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旱生植物沙冬青和油蒿光合膜结构的超微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雷波 王勋陵 刘家琼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10-13,共4页
对比分析了沙冬青、油蒿的光合膜系统在人工补水条件与自然水分条件下的结构特点。结果表明,自然生长状态下的沙冬育与油蒿的光合膜系统均比人工补水条件下植株的简单,表现在基粒片层的叠垛程度降低,基粒片层与基质片层比率下降,其... 对比分析了沙冬青、油蒿的光合膜系统在人工补水条件与自然水分条件下的结构特点。结果表明,自然生长状态下的沙冬育与油蒿的光合膜系统均比人工补水条件下植株的简单,表现在基粒片层的叠垛程度降低,基粒片层与基质片层比率下降,其中自然水分条件下的沙冬育最明显。同时沙冬青叶绿体中能量型贮藏物质多于的油蒿。分析认为自然水分条件下植株光合膜的简单化可能是光系统Ⅰ、Ⅱ适应环境的表现;充足的水分保障了人工养护株发育出更为完善的光合膜系统。而沙冬育中多量的能量型贮藏物质与植株保持四季常绿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冬青 油蒿 光合结构 超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花后光合性能与物质转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2
作者 夏方山 毛培胜 +5 位作者 闫慧芳 王明亚 于晓丹 张文旭 黄莺 贾婉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20-427,共8页
植物花后光合性能及物质运转对籽粒产量具有重要贡献,在植物整株物质生产中具有重要价值。本文重点从植物花后叶绿素的含量、绿色非叶器官的结构与功能、花后叶片和绿色非叶器官的光合性能及其物质运转等方面综述了花后植物的光合性能... 植物花后光合性能及物质运转对籽粒产量具有重要贡献,在植物整株物质生产中具有重要价值。本文重点从植物花后叶绿素的含量、绿色非叶器官的结构与功能、花后叶片和绿色非叶器官的光合性能及其物质运转等方面综述了花后植物的光合性能及物质转运的研究进展。研究植物花后不同冠层或穗位光合同化物的生产及转运情况,明确植物花后绿色非叶器官的光合途径及机制,可以为植物高产或超高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进一步了解其对储藏过程中种子老化劣变的影响,为解决粮食及种子储藏问题探寻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性能 非叶器官 光合组织结构 物质转运 籽粒灌浆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yntheses,characterization,and luminescence properties of Yb(Ⅲ)-based one-dimensional chain coordination polymer
3
作者 CHEN Wanting MIAO Chufei +4 位作者 LIU Yan ZHENG Bobi ZHENG Xiaoyu XU Han TIAN Jumei 《无机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72-1680,共9页
One Yb(Ⅲ)-based coordination polymer,{[Yb(H_(2)dhtp)1.5(H_(2)O)_(4)]·3H_(2)O}n(1)(H_(4)dhtp=2,5-dihydroxytere-phthalic acid),was fabricated and structurally characterized by single-crystal X-ray diffraction,IR,p... One Yb(Ⅲ)-based coordination polymer,{[Yb(H_(2)dhtp)1.5(H_(2)O)_(4)]·3H_(2)O}n(1)(H_(4)dhtp=2,5-dihydroxytere-phthalic acid),was fabricated and structurally characterized by single-crystal X-ray diffraction,IR,powder X-ray diffraction,X-ray diffraction,and elemental analysis.Complex 1 displays a 1D chain structure,and belongs to P1 group.The solid-state luminescent spectrum of 1 showed an emission band with the maximum at 508 nm(λex=408 nm).It exhibited the emission characteristic of the H_(4)dhtp ligand.The fluorescence of 1 in water displayed the stron-gest intensity.In detecting various metal ions,adding Zr^(4+)led to a blue shift in fluorescence,accompanied by an increase in intensity,whereas the presence of Fe^(3+)resulted in a decrease in luminescence.The changes observed in the IR spectrum indicate an interaction between Fe^(3+)/Zr^(4+)and complex 1,resulting in the variation of luminescence proper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ordination polymers STRUCTURE LUMINESCEN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85 nm semiconductor laser with shallow etched gratings
4
作者 YUE Yu-xin ZOU Yong-gang +5 位作者 FAN Jie FU Xi-yao ZHANG Nai-yu SONG Ying-min HUANG Zhuo-er MA Xiao-hui 《中国光学(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31-946,共16页
A new type of 785 nm semiconductor laser device has been proposed.The thin cladding and mode expansion layer structure incorporated into the epitaxy on the p-side significantly impacts the regulation of grating etchin... A new type of 785 nm semiconductor laser device has been proposed.The thin cladding and mode expansion layer structure incorporated into the epitaxy on the p-side significantly impacts the regulation of grating etching depth.Thinning of the p-side waveguide layer makes the light field bias to the n-side cladding layer.By coordinating the confinement effect of the cladding layer,the light confinement factor on the p-side is regulated.On the other hand,the introduction of a mode expansion layer facilitates the expansion of the mode profile on the p side cladding layer.Both these factors contribute positively to reducing the grating etching depth.Compared to the reported epitaxial structures of symmetric waveguides,the new structure significantly reduces the etching depth of the grating while ensuring adequate reflection intensity and maintaining resonance.Moreover,to improve the output performance of the device,the new epitaxial structure has been optimized.Based on the traditional epitaxial structure,an energy release layer and an electron blocking layer are added to improve the electronic recombination efficiency.This improved structure has an output performance comparable to that of a symmetric waveguide,despite being able to have a smaller gain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rface grating etching depth epitaxial structure recombination efficiency gain are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味子休眠前叶片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变化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许培磊 焦竹青 +5 位作者 王振兴 张庆田 李晓红 刘迎雪 赵滢 杨义明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B12期209-212,共4页
运用叶绿素荧光参数来指示植物早期休眠的状态,为调控植物休眠提供便捷有效的参考指标。以五味子一年生幼苗为试材,运用叶绿素荧光成像系统对五味子叶片休眠前的叶绿素荧光参数进行测定。结果显示,PSⅡ的最大量子效率Fv/Fm,光化学猝灭系... 运用叶绿素荧光参数来指示植物早期休眠的状态,为调控植物休眠提供便捷有效的参考指标。以五味子一年生幼苗为试材,运用叶绿素荧光成像系统对五味子叶片休眠前的叶绿素荧光参数进行测定。结果显示,PSⅡ的最大量子效率Fv/Fm,光化学猝灭系数qP,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的成像中叶脉变得突出;五味子进入休眠前,初始荧光Fo,qP及非调节性能量耗散Y(NO)显著升高,而最大荧光Fm,Fv/Fm,NPQ及调节性能量耗散Y(NPQ)显著降低。说明随PSⅡ反应中心原初光能转化效率降低,反应中心受到损伤失活,电子传递严重受阻,无法将过剩的光能以热的形式耗散,光损伤情况加重,光保护能力下降。综上,Fv/Fm,Y(NPQ)及Y(NO)或许可以作为指示五味子在休眠前期机体光合结构受到损伤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味子 叶绿素荧光 休眠 光合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水稻品种改良过程库源特征的变化 被引量:85
6
作者 黄育民 陈启锋 李义珍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3期271-278,共8页
观察了不同时期水稻主栽品种库源结构的演变,主要结果如下:(1)40多年来,福建省水稻品种经历了高秆品种、矮秆品种、杂交稻的演变,使稻谷产量提高55%;(2)随着品种的改良,水稻库容量增加63%.其中,20%依靠穗数的... 观察了不同时期水稻主栽品种库源结构的演变,主要结果如下:(1)40多年来,福建省水稻品种经历了高秆品种、矮秆品种、杂交稻的演变,使稻谷产量提高55%;(2)随着品种的改良,水稻库容量增加63%.其中,20%依靠穗数的增加,80%依靠每穗粒数的增加,而粒重和结实率变化不大;(3)随着品种的改良,反映源强的干物质积累总量(W)增加40%.W的增加主要依靠叶面积指数(LAI)的扩大和生长日数(D)的延长,净同化率(NAR)却有所下降.但由于冠层叶片由披散型改变为直立型,阳光可透入群体深层,减少了NAR随LAI增大而降低的速率,显著增加了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在营养器官的贮藏量和抽穗后干物质生产量,从而提高经济系数,确保在更高产量水平上的库源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品种改良 库源结构 产量库容 光合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株叶型冬小麦生长动态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行翠平 韩东翠 +2 位作者 史民芳 安林利 高海燕 《山西农业科学》 2003年第4期3-6,共4页
选用近3年参加国家和山西省区试的54个冬小麦品种,将其按株型紧凑与否,分为叶片直立、叶片半直立和叶片下披3类。在一般生产条件下,对这3种类型品种的产量结构、茎蘖动态、光合结构、叶面积、干物质积累和抗逆性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选用近3年参加国家和山西省区试的54个冬小麦品种,将其按株型紧凑与否,分为叶片直立、叶片半直立和叶片下披3类。在一般生产条件下,对这3种类型品种的产量结构、茎蘖动态、光合结构、叶面积、干物质积累和抗逆性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的生产环境和相应的栽培技术条件下,3种类型的品种都能获得高产,但在目前生产条件下,以直立型、半直立型品种较为经济,且易获得高产、稳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株叶型 生长动态 产量结构 茎蘖动态 光合结构 叶面积 干物质积累 抗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失水下5种喀斯特植物离体叶片叶绿素荧光的响应
8
作者 邢德科 于睿 +4 位作者 陈璐 吴沿友 赵玉国 李林 付为国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59-465,共7页
文章设置饱水及随后失水处理自然生长的5种喀斯特植物叶片,测定其叶绿素荧光参数,分析各植物光合过程的响应特征。结果显示:盐肤木(Rhus chinensis)PSII反应中心活性及电子传递受严重失水影响,而其稳定的光能转化及光化学效率得益于叶... 文章设置饱水及随后失水处理自然生长的5种喀斯特植物叶片,测定其叶绿素荧光参数,分析各植物光合过程的响应特征。结果显示:盐肤木(Rhus chinensis)PSII反应中心活性及电子传递受严重失水影响,而其稳定的光能转化及光化学效率得益于叶绿素浓度的不断增加;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和金银花(Lonicera japonica)的叶绿素浓度逐渐升高随后趋于稳定,构树PSII反应中心对失水敏感,其活性及光能转化对随后持续失水逐渐适应。金银花光合结构及PSII反应中心表现稳定;火棘(Pyracantha fortuneana)叶绿素浓度从第4小时开始增加,光合结构趋于稳定,电子传递速率及光能转化逐渐增加;杨梅(Myrica rubra)电子传递速率及光化学效率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势 叶绿素荧光 光化学淬灭 电子传递速率 光合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ynthesis,crystal structure and photo-physical properties of tris(4-methyl-2,5-diphenylpyridine)iridium for OLED
9
作者 FENG Yangyang XU Mingming +4 位作者 WANG Hongyou ZHU Yunyao LUO Yuan LEI Huaidong CHEN Honglai 《贵金属》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32,共5页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OLEDs)have important applications in the field of next-generation displays and lighting,and phosphorescent iridium complexes are an important class of electroluminescent phosphorescent ma...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OLEDs)have important applications in the field of next-generation displays and lighting,and phosphorescent iridium complexes are an important class of electroluminescent phosphorescent materials.In this paper,Ir(bmppy)_(3),tris(4-methyl-2,5-diphenylpyridine)iridium,was synthesized and elvaluted for photo-physical characteristics.Single crystals suitale for X-ray diffraction(XRD)were grown from a mixture solvent of dichloromethane and absolute ethanol.The composition and structur of Ir(bmppy)_(3)were determined by element analysis,NMR spectra and XRD.The complex crystallizes in the monoclinic symmetry with the space group P21/c with a slightly distorted octahedral configuration.As measured by UV-Visible and photoluminescence spectra,Ir(bmppy)_(3) displays a maximum emission at at 527 nm at ambient temperature,a typical green-emitting profile.The complex has potential for application in the OLED indust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LED iridium complex phosphorescent material crystal structure photo-physical properties Ir(bmppy)_(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地区几种常见单叶与复叶树种叶内生物量分配及异速生长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金明 叶玉媛 刘锦春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6-84,共9页
以6种复叶和7种单叶树种为材料,对叶内光合结构和支撑结构的生物量分配及异速生长关系在单叶和复叶树种中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单叶树种支撑结构的生物量投资比例显著大于复叶。单叶树种的支撑结构质量比与叶大小(叶面积和总... 以6种复叶和7种单叶树种为材料,对叶内光合结构和支撑结构的生物量分配及异速生长关系在单叶和复叶树种中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单叶树种支撑结构的生物量投资比例显著大于复叶。单叶树种的支撑结构质量比与叶大小(叶面积和总叶干重)无明显的相关性,其光合结构与支撑结构呈等速生长关系;复叶树种的支撑结构质量比随叶大小的增加而增加,其光合结构与支撑结构呈显著的异速生长关系,且支撑结构的增长速率大于光合结构的增长速率。在物种水平上,同一叶类型植物不同物种的叶内支撑结构质量比和叶大小的关系呈不同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型 光合结构 支撑结构 生物量分配 异速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麦芒对籽粒产量的作用 被引量:7
11
作者 高如嵩 张宝军 李文瑞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241-247,共7页
1982—1987年剪芒、剪叶试验结果表明,大麦诸光合器官对产量的作用表现为:芒>旗叶>倒2叶>倒3叶。芒的作用因品种类型和灌浆期的气候生态条件不同而异,六棱大麦芒的作用大于二棱大麦。在温度较高,光照充足和雨量较少的年份,芒... 1982—1987年剪芒、剪叶试验结果表明,大麦诸光合器官对产量的作用表现为:芒>旗叶>倒2叶>倒3叶。芒的作用因品种类型和灌浆期的气候生态条件不同而异,六棱大麦芒的作用大于二棱大麦。在温度较高,光照充足和雨量较少的年份,芒对粒重的贡献较大;反之,在温度较低,光照不足和雨量较多的年份则较小。灌浆期芒上喷尿素加 KH_2PO_4液体肥料能显著提高芒的光合强度,增加千粒重1.3—3.4克。芒对产量贡献卓越的主要原因在于其光合细胞结构复杂,光合面积大和叶绿素含量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芒 光合细胞结构 产量 大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