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光可变衰减器的研究进展 |
李鹰
江晓清
李锡华
王明华
|
《光通信研究》
北大核心
|
2004 |
3
|
|
2
|
基于液晶技术的光可变衰减器研究 |
鲁菁
元秀华
吴晓平
周日凯
|
《光通信研究》
北大核心
|
2005 |
1
|
|
3
|
反射型有机聚合物电光可变衰减器的实验研究 |
肖平平
邓满兰
胡红武
余济海
|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
2007 |
3
|
|
4
|
光纤型光可变衰减器的探索 |
薛春荣
汪洁
吴文娟
|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4
|
|
5
|
基于液体光阑的微流控可变光衰减器阵列 |
万静
俞廷杰
陈建松
周瑞
万洪丹
|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6
|
S弯曲聚合物热光型可变衰减器的特性 |
张昊
江晓清
李鹰
杨建义
李锡华
王明华
|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4 |
9
|
|
7
|
可变透镜边沿模拟顶角可调棱镜的可变光衰减器 |
陈陶
梁忠诚
徐荣青
|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3
|
|
8
|
新型可变光衰减器的温度特性研究 |
朱少丽
刘德森
吴建伟
徐秋霜
|
《应用光学》
CAS
CSCD
|
2005 |
2
|
|
9
|
全光纤热光型可变光衰减器的闭环控制 |
潘昊
陈哲
张云聪
张凌童
|
《光通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2
|
|
10
|
基于PDLC的可变光衰减器的研制 |
仲志成
刘彩霞
张歆东
王明峰
唐勇
贾翠萍
薛海林
陈维友
|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1
|
|
11
|
新型MEMS可变光衰减器的微磁执行器 |
吴茂松
杨春生
茅昕辉
赵小林
蔡炳初
|
《压电与声光》
CSCD
北大核心
|
2003 |
0 |
|
12
|
氮氧化硅/聚合物混合集成低功耗可变光衰减器 |
宋倩倩
雷建平
陈开鑫
|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0 |
|
13
|
基于透明铁电陶瓷的高速可变光衰减器 |
陈捷
曹永良
章献民
陈抗生
邹英寅
|
《压电与声光》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3
|
|
14
|
可变光衰减器中高斯光束的衍射特性研究 |
马琨
孙军强
李传文
罗勇
|
《光通信研究》
北大核心
|
2005 |
3
|
|
15
|
微机电反射式可变光衰减器WDL的计算分析 |
胡薇
周日凯
胡强高
马洪勇
|
《光通信研究》
北大核心
|
2008 |
1
|
|
16
|
一种低成本光通信用MEMS可变光衰减器 |
李海军
杨拥军
王建军
徐永青
郑七龙
陈维友
|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0 |
|
17
|
基于多形状孔的挡光片式可变光衰减器 |
吴凌寻
万静
段鹏飞
薛凤兰
胡芳仁
|
《光通信研究》
北大核心
|
2017 |
0 |
|
18
|
可调光衰减器的光衰减量线性补偿 |
曹钟慧
晏辉鸣
吴兴坤
|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4 |
5
|
|
19
|
一种制作可变光衰减片的新方法 |
陈思乡
江征风
胡业发
许远忠
|
《光通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2
|
|
20
|
增益钳制掺铒光纤放大器特性研究 |
曹斌
马孝江
张志新
|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