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时隙光分组交换网络中一种新的光缓存优化配置方案(英文) 被引量:7
1
作者 赵焕东 池灏 +3 位作者 曾庆济 雒江涛 张治中 肖石林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52-455,共4页
研究了时隙光分组交换网中的光缓存配置方案 ,针对反馈共享式缓存结构 ,通过对传统的连续分布式光缓存结构中不同延迟粒度的光缓存丢包的分布情况仿真结果研究 ,发现在传统的连续分布式光缓存结构中 ,丢包主要发生在小粒度的光缓存上 ,... 研究了时隙光分组交换网中的光缓存配置方案 ,针对反馈共享式缓存结构 ,通过对传统的连续分布式光缓存结构中不同延迟粒度的光缓存丢包的分布情况仿真结果研究 ,发现在传统的连续分布式光缓存结构中 ,丢包主要发生在小粒度的光缓存上 ,为此 ,提出通过适当增加小粒度的光缓存的方法 ,达到有效地降低丢包率 ,仿真结果显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组交换 缓存 纤延迟线 时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分组交换网 被引量:8
2
作者 殷洪玺 王勇 +1 位作者 徐安士 谢麟振 《电信科学》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21-25,共5页
本文介绍了全光分组交换网的国内外研究状况 ,讨论了光分组交换节点的功能和结构及其实现光分组交换网的关键技术 。
关键词 分组同步 缓存 分组交换 通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分组交换技术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邱昆 凌云 +2 位作者 郑勉 武同 沈鑫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S1期885-889,950,共6页
光分组交换技术克服了限制光网络发展的电子瓶颈,具有最小的交换粒度,是一种理想的光交换技术.文中介绍了光分组交换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并总结了在光分组交换中——副载波标签产生,竞争解决, 全光时钟恢复和2R再生技术中所开展的研... 光分组交换技术克服了限制光网络发展的电子瓶颈,具有最小的交换粒度,是一种理想的光交换技术.文中介绍了光分组交换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并总结了在光分组交换中——副载波标签产生,竞争解决, 全光时钟恢复和2R再生技术中所开展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组交换 副载波标签 竞争解决 时钟恢复 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长转换器和光纤延迟线在WDM光分组交换中的结构设计和性能研究(英文) 被引量:3
4
作者 张治中 雒江涛 +3 位作者 曾庆济 刘华 王建新 赵焕东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465-1468,共4页
介绍了两种新颖的光分组交换结构——MOD1和MOD2,用于解决分组冲突问题.其特点在于,MOD1共享了一组非简并的延迟线,而MOD2则是共享了一组简并的延迟线和波长转换器.研究表明,对于非突发业务,两种结构都只需要少量的延迟线即可获得理想... 介绍了两种新颖的光分组交换结构——MOD1和MOD2,用于解决分组冲突问题.其特点在于,MOD1共享了一组非简并的延迟线,而MOD2则是共享了一组简并的延迟线和波长转换器.研究表明,对于非突发业务,两种结构都只需要少量的延迟线即可获得理想的性能.此时,MOD1比MOD2更加能降低系统体积和成本.而对于突发业务,如果MOD1所共享的延迟线数量和MOD2所共享的延迟线和转换器的总数量相等,MOD2的分组丢弃率要远远低于MOD1.随着业务突发程度的增加,MOD2中的转换器数量也需要增加才能维持给定的分组丢弃率,但即使业务突发程度很高,MOD2在体积、成本和性能等三方面均可取得较理想的折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组交换 波长转换器 纤延迟线 分组丢弃率 突发 WDM 业务 MOD 共享 冲突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颖的全光分组交换节点结构及其性能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治中 雒江涛 +2 位作者 曾庆济 王建新 叶通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13-717,共5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共享波长转换器和光纤延迟线的全光分组交换结构 ,与传统的设计方法和实验报道相比 ,该结构提供了更灵活的冲突解决措施 .为了获得与在交换系统输入级分别为每个波长信道提供波长转换器相等价的性能 ,本文给出了交换结构... 本文提出了一种共享波长转换器和光纤延迟线的全光分组交换结构 ,与传统的设计方法和实验报道相比 ,该结构提供了更灵活的冲突解决措施 .为了获得与在交换系统输入级分别为每个波长信道提供波长转换器相等价的性能 ,本文给出了交换结构最多所需的转换器数量 .仿真结果表明 ,本文结构是兼顾交换系统体积、成本和性能等三方面较理想的折衷方案 .研究还表明 ,光纤数与每纤的波长数量之积愈大 ,本文结构所节约的转换器和延迟线数量将愈加可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组交换 缓存 波长转换器 共享 分组丢弃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分组交换网络的冲突解决:用光纤延迟线还是波长转换器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治中 曾庆济 +1 位作者 王建新 雒江涛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812-1818,共7页
该文研究了光分组网络的冲突处理问题,提出了两种异于传统设计方法的交换结构。研究表明:对于非突发性业务,非简并排列方式的光纤延迟线是成本最低的解决手段;而对于突发业务,将波长转换器和延迟线结合使用是兼顾分组丢弃性能,系统体积... 该文研究了光分组网络的冲突处理问题,提出了两种异于传统设计方法的交换结构。研究表明:对于非突发性业务,非简并排列方式的光纤延迟线是成本最低的解决手段;而对于突发业务,将波长转换器和延迟线结合使用是兼顾分组丢弃性能,系统体积和成本的较好策略,文中基于此给出了系统设计原则,该原则可确保系统节约大量的波长转换器和延迟线,对改善系统的整体性能十分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组交换 缓存 波长转换器 共享 分组丢弃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纤延迟线和可调谐波长转换器在光分组交换网络竞争解决结构中的性能分析(英文) 被引量:3
7
作者 王建新 曾庆济 +2 位作者 张治中 王盛华 肖石林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099-1103,共5页
研究了光分组交换网络中的两种竞争解决方案 结合课题研究的进展 ,基于突发和非突发业务 ,对这两种竞争处理结构进行了深入分析 ,得出了几点重要结论 ,首先 ,在竞争处理上 ,对于非突发业务 ,光纤延迟线比可调谐波长转换器有效 ;而对于... 研究了光分组交换网络中的两种竞争解决方案 结合课题研究的进展 ,基于突发和非突发业务 ,对这两种竞争处理结构进行了深入分析 ,得出了几点重要结论 ,首先 ,在竞争处理上 ,对于非突发业务 ,光纤延迟线比可调谐波长转换器有效 ;而对于突发业务而言 ,可调谐波长转换器比光纤延迟线有效 其次 ,在突发业务下反馈式光纤延迟线结构 (FFA)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竞争解决结构 ,但对非突发业务而言 ,反馈式光纤延迟线和可调谐波长转换器结构 (FFTA)在成本上和结构尺寸上比FFA要有效的多 随着平均突发长度的增加 ,FFTA中的可调谐波长转换器数目也要增加才能获得合理的分组丢失率。但无论是针对突发业务还是非突发业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调谐波长转换器 纤延迟线 竞争解决 分组交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于云计算的异步光分组交换互连网络节点 被引量:2
8
作者 赵俊 许立国 +1 位作者 须雷 高明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274-2276,2282,共4页
提出一种适合云计算的异步光分组交换互连网络节点模型。节点采用主从式树型架构进行分布式控制和管理,高速数据流在各级节点基于组播方式实现异步交换,可实现大批量计算、存储节点的可扩展性互连。提出了基于循环光纤延时线的全光分组... 提出一种适合云计算的异步光分组交换互连网络节点模型。节点采用主从式树型架构进行分布式控制和管理,高速数据流在各级节点基于组播方式实现异步交换,可实现大批量计算、存储节点的可扩展性互连。提出了基于循环光纤延时线的全光分组冲突解决机制。介绍了互连网络节点架构,建立了节点稳定性及时延性能分析模型,进行了数值仿真分析。结果表明,一个256字节分组在32波密集波分复用系统中传输时,分组平均等待时延为0.072 ns。因此,该节点架构可满足云计算互连网络的可扩展性及高速、大容量、实时数据交互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组交换 云计算 异步 分布式管理 分组等待时延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分组交换技术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周建华 蔡茂国 杨淑雯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EI CAS 2001年第4期39-45,共7页
阐述了光传送网的基本概念、优点和组成结构,讨论了多协议波长交换技术(MPλS)、光帧技术、光突发技术以及光码分多址(OCDMA)等几种光分组交换技术,给出了光码分多址分组交换的实现方法.
关键词 分组交换 传送网 波分复用 码分多址 多协议波长交换技术 帧技术 突发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分交换型OPS节点技术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俊杰 肖石林 张浩 《光通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0-12,共3页
光分组交换(OPS:OpticalPacketSwitching)核心交换节点结构的设计直接影响着光分组交换网络的性能。文章以空分交换型OPS核心交换节点结构为研究对象,对光分组交换节点结构中的竞争解决技术进行深入探讨。此外,还总结归纳了5种空分交换... 光分组交换(OPS:OpticalPacketSwitching)核心交换节点结构的设计直接影响着光分组交换网络的性能。文章以空分交换型OPS核心交换节点结构为研究对象,对光分组交换节点结构中的竞争解决技术进行深入探讨。此外,还总结归纳了5种空分交换型OPS节点结构,即输出缓存型、反馈缓存型、共享缓存型、混合缓存型和无缓存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组交换 缓存 波长变换器 空分交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分组交换中FP-SOA光信号处理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邱昆 凌云 +1 位作者 张薇 庞莹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1期632-637,共6页
利用FP-SOA的增益特性曲线,实现了光分组交换中标签和净荷的分离,光功率均衡和TTL的功能.仿真结果表明:在分离标签和净荷的应用中,分别实现了对窄脉冲和宽脉冲的抑制比为10.5 dB和9 dB;在光功率均衡的应用中,实现了将10dB的功率动态... 利用FP-SOA的增益特性曲线,实现了光分组交换中标签和净荷的分离,光功率均衡和TTL的功能.仿真结果表明:在分离标签和净荷的应用中,分别实现了对窄脉冲和宽脉冲的抑制比为10.5 dB和9 dB;在光功率均衡的应用中,实现了将10dB的功率动态范围减小到1.6dB;在TTL的应用中,实现了将6 dB功率差提升到14.5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组交换 半导体放大器 功率均衡 标签 净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分组交换在下一代电力通信网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俊杰 吕剑 《光通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4,共4页
光分组交换是实现光传送网与电层IP网络无缝联接的理想技术。文章以电力通信网络为研究对象,对光分组交换技术在下一代电力通信网络中的应用进行深入探讨。首先,对光分组交换技术进行介绍,并分析了电力通信网的业务特性;然后,介绍了四... 光分组交换是实现光传送网与电层IP网络无缝联接的理想技术。文章以电力通信网络为研究对象,对光分组交换技术在下一代电力通信网络中的应用进行深入探讨。首先,对光分组交换技术进行介绍,并分析了电力通信网的业务特性;然后,介绍了四种适用于电力通信网的光分组交换节点结构,即SMOP交换结构、FWBFWC交换结构、OFBFWC交换结构和RFWC-ROB交换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组交换 电力通信 缓存 纤延时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矩阵分解的光交换机分组调度算法 被引量:2
13
作者 熊庆旭 冯金鑫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80-86,共7页
研究基于矩阵分解的光交换机分组调度算法。首先讨论了一种将双随机矩阵快速分解为置换矩阵的算法,随后提出了依据其队长在线调度置换矩阵的p-LQF算法。仿真显示p-LQF的平均分组时延接近甚至低于LQF,在业务强度较大时远低于i-LQF。证明... 研究基于矩阵分解的光交换机分组调度算法。首先讨论了一种将双随机矩阵快速分解为置换矩阵的算法,随后提出了依据其队长在线调度置换矩阵的p-LQF算法。仿真显示p-LQF的平均分组时延接近甚至低于LQF,在业务强度较大时远低于i-LQF。证明了p-LQF对于符合强大数定理的任何可接入业务是稳定的。然后讨论了p-LQF算法对分组动态到达的适应性。最后说明了p-LQF对矩阵进行有限量化以降低算法复杂度时依然能保持系统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组调度 交换 矩阵分解 虚拟输出排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分组交换系统的结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纪越峰 柏琳 徐大雄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3-47,共5页
对光分组交换系统的几种结构进行了分类和比较研究 ,介绍了已研制成功的 2 .5Gbit/s光ATM交换实验系统的结构 ,给出了测试波形图 ,说明了工作机理。
关键词 分组交换 ATM 通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突发交换网络中的突发分组组装策略 被引量:1
15
作者 郭彦涛 刘增基 《电讯技术》 2005年第1期178-181,共4页
光突发交换(OBS)技术集成光电路交换和光分组交换的优势,能满足现有大容量、高速率的多媒体信息交换与传输,将成为下一代光IP骨干网的核心技术。本文详细论述了OBS网络中的关键技术———突发分组的组装技术的各种策略与实现方式,指出... 光突发交换(OBS)技术集成光电路交换和光分组交换的优势,能满足现有大容量、高速率的多媒体信息交换与传输,将成为下一代光IP骨干网的核心技术。本文详细论述了OBS网络中的关键技术———突发分组的组装技术的各种策略与实现方式,指出具有良好QoS保证又可降低可操控性的突发组装策略将成为最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信网 突发交换 突发分组组装 IP OVER WD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WDM光分组交换节点中的预留信道路由控制算法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春华 贾潞华 黄肇明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00-104,共5页
建立了业务具有高、低两种优先权要求时 DWDM光分组交换节点预留信道路由模式的解析模型 .推导了在几种不同的竞争原则下的高、低优先级数据的丢包率 .分析了高、低优先级数据的丢包率与输出光缓冲器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 ,对高、低优... 建立了业务具有高、低两种优先权要求时 DWDM光分组交换节点预留信道路由模式的解析模型 .推导了在几种不同的竞争原则下的高、低优先级数据的丢包率 .分析了高、低优先级数据的丢包率与输出光缓冲器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 ,对高、低优先级数据进行分离波长信道路由 ,并动态设定预留信道数 ,可获得任意要求的高优先级数据丢包率的改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长分配 密集波分复用 分组交换节点 预留信道路由控制算法 丢包率 DWDM传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心通信网的光分组交换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煦 《光通信研究》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4,共4页
文章首先简单说明了新一代通信网需要使用分组交换的由来 .接着详细叙述了光分组交换在未来光通信网的应用 ,包括节点结构、分组格式、输入、输出接口和一些特别重要的技术 ,如再生、同步、信头处理、缓冲。
关键词 数据通信 分组交换 通信网 分组交换 通信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步光分组交换网的流量建模 被引量:1
18
作者 潘勇 叶培大 《光通信研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2-14,29,共4页
研究了异步光分组交换网的流量特性,提出了网络流量的解析模型和近似模型。研究表明,在采用计时门限光分组组装算法的情况下,如输入IP流具有短程相关特性(ShortRangeDependent),则光分组的到达间隔时间呈负指数分布,光分组的长度趋于高... 研究了异步光分组交换网的流量特性,提出了网络流量的解析模型和近似模型。研究表明,在采用计时门限光分组组装算法的情况下,如输入IP流具有短程相关特性(ShortRangeDependent),则光分组的到达间隔时间呈负指数分布,光分组的长度趋于高斯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量特性分析 流量建模 异步分组交换 分组组装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DM网络的光分组交换结构 被引量:1
19
作者 鄂大伟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0-22,共3页
介绍了基于波分复用 (WDM )全光网的相关技术 ,提出了光分组交换机的总体结构及性质 ,并给出了一个采用波长路由选择技术实现的光分组交换模型。
关键词 波分复用 分组交换 WDM 纤通信 AT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内多波长光标记分组交换技术的研究(英文)
20
作者 肖石林 曾庆济 +2 位作者 王建新 蒋铭 赵焕东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85-389,共5页
介绍了一种带内多波长光标记分组交换技术。在这种光交换中 ,光信头由若干个与光载荷处于同一通信信道内的具有不同波长值的光脉冲构成。探讨了包括信头产生和光分组形成部分的光发射机技术 ,包括数据恢复的接收机技术和包括路由处理的... 介绍了一种带内多波长光标记分组交换技术。在这种光交换中 ,光信头由若干个与光载荷处于同一通信信道内的具有不同波长值的光脉冲构成。探讨了包括信头产生和光分组形成部分的光发射机技术 ,包括数据恢复的接收机技术和包括路由处理的光交换节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信 交换 分组交换 带内多波长标记 多波长标记分组交换(MAOL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