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磺胺掺杂氮硫的碳点制备及对Hg2+的光化学识别
被引量:
4
1
作者
杨磊
林彬彬
+4 位作者
郑旗伟
吴淑兰
郑炳云
朱智飞
胡文英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3388-3394,共7页
为提高碳点对汞离子光化学识别的选择性及检测方法的可行性,以柠檬酸和磺胺为原材料采用热解法制备一种新型氮、硫共掺杂碳点(NS-CDs)。用红外光谱仪、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仪、透射电镜、元素分析仪和荧光光谱仪等对其结构和光学性能进...
为提高碳点对汞离子光化学识别的选择性及检测方法的可行性,以柠檬酸和磺胺为原材料采用热解法制备一种新型氮、硫共掺杂碳点(NS-CDs)。用红外光谱仪、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仪、透射电镜、元素分析仪和荧光光谱仪等对其结构和光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该量子点水溶性和分散性高,平均粒径4.78nm左右,具有类石墨结构;其在3 446和3 261cm^-1处存在N—C和O—H键振动吸收峰;2 966和2 923cm^-1处为C—H键振动吸收带;1 630和1 570cm^-1处吸收峰归属于苯环骨架C=C双键振动;1 388cm^-1处为—CH3剪式振动峰;1 268,1 192,1 146及1 071cm^-1处的振动吸收峰表明存在为C—N,C—S,C—O,C—O—C及—SO-3键,912cm^-1处为环氧基的特征吸收峰,739cm^-1处吸收带归属于N—H键变形振动,可见,该碳点不仅含有苯环骨架结构,还有N和S等元素参与的成键结构存在。其在21.4°处出现一个明显且宽的(002)晶面衍射特征峰,晶格间距为0.41nm,稍大于石墨晶格间距(0.34nm)。NS-CDs的C,N,S和O元素含量分别为68.72%,7.37%,6.24%及17.67%,与红外分析结果吻合。NS-CDs在309nm处有一个由C=C键的π→π*电子跃迁产生的较强吸收峰,且在可见光区域内有一个很长的拖尾;同时在335nm处出现了一个由C=O键的n→π*电子跃迁而产生的吸收肩峰。当激发波长小于390nm时,NSCDs原液荧光发射峰值随激发波长增大而逐渐增大,且在390nm时,荧光强度最强;大于390nm时,随激发波长增大而逐渐减弱。同时发现随激发波长增加,发射峰逐渐红移。当NS-CDs溶液逐渐稀释时,其最佳激发峰也由390nm蓝移至360nm;当pH值<11.0时,NS-CDs的荧光强度变化很小,在pH值为7.0时荧光峰最强;在pH>12.0时,荧光强度急剧下降,故选用PBS缓冲溶液(pH 7)进行金属离子检测实验。在16种金属离子中只有Hg2+对NS-CDs荧光强度具有极其显著的影响,使碳点荧光完全猝灭,基于NS-CDs对Hg^2+具有高选择性及Hg2+对NS-CDs强荧光猝灭作用,建立了其对Hg^2+的荧光化学识别方法。该识别方法的线性方程为y=5.559 02x-13.860 39,其线性范围为1×10^-3~1×10^-9 mol·L^-1,R2为0.9947,检出限为7.11×10^-3 nmol·L^-1,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5%,对实际样品检测精度和回收率高,可用于实际水样中Hg^2+的检测,在生物和环境分析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胺
氮硫共掺杂
碳点
汞离子
光化学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磺胺掺杂氮硫的碳点制备及对Hg2+的光化学识别
被引量:
4
1
作者
杨磊
林彬彬
郑旗伟
吴淑兰
郑炳云
朱智飞
胡文英
机构
莆田学院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福建省新型污染物生态毒理效应与控制重点实验室
出处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3388-3394,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400318,21206079)
福建省科技厅高校产学合作项目(2015H6017)
+3 种基金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4171056)
莆田学院校基金项目(2016080,PY16012)
莆田市科技计划项目(2017G2012,2017R4001,2015G2012)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711498007,201711498033,201711498053,201611498015)资助
文摘
为提高碳点对汞离子光化学识别的选择性及检测方法的可行性,以柠檬酸和磺胺为原材料采用热解法制备一种新型氮、硫共掺杂碳点(NS-CDs)。用红外光谱仪、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仪、透射电镜、元素分析仪和荧光光谱仪等对其结构和光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该量子点水溶性和分散性高,平均粒径4.78nm左右,具有类石墨结构;其在3 446和3 261cm^-1处存在N—C和O—H键振动吸收峰;2 966和2 923cm^-1处为C—H键振动吸收带;1 630和1 570cm^-1处吸收峰归属于苯环骨架C=C双键振动;1 388cm^-1处为—CH3剪式振动峰;1 268,1 192,1 146及1 071cm^-1处的振动吸收峰表明存在为C—N,C—S,C—O,C—O—C及—SO-3键,912cm^-1处为环氧基的特征吸收峰,739cm^-1处吸收带归属于N—H键变形振动,可见,该碳点不仅含有苯环骨架结构,还有N和S等元素参与的成键结构存在。其在21.4°处出现一个明显且宽的(002)晶面衍射特征峰,晶格间距为0.41nm,稍大于石墨晶格间距(0.34nm)。NS-CDs的C,N,S和O元素含量分别为68.72%,7.37%,6.24%及17.67%,与红外分析结果吻合。NS-CDs在309nm处有一个由C=C键的π→π*电子跃迁产生的较强吸收峰,且在可见光区域内有一个很长的拖尾;同时在335nm处出现了一个由C=O键的n→π*电子跃迁而产生的吸收肩峰。当激发波长小于390nm时,NSCDs原液荧光发射峰值随激发波长增大而逐渐增大,且在390nm时,荧光强度最强;大于390nm时,随激发波长增大而逐渐减弱。同时发现随激发波长增加,发射峰逐渐红移。当NS-CDs溶液逐渐稀释时,其最佳激发峰也由390nm蓝移至360nm;当pH值<11.0时,NS-CDs的荧光强度变化很小,在pH值为7.0时荧光峰最强;在pH>12.0时,荧光强度急剧下降,故选用PBS缓冲溶液(pH 7)进行金属离子检测实验。在16种金属离子中只有Hg2+对NS-CDs荧光强度具有极其显著的影响,使碳点荧光完全猝灭,基于NS-CDs对Hg^2+具有高选择性及Hg2+对NS-CDs强荧光猝灭作用,建立了其对Hg^2+的荧光化学识别方法。该识别方法的线性方程为y=5.559 02x-13.860 39,其线性范围为1×10^-3~1×10^-9 mol·L^-1,R2为0.9947,检出限为7.11×10^-3 nmol·L^-1,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5%,对实际样品检测精度和回收率高,可用于实际水样中Hg^2+的检测,在生物和环境分析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磺胺
氮硫共掺杂
碳点
汞离子
光化学识别
Keywords
Sulfanilamide
Nitrogen and sulfur-codoped
Carbon dots
Mercury ion
Photochemical recognition
分类号
O657.3 [理学—分析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磺胺掺杂氮硫的碳点制备及对Hg2+的光化学识别
杨磊
林彬彬
郑旗伟
吴淑兰
郑炳云
朱智飞
胡文英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