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两种果蝠对光叶桑(Morus macroura)果实的取食及种子传播
被引量:
3
1
作者
唐占辉
盛连喜
+2 位作者
马逊风
曹敏
张树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895-1902,共8页
从2005年3月到2006年5月,在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沟谷雨林保护区内研究了两种果蝠——棕果蝠(Rousettusleschenaulti)和犬蝠(Cynopterussphinx)取食光叶桑(Morusmacroura)果实的行为、夜栖息地分布、散布种子方式及范围等。借...
从2005年3月到2006年5月,在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沟谷雨林保护区内研究了两种果蝠——棕果蝠(Rousettusleschenaulti)和犬蝠(Cynopterussphinx)取食光叶桑(Morusmacroura)果实的行为、夜栖息地分布、散布种子方式及范围等。借助月光对果蝠的行为进行直接观察,发现它们的取食活动一般在天黑20~40min开始,取食高峰发生在22:00~22:30和23:00~23:30之间,这两个取食高峰期平均取食次数(平均值±标准误)为(13.5±2.5)和(15.0±2.3)次,最低的取食频率发生在19:00~19:30和20:30~21:00之间,分别取食(0.2±0.2)和(0.7±0.5)次。果蝠很少在母树上取食成熟的果实,相反它们用嘴叼下果实并携带到夜栖息地去进食,通常这些夜栖息地是具有密闭树冠、密集枝条的树种。夜栖息地在母树周围的分布根据环境中适合它们栖息的树种和分布而决定,不同母树周围其夜栖息地分布具有非常大的变异与空间异质性。钝叶榕(Ficuscurtipes)、铁力木(Mesuaferrea)和糖胶树(Alstoniascholaris)是果蝠最喜爱的夜栖息地。在同样的情况下,尽管需要飞行更远的距离,两种果蝠都比较喜欢寻找具有许多枝条和小枝并且有复杂树冠的树木作为夜栖息地。两种果蝠取食光叶桑果实时,一部分种子通过消化道消化后被排泄出来,另外的一部分伴随着咀嚼后的果渣被吐出来,通过这两种方式,散布了大量的种子,再加上在飞行中也有排泄的习性,它们传播的种子在空间上更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犬蝠
棕果蝠
光叶桑
取食
种子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ITS分析云南光叶桑和钦州长果桑在桑属中的亲缘关系及分化时间
被引量:
4
2
作者
陈仁芳
陈祥平
+3 位作者
范小敏
陈家元
刘泽听
虞志伟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7,共6页
云南光叶桑、钦州长果桑在形态分类学上均属同一桑种Morus macroura。通过PCR扩增2份地方品种资源材料的ITS序列并分析序列差异及构建系统进化树,阐明各自在桑属中的遗传分化关系。2份材料的ITS序列长度均为576 bp,其中:云南光叶桑的G+...
云南光叶桑、钦州长果桑在形态分类学上均属同一桑种Morus macroura。通过PCR扩增2份地方品种资源材料的ITS序列并分析序列差异及构建系统进化树,阐明各自在桑属中的遗传分化关系。2份材料的ITS序列长度均为576 bp,其中:云南光叶桑的G+C含量为59.90%,碱基序列45位A变G,560位T变G,与昆明奶桑(Morus macroura)、荥经川桑(Morus notabilis)、云南毛叶奶桑(Morus macroura var.mawa)、云南长穗桑(Morus wittiorum)、云南奶桑(Morus macroura)、雅安华桑(Morus cathayana)同在第Ⅰ类群,有较近的亲缘关系;钦州长果桑的G+C含量为59.72%,碱基序列45位为A,560位T变G,与云南华桑(Morus cathayana)同在第Ⅱ类群,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应用松散分子钟方法估算云南光叶桑与荥经川桑、雅安华桑、云南长穗桑的分化时间为8.23 Ma,钦州长果桑与云南华桑的分化时间为9.67 Ma,二者起源的地质年代是新第三纪中新世与上新世之交,是为了抵御地球寒冷、旱化,向南、向山地迁移形成的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
桑
属
云南
光叶桑
钦州长果
桑
亲缘关系
分歧年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光叶桑中的Diels-Alder型加合物
被引量:
3
3
作者
戴胜军
陈若芸
于德泉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9-122,共4页
目的:对光叶桑(Morus macroura)中的Diels-Alder型加合物进行研究。方法:硅胶、Sephadex LH-20、Rp C-18、Rp C-8色谱柱分离纯化,理化性质、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鉴定8个Diels-Alder型加合物,分别为albafuranC(1)、kuwanon ...
目的:对光叶桑(Morus macroura)中的Diels-Alder型加合物进行研究。方法:硅胶、Sephadex LH-20、Rp C-18、Rp C-8色谱柱分离纯化,理化性质、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鉴定8个Diels-Alder型加合物,分别为albafuranC(1)、kuwanon P(2)、kuwanon Y(3)、kuwanon X(4)、mulberrofuran j(5)、mulberrofuran C(6)、kuwanon J(7)和sorocein A(8)。结论:化合物1~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8为首次从桑属植物中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叶桑
Diels-Alder型加合物
结构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两种果蝠对光叶桑(Morus macroura)果实的取食及种子传播
被引量:
3
1
作者
唐占辉
盛连喜
马逊风
曹敏
张树义
机构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东北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895-1902,共8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研究与管理开放实验室资助项目(1199970211)~~
文摘
从2005年3月到2006年5月,在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沟谷雨林保护区内研究了两种果蝠——棕果蝠(Rousettusleschenaulti)和犬蝠(Cynopterussphinx)取食光叶桑(Morusmacroura)果实的行为、夜栖息地分布、散布种子方式及范围等。借助月光对果蝠的行为进行直接观察,发现它们的取食活动一般在天黑20~40min开始,取食高峰发生在22:00~22:30和23:00~23:30之间,这两个取食高峰期平均取食次数(平均值±标准误)为(13.5±2.5)和(15.0±2.3)次,最低的取食频率发生在19:00~19:30和20:30~21:00之间,分别取食(0.2±0.2)和(0.7±0.5)次。果蝠很少在母树上取食成熟的果实,相反它们用嘴叼下果实并携带到夜栖息地去进食,通常这些夜栖息地是具有密闭树冠、密集枝条的树种。夜栖息地在母树周围的分布根据环境中适合它们栖息的树种和分布而决定,不同母树周围其夜栖息地分布具有非常大的变异与空间异质性。钝叶榕(Ficuscurtipes)、铁力木(Mesuaferrea)和糖胶树(Alstoniascholaris)是果蝠最喜爱的夜栖息地。在同样的情况下,尽管需要飞行更远的距离,两种果蝠都比较喜欢寻找具有许多枝条和小枝并且有复杂树冠的树木作为夜栖息地。两种果蝠取食光叶桑果实时,一部分种子通过消化道消化后被排泄出来,另外的一部分伴随着咀嚼后的果渣被吐出来,通过这两种方式,散布了大量的种子,再加上在飞行中也有排泄的习性,它们传播的种子在空间上更广泛。
关键词
犬蝠
棕果蝠
光叶桑
取食
种子传播
Keywords
frugivorous bat
seed dispersal
Morus macroura
Rousettus leschenauhi
Cynopterus sphinx
Xishuangbanna
分类号
Q948 [生物学—植物学]
Q958.12 [生物学—动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ITS分析云南光叶桑和钦州长果桑在桑属中的亲缘关系及分化时间
被引量:
4
2
作者
陈仁芳
陈祥平
范小敏
陈家元
刘泽听
虞志伟
机构
西南大学生物技术学院
四川省丝绸科学研究院
出处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7,共6页
基金
西南大学博士启动基金项目(No.swu110059)
四川应用基础研究项目(No.2011JC0083)
文摘
云南光叶桑、钦州长果桑在形态分类学上均属同一桑种Morus macroura。通过PCR扩增2份地方品种资源材料的ITS序列并分析序列差异及构建系统进化树,阐明各自在桑属中的遗传分化关系。2份材料的ITS序列长度均为576 bp,其中:云南光叶桑的G+C含量为59.90%,碱基序列45位A变G,560位T变G,与昆明奶桑(Morus macroura)、荥经川桑(Morus notabilis)、云南毛叶奶桑(Morus macroura var.mawa)、云南长穗桑(Morus wittiorum)、云南奶桑(Morus macroura)、雅安华桑(Morus cathayana)同在第Ⅰ类群,有较近的亲缘关系;钦州长果桑的G+C含量为59.72%,碱基序列45位为A,560位T变G,与云南华桑(Morus cathayana)同在第Ⅱ类群,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应用松散分子钟方法估算云南光叶桑与荥经川桑、雅安华桑、云南长穗桑的分化时间为8.23 Ma,钦州长果桑与云南华桑的分化时间为9.67 Ma,二者起源的地质年代是新第三纪中新世与上新世之交,是为了抵御地球寒冷、旱化,向南、向山地迁移形成的物种。
关键词
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
桑
属
云南
光叶桑
钦州长果
桑
亲缘关系
分歧年代
Keywords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ITS) of ribosomal DNA
Morus genus
Yunnan Guangye Sang
QinzhouChangguo Sang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
Divergence time
分类号
S663.9 [农业科学—果树学]
S888 [农业科学—特种经济动物饲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光叶桑中的Diels-Alder型加合物
被引量:
3
3
作者
戴胜军
陈若芸
于德泉
机构
烟台大学药学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物研究所
出处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9-122,共4页
文摘
目的:对光叶桑(Morus macroura)中的Diels-Alder型加合物进行研究。方法:硅胶、Sephadex LH-20、Rp C-18、Rp C-8色谱柱分离纯化,理化性质、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鉴定8个Diels-Alder型加合物,分别为albafuranC(1)、kuwanon P(2)、kuwanon Y(3)、kuwanon X(4)、mulberrofuran j(5)、mulberrofuran C(6)、kuwanon J(7)和sorocein A(8)。结论:化合物1~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8为首次从桑属植物中发现。
关键词
光叶桑
Diels-Alder型加合物
结构鉴定
Keywords
Morus macroura Miq.
Diels-Alder type adducts
structural identification
分类号
R284 [医药卫生—中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两种果蝠对光叶桑(Morus macroura)果实的取食及种子传播
唐占辉
盛连喜
马逊风
曹敏
张树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基于ITS分析云南光叶桑和钦州长果桑在桑属中的亲缘关系及分化时间
陈仁芳
陈祥平
范小敏
陈家元
刘泽听
虞志伟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光叶桑中的Diels-Alder型加合物
戴胜军
陈若芸
于德泉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