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介质中_(C60)纳米晶体颗粒的扩散状态对其光化学反应活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倪明 张波 +2 位作者 何义亮 Kim Jae-kong Hughes Joeseph B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533-1538,共6页
研究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AB,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S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X-100和TX-405对水介质中C60纳米晶体颗粒的光化学反应活性诱导效应.结果表明,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AB、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S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X-405中,C60纳米晶... 研究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AB,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S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X-100和TX-405对水介质中C60纳米晶体颗粒的光化学反应活性诱导效应.结果表明,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AB、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S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X-405中,C60纳米晶体颗粒没有显示明显的光化学反应活性,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X-100能够明显诱导C60的光化学反应活性.紫外-可见吸收光谱、DLS分析和TEM成像都表明,在TX-100溶液中,C60从聚集状态向分子状态转变,尺寸变小,因而恢复其分子态C60的光化学反应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60纳米晶体颗粒 扩散状态 光化学反应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介质中C_(60)纳米晶体颗粒的光化学反应活性 被引量:1
2
作者 倪明 张波 何义亮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64-969,共6页
C60作为一种新型纳米材料,其环境负效应日益受到关注.C60的光化学反应特性是其具有生物毒性的重要原因之一,但C60在水中形成纳米晶体颗粒后失去了C60分子本身的光化学反应活性,不能产生氧自由基.C60在水介质中光化学反应活性的转变使其... C60作为一种新型纳米材料,其环境负效应日益受到关注.C60的光化学反应特性是其具有生物毒性的重要原因之一,但C60在水中形成纳米晶体颗粒后失去了C60分子本身的光化学反应活性,不能产生氧自由基.C60在水介质中光化学反应活性的转变使其生物毒性机制研究复杂化.本文综述了水介质中C60纳米晶体颗粒的光化学反应活性相关研究,包括光化学反应活性机制、水介质中的光化学反应特性、光化学反应活性诱导机制、光化学反应活性的影响因素及光化学反应活性对于生物毒性的贡献机制.为深入研究C60纳米晶体颗粒在水介质中的迁移转化归趋及生物毒性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60 纳米晶体颗粒 光化学反应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夏秋季光化学反应活性空间分布表征 被引量:1
3
作者 唐梦雪 黄晓锋 +5 位作者 程勇 林晓玉 姚沛廷 胡仁志 邓涛 何凌燕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6,共6页
于夏末秋初在深圳市城市和郊区开展了大气OH自由基观测,结果显示OH自由基日间峰值平均浓度分别为6.0×10^(6)cm^(-3)和5.9×10^(6)cm^(-3),与国内外其他地区相比处于中等水平.基于实测数据构建了拟合效果较好的本地化OH自由基... 于夏末秋初在深圳市城市和郊区开展了大气OH自由基观测,结果显示OH自由基日间峰值平均浓度分别为6.0×10^(6)cm^(-3)和5.9×10^(6)cm^(-3),与国内外其他地区相比处于中等水平.基于实测数据构建了拟合效果较好的本地化OH自由基参数化公式,应用于广东省OH自由基空间分布的表征,并进一步利用日间OH和NO_(2)浓度之积反映光化学反应活性(AP).结果发现,2018年夏秋季广东省大气光化学反应活性总体上呈现珠江三角洲较高,AP达10.1×10^(7)μg/(m^(3)·cm^(3)),粤东、粤西、粤北地区较低的分布态势,AP分别为5.4×10^(7),5.9×10^(7)和7.7×10^(7)μg/(m^(3)·cm^(3));同期的PM_(2.5)和O_(3)高值区域也集中在珠江三角洲,说明了调控光化学反应活性对珠江三角洲协同控制PM_(2.5)和O_(3)污染的关键作用.空间分布特征还表明,粤北地区显著受到来自北方内陆的PM_(2.5)区域传输影响,而粤东地区更易受到来自东南沿海的O_(3)区域传输影响,体现了跨省区域联防联控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化学反应活性 OH自由基 前体物 臭氧(O_(3)) 细颗粒物(PM_(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北郊低对流层挥发性有机物垂直分布特征及对臭氧生成的潜在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施双双 朱彬 +2 位作者 沈利娟 杨思琪 王红磊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13-527,共15页
在各地臭氧(O_(3))污染呈现多发态势的背景下,垂直方向上挥发性有机物(VOCs)对O_(3)生成的潜在贡献尚不明晰。利用南京北郊2020年10月17日至11月15日低对流层(高度为0~1000 m)强化探空数据,探讨了VOCs垂直分布特征及其对O_(3)生成的潜... 在各地臭氧(O_(3))污染呈现多发态势的背景下,垂直方向上挥发性有机物(VOCs)对O_(3)生成的潜在贡献尚不明晰。利用南京北郊2020年10月17日至11月15日低对流层(高度为0~1000 m)强化探空数据,探讨了VOCs垂直分布特征及其对O_(3)生成的潜在影响。结果表明:①VOCs总含量(体积分数,下同)随着高度的升高而降低((73.4±26.1)×10^(-9)~(50.4±20.3)×10^(-9)),各高度上烷烃占比最大(64.3%~71.6%),烯烃占比随着高度的升高而逐渐减小(3.4%~9.9%),芳香烃、卤代烃和乙炔占比无显著变化;交通排放和低边界层致使早、晚VOCs廓线垂直梯度大,低层VOCs积累且烷烃占比增大,而午后VOCs各组分垂直分布较均匀。②受大气层结影响,白天混合层内以烷烃和烯烃的光化学反应为主,OH自由基损失率(L_(OH))分别为3.3和2.7 s^(-1),占比分别为42.8%和35.1%;稳定边界层和残余层内均以烷烃和芳香烃的光化学反应为主。③午后混合层内VOCs的OH自由基损失率、臭氧生成潜势(OFP)与O_(3)含量成正相关关系,代表局地VOCs和O_(3)关系特征;早晨稳定边界层和残余层内无显著相关性;光化学反应活性较大的VOCs组分对O_(3)生成的潜在贡献主要集中在低层,以乙烯和丙烯为主;低对流层上部对O_(3)光化学生成的潜在贡献主要以低活性的烷烃为主,二甲苯/乙苯比值(X/E)分析表明,高层气团老化程度较高,可反映区域大气特征。限制化工厂排放、提升机动车排放标准和燃油质量是改善南京地区O_(3)污染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 垂直分布 臭氧 对流层 光化学反应活性 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城区秋季大气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特征及部分物种来源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13
5
作者 段佳鹏 梁胜文 +2 位作者 李蒲 郁佳 陈安雄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2017年第4期23-27,共5页
于2014年10月采用GC-MS挥发性有机物(VOCs)在线监测系统在武汉城区开展大气VOCs连续监测,并分析VOCs体积分数的时间变化特征、光化学活性差异及来源。结果表明,武汉城区总VOCs体积分数为45.16×10-9,从高到低依次为烷烃>烯烃>... 于2014年10月采用GC-MS挥发性有机物(VOCs)在线监测系统在武汉城区开展大气VOCs连续监测,并分析VOCs体积分数的时间变化特征、光化学活性差异及来源。结果表明,武汉城区总VOCs体积分数为45.16×10-9,从高到低依次为烷烃>烯烃>芳香烃;VOCs日变化呈双峰型特征,峰值分别出现在6:00—8:00和19:00—23:00;T/B和E/E的平均比值分别为0.94和0.61,表明气团受机动车影响显著,且存在老化现象;烯烃对OH消耗速率(LOH)和臭氧生成潜势(OFP)的贡献率最大,芳香烃次之,烷烃最低;以3-甲基戊烷为机动车排放示踪物,计算得出非机动车源对乙烯、甲苯和间/对-二甲苯的贡献率分别为85%、55%和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 污染特征 来源分析 光化学反应活性 秋季 武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