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6种生态型香根草光合光响应特征及光合参数日变化的比较 被引量:6
1
作者 周强 胡淑宝 +3 位作者 王青青 李贵生 唐丽 於丙军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90-696,共7页
为了研究不同生态型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的光合生理差异,比较了Karnataka、Sunshine、Huffman、Kandy、Monto和Veriveria nermorlis这6种生态型香根草的光合光响应特征和光合参数日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除表观量子效率(AQY)外,... 为了研究不同生态型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的光合生理差异,比较了Karnataka、Sunshine、Huffman、Kandy、Monto和Veriveria nermorlis这6种生态型香根草的光合光响应特征和光合参数日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除表观量子效率(AQY)外,6种生态型香根草的光饱和点(LSP)、光补偿点(LCP)、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暗呼吸速率(Rd)和光合作用日变化均存在明显差异。其中Karnataka和Veriveria nermorlis的LSP、LCP和Pn,max较高;而Sunshine和Kandy的LSP较低,Sunshine和Huffman的LCP较低,Monto的Pn,max最低,Karnataka的Rd较高,而Huffman的Rd较低。Karnataka和Veriveria nermorlis的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呈单峰型,在中午12:00达到最大值;其余4种生态型则呈双峰型,低谷出现在12:00。通过Pn与大气温度(Ta)、大气CO2浓度(Ca)、大气相对湿度(HR)、光照强度(PAR)等生态因子的相关性、通径和决策分析发现,PAR是影响6种生态型香根草Pn日变化的主要决定因子,HR是影响Karnataka、Huffman、Monto和Veriveria nermorlis的Pn日变化的主要限制因子,而Ta是影响Sunshine和Kandy的Pn日变化的主要限制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根草 生态型 光合光响应曲线 光合参数日变化 生态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泡桐“毛白33”与其回交一代的光合特性比较 被引量:5
2
作者 王楠 李芳东 +2 位作者 莫文娟 王炜炜 叶金山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1-56,共6页
为了比较自然条件下杂交泡桐"毛白33"(TF33)和其回交一代(BC1(194)、BC1(192))的光合生理差异,采用Li-6400 XT光合测定系统,分别测定了其生长季内6—10月份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摩尔分数、蒸腾速率(Tr)等... 为了比较自然条件下杂交泡桐"毛白33"(TF33)和其回交一代(BC1(194)、BC1(192))的光合生理差异,采用Li-6400 XT光合测定系统,分别测定了其生长季内6—10月份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摩尔分数、蒸腾速率(Tr)等光合参数的日变化,以揭示参试无性系的光合能力与主要生理生态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1)6月份TF33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为双峰曲线,而BC1(194)和BC1(192)的为单峰型曲线,7—10月份参试无性系均为双峰型曲线且存在明显的"午休"现象。(2)6月份时BC1(192)叶片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和光饱和点(PLS)显著高于BC1(194)和TF33,其超亲优势率分别为36.23%和34.49%,平均净光合速率(Pa)超亲杂种优势率为2.90%,光补偿点(PLC)和暗呼吸速率(Rd)差别不大。(3)7、8月份时,BC1(194)较TF33的光补偿点(PLC)和暗呼吸速率(Rd)有显著的负向优势。(4)10月份时BC1(194)和BC1(192)的表观量子效率和最大净光合速率显著高于TF33,光补偿点和暗呼吸速率显著低于TF33,Pa超亲杂种优势率分别为23.85%和5.52%。(5)除10月份TF33和BC1(194)的净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相关不显著、BC1(192)的净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呈极显著相关外,6—9月份净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午间净光合速率的降低可能是由气孔因素引起的。研究表明,整个生长季杂交泡桐回交一代只在生长初期和末期有显著的光合速率优势,其可能存在光合时间上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泡桐 回交一代 光合参数日变化 光合生理 杂种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种半蒴苣苔属植物光合特性的比较 被引量:2
3
作者 李莹 吕惠珍 +1 位作者 黄雪彦 郭晓云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9-25,共7页
对半蒴苣苔属(Hemiboea C.B.Clarke)植物半蒴苣苔(H.henryi C.B.Clarke)、贵州半蒴苣苔(H.cavaleriei H.Lév.)、疏脉半蒴苣苔(H.cavaleriei var.paucinervis W.T.Wang et Z.Y.Li ex Z.Y.Li)、华南半蒴苣苔(H.follicularis... 对半蒴苣苔属(Hemiboea C.B.Clarke)植物半蒴苣苔(H.henryi C.B.Clarke)、贵州半蒴苣苔(H.cavaleriei H.Lév.)、疏脉半蒴苣苔(H.cavaleriei var.paucinervis W.T.Wang et Z.Y.Li ex Z.Y.Li)、华南半蒴苣苔(H.follicularis C.B.Clarke)和红苞半蒴苣苔(H.rubribracteata Z.Y.Li et Yan Liu)叶片的光合特性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5种植物的光合参数及其日变化曲线、光响应参数〔(包括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表观量子效率(AQY)、光补偿点(LCP)和光饱和点(LSP)〕、CO2响应参数〔包括CO2饱和净光合速率(CSPn)、羧化效率(CE)、CO2补偿点(CCP)和CO2饱和点(CSP)〕均有较大差异。半蒴苣苔、疏脉半蒴苣苔和红苞半蒴苣苔的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曲线均呈“单峰型”,而贵州半蒴苣苔和华南半蒴苣苔的Pn日变化曲线均呈“双峰型”且“午休”现象明显;贵州半蒴苣苔和疏脉半蒴苣苔的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日变化曲线均呈“单峰型”,而其他3种植物的Gs和Tr日变化曲线均类似“双峰型”;5种植物的胞间CO2浓度(Ci)日变化均呈先降后升的趋势;此外,5种植物的Pn与Gs均呈显著正相关、与Tr均呈正相关、与Ci均呈负相关。5种植物的光响应曲线和CO2响应曲线均有差异,但在光合有效辐射(PAR)低于200μmol·m^-2·s^-1环境CO2浓度(Ce)低于800μmol·moL^-1的条件下,它们的Pn均随PAR或Ce的升高急剧增加。5种植物中,贵州半蒴苣苔的Pmax最高,疏脉半蒴苣苔的CSPn最高;贵州半蒴苣苔的LCP最高(55.74μmol·m^-2·s^-1,其他4种的LCP均小于10μmol·m^-2·s^-1 5种植物的LSP均介于600-800μmol·m^-2·s^-1间,CCP介于50-150μmol·moL^-1之间,而CSP均在1 000μmol·moL^-1以上。研究结果揭示:供试5种植物均为阴生植物,但因产地生境及遗传特性差异使它们各自适应不同的光照条件,因而,在引种栽培过程中应根据各种类的光合特性采取适当的遮阳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蒴苣苔属 光合速率 光合参数日变化 光响应曲线 CO2响应曲线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