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7篇文章
< 1 2 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光动力抗肿瘤双层微针的数值模拟
1
作者 谭昕 卢少梅 +4 位作者 代诗威 俞骁 王成勇 秦思 袁志山 《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7-248,共12页
针对目前光动力治疗皮肤癌中光敏剂传递效率低及光穿透深度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用于光动力抗肿瘤的双层微针,双层微针由可溶针尖和不溶基底两部分组成.可溶针尖能够精准地将光敏剂递送至肿瘤组织内部,提高传递效率.针尖溶解后留存在组... 针对目前光动力治疗皮肤癌中光敏剂传递效率低及光穿透深度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用于光动力抗肿瘤的双层微针,双层微针由可溶针尖和不溶基底两部分组成.可溶针尖能够精准地将光敏剂递送至肿瘤组织内部,提高传递效率.针尖溶解后留存在组织内的不溶基底为高能光子提供稳定的光传输通道,增强光穿透深度,以激活深层光敏剂.为设计递送性能及光导性能良好的光动力抗肿瘤双层微针,采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建立双层微针针尖结构在皮肤组织内的光敏剂扩散模型,研究针尖几何尺寸与药物扩散浓度的关系.同时,基于蒙特卡洛方法建立双层微针基底结构的皮肤黑色素瘤组织光学模型,研究基底几何尺寸对光导性能的影响.最终获得性能最优的双层微针几何尺寸.借助ANSYS Workbench软件建立其力学模型以验证该微针的刺入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所设计的光动力抗肿瘤双层微针具备良好的力学性能,能够顺利刺穿皮肤组织,并通过可溶针尖将光敏剂靶向递送至肿瘤部位.不溶基底在肿瘤组织内建立稳定光导路径,有效促进光子传输.该微针设计建立了高效光动力抗肿瘤治疗方案,拓展了肿瘤非手术治疗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微针 光动力疗法 药物扩散 分布 刺入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动力辅助再生性手术治疗上颌磨牙颊侧Ⅱ°根分叉病变的随机对照研究
2
作者 闵文君 汪涌 赵兵 《口腔医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5-39,共5页
目的:分析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辅助再生性手术治疗上颌磨牙颊侧Ⅱ°根分叉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颗患牙随机分为单纯手术治疗组(对照组)和PDT辅助手术治疗组(试验组),每组26颗,两组患牙再生性手术中均使用海... 目的:分析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辅助再生性手术治疗上颌磨牙颊侧Ⅱ°根分叉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颗患牙随机分为单纯手术治疗组(对照组)和PDT辅助手术治疗组(试验组),每组26颗,两组患牙再生性手术中均使用海奥口腔修复膜和Bio-Oss骨粉。对比两组患牙术前、术后6个月的牙周垂直和水平探诊深度、附着丧失、出血指数,以及根分叉病变区域垂直骨缺损和水平骨缺损的变化。结果:术后6个月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出血指数变化量无明显差异(P>0.05),其余各项指标的变化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PDT辅助再生性手术治疗上颌磨牙颊侧Ⅱ°根分叉病变,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动力 Ⅱ°根分叉病变 再生性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基偶联玫瑰红纳米光敏剂及其光动力抗菌织物
3
作者 陈彧彦 吕子豪 +2 位作者 郑梦姣 光晓翠 李蔚 《印染》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3-48,共6页
为解决光敏剂在蛋白质纤维应用上效能不足的问题,通过偶联壳聚糖(CS)和孟加拉玫瑰红(RB)制得一种高效的纳米光动力抗菌剂CS-RB,探究了其微观结构及光动力特性,并研究了其吸附织物后的光动力抗菌性能。结果表明:CS-RB生成^(1)O_(2)的能... 为解决光敏剂在蛋白质纤维应用上效能不足的问题,通过偶联壳聚糖(CS)和孟加拉玫瑰红(RB)制得一种高效的纳米光动力抗菌剂CS-RB,探究了其微观结构及光动力特性,并研究了其吸附织物后的光动力抗菌性能。结果表明:CS-RB生成^(1)O_(2)的能力提升2.98倍,对金黄葡萄球菌的抑菌率达99.99%,对大肠埃希菌的抑菌率提升了77.52个百分点。负载CS-RB的蛋白质纤维对金黄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的抑菌率分别达到99.99%和99.90%,且具备优良的服用性能。此外,CS-RB对不同基材织物也显示出良好的光动力抗菌效能(99.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动力抗菌 壳聚糖 孟加拉玫瑰红 纳米敏剂 羊毛织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米诺自发光在聚氨酯光敏剂介导光动力治疗中的应用
4
作者 路正楠 张鹏 +3 位作者 盛扬 孙一新 Mark Bradley 张嵘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93-299,共7页
光动力治疗是目前治疗癌症及耐药菌感染的很有前景的方法,该治疗通常需要采用外界光源激发,因此阻碍了其在深部肿瘤治疗中的推广应用。为克服该局限性,尝试使用自发光化合物来代替外界光源,达到原位发光激发光动力治疗的目的。本研究使... 光动力治疗是目前治疗癌症及耐药菌感染的很有前景的方法,该治疗通常需要采用外界光源激发,因此阻碍了其在深部肿瘤治疗中的推广应用。为克服该局限性,尝试使用自发光化合物来代替外界光源,达到原位发光激发光动力治疗的目的。本研究使用鲁米诺、辣根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为自发光光源体系,合成了基于原卟啉的可溶性聚氨酯作为光敏剂,自发光激发聚氨酯光敏剂产生单线态氧,从而达到光动力治疗的目的。结果表明,在鲁米诺化学发光的光源激发下,聚氨酯光敏剂能通过光动力反应产生单线态氧,有效杀灭细菌以及灭活皮肤癌细胞,并通过扫描电镜和荧光染色分析验证了细菌和细胞的光动力灭活效果。因此,本工作证实了鲁米诺的化学发光能通过共振能量转移诱发聚氨酯光敏剂生成单线态氧,从而达到光动力治疗的目的,为光敏剂在临床医疗方面的进一步应用研究提供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米诺 化学发 聚氨酯敏剂 原卟啉Ⅸ 光动力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噬菌体协同姜黄素介导的光动力灭活对食源性致病菌的杀菌效果及机理
5
作者 杨园平 石慧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6-43,共8页
光动力灭活(photodynamic inactivation,PDI)是一种能有效灭活食源性致病菌的新型环保非热杀菌技术。为提高PDI效果,以姜黄素为光敏剂,噬菌体为协同剂,探究了不同光照时间和姜黄素介导浓度的PDI对志贺氏菌和沙门氏菌的杀菌作用。优化条... 光动力灭活(photodynamic inactivation,PDI)是一种能有效灭活食源性致病菌的新型环保非热杀菌技术。为提高PDI效果,以姜黄素为光敏剂,噬菌体为协同剂,探究了不同光照时间和姜黄素介导浓度的PDI对志贺氏菌和沙门氏菌的杀菌作用。优化条件下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评估噬菌体协同姜黄素介导的PDI的杀菌效果,并通过酶标仪测定胞外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产生能力和胞内DNA渗漏情况,利用扫描电镜观察细菌表面形态变化,并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基因组DNA损伤程度,进一步阐明噬菌体协同姜黄素介导的PDI的杀菌机理。结果表明:噬菌体显著提高了杀菌效果,当光照时间为20 min,姜黄素浓度分别为50、100μmol/L时,噬菌体协同姜黄素介导的PDI分别使志贺氏菌和沙门氏菌的活菌数降低了2.77 lg(CFU/mL)和3.64 lg(CFU/mL)。随着PDI诱导胞外ROS产量的增加,细菌出现表面形态皱缩,细胞膜破坏导致的DNA渗漏和DNA显著降解现象,抑菌作用显著。噬菌体协同姜黄素介导的PDI通过诱导ROS产生破坏细胞结构,从而有效提高了对志贺氏菌和沙门氏菌的杀菌效果。研究旨在为PDI对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防控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噬菌体 光动力灭活 志贺氏菌 沙门氏菌 杀菌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动力治疗内窥镜研究进展综述
6
作者 陈冲 李永亮 +1 位作者 冯海龙 李佳航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共8页
光动力治疗内窥镜是医用内窥镜系统结合光动力治疗技术、进行腔内光动力治疗的关键设备,系统可通过活检通道将治疗激光束传输到靶向目标肿瘤位置,实现术中实时监测和治疗、提高光动力治疗的精准度和安全性。从可视化光动力治疗内窥镜、... 光动力治疗内窥镜是医用内窥镜系统结合光动力治疗技术、进行腔内光动力治疗的关键设备,系统可通过活检通道将治疗激光束传输到靶向目标肿瘤位置,实现术中实时监测和治疗、提高光动力治疗的精准度和安全性。从可视化光动力治疗内窥镜、同轴光动力治疗内窥镜和光动力诊疗内窥镜3个方向上对光动力治疗原理和医用内窥镜的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并展望了光动力治疗内窥镜的研究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动力治疗 医用内窥镜 肿瘤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姜黄素光动力技术机制
7
作者 戴钰洁 林中景 +2 位作者 尹蕊 张怡 林少玲 《福建轻纺》 2025年第1期36-43,共8页
通过网络药理学探究姜黄素光动力技术的作用和分子机制,为进一步研究姜黄素光动力技术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指导。文章通过PharmMapper、SwissTargetPrediction、STITCH、GeneCards等在线分析平台预测姜黄素与光动力技术相关靶点,基于DAVI... 通过网络药理学探究姜黄素光动力技术的作用和分子机制,为进一步研究姜黄素光动力技术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指导。文章通过PharmMapper、SwissTargetPrediction、STITCH、GeneCards等在线分析平台预测姜黄素与光动力技术相关靶点,基于DAVID数据库进行GO功能注释和KEGG富集分析筛选姜黄素运用于光动力的可能机制,使用cytoscape 3.9.1软件构建蛋白—蛋白互作(PPI)网络图,获取核心靶点。结果显示:网络药理学分析可预测78个姜黄素与光动力技术共同靶点,GO富集分析的结果主要涉及RNA聚合酶Ⅱ启动子转录的正与负调控、凋亡过程的正与负调控、信号转导、对药物的反应、对外来刺激的反应、蛋白质磷酸化、炎症反应等173个相关生物过程;KEGG通路富集分析得到癌症的途径、PI3K-Akt信号通路、癌症中的蛋白聚糖、乙型肝炎、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MAPK信号通路等90条潜在作用通路;PPI网络分析预测核心靶点包括AKT1、TNF、CASP3、STAT3、EGFR、ESR1、SRC、PTGS2、MMP9、ANXA5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光动力技术 网络药理学 作用机制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预处理方式对姜黄素介导的大黄鱼光动力灭活保鲜效果
8
作者 赵淑怡 倪继龙 +3 位作者 瞿语桐 焦龙 张晓晔 张宾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29-336,共8页
为了阐明不同预处理方式对姜黄素介导的水产品光动力灭活(photodynamic inactivation,PDI)保鲜效果的影响,本研究首次系统对比研究了喷洒姜黄素水溶液后再孵育、喷洒后不孵育、浸泡后再孵育和浸泡后不孵育,即4种不同预处理方式下对大黄... 为了阐明不同预处理方式对姜黄素介导的水产品光动力灭活(photodynamic inactivation,PDI)保鲜效果的影响,本研究首次系统对比研究了喷洒姜黄素水溶液后再孵育、喷洒后不孵育、浸泡后再孵育和浸泡后不孵育,即4种不同预处理方式下对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的PDI保鲜效果。结果表明:在10 mmol/L姜黄素水溶液中浸泡再孵育30 min的预处理方式下对大黄鱼进行PDI处理,相比于其它3种预处理方式,其经4℃冷藏8 d后大黄鱼保持了较高的感官可接受度,又能够有效保持冷藏大黄鱼的色泽。同时,该处理条件下大黄鱼的细菌总数(TVC)、pH和总挥发性盐基氮(TVB-N)含量最小,分别为5.82±0.07 lg CFU/g、7.07±0.02和17.45±0.35 mg/100 g,说明此预处理方式可通过有效抑制TVC、pH和TVB-N含量的增加,高效保持冷藏大黄鱼品质,进而延长其货架期。因此,采用姜黄素水溶液浸泡再孵育的水产品预处理方式,是获得姜黄素介导的高效PDI保鲜的重要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光动力灭活 预处理方式 大黄鱼 冷藏保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动力治疗日光性角化病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沈郝佳 田勃欣 +3 位作者 吴慧 何泽枝 李润祥 朱慧兰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25年第1期64-70,共7页
光动力治疗(PDT)是一种对病变组织有高度选择性兼具美容效果的非侵入性治疗方式,是局部日光性角化病(AK)的首选治疗方法之一。然而PDT单次治疗时间长,可存在局部红斑、瘙痒等不良反应。本文主要综述近年PDT应用于AK中的一些新探索,如与... 光动力治疗(PDT)是一种对病变组织有高度选择性兼具美容效果的非侵入性治疗方式,是局部日光性角化病(AK)的首选治疗方法之一。然而PDT单次治疗时间长,可存在局部红斑、瘙痒等不良反应。本文主要综述近年PDT应用于AK中的一些新探索,如与不同光源组合、缩短孵育及光照时间、进行预处理等,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优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角化病 光动力 敏剂 预处理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的光动力杀菌技术研究进展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施源 李璟 +1 位作者 胡嘉淼 林少玲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35-352,共18页
为及时了解国内外对光动力杀菌的研究现状、热点和发展趋势,为相关研究领域的研究者提供参考,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中收录的2002~2022年光动力杀菌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同时,结合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 为及时了解国内外对光动力杀菌的研究现状、热点和发展趋势,为相关研究领域的研究者提供参考,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中收录的2002~2022年光动力杀菌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同时,结合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对不同国家和地区、机构、作者等进行分析,并对光动力杀菌研究的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和突现分析。通过分析可知,在食品领域,光动力灭菌技术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光敏剂的选择和改造、光源的选择和优化以及延长食品货架期等;此外,光动力联合其他冷灭菌技术增强灭菌效果也将成为未来光动力在食品领域的一个研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献计量学 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 光动力杀菌技术 敏技术 光动力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管治疗中光动力疗法作用于粪肠球菌的优化根管预备程度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郭嘉 高梦洁 +2 位作者 苏媛媛 张萌 陈曦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7-232,共6页
目的:筛选出应用亚甲基蓝光动力疗法辅助根管消毒效果最优的根管预备程度。方法:体外孔板内构建粪肠球菌生物膜,以证实亚甲基蓝光动力疗法对粪肠球菌有杀菌作用。在离体牙根管中构建粪肠球菌生物膜,比较光动力疗法对于不同预备程度根管... 目的:筛选出应用亚甲基蓝光动力疗法辅助根管消毒效果最优的根管预备程度。方法:体外孔板内构建粪肠球菌生物膜,以证实亚甲基蓝光动力疗法对粪肠球菌有杀菌作用。在离体牙根管中构建粪肠球菌生物膜,比较光动力疗法对于不同预备程度根管内粪肠球菌的清理效果。结果:体外建模证实光动力疗法可杀灭粪肠球菌。根管预备0.04锥度下,20号和25号根管组杀菌效果不如30号根管组;在25号根管组中,0.04锥度组杀菌结果不如0.06锥度组和0.08锥度组。结论:光动力疗法对根管中的粪肠球菌有明显杀菌作用,配合亚甲基蓝光动力疗法对根管内粪肠球菌进行清理的相对优化预备程度为0.04锥度30号和0.06锥度25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管预备 根管消毒 光动力疗法 粪肠球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击癌症之光——光动力治疗
12
作者 吕鑫 张洪星 +4 位作者 段凯博 戴文惠 文智慧 郭炜 郝俊生 《大学化学》 CAS 2024年第5期70-79,共10页
光动力治疗是利用“光敏剂”和“光”治疗肿瘤的一种新方法,用特定波长的光照射肿瘤部位,可以使聚集在肿瘤的光敏剂活化,产生高氧化性的活性氧而破坏肿瘤。与手术治疗、化疗、辐射治疗相比,光动力治疗具有操作简单、靶向性好、无创或微... 光动力治疗是利用“光敏剂”和“光”治疗肿瘤的一种新方法,用特定波长的光照射肿瘤部位,可以使聚集在肿瘤的光敏剂活化,产生高氧化性的活性氧而破坏肿瘤。与手术治疗、化疗、辐射治疗相比,光动力治疗具有操作简单、靶向性好、无创或微创、无耐药性、可激活全身免疫等特点。该治疗方法在发达国家已基本普及,目前在我国正处于推广阶段,公众对光动力治疗还不甚了解,因此急需进行科学普及。在此背景下,我们利用实验室化学合成的靶向型“硒-罗丹明”光敏剂,设计了肿瘤靶向的光动力治疗科普实验,包括靶向光敏剂的酶激活,单线态氧的可视化检测以及光动力杀死癌细胞三个环节。通过该科普实验,生动诠释了靶向型光动力治疗的科学原理,提高了公众对光动力治疗癌症的认知,将大大促进光动力治疗在我国的推广,也体现了化学在肿瘤治疗方面的重要作用。整个科普实验操作简单、形象直观,并在科普实践中显示出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动力治疗 敏剂 酶激活 单线态氧 可视化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动力联合口服异维A酸治疗中重度痤疮疗效分析
13
作者 张淑娟 梁毅敏 +3 位作者 邵蕾 孟珍 钟洁敏 刘玉梅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24年第4期246-251,共6页
目的评估5-盐酸氨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联合口服异维A酸治疗中重度痤疮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前瞻性队列临床研究。纳入2019年1月至2022年7月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门诊就诊的中重度痤疮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两组... 目的评估5-盐酸氨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联合口服异维A酸治疗中重度痤疮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前瞻性队列临床研究。纳入2019年1月至2022年7月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门诊就诊的中重度痤疮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两组均接受3次ALA-PDT治疗,每次治疗间隔2周,联合组在ALA-PDT治疗的基础上,同时联合口服异维A酸10 mg每天2次。比较两组治疗后痤疮GAGS评分、总皮损清除率及炎性痤疮皮损清除率,并比较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共纳入并完成随访的对照组49例,联合组49例。治疗4周后,联合组的总皮损清除率(Z=2.45,P=0.014)、炎性痤疮清除率(Z=3.33,P=0.001)均优于对照组。治疗6周时,联合组GAGS评分(t=3.15,P=0.002)、总皮损清除率(Z=4.01,P<0.001)、炎性痤疮清除率(Z=3.60,P<0.001)均优于对照组。两组间色素沉着、红斑的发生率及疼痛(VAS)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两组均无因不良反应中断治疗者。结论ALA-PDT联合异维A治疗中重度痤疮有效性优于单纯ALA-PDT治疗组,且安全性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动力 痤疮 异维A酸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情志综合护理对光动力治疗乳房外Paget病患者的影响
14
作者 陈文君 丁佩军 +1 位作者 何翔 王东明 《西部中医药》 2024年第5期132-135,共4页
目的:探讨中医情志等综合护理方法对光动力治疗(photodynamic therapy,PDT)乳房外Paget病患者护理满意度、疼痛程度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52例乳房外Paget病确诊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 目的:探讨中医情志等综合护理方法对光动力治疗(photodynamic therapy,PDT)乳房外Paget病患者护理满意度、疼痛程度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52例乳房外Paget病确诊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中医情志等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疼痛程度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疼痛程度改善、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生活质量的症状感知、日常生活、娱乐活动、工作学习及个人活动等方面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PDT乳房外Paget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中医情志综合护理措施,可减轻疼痛,提高患者满意度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房外PAGET病 中医情志综合护理 光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硫化钼在光动力疗法和光热疗法中的应用
15
作者 廖师琴 王清清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63-269,共7页
综述了MoS_(2)在光动力疗法(PDT)和光热疗法(PTT)中的抗菌应用进展。MoS_(2)凭借其独特的层状结构和高活性位点,成为光驱动抗菌领域的高潜力材料。讨论了PDT与PTT的基本原理及其协同抗菌机制,分析了MoS_(2)的结构特性,展示了MoS_(2)在... 综述了MoS_(2)在光动力疗法(PDT)和光热疗法(PTT)中的抗菌应用进展。MoS_(2)凭借其独特的层状结构和高活性位点,成为光驱动抗菌领域的高潜力材料。讨论了PDT与PTT的基本原理及其协同抗菌机制,分析了MoS_(2)的结构特性,展示了MoS_(2)在增强抗菌效果上的优势,并详细阐述了其在PDT、PTT及协同抗菌中的具体应用。然而,当前应用仍面临氧化降解、易聚集、靶向效率低及生物安全性等挑战。未来,需进一步优化MoS_(2)性能,加强安全性评估,以推动其在光驱动抗菌领域的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硫化钼 光动力疗法 热疗法 抗菌 协同抗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硫化钼在棉织物表面的沉积及其光动力抗菌性能的研究
16
作者 廖师琴 王清清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26-230,234,共6页
采用一步水热法制备了基于二硫化钼(MoS_(2))的棉织物(CFs)和废旧棉织物(WFs)复合材料用于光动力抗菌灭活,并探究了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元素分布、热稳定性、机械性能、光动力抗菌性能(灭活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以及光催化性能(... 采用一步水热法制备了基于二硫化钼(MoS_(2))的棉织物(CFs)和废旧棉织物(WFs)复合材料用于光动力抗菌灭活,并探究了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元素分布、热稳定性、机械性能、光动力抗菌性能(灭活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以及光催化性能(降解孔雀石绿染料)。结果表明:CFs/MoS与WFs/MoS_(2)复合材料均具有优异的光动力抗菌效应,5min内光照条件下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抗菌率高达99.999%(最低检测限度),并具有显著的光催化降解染料能力(>60%),为光触媒抗菌环保材料开发提供了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动力抗菌 水热合成 二硫化钼 染料降解 棉织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动力疗法与半导体激光辅助治疗重度牙周炎的疗效比较
17
作者 罗玉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7期12-17,共6页
目的比较光动力疗法(PDT)与半导体激光(DL)辅助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SRP)治疗重度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筛选成年重度牙周炎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身对照试验,每位受试者选3个象限,每个象限各选取1颗探诊深度(PD)≥7 mm且病损... 目的比较光动力疗法(PDT)与半导体激光(DL)辅助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SRP)治疗重度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筛选成年重度牙周炎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身对照试验,每位受试者选3个象限,每个象限各选取1颗探诊深度(PD)≥7 mm且病损情况相似的磨牙作为指数牙,共90颗,共355个位点,3颗磨牙被随机分为SRP组(单独SRP治疗,118个位点)、DL组(SRP治疗后1周进行DL辅助治疗,122个位点)、PDT组(SRP治疗后1周进行PDT辅助治疗,115个位点)。比较三组治疗前后的PD、临床附着水平(CAL)、探诊出血(BOP)阳性位点、牙周致病菌[牙龈卟啉单胞菌(P.g)、伴放线共生杆菌(A.a)、福赛斯坦纳菌(T.f)]菌量。结果治疗前SRP组、DL组、PDT组的PD分别为(7.87±0.82)、(7.97±0.72)、(7.93±0.83)mm,治疗后6周PD分别为(5.43±1.25)、(5.17±0.79)、(5.13±0.90)mm,治疗后12周PD分别为(5.07±1.05)、(4.77±0.78)、(4.73±0.83)mm;治疗前SRP组、DL组、PDT组的CAL分别为(8.37±0.49)、(8.43±0.57)、(8.40±0.62)mm,治疗后6周CAL分别为(6.17±0.75)、(5.78±0.62)、(5.73±0.64)mm,治疗后12周CAL分别为(5.83±0.61)、(5.52±0.56)、(5.47±0.57)mm。治疗前,三组PD、CAL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6、12周,三组PD、CAL水平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DL组、PDT组的CAL均优于SRP组(P<0.05);治疗后12周,三组PD、CAL较治疗后6周略降低,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周SRP组、DL组、PDT组BOP阳性位点占比分别为78.0%、67.2%、65.2%,治疗后12周,SRP组、DL组、PDT组BOP阳性位点占比分别为77.1%、62.3%、59.1%,均低于治疗前的94.1%、93.4%、94.8%,且治疗后12周DL组、PDT组BOP阳性位点占比持续下降,低于SRP组(P<0.05);但治疗后12周DL组与PDT组BOP阳性位点占比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6、12周三组P.g、A.a、T.f菌量均低于治疗前,治疗后6周DL组、PDT组的P.g、A.a、T.f菌量均低于SRP组,治疗后12周DL组、PDT组的A.a、T.f菌量均低于SRP组(P<0.05);但治疗后12周,DL组与PDT组的A.a、T.f菌量比较以及三组的P.g菌量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PDT和DL辅助SRP治疗磨牙区重度牙周炎在短期内具有一定的疗效,且对牙周致病菌A.a、T.f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牙周炎 光动力疗法 半导体激 龈下刮治术及根面平整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姜黄素光动力复合涂膜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及机理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鹏敏 王文秀 +3 位作者 孙剑锋 陈志周 马倩云 王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33-243,共11页
本研究采用壳聚糖为原料,利用离子相互作用增强姜黄素光动力抑菌效果,并从形态特征、细胞膜功能、能量代谢和DNA结构等方面入手阐释该涂膜在细胞水平上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机理。结果表明,壳聚糖显著提高了抑菌效果,含姜黄素质量浓度... 本研究采用壳聚糖为原料,利用离子相互作用增强姜黄素光动力抑菌效果,并从形态特征、细胞膜功能、能量代谢和DNA结构等方面入手阐释该涂膜在细胞水平上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机理。结果表明,壳聚糖显著提高了抑菌效果,含姜黄素质量浓度15 mg/L的涂膜溶液经波长为420 nm蓝光光照5 min后,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落总数下降6.89(lg(CFU/mL)),并且姜黄素质量浓度和光照时间是影响该技术抑菌效果的主要因素。光动力灭活处理产生具有强氧化性的活性氧从而破坏细胞膜,促使细胞膜通透性增加,进而出现细胞内容物泄漏以及细胞皱缩的现象。同时也导致细胞内活性氧含量上升,破坏内源酶结构,引发细菌防御系统崩溃,DNA和蛋白质等大分子被氧化分解,从而导致金黄色葡萄球菌死亡。由此可见,壳聚糖/姜黄素光动力涂膜有应用于控制金黄色葡萄球菌食源性污染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动力灭活 姜黄素 壳聚糖 金黄色葡萄球菌 抑菌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上转换发光材料的设计及在光动力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甘晓明 苏玉仙 +4 位作者 应文伟 王建峰 刘力 周晓峰 温世鹏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5-106,共12页
作为一种新兴的无创治疗方法,光动力治疗在癌症治疗方面具有副作用小、累积毒性小、有效杀伤肿瘤以及精准的靶向治疗而不损伤邻近组织等优势,是理想的癌症治疗方法之一。本文首先简要概括了光动力治疗的机理、基本要素以及细胞作用机制... 作为一种新兴的无创治疗方法,光动力治疗在癌症治疗方面具有副作用小、累积毒性小、有效杀伤肿瘤以及精准的靶向治疗而不损伤邻近组织等优势,是理想的癌症治疗方法之一。本文首先简要概括了光动力治疗的机理、基本要素以及细胞作用机制,讨论了稀土上转化发光材料的设计特点以及光动力治疗对上转化发光材料的要求,进一步详述了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光敏剂以及靶向体的材料结合方式和应用效果,最后综述了光动力治疗和放疗、化疗及光热治疗相结合的协同治疗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动力治疗 稀土上转换发材料 敏剂 癌症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动力技术对副溶血性弧菌的灭活作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晓迪 郑双芝 +2 位作者 庞一 朱军莉 陆海霞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9-125,共7页
该文探究了姜黄素介导的光动力技术(photodynamic technology,PDT)协同柠檬酸处理对副溶血性弧菌的灭活效果和机理。通过平板菌落计数法测定光动力技术对副溶血性弧菌的灭活效果、扫描电镜观察细菌形态变化,酶标仪检测PDT处理后菌体活性... 该文探究了姜黄素介导的光动力技术(photodynamic technology,PDT)协同柠檬酸处理对副溶血性弧菌的灭活效果和机理。通过平板菌落计数法测定光动力技术对副溶血性弧菌的灭活效果、扫描电镜观察细菌形态变化,酶标仪检测PDT处理后菌体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以及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腺苷三磷酸酶(adenosine triphosphatase,ATPase)、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KP)的活性变化,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基因损伤程度。结果表明,PDT杀菌效果随姜黄素浓度增加、光照时间延长和柠檬酸(0.5 mg/mL)的添加而显著增强(在最高浓度姜黄素条件下P<0.05)。当姜黄素浓度为2μmol/L,柠檬酸质量浓度为0.5 mg/mL,光照2 min后,PBS中的副溶血性弧菌菌落总数从7.43 lg CFU/mL降至0。光敏剂姜黄素被蓝光激活后通过电子转移和能量转移产生具有强氧化性的ROS,菌体内ROS水平不断升高,胞内抗氧化酶(CAT、SOD)活性下降,ATPase活性下降,上清液中AKP活性上升,细菌发生严重形变甚至趋向于扁平,DNA条带变暗甚至消失,最终导致细胞死亡。综上,姜黄素介导的PDT对副溶血性弧菌有较强的杀灭作用,添加柠檬酸显著加强杀菌效果,为PDT在水产食品安全防控领域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动力杀菌技术 姜黄素 柠檬酸 副溶血性弧菌 灭活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