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腐殖质及其模型化合物的H2O2光化学生成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建华 张亚 +4 位作者 吴欣安 王梦杰 施沁人 彭建彪 高士祥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5337-5342,共6页
在模拟太阳光下研究了多种腐殖质及其模型化合物的过氧化氢(H2O2)生成动力学,并对其生成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不同来源或不同形式的腐殖质在模拟太阳光照射下均能产生H2O2.不同腐殖质生成H2O2速率差异不大,范围为6.379~15.784nmol/(L... 在模拟太阳光下研究了多种腐殖质及其模型化合物的过氧化氢(H2O2)生成动力学,并对其生成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不同来源或不同形式的腐殖质在模拟太阳光照射下均能产生H2O2.不同腐殖质生成H2O2速率差异不大,范围为6.379~15.784nmol/(L⋅min),腐殖酸生成H2O2速率略快于富里酸.对于腐殖质模型化合物,邻苯二酚、间苯二酚、对苯二酚、苯醌、邻茴香胺、对茴香胺、水杨酸和2,6-二甲氧基-1,4-苯醌等8种模型化合物没有产生明显的H2O2,而藜芦醇、对氨基苯甲酸、3,5-二羟基苯甲酸(DHBA)、2,5-二羟基-1,4-苯醌、苯酚、苯甲酸和苯胺等7种化合物均可检测到H2O2产生.但其产生H2O2的速率差异较大,相差1~2个数量级,生成H2O2速率最快的化合物为2,5-二羟基-1,4-苯醌和DHBA,较慢的为苯酚、苯甲酸和对氨基苯甲酸.基于腐殖质生成H2O2机制,推测典型模型化合物DHBA的H2O2生成机制可能为光照条件下该化合物跃迁为单重激发态,该激发态发生分子内电子转移,生成还原性自由基中间体,该中间体和O2反应,生成了超氧负离子(O2·^-),随后与水中H+反应生成了H2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氢 腐殖质 腐殖质模型化合物 光化学生成 水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甲烷碳氢化合物的光化学臭氧生成潜势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朱彬 李子华 +1 位作者 肖辉 黄美元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2000年第3期338-345,共8页
应用大气光化学模式研究了不同 NMHC/ NOx 比值时 ,各 NMHC物种的光化学臭氧生成潜势指数 ( IPOCP值 )。探讨了在较高 NMHC/ NOx 比值时 ,各 NMHC物种IPOCP值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不同结构、种类的 NMHC对光化学臭氧贡献有很大... 应用大气光化学模式研究了不同 NMHC/ NOx 比值时 ,各 NMHC物种的光化学臭氧生成潜势指数 ( IPOCP值 )。探讨了在较高 NMHC/ NOx 比值时 ,各 NMHC物种IPOCP值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不同结构、种类的 NMHC对光化学臭氧贡献有很大差异 ;各 NMHC物种的 IPOCP值随 NMHC/ NOx 比值、光化学反应的时间尺度变化而系统性地变化。 NOx、烯烃、芳烃和醛类的活性高寿命短 ,输送距离有限 ,主要表现为局地污染 ;烷烃类的活性低寿命长 ,可传输到较远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甲烷碳氢化合物 光化学臭氧生成潜势 大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工业区夏季近地层臭氧和颗粒物污染相互关系研究 被引量:78
3
作者 邵平 辛金元 +4 位作者 安俊琳 王俊秀 吴方堃 吉东生 王跃思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18-628,共11页
利用2013年5月15日到8月31日南京江北工业区(长三角典型工业区)同步的观测资料分析了近地层臭氧(O_3)和细颗粒物(PM_(2.5))、气溶胶光学厚度(AOD)的变化特征及相互间的关系,并结合光化学箱模式分析了AOD对近地层O_3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 利用2013年5月15日到8月31日南京江北工业区(长三角典型工业区)同步的观测资料分析了近地层臭氧(O_3)和细颗粒物(PM_(2.5))、气溶胶光学厚度(AOD)的变化特征及相互间的关系,并结合光化学箱模式分析了AOD对近地层O_3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观测期间PM_(2.5)平均质量浓度为56.2±20.1μg m^(-3);AOD(500nm)均值为1.4±0.9;波长指数α(440~870 nm)均值为1.0±0.3。PM_(2.5)质量浓度24 h均值超国家二级标准20.2%,超标时AOD均值增加14.7%,α平均值增加23.9%,O_3体积分数均值减少12.3%。O_3超国家二级标准10.1%,超标时段AOD增加34.9%,α变化不显著。高温低湿条件下,O_3日变化峰值(y)和PM2.5质量浓度(x)存在较高的线性相关。相对湿度<60%时,两者拟合曲线为y=0.97x+43.96(拟合度R2=0.60),温度>32°C时,两者拟合方程为y=1.24x+30.61(R^2=0.64)。夏季长三角工业区呈现高浓度O_3与高浓度PM_(2.5)叠加的大气复合污染。O_3日变化峰值和AOD变化呈显著负相关。模拟结果显示,O_3日变化峰值(y)和AOD(x)呈现极高的负相关[y=-34.28x+181.62,R^2=0.93或y=220.62·exp(-x/3.17)-19.50,R^2=0.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工业区 臭氧 PM2.5 气溶胶光学厚度 大气复合污染 臭氧光化学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市臭氧污染特征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陈超 严仁嫦 +5 位作者 叶辉 林旭 金嘉佳 许凯儿 何曦 沈建东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39-342,共4页
利用2013—2017年杭州市空气质量国控监测站点数据和杭州市地面气象数据,分析了杭州市几种典型情况的臭氧(O_3)污染特征。结果表明:(1)2013—2017年,杭州市O_3污染问题总体呈逐年加重趋势;(2)夏季太阳总辐射大于450 W/m^2、温度高于20... 利用2013—2017年杭州市空气质量国控监测站点数据和杭州市地面气象数据,分析了杭州市几种典型情况的臭氧(O_3)污染特征。结果表明:(1)2013—2017年,杭州市O_3污染问题总体呈逐年加重趋势;(2)夏季太阳总辐射大于450 W/m^2、温度高于20℃且相对湿度低于70%的晴热高温天气易造成O_3污染;(3)杭州市O_3浓度还可能受外来输入的影响;(4)受台风外围下沉气流影响,加上水平扩散条件差且温度高,极易导致O_3及其前体物在近地面积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污染 光化学生成 台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亚春季边界层臭氧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李杰 吴其重 +2 位作者 高超 王喜全 王自发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6,共6页
利用嵌套网格空气质量模式系统(NAQPMS)对2004年4月东亚边界层(距地面2km以下)臭氧进行了数值模拟,并评估了东亚边界层光化学反应的活性.结果表明:东亚春季臭氧呈带状分布,其高值区〔φ(O3)>55×10-9〕主要集中在30°N~40&#... 利用嵌套网格空气质量模式系统(NAQPMS)对2004年4月东亚边界层(距地面2km以下)臭氧进行了数值模拟,并评估了东亚边界层光化学反应的活性.结果表明:东亚春季臭氧呈带状分布,其高值区〔φ(O3)>55×10-9〕主要集中在30°N~40°N.受东亚季风气候控制,沿蒙古、中国东北以及日本一线有一强臭氧输送通道,输送通量达3×10-5mol/(m2.s).通过计算边界层O3光化学净生成率可知,光化学影响主要集中在高污染源排放地区,其与水平输送对臭氧影响的分布具有负相关性,说明光化学生成的O3可被输送至下风地区,而不仅限于局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界层臭氧 嵌套网格空气质量模式系统 臭氧水平输送通道 光化学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