETR下降,热耗散增加,光化学效率和光量子产额降低。
-
关键词
植物生理学
雷竹
磷
叶绿素荧光
光通量密度-光合电子传递速率(PAR-ETR)响应曲线
-
Keywords
plant physiology
Phyllostachys violascens
phosphorus
ehlorophyll fluorescence
photosynthetic active radiation-electron transport rate (PAR-ETR) response curve
-
分类号
S795.7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Q945.1
[生物学—植物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