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软X射线光发射电子显微镜光束线聚焦用KB镜系统 被引量:2
1
作者 陈家华 龚学鹏 +4 位作者 薛松 卢启鹏 彭忠琦 宋源 王依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810-2816,共7页
研制了光发射电子显微镜(PEEM)高精度微聚焦系统,以实现上海光源软X射线PEEM光束线的高质量聚焦。根据上海光源PEEM光束线的概况,给出微聚焦系统光学元件的基本参数。基于Kirkpatrick-Baez(KB镜)两镜方案,设计了PEEM线微聚焦系统。介绍... 研制了光发射电子显微镜(PEEM)高精度微聚焦系统,以实现上海光源软X射线PEEM光束线的高质量聚焦。根据上海光源PEEM光束线的概况,给出微聚焦系统光学元件的基本参数。基于Kirkpatrick-Baez(KB镜)两镜方案,设计了PEEM线微聚焦系统。介绍了KB镜姿态调整机构的设计方案,即利用三垂直线性驱动装置和两水平线性驱动装置相结合来实现五维调节,分析了姿态调节机构的原理与工作过程,给出了微聚焦系统的整体设计方案。测试了KB镜系统的机械性能,给出水平调节机构以及第一面镜子Pitch运动的测试结果,结果显示:水平调节机构分辨率为0.6μm,重复精度为0.85μm,Pitch角度分辨率为0.4″,重复精度为0.5″,优于指标要求。其它参数的测试结果亦均优于指标要求。实验表明,微聚焦系统机械指标的实现保证了PEEM线光斑的高质量聚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辐射 发射电子显微镜(peem) X射线显微镜 KB镜 结构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动力学过程的二维成像——光发射电子显微镜系统的研制及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黄伟新 李金兵 +4 位作者 翟润生 曹玉明 谭大力 刘宪春 包信和 《真空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81-84,共4页
光发射电子显微镜是 9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表面原位技术 ,它能够在多相催化反应过程中原位、动态观察样品表面局域功函数的变化 ,从而获得反应动力学的信息。本实验利用德国Fritz Harber研究所赠送的部分部件 ,并配之于AES ,LEED ... 光发射电子显微镜是 9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表面原位技术 ,它能够在多相催化反应过程中原位、动态观察样品表面局域功函数的变化 ,从而获得反应动力学的信息。本实验利用德国Fritz Harber研究所赠送的部分部件 ,并配之于AES ,LEED ,MS等常规分析手段 ,成功地研制了国内首台光发射电子显微镜系统 ,其主要性能指标达到 90年代初国际水平。本文简单介绍了该系统的研制以及已进行的部分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射 电子显微镜 表面原位技术 催化反应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覆膜浸渍扩散阴极表面微区电子发射像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阴生毅 任峰 +6 位作者 卢志鹏 张永清 张申金 杨峰 卫东 邯娇 李阳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535-2540,共6页
覆膜对浸渍扩散热阴极表面电子发射的影响一直是热阴极研究领域的重点课题。该文采用最新研制的深紫外激光光发射电子显微镜/热发射电子显微镜(DUV-PEEM/TEEM),对一半覆膜、另一半未覆膜的浸渍扩散阴极试样作了1150℃×2 h激活,并... 覆膜对浸渍扩散热阴极表面电子发射的影响一直是热阴极研究领域的重点课题。该文采用最新研制的深紫外激光光发射电子显微镜/热发射电子显微镜(DUV-PEEM/TEEM),对一半覆膜、另一半未覆膜的浸渍扩散阴极试样作了1150℃×2 h激活,并对其表面微区的热电子发射像及其随温度的变化作了比较。结果发现,两种阴极的热电子发射均主要位于孔隙及其邻近颗粒边缘;随温度升高,未覆膜阴极发射主要集中于孔隙内及周边有限区域内,发射面积增量较小,覆膜则使阴极有效发射区域得以由孔隙及其边缘向距孔隙更远的区域延伸,发射面积大幅增加。上述结果首次给出了覆膜浸渍扩散阴极微区的电子发射特征,对于理解该类型阴极发射机理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膜浸渍扩散阴极 电子发射 微区 发射电子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EM/LEEM技术在两维原子晶体表面物理化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宁艳晓 傅强 包信和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71-182,共12页
光发射电子显微镜(PEEM)/低能电子显微镜(LEEM)技术能够原位实时对表面结构、表面电子态和表面化学进行动态成像研究,在催化、能源、纳米、材料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本文着重介绍这两种技术的新进展,以及该技术在两维原子晶体的表面... 光发射电子显微镜(PEEM)/低能电子显微镜(LEEM)技术能够原位实时对表面结构、表面电子态和表面化学进行动态成像研究,在催化、能源、纳米、材料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本文着重介绍这两种技术的新进展,以及该技术在两维原子晶体的表面物理化学研究中的应用;包括原位研究两维原子晶体(石墨烯、氮化硼等)的生长、异质结构的形成、两维原子晶体表面下的插层反应和限域催化反应;将表面原位成像、微区低能电子衍射(μ-LEED)、图像亮度随电子束能量变化(I-V)曲线研究与其它表面表征技术相结合,能够有效理解两维层状材料表面以及层状材料与衬底界面上的动态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射电子显微镜 低能电子显微镜 二维原子晶体 石墨烯 界面反应 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