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氮化碳微米管/聚乳酸保鲜膜在光催化抗菌保鲜中的应用研究
1
作者 张梦婷 刘殊君 +2 位作者 姜晓康 范海 朱树华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47-556,共10页
聚乳酸(PLA)具有优异的可生物降解性,但PLA薄膜存在机械性能差、无抗菌性等缺点。本研究以PLA为成膜基质,绿色光催化剂氮化碳微米管(TCN)为功能填料,通过流延法结合相转化法制备了复合保鲜膜。通过结构表征,证明成功制备了TCN-PLA膜。... 聚乳酸(PLA)具有优异的可生物降解性,但PLA薄膜存在机械性能差、无抗菌性等缺点。本研究以PLA为成膜基质,绿色光催化剂氮化碳微米管(TCN)为功能填料,通过流延法结合相转化法制备了复合保鲜膜。通过结构表征,证明成功制备了TCN-PLA膜。机械性能和气体阻隔性能测试结果表明,TCN的加入使薄膜的拉伸强度增加了近1倍,并且还有效地增强了薄膜的气体阻隔性能和热稳定性。薄膜能够在水中保持一定的完整性且具有溶胀性,其表面亲水性降低有利于抑制细菌生长和繁殖。抗菌实验结果表明,TCN-PLA膜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现出优异的抗菌活性,抗菌效率分别为99.99%和91.49%。该保鲜膜展现出良好的保鲜性能,可在5 d内良好地保持草莓的重量、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这些优良的实验结果表明该保鲜膜具有强的热稳定性、良好的机械性能、气体阻隔性能、抗菌性能和保鲜性能等综合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氮化碳微米管 光催化抗菌 保鲜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NaTaO_(3)的结构设计及光催化抗菌性能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汪涛 张于浩 殷海荣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51-1060,共10页
NaTaO_(3)光催化剂因高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以及环境友好性可以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通过离子掺杂可以调节NaTaO_(3)的电子结构和性能,本文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钙钛矿型Na_(0.75)B_(0.25)TaO_(3)(B=Cr,Mn,Fe,Cu,Zn)的电子结构和... NaTaO_(3)光催化剂因高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以及环境友好性可以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通过离子掺杂可以调节NaTaO_(3)的电子结构和性能,本文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钙钛矿型Na_(0.75)B_(0.25)TaO_(3)(B=Cr,Mn,Fe,Cu,Zn)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分析了不同过渡金属掺杂对NaTaO_(3)的能带结构和电子态密度的影响。研究发现Cr、Mn、Fe和Zn掺杂使NaTaO_(3)呈现金属性质,Na_(0.75)Cu_(0.25)TaO_(3)则呈现半导体性质并且禁带宽度缩小到1.35 eV。掺杂Cu后会引起新的能级(Cu 3d和Cu 4s)在禁带中出现,这些新的能级位于禁带的中心,会导致禁带向导带移动。此外,Cu掺杂体系的吸收光谱发生了红移并且可将光吸收波长扩展到800 nm。接着,探索了NaTaO_(3)和Na_(0.75)Cu_(0.25)TaO_(3)的光催化抗菌性能,结果表明Cu离子调控后的光催化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的杀菌效率为99.99%,并对杀菌机理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TaO_(3) 密度泛函理论 过渡金属掺杂 电子结构 光学性质 光催化抗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TiO_2复合镀层光催化抗菌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迟广俊 姚素薇 +3 位作者 范君 张卫国 王宏智 任光勋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2004年第1期52-56,共5页
为了研究TiO2在镀层中的光催化抗菌活性,以不锈钢为基体,制备了Ni/TiO2光催化抗菌功能性复合镀层,测定了镀层中TiO2微粒的复合量,考察了Ni/TiO2电极的光催化析氢性能,利用ESEM观察了镀层的表面形貌,并探讨了半导体TiO2光催化杀灭细菌的... 为了研究TiO2在镀层中的光催化抗菌活性,以不锈钢为基体,制备了Ni/TiO2光催化抗菌功能性复合镀层,测定了镀层中TiO2微粒的复合量,考察了Ni/TiO2电极的光催化析氢性能,利用ESEM观察了镀层的表面形貌,并探讨了半导体TiO2光催化杀灭细菌的机理.研究表明:当镀层中TiO2复合量达到21 98%时,Ni/TiO2复合镀层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粪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率均大于95%;在光照射下,Ni/TiO2电极阴极析氢反应的起始电位正移了约200m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TiO2复合镀层 光催化抗菌性能 不锈钢 半导体 线性电位扫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广谱复合光催化抗菌剂Ag-AgVO_(3)/BiVO_(4)的设计合成及抗菌机制 被引量:3
4
作者 邵文惠 胡欣 +5 位作者 尚静 林峰 金黎明 权春善 张艳梅 李军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9-19,共11页
合成了一种具有树叶状形貌的Ag-AgVO_(3)/BiVO_(4)复合光催化抗菌剂,并对其晶体结构、形貌、组成及光学性质等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以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的氧化反应为模型,Ag-AgVO_(3)/BiVO_(4)表现出优异的光响... 合成了一种具有树叶状形貌的Ag-AgVO_(3)/BiVO_(4)复合光催化抗菌剂,并对其晶体结构、形貌、组成及光学性质等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以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的氧化反应为模型,Ag-AgVO_(3)/BiVO_(4)表现出优异的光响应类氧化酶活性.光催化抗菌实验结果表明,Ag-AgVO_(3)/BiVO_(4)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均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4 min内的抗菌效率可以达到99%以上.采用多种实验方法系统研究了其抗菌机制:活性物种捕获剂实验和细胞内活性氧荧光标记实验表明,在可见光照射下,Ag-AgVO_(3)/BiVO_(4)所产生的电子与O_(2)反应生成的·O_(2)^(‒)起主要作用;Live/Dead细胞的荧光实验、扫描电子显微镜形貌观察实验以及处理前后细胞内外核酸和蛋白质含量的测定实验结果均证实了·O_(2)^(‒)可以破坏细胞膜的完整性,导致细胞内容物的破坏和流出,从而造成细菌死亡.另外,Ag-AgVO_(3)/BiVO_(4)对包括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和真菌在内的9种致病菌均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说明其具有广谱抗菌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AgVO_(3)/BiVO_(4) 致病 光催化抗菌 活性氧物种 细胞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含氧空位的W_(18)O_(49)纳米结构的光催化抗菌性能 被引量:3
5
作者 郑旭东 余涛 +2 位作者 王晓鹏 韩一兵 高小蝉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3-97,104,M0008,共7页
利用一步水热法合成了W_(18)O_(49)纳米结构。通过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透射电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所制备材料的晶体结构、形貌和元素价态进行了分析,并采用琼脂稀释法对材料的抗菌特性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W_(18)O_(49)纳... 利用一步水热法合成了W_(18)O_(49)纳米结构。通过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透射电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所制备材料的晶体结构、形貌和元素价态进行了分析,并采用琼脂稀释法对材料的抗菌特性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W_(18)O_(49)纳米结构为单斜晶相,并沿b轴择优生长。微观形貌为由纳米线组成的外形似海胆的纳米结构,纳米线的直径小于10 nm,长度为200~250 nm。W^(6+)和W^(5+)共存于材料中。氧空位诱导的施主W 5d缺陷态位于费米能级以下约0.5 eV处。与暗光条件相比,在可见光照射下,W_(18)O_(49)纳米结构对大肠杆菌的抑菌率达到90%,这得益于缺陷能级诱导产生了较多的反应活性氧抑菌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_(18)O_(49)纳米结构 氧空位 光催化抗菌 反应活性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催化抗菌杀菌纳米粒子
6
《现代纺织技术》 2011年第5期13-13,共1页
项目研制的光催化抗菌杀菌纳米粒子可简单添加于各种材料,如涂料、塑料、橡胶、纤维等高分子材料中。检测结果表明总抗菌率可达到99%以上。由于使用的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壳中空结构的纳米粒子,解决了在抗菌杀菌的同时腐蚀有机底物... 项目研制的光催化抗菌杀菌纳米粒子可简单添加于各种材料,如涂料、塑料、橡胶、纤维等高分子材料中。检测结果表明总抗菌率可达到99%以上。由于使用的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壳中空结构的纳米粒子,解决了在抗菌杀菌的同时腐蚀有机底物的关键性问题,具有强劲的可持续发展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抗菌 纳米粒子 高分子材料 自主知识产权 可持续发展 检测结果 中空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O_2光催化薄膜在陶瓷器具上抗菌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46
7
作者 黄惠莉 黄妙良 +2 位作者 蔡阿娜 林煜 林文銮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8-52,共5页
以普通釉面陶瓷作为基体 ,采用溶胶 -凝胶方法和浸渍提拉技术制备 Ti O2 和 Pt/ Ti O2 抗菌薄膜 .分别选用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作为试验菌 ,并分别在紫外线和太阳光的照射下 ,研究了不同薄膜的膜厚度和暴光时间与杀菌率之间的关系 ... 以普通釉面陶瓷作为基体 ,采用溶胶 -凝胶方法和浸渍提拉技术制备 Ti O2 和 Pt/ Ti O2 抗菌薄膜 .分别选用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作为试验菌 ,并分别在紫外线和太阳光的照射下 ,研究了不同薄膜的膜厚度和暴光时间与杀菌率之间的关系 .在紫外灯照射下 ,膜厚约 80和 5 5 nm的 Ti O2 薄膜及膜厚约 5 0 nm Pt/Ti O2 薄膜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葡萄球菌均有杀菌效果 .对大肠杆菌的杀菌效果较好 ,经紫外线照射 30 min后 ,杀菌率可达 90 %以上 .显著优于太阳光的照射效果 .对金黄葡萄球菌的杀菌效果 ,膜厚约 5 5 nm的 Ti O2 薄膜的杀菌效果较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 光催化 薄膜 陶瓷器具 效果 光催化 光催化抗菌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硫化铋-锌复合镀膜的制备及其抗菌性能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任亚东 翟晓凡 +5 位作者 刘欣 管方 鞠鹏 王楠 段继周 侯保荣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4-123,共10页
目的将锌镀层与具有光催化抗菌性能的纳米粒子复合,实现对锌镀层的改性,成功制备一种具有光催化抗菌性能的功能性复合镀层。方法通过向弱酸性硫酸盐锌镀液中加入梯度浓度具有可见光催化杀菌性能的硫化铋纳米粒子,在20#碳钢表面利用恒电... 目的将锌镀层与具有光催化抗菌性能的纳米粒子复合,实现对锌镀层的改性,成功制备一种具有光催化抗菌性能的功能性复合镀层。方法通过向弱酸性硫酸盐锌镀液中加入梯度浓度具有可见光催化杀菌性能的硫化铋纳米粒子,在20#碳钢表面利用恒电流法一步成功制备了系列硫化铋-锌复合镀膜。利用电化学工作站监测了沉积过程中的沉积电位,分别记录沉积前和沉积后的样品质量并测量沉积面积,通过计算,确定了沉积过程的电流效率。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晶体衍射仪(XRD)及电子能谱仪(EDS)对镀层进行了形貌及成分分析,采用大肠杆菌作为代表性的细菌,检测了复合镀膜的抗菌性能。结果与纯锌镀膜相比,硫化铋的加入显著促进了(100)晶相的晶体生长,而抑制了(102)晶相的晶体生长,使镀膜形貌由标准六方晶系变为块状晶体;硫化铋的加入使沉积电位变得更正,且随硫化铋添加量的增加,变正增幅变大;硫化铋的加入使电沉积过程的电流效率与纯锌镀膜的电流效率相比增大了5%左右,但硫化铋的添加量对电流效率的影响不大;硫化铋-锌复合镀膜在可见光下对大肠杆菌具有良好的抗杀性能,且硫化铋的复合量越高,抗菌效果越好。结论通过笔者提出的电沉积方法,硫化铋可成功复合到了锌镀膜中,从而使硫化铋-锌复合镀膜获得了良好的抗菌性能,最终发现当镀液中硫化铋质量浓度为2 g/L时,硫化铋在锌镀层中的复合量最高,抗菌性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硫化铋 复合锌基镀膜 恒电流电沉积 光催化抗菌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