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套灌区食用向日葵光合作用的光响应曲线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云文丽 侯琼 +2 位作者 王海梅 张超 闫伟兄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05-410,共6页
以食用向日葵为材料,采用开放式气路测定不同发育阶段(两对真叶、13-14片叶、现蕾期、开花期、开花后20d)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二氧化碳浓度、蒸腾速率等相关指标,并运用Michaelis-Menten模型对净光合速率进行了模拟,计算了光... 以食用向日葵为材料,采用开放式气路测定不同发育阶段(两对真叶、13-14片叶、现蕾期、开花期、开花后20d)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二氧化碳浓度、蒸腾速率等相关指标,并运用Michaelis-Menten模型对净光合速率进行了模拟,计算了光响应曲线的特征参数。结果表明:在试验设置光强下,各个生长发育期净光合速率(Pn)随着光合光通量密度(photosynthetic photon flux density,PPFD)的增加而增加,增加幅度随着植株由营养生长到生殖生长达到最大,之后随着叶片的衰老趋于平缓;在河套灌区食用向日葵的整个生育期,表观初始量子效率α大多在0.067~0.083之间变化。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在14.61~64.16μmol.m-2.s-1之间变化,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的变化范围分别为41.17~107.83μmol.m-2.s-1和2 382.89~3 600.51μmol.m-2.s-1,表明向日葵具有高光能利用率,是耐阴性较差特别喜光的典型阳生植物。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不同发育期向日葵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明显增加,而胞间CO2浓度降低。当光强<500μmol.m-2.s-1时,各发育期的WUE(水分利用效率)随光的增加快速上升,但当PPFD>500μmol.m-2.s-1后,两对真叶期仍以较高的速率增加未见减少,其他生长发育期WUE随光强呈现抛物线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日葵 光响应曲线 生长发育期 光合速率 光合参数 光合光通量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磷水平下雷竹幼苗叶绿素荧光特性 被引量:7
2
作者 郭安娜 桂仁意 +2 位作者 宋瑞生 潘月 戎洁庆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14,共6页
为了解不同磷水平下雷竹Phyllostachys violascens幼苗叶片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变化,试验以无性繁殖的雷竹幼苗作为试验材料,采用砂培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磷水平(0,0.5,5.0,50.0,500.0 mg.L-1)对雷竹幼苗叶绿素荧光参数和光通量密度-光... 为了解不同磷水平下雷竹Phyllostachys violascens幼苗叶片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变化,试验以无性繁殖的雷竹幼苗作为试验材料,采用砂培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磷水平(0,0.5,5.0,50.0,500.0 mg.L-1)对雷竹幼苗叶绿素荧光参数和光通量密度-光合电子传递速率(PAR-ETR)响应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磷质量浓度的升高,幼苗叶片潜在光化学活性(Fo/Fm)呈逐渐降低趋势,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在0~50.0 mg.L-1磷质量浓度范围内逐渐下降。磷质量浓度为5.0 mg.L-1时,初始荧光(Fo),最大荧光(Fm),适时最小荧光(Ft)和可变荧光(Fv)均达到最大值,电子传递速率(ETR)和光系统Ⅱ(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Y)较大,光化学猝灭系数(qP)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和NPQ)相对较低,说明在5.0 mg.L-1磷质量浓度下,雷竹幼苗叶片的光合能力较强,接近适宜雷竹幼苗生长的磷质量浓度。磷质量浓度过高(50.0和500.0 mg.L-1)均导致雷竹幼苗叶片ETR下降,热耗散增加,光化学效率和光量子产额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生理学 雷竹 叶绿素荧光 光通量密度-光合电子传递速率(PAR-ETR)响应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