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为提升半透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semitransparent perovskite solar cells,ST-PSCs)的光利用效率,探究在确保透光性的同时,减轻活性层厚度变薄带来的影响.[方法]采用偶氮二甲酸二异丙酯(diisopropyl azodicarboxylate,DIAD)诱导钙...[目的]为提升半透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semitransparent perovskite solar cells,ST-PSCs)的光利用效率,探究在确保透光性的同时,减轻活性层厚度变薄带来的影响.[方法]采用偶氮二甲酸二异丙酯(diisopropyl azodicarboxylate,DIAD)诱导钙钛矿前驱体PbI2的取向生长,对制备的PbI2薄膜进行形貌和光谱表征,并对相应器件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生成的钙钛矿具备取向生长的特点,为电荷提供了在不同晶体间高速传输的通道,改善了半透明器件中因活性层厚度不足或岛状晶体生成导致的横向传输受阻,ST-PSCs器件的平均能量转换效率由14.20%上升到14.74%.同时,器件在相同的工艺条件下获得了更高的透过率,因而光利用效率从1.94%提升至2.61%.[结论]本研究针对ST-PSCs中活性层的光电性能要求,提出了有效的形貌优化与调控方法并阐明其作用机制,该方法同时提升了ST-PSCs的能量转换效率与光利用效率.展开更多
本研究旨在揭示西藏甘蓝型油菜在高海拔下的环境适应性。选用3个不同生育期的油菜品系在3个不同海拔实验点种植,研究其生育期及叶片光响应能力。结果表明:种植海拔改变了油菜的生育进程及光温利用。高海拔区(墨竹工卡3843 m)温度较低,...本研究旨在揭示西藏甘蓝型油菜在高海拔下的环境适应性。选用3个不同生育期的油菜品系在3个不同海拔实验点种植,研究其生育期及叶片光响应能力。结果表明:种植海拔改变了油菜的生育进程及光温利用。高海拔区(墨竹工卡3843 m)温度较低,油菜的生育期延长。高海拔光辐射量较高,油菜叶片细胞排列紧密,叶绿素含量及组分含量增加,但受光抑制影响,净光合速率较低。参试油菜品系光能利用均在低海拔(林芝2970 m)达最大值,其次中海拔(拉萨3630 m),高海拔的光能利用效率最低。早熟品系在不同海拔下的光能利用效率为0.042~0.110 g MJ^(-1),中熟品系为0.045~0.118 g MJ^(-1),晚熟品系为0.044~0.119 g MJ^(-1)。参试油菜品系的温度利用效率均在中海拔具有较高值,其次是低海拔,最低在高海拔。早熟品系在不同海拔下的温度利用效率为0.77~1.24 kg hm^(-2)℃^(-1),中熟品系为0.82~1.18 kg hm^(-2)℃^(-1),晚熟品系为0.80~1.54 kg hm^(-2)℃^(-1)。本研究结果为解决高海拔区甘蓝型油菜种植的限制因子奠定理论基础。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为提升半透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semitransparent perovskite solar cells,ST-PSCs)的光利用效率,探究在确保透光性的同时,减轻活性层厚度变薄带来的影响.[方法]采用偶氮二甲酸二异丙酯(diisopropyl azodicarboxylate,DIAD)诱导钙钛矿前驱体PbI2的取向生长,对制备的PbI2薄膜进行形貌和光谱表征,并对相应器件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生成的钙钛矿具备取向生长的特点,为电荷提供了在不同晶体间高速传输的通道,改善了半透明器件中因活性层厚度不足或岛状晶体生成导致的横向传输受阻,ST-PSCs器件的平均能量转换效率由14.20%上升到14.74%.同时,器件在相同的工艺条件下获得了更高的透过率,因而光利用效率从1.94%提升至2.61%.[结论]本研究针对ST-PSCs中活性层的光电性能要求,提出了有效的形貌优化与调控方法并阐明其作用机制,该方法同时提升了ST-PSCs的能量转换效率与光利用效率.
文摘本研究旨在揭示西藏甘蓝型油菜在高海拔下的环境适应性。选用3个不同生育期的油菜品系在3个不同海拔实验点种植,研究其生育期及叶片光响应能力。结果表明:种植海拔改变了油菜的生育进程及光温利用。高海拔区(墨竹工卡3843 m)温度较低,油菜的生育期延长。高海拔光辐射量较高,油菜叶片细胞排列紧密,叶绿素含量及组分含量增加,但受光抑制影响,净光合速率较低。参试油菜品系光能利用均在低海拔(林芝2970 m)达最大值,其次中海拔(拉萨3630 m),高海拔的光能利用效率最低。早熟品系在不同海拔下的光能利用效率为0.042~0.110 g MJ^(-1),中熟品系为0.045~0.118 g MJ^(-1),晚熟品系为0.044~0.119 g MJ^(-1)。参试油菜品系的温度利用效率均在中海拔具有较高值,其次是低海拔,最低在高海拔。早熟品系在不同海拔下的温度利用效率为0.77~1.24 kg hm^(-2)℃^(-1),中熟品系为0.82~1.18 kg hm^(-2)℃^(-1),晚熟品系为0.80~1.54 kg hm^(-2)℃^(-1)。本研究结果为解决高海拔区甘蓝型油菜种植的限制因子奠定理论基础。
文摘光能利用效率(LUE)是影响生态系统生产力大小和质量的主要因素。以位于北京市大兴区永定河沿河沙地的杨树(欧美107/108,Populus euramericana cv.)人工林生态系统作为研究对象,依托涡度相关观测系统,对该生态系统的LUE进行研究,从而确定LUE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影响因子,并确定最大光能利用利用效率(LUEmax)。结果表明:LUE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趋势,4月份生长季开始后LUE迅速升高,到7—8月达到最大,而后逐渐降低;在生长季不同阶段,LUE日动态的影响因子不同:4月份气温(Ta)、蒸散比(EF)和饱和水汽压差(VPD)是影响LUE日动态的主要因子,7、8月份光合有效辐射(PAR)和冠层导度(gc)是主要影响因子,5—6月与9—10月LUE日动态则与土壤水分(VWC)有较大关系;而LUE月动态则与月蒸散比(EFm)和月平均土壤温度(Tsm)有关。由于该人工林各月光能利用最适宜环境条件不同,各月LUEmax也各有差异,该生态系统年LUEmax为0.44 g C/MJ PAR,7、8月LUEmax最大,分别为0.66和0.69 g C/MJ PAR。研究结果表明,在利用光能利用模型进行区域乃至全球初级生产力估算时需要根据研究的不同时间尺度确定LUEma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