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前驱体法制备BCN及其光催化还原CO_(2)性能
1
作者 卜学琳 曾祥会 +6 位作者 陈辉 方伟 杜星 王大珩 何漩 李薇馨 赵雷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031-7037,7059,共8页
以乙二胺、二乙烯三胺、三乙烯四胺为氮源,以硼酸为硼源制备不同前驱体,通过高温氨解直接合成硼碳氮(BCN-x,分别记为BCN-EDA,BCN-DETA和BCN-TETA)。利用XRD、SEM、TEM、XPS、UV-Vis和PL对其组成、形貌和光学性能进行表征。并在无牺牲剂... 以乙二胺、二乙烯三胺、三乙烯四胺为氮源,以硼酸为硼源制备不同前驱体,通过高温氨解直接合成硼碳氮(BCN-x,分别记为BCN-EDA,BCN-DETA和BCN-TETA)。利用XRD、SEM、TEM、XPS、UV-Vis和PL对其组成、形貌和光学性能进行表征。并在无牺牲剂和助催化剂的条件下,对BCN-x样品的光催化还原CO_(2)性能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样品均为片状结构,且BCN-EDA具有较高的结晶度、较好的光生载流子分离效率。所制备的BCN-x可以在350~780 nm可见光照射下将CO_(2)还原为CO和CH_(4),且BCN-EDA表现出最佳的光催化CO_(2)还原性能,CO产量为32.20μmol/g,且在20 h内能保持相当的光催化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碳氮 光催化CO_(2)还原 光生载流子分离 光催化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催化膜反应器在污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2
作者 张爱勇 肖羽堂 +1 位作者 吕晓龙 高冠道 《现代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25-30,共6页
传统光催化氧化技术在催化剂应用形式方面存在诸多不可克服的制约因素,将光催化氧化技术与膜分离技术进行耦合可从不同角度较好解决此类难题;目前的光催化膜反应器主要有悬浮型、负载型和内嵌型光催化膜反应器3种;在全面论述各类光催化... 传统光催化氧化技术在催化剂应用形式方面存在诸多不可克服的制约因素,将光催化氧化技术与膜分离技术进行耦合可从不同角度较好解决此类难题;目前的光催化膜反应器主要有悬浮型、负载型和内嵌型光催化膜反应器3种;在全面论述各类光催化膜反应器的工艺特性的基础之上,针对当前光催化耦合分离膜在合理选择膜类型和膜孔径方面存在理论不足的现状,首次提出耦合分离膜在膜类型和膜孔径选择过程中所要遵循的理论原则、依据和一套可操作性极强的选择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分离膜 光催化剂分离 污染物分离 光催化稳定性 膜孔径选择 光催化剂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_2CO_3@AgBr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及其可见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6
3
作者 曾德彬 杨凯 +5 位作者 李笑笑 姚志强 刘仁月 吴榛 田坚 余长林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2018年第1期51-59,共9页
采用连续沉淀法合成了类似核/壳结构的Ag_2CO_3@AgBr复合光催化剂.利用氮气物理吸附、X射线粉末衍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光电子能谱、紫外-可见漫反射和光电流等测试手段对所制备的AgBr、Ag_2CO_3和Ag_2CO_3@AgBr进行系列表征,考察A... 采用连续沉淀法合成了类似核/壳结构的Ag_2CO_3@AgBr复合光催化剂.利用氮气物理吸附、X射线粉末衍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光电子能谱、紫外-可见漫反射和光电流等测试手段对所制备的AgBr、Ag_2CO_3和Ag_2CO_3@AgBr进行系列表征,考察AgBr壳对Ag_2CO_3的组织结构、光吸收、光电流响应性能和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Ag_2CO_3晶体表面的复合AgBr纳米颗粒,能显著增强催化剂在可见光区的吸光性能、增大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和增强光电流响应强度.在可见光(400 nm<λ<660 nm)下,催化降解甲基橙测试表明,Ag_2CO_3@AgBr表现出优异的光催化性能,其降解速率常数分别是纯Ag_2CO_3和AgBr的11倍和10倍,同时其稳定性也得到大幅度提高.在核/壳界面中,形成具有能级匹配的Ag_2CO_3@AgBr异质相结,这种异质相结提高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分离效率,同时壳层AgBr可以阻止主体光催化剂Ag_2CO_3在水溶液中的溶解,提高其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2CO3 AGBR 异质相结 光催化活性及稳定性 可见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