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埋滴灌下不同滴灌量对玉米花后碳代谢和光合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5
1
作者 杨恒山 张雨珊 +3 位作者 葛选良 李维敏 郭子赫 郭暖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614-2624,共11页
为探明浅埋滴灌下不同滴灌量对玉米花后碳代谢和光合氮利用效率的影响,以传统畦灌常规灌量(4000 m^(3)hm^(-2))为对照,设置浅埋滴灌传统畦灌常规灌量40%(W1:1600 m^(3)hm^(-2))、50%(W2:2000 m^(3)hm^(-2))和60%(W3:2400 m^(3)hm^(-2))... 为探明浅埋滴灌下不同滴灌量对玉米花后碳代谢和光合氮利用效率的影响,以传统畦灌常规灌量(4000 m^(3)hm^(-2))为对照,设置浅埋滴灌传统畦灌常规灌量40%(W1:1600 m^(3)hm^(-2))、50%(W2:2000 m^(3)hm^(-2))和60%(W3:2400 m^(3)hm^(-2))3个处理,研究浅埋滴灌下不同滴灌量玉米产量和花后叶源特性、光合特性、光合碳代谢关键酶活性、光合氮素利用效率、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18—2020年玉米籽粒产量W3与CK差异不显著,W2和W1均显著低于CK,3年产量平均降低3.91%和11.18%;滴灌下W3产量与W2差异均不显著,但显著高于W1,3年平均产量分别较W1增加17.56%、9.06%和9.56%。开花期W3和CK瞬时光合利用率、瞬时水分利用效率和瞬时羧化速率均较高且二者差异均不显著,W1均最低,气孔限制值的表现则相反。叶源特性和光合碳代谢相关酶活性花后30 d至成熟期W1和W2均低于W3,W3优于CK,其中,单株叶面积、比叶重、穗位叶叶绿素含量和光合势W3较CK平均提高了20.29%、3.03%、14.80%和21.37%,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丙酮酸磷酸双激酶、苹果酸酶、苹果酸脱氢酶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活性W3分别较CK提高19.66%、12.53%、10.67%、21.17%和11.72%。花后至花后50 d,CK和W3光合氮素利用效率均较高且二者差异不显著,其中花后20 d至50 d CK和W3均显著高于W1,花后50 d至成熟期W3分别较CK、W2和W1提高3.24%、3.29%和7.40%。花后50 d至成熟期W3蔗糖最高且与CK、W1的差异显著,W3分别较W2、CK和W1提高11.31%、14.02%和43.48%;花后30 d至成熟期W3可溶性糖含量均最高,W3分别较W2、CK和W1提高14.06%、17.78%和34.20%;花后50 d至成熟期CK淀粉含量最高且与W3的差异不显著,CK分别较W3、W2和W1提高8.01%、14.52%和26.69%。由此可见,浅埋滴灌下灌量达传统畦灌常规灌量60%时,玉米花后叶源特性较好,光合碳代谢酶活性较强,光合氮素利用效率、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和产量均较高,可为玉米合理灌溉和节水稳产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滴灌 滴灌量 玉米 碳代谢 光合氮素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级杂交稻叶片光合特性、光合氮素利用效率和产量对不同施氮量的响应 被引量:7
2
作者 彭金凤 刘婷婷 +7 位作者 许桂玲 冯跃华 王晓珂 李杰 罗强鑫 PHONENASAY Somsana 韩志丽 卢苇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0-36,共7页
为探明超级杂交稻叶片光合特性、光合氮素利用效率和产量对不同施氮量的响应特征,以Q优6号(V1)、宜香优2115(V2)为材料,于2019年在贵州省黄平县进行了不同施氮量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在孕穗期,最大电子传递速率(J_(ma... 为探明超级杂交稻叶片光合特性、光合氮素利用效率和产量对不同施氮量的响应特征,以Q优6号(V1)、宜香优2115(V2)为材料,于2019年在贵州省黄平县进行了不同施氮量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在孕穗期,最大电子传递速率(J_(max))和单位叶面积氮含量(N_(area))呈上升趋势,表观光量子效率(AQE)、净光合速率(P_(n))和光合氮素利用效率(PNUE)(除N0处理外)呈先升后降趋势,而光补偿点(LCP)和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_i)表现相反;在抽穗期,气孔导度(G_(s))、LCP和N_(area)呈先升后降趋势,而PNUE呈相反趋势。每穗粒数和实际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而有效穗数呈上升趋势,千粒重和结实率呈下降趋势。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在孕穗期,Q优6号的P_(n)、N_(area)和AQE呈先升后降趋势、C_(i)与之相反,宜香优2115的P_(n)、N_(area)和AQE呈上升趋势、C_(i)呈下降趋势;在抽穗期,两个品种的N_(area)均呈上升趋势,LCP均呈先升后降趋势。此外,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两个品种产量及其构成因子变化趋势一致,千粒重和结实率均呈下降趋势,实际产量呈先升后降趋势。两个品种间,水稻孕穗期的PNUE,抽穗期的P_(n)、N_(area)和PNUE,以及千粒重和结实率均为宜香优2115显著高于Q优6号,每穗粒数和实际产量表现相反。在本试验条件下,回归分析结果表明,Q优6号获得最高产量的施氮量为188.13 kg/hm^(2),最高产量可达13 237.89 kg/hm^(2);宜香优2115获得最高产量的施氮量为107.16 kg/hm^(2),最高产量可达10 027.35 kg/hm^(2)。总的来说,在75~225 kg/hm^(2)的施氮量范围内,增施氮肥能促进叶片气孔张开和吸收CO_(2)参与光合作用,促进CO_(2)转化成稳定的碳水化合物,同时提高叶片光合速率和光合氮素利用效率,进而实现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施氮量 光合特性 光合氮素利用效率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氮素形态对茅苍术光合特性和光合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马国珠 张莉 +5 位作者 付国占 王婧 张艳玲 信龙飞 孙万慧 程怡新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84-189,共6页
研究不同氮素形态对茅苍术光合特性和氮素吸收的影响,为其栽培氮肥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以一年生茅苍术为材料,研究不施氮肥、施用硝态氮、铵态氮和酰胺态氮对茅苍术叶片光响应曲线和光合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肥可不... 研究不同氮素形态对茅苍术光合特性和氮素吸收的影响,为其栽培氮肥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以一年生茅苍术为材料,研究不施氮肥、施用硝态氮、铵态氮和酰胺态氮对茅苍术叶片光响应曲线和光合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肥可不同程度改善叶片光合特性,其中硝态氮处理的叶绿素含量、表观光量子效率、最大净光合速率,光饱和点、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均最高,但其光补偿点和胞间二氧化碳浓度显著低于铵态氮和酰胺态氮处理。同时,硝态氮处理能显著增大叶面积、降低比叶重,促进植株生长,使得其整株生物量比铵态氮和酰胺态氮处理提高6.89%和17.05%。此外,硝态氮处理还增加叶片氮素含量,提高光合氮素利用效率,分别比铵态氮和酰胺态氮处理提高2.43%和6.76%。可见,茅苍术光合特性对硝态氮更敏感,施用硝态氮肥能改善光能特性,促进氮素高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茅苍术 氮素形态 光合特性 光合氮素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遮荫水平下香榧苗期光合作用及氮分配的响应机制 被引量:29
4
作者 宋洋 廖亮 +4 位作者 刘涛 蒋燕锋 喻卫武 胡渊渊 吴家胜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5-63,共9页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遮荫水平下香榧苗期的生长指标、气体交换参数、光合色素含量和叶氮含量的差异,初步探讨不同遮荫水平下香榧苗期光合作用及氮分配的响应机制。【方法】以2年生香榧苗为材料,测定不同遮荫水平(0,50%,75%和90%遮荫水...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遮荫水平下香榧苗期的生长指标、气体交换参数、光合色素含量和叶氮含量的差异,初步探讨不同遮荫水平下香榧苗期光合作用及氮分配的响应机制。【方法】以2年生香榧苗为材料,测定不同遮荫水平(0,50%,75%和90%遮荫水平)下香榧苗的苗高、地径、生物量及叶片的光响应、二氧化碳(CO_2)响应曲线、叶绿素和叶氮含量等指标。【结果】随遮荫水平的增加,香榧苗叶色逐渐增绿;地径增量和生物量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中50%和75%遮荫水平下的地径增量最高,分别为0遮荫下的215.2%和233.6%(P<0.05),为90%遮荫下的161.4%和175.2%(P<0.05);75%遮荫水平下的生物量最高,分别为0,50%,90%遮荫下的141.0%,111.5%和114.0%(P<0.05)。随遮荫水平的增加,香榧苗的根冠比逐渐降低,但其叶片的叶绿素a(Chla)、叶绿素b(Chlb)和类胡萝卜素(Car)含量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随遮荫水平的增加,香榧苗期叶片的光饱和点(LSP)、光补偿点(LCP)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其表观量子效率(AQY)呈逐渐升高的趋势;其最大净光合速率(P_(max))、最大Ru BP羧化速率(V_(cmax))及Ru BP再生的光合电子传递速率(J_(max))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这些参数在50%和75%遮荫水平下最高;但其单位面积上的叶氮含量(N_a)呈逐渐降低的趋势。随遮荫水平的增加,分配到羧化作用的N素(N_c)、能量代谢的N素(N_B)、捕光色素的N素(N_L)、光合氮素利用效率(PNUE)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除N_L外其他参数均在75%遮荫水平下最高。【结论】遮荫处理能有效地促进香榧苗的生长;有效加强香榧苗对早晨或傍晚弱光的利用,这有利于植物体的生长发育。而过度遮荫(90%遮荫水平)的香榧苗P_(max)显著降低,这可能与其为了捕获更多的光能,将更多资源用于捕光蛋白上,而导致光合能力下降有关。与50%遮荫水平相比,75%遮荫水平的香榧苗将更多的氮素分配到光合机构(Nc和N_B)中,从而显著提高PNUE。综上所述,前期苗木培育中,给予香榧苗75%遮荫水平有利于其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榧 生物量 光合特性 叶氮含量 光合氮素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素类型与施肥深度对冬小麦花后旗叶光合特性与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曲晓莲 李耕 +2 位作者 仲锦维 王升臣 张雅芹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88-95,共8页
为探究尿素类型与施肥深度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试验于2015—2016年和2016—2017年冬小麦生长季进行。采用裂区试验设计,尿素类型为主区,施肥深度为副区,主副区各设两个水平,通过对不同处理下冬小麦花后旗叶光合特性及不同指标的关系研究... 为探究尿素类型与施肥深度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试验于2015—2016年和2016—2017年冬小麦生长季进行。采用裂区试验设计,尿素类型为主区,施肥深度为副区,主副区各设两个水平,通过对不同处理下冬小麦花后旗叶光合特性及不同指标的关系研究,从生理学角度揭示产量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相较于普通尿素处理,普-控释尿素处理可显著提高单位面积穗数和千粒重,进而获得高产;相较于浅施(5 cm),尿素深施(10 cm)可显著提高冬小麦产量。普-控释尿素处理显著提高花后旗叶面积和净光合速率(Pn),有效延缓叶片衰老,旗叶面积、净光合速率与千粒重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因而,小麦千粒重提高;干物质量的增长小于旗叶面积的增长,比叶重较普通尿素处理降低。同时,由于叶面积的增加,普-控释尿素处理的旗叶氮含量及单位叶面积氮含量(N_(area))均有下降趋势,但光合氮素利用效率(PNUE)显著提高。花后旗叶面积、干重及光合氮素利用效率随尿素施用深度的增加显著提高。普-控释尿素深施处理可显著提高ABS/CSm、TRo/CSm、ETo/CSm,有效改善光系统Ⅱ(PSⅡ)对光能的吸收和利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尿素类型 施肥深度 光合特性 光合氮素利用效率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年代大豆品种叶片氮含量及其与净光合速率的关系 被引量:21
6
作者 李大勇 陈展宇 +4 位作者 徐克章 张治安 武志海 季平 张鹏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71-178,共8页
为了解大豆品种遗传改良过程中叶片氮含量的变化及其与净光合速率的关系,对吉林省1923-2004年间育成的21个大豆品种的叶片氮含量和光合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叶片氮含量与育成年代在R2期和R6期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但在R4期呈不显... 为了解大豆品种遗传改良过程中叶片氮含量的变化及其与净光合速率的关系,对吉林省1923-2004年间育成的21个大豆品种的叶片氮含量和光合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叶片氮含量与育成年代在R2期和R6期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但在R4期呈不显著负相关。在R2期和R6期,大豆品种间叶片单位叶面积氮含量增长率明显大于净光合速率增长率,导致了氮素光合利用效率与育成年代呈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在R4期,现代品种叶片单位叶面积氮含量低于老品种,而净光合速率仍高于老品种,导致了氮素光合利用效率与育成年代呈显著正相关。叶片氮含量高,叶绿素含量就高,净光合速率也高,但氮素光合利用效率却低;可将R4期氮素光合利用效率作为高产品种选育的一个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叶片氮含量 光合速率 氮素光合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年代水稻品种叶片氮含量变化及其与净光合速率的关系 被引量:10
7
作者 崔菁菁 徐克章 +3 位作者 武志海 陈展宇 张治安 吴春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0-77,86,共9页
【目的】探索在遗传改良过程中水稻植株叶片全氮含量的变化及其与净光合速率的关系,明确其在不同年代的变化趋势。【方法】以吉林省1958-2005年育成的33个水稻品种为材料,用凯氏定氮法测定植株叶片全氮含量,用LI-6400型光合测定系统测... 【目的】探索在遗传改良过程中水稻植株叶片全氮含量的变化及其与净光合速率的关系,明确其在不同年代的变化趋势。【方法】以吉林省1958-2005年育成的33个水稻品种为材料,用凯氏定氮法测定植株叶片全氮含量,用LI-6400型光合测定系统测定功能叶片净光合速率,研究在遗传改良过程中吉林省不同年份育成水稻品种叶片全氮含量与其光合特性的协同进化规律。【结果】随着水稻品种育成年代的推进,叶片全氮含量、叶绿素含量、比叶重、净光合速率均呈增加趋势,而氮素光合利用效率则呈降低趋势;在抽穗期和抽穗后10d,叶片全氮含量与育成年代分别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在抽穗期30d,叶绿素含量与育成年代呈极显著正相关;在抽穗期和抽穗后10d,比叶重与育成年代分别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在抽穗后10d,净光合速率与育成年代呈显著正相关;而在抽穗期和抽穗后10d,氮素光合利用效率与育成年代呈极显著负相关;抽穗期水稻叶片全氮含量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水稻品种遗传改良过程中,植株叶片氮含量和净光合速率都得到了显著提高,但叶片氮含量的增加幅度明显大于净光合速率的增长,因此在品种改良过程中应注重叶片净光合速率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叶片全氮含量 光合速率 氮素光合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岳山典型阔叶乔木冠层叶片性状的分布格局 被引量:5
8
作者 苗艳明 吕金枝 毕润成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83-486,共4页
以太岳山4种阔叶乔木不同冠层高度的叶片为研究对象,用LI-3000A叶面积仪和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分别测定了这4种乔木不同冠层高度叶片的叶面积大小和单位面积的叶光饱和速率(Aarea);同时测定了其叶氮含量;计算了其比叶面积(SLA... 以太岳山4种阔叶乔木不同冠层高度的叶片为研究对象,用LI-3000A叶面积仪和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分别测定了这4种乔木不同冠层高度叶片的叶面积大小和单位面积的叶光饱和速率(Aarea);同时测定了其叶氮含量;计算了其比叶面积(SLA)、单位面积叶氮含量(Narea)、单位重量叶氮含量(Nmass)、单位重量的叶光饱和速率(Amass)和光合氮素利用效率(PNUE),对植株不同冠层高度叶片的SLA、叶氮和光合特性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Aarea、Amass、Nmass、PNUE、SLA和Narea在树冠上层、中层和下层的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01),表明树冠不同高度的叶片性状参数差异较大;在相同SLA下,Nmass和Narea在冠层中的分布均表现为中层>上层>下层,并出现平行位移现象;Aarea和Nmass都以中层值最大,表明冠层光合能力分布格局以中层相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叶面积 单位面积叶氮含量 单位重量叶氮含量 单位重量的叶光饱和速率 单位面积的叶光饱和速率 光合氮素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