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光路传输质量智能预测技术
1
作者 谷志群 周宇航 +1 位作者 张佳玮 纪越峰 《光通信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共6页
针对传统基于数理模型的光路传输质量(QoT)预测方法难以同时满足高精度和低计算复杂度需求的问题,介绍了单光路、多光路、跨拓扑光路3种光路QoT智能预测技术。这些技术依托于机器学习模型,力求实现端到端光路QoT的精确预测,并可有效应... 针对传统基于数理模型的光路传输质量(QoT)预测方法难以同时满足高精度和低计算复杂度需求的问题,介绍了单光路、多光路、跨拓扑光路3种光路QoT智能预测技术。这些技术依托于机器学习模型,力求实现端到端光路QoT的精确预测,并可有效应对以下挑战:其一,面对物理层参数的多样性,如何选择适合的机器学习模型和输入特征;其二,如何有效捕捉光路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其三,如何在少样本情况下实现网络模型的训练和持续优化。最后,对未来的光路QoT预测技术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 传输质量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DM网感知物理层光信道传输质量的量化标识 被引量:1
2
作者 潘业权 朱娜 +1 位作者 沈若愚 钱琴 《光通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5-17,共3页
为支持QoS业务,WDM网络需感知物理层光信道的传输质量。由于光信号损伤具有随机波动性,感知信号损伤参数如果一有波动变化就发送信令,将浪费带宽资源。通过分析物理层光信号线性损伤的主要影响因素,建立可监测和可表述的感知参数,找出... 为支持QoS业务,WDM网络需感知物理层光信道的传输质量。由于光信号损伤具有随机波动性,感知信号损伤参数如果一有波动变化就发送信令,将浪费带宽资源。通过分析物理层光信号线性损伤的主要影响因素,建立可监测和可表述的感知参数,找出影响传输质量质变的临界值,并对其进行量化标识,以降低信令发送频率,从而节省带宽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DM 传输质量 信号物理损伤 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集成学习的广域光骨干网多信道传输质量预测方法 被引量:4
3
作者 孙晓川 李志刚 +1 位作者 张明辉 桂冠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7,共7页
针对动态广域光骨干网中光信道传输质量预测方法精确度不足的问题,以集成学习理论为基础提出一种光信道传输质量预测方法。首先,在堆栈集成学习框架下构建了由5个多层感知器模型组成的基学习器,通过并行组合的方式实现了样本数据的同态... 针对动态广域光骨干网中光信道传输质量预测方法精确度不足的问题,以集成学习理论为基础提出一种光信道传输质量预测方法。首先,在堆栈集成学习框架下构建了由5个多层感知器模型组成的基学习器,通过并行组合的方式实现了样本数据的同态集成学习。然后,融合基学习器的预测结果形成新的训练集,用于训练由单一多层感知器组成的元学习器。仿真结果表明,对比深度神经网络,所提方法在单信道和多信道QoT预测场景下具有更优秀的非线性逼近性能,预测精度分别提高了1.93%和3.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干网 多信道 传输质量预测 集成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光链路建立中的传输质量预测技术 被引量:6
4
作者 鄢然 郑豪 李蔚 《光通信技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5-19,共5页
传输质量(QoT)预测在光网络中日趋重要,机器学习成为今后实现光网络中QoT预测的重要手段。提出一种基于机器学习分类器的QoT预测技术。通过传输方程生成所需的数据,用于之后的分类器训练和性能测试,并仿真验证了K最近邻(KNN)、逻辑回归(... 传输质量(QoT)预测在光网络中日趋重要,机器学习成为今后实现光网络中QoT预测的重要手段。提出一种基于机器学习分类器的QoT预测技术。通过传输方程生成所需的数据,用于之后的分类器训练和性能测试,并仿真验证了K最近邻(KNN)、逻辑回归(LR)和支持向量机(SVM)这3种常用的分类器的性能。仿真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的QoT估计方法,基于机器学习的方法在有效地降低计算复杂度的前提下,还能提供相当高的预测精度,是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QoT估计新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 传输质量 非线性传输方程 机器学习 高斯噪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束质量因子的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邓小玖 胡继刚 +1 位作者 刘彩霞 王建国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2年第6期1187-1190,共4页
应用标量光场的角谱表示,推导了具有轴对称性的傍轴、非傍轴标量光束的光强二阶矩的传输规律。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光束的束腰半径、远场发散角及光束质量因子M2。对傍轴标量光束,证明了光束质量因子M2≥1;对非傍轴标量光束,指出当光束束... 应用标量光场的角谱表示,推导了具有轴对称性的傍轴、非傍轴标量光束的光强二阶矩的传输规律。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光束的束腰半径、远场发散角及光束质量因子M2。对傍轴标量光束,证明了光束质量因子M2≥1;对非傍轴标量光束,指出当光束束腰半径很小时,其光束质量因子M2可以小于1,并随光束的束腰半径Wmin趋于零而趋向于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傍轴标量 非傍轴标量 强二阶矩 质量因子 标量 衍射 传输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流型光纤生物膜制氢反应器的底物传输与降解特性 被引量:3
6
作者 张川 刘新阳 +2 位作者 王毅 贺超 张全国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74-179,117,共7页
以连续流产氢为目标,采用高透光性弥散光纤作为导光介质和光合细菌吸附成膜的载体,构造了环流型光纤生物膜制氢反应器。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传质原理和Monod生化反应动力学建立了描述连续流反应器中底物传输和降解的二维数学模型。... 以连续流产氢为目标,采用高透光性弥散光纤作为导光介质和光合细菌吸附成膜的载体,构造了环流型光纤生物膜制氢反应器。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传质原理和Monod生化反应动力学建立了描述连续流反应器中底物传输和降解的二维数学模型。以强化底物传输和提高底物降解效率为目标,对反应器的实际操作参数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反应器的底物传输特性对反应器的底物降解效率有显著影响。反应器的底物降解效率随进口底物质量浓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反应器的底物降解效率随流速的增加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当反应器的进口底物质量浓度为10 g/L,流速为100 m L/h时,底物消耗速率最大,底物降解效率达到43.5%。合理地控制反应器中的底物传输使得生物膜区域具有适合的底物质量浓度分布,是维持反应器较高底物降解效率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制氢 生物膜 质量传输 生化反应 底物降解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剂量DDR图像摄取、存储与传输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被引量:3
7
作者 岳文军 《放射学实践》 2005年第6期562-563,共2页
关键词 低剂量 质量控制 传输过程 DDR 摄取 存储 数字摄影 多丝正比室 直接数字化 普通X 后处理功能 检查手段 采集技术 处理技术 图像重建 计算机 优越性 影像学 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容量、智能化光传输系统:机遇、挑战与应对策略 被引量:4
8
作者 冯振华 方瑜 施鹄 《中兴通讯技术》 2022年第1期62-69,共8页
分析了长距大容量、智能化光传输系统的五大关键技术:单波超400 Gbit/s、波段扩展、空分复用(SDM)、光层操作维护管理(OAM)和备用路径性能检测技术,并从学术研究、业界标准化动态等方面介绍了这些技术的进展。针对光传输系统技术发展趋... 分析了长距大容量、智能化光传输系统的五大关键技术:单波超400 Gbit/s、波段扩展、空分复用(SDM)、光层操作维护管理(OAM)和备用路径性能检测技术,并从学术研究、业界标准化动态等方面介绍了这些技术的进展。针对光传输系统技术发展趋势,从硬件、软件两个层面讨论了光通信的发展机遇和面临的挑战。基于中兴通讯光网络智能化平台框架,并结合中兴通讯在大容量、高速相干光通信方面的研究与产品开发工作实际,介绍了4个典型案例:灵活调制与光域均衡相结合来有效减少滤波代价、C+L波段扩展助力单波400 Gbit/s长距传输、高频光标签实现在线光性能监测、光探针和全局功率分析算法(GPA)确保备用路径快速可靠恢复。基于这些技术的产品化,中兴通讯将持续为客户创造价值,为用户提供更好的网络服务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容量传输 扩展波段 传输质量(qot) 域均衡 快速可靠恢复 标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截断非傍轴标量高斯光束的传输特性 被引量:3
9
作者 王珊姗 邓小玖 +1 位作者 刘彩霞 牛国鉴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59-162,共4页
基于精确光强定义下非傍轴标量光束的二阶矩理论,计算了不同束腰及光阑孔径条件下截断非傍轴标量高斯光束的束腰半径、远场发散角以及质量因子等光束传输特性,并将截断非傍轴标量高斯光束与自由高斯光束和平面波圆孔衍射光束进行了比较... 基于精确光强定义下非傍轴标量光束的二阶矩理论,计算了不同束腰及光阑孔径条件下截断非傍轴标量高斯光束的束腰半径、远场发散角以及质量因子等光束传输特性,并将截断非傍轴标量高斯光束与自由高斯光束和平面波圆孔衍射光束进行了比较.数值计算表明截断参量的不同对截断高斯光束的传输特性影响很大.当R>2ω0时,截断高斯光束与高斯光束在自由空间传输特性趋于一致,因此在精确光强定义下,对于非傍轴标量光束来说,当光阑孔径大于2倍束腰时,可以不考虑光阑对高斯光束的衍射作用.当R<0.3ω0时,截断高斯光束传输特性趋于平面波通过圆孔的衍射曲线.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高斯光束作为平面波处理.只有当光阑孔径介于0.3倍束腰和2倍束腰之间时,需要同时考虑光阑孔径和高斯束腰对衍射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 传输特性 强二阶矩 截断高斯 精确 衍射 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DM网感知波长传输质量的权重和波长标识 被引量:4
10
作者 沈若愚 朱娜 +1 位作者 钱琴 潘业权 《光通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5-17,共3页
针对Filippo Cugini等人提出的标识波长信道物理损伤方法中带宽开销大及节点处理复杂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权重和的波长质量标识方法(WIBW),该方法具有更小的带宽开销,并且能够综合衡量波长的整体质量,更好的支持业务优先级的划分。
关键词 信号物理损伤 传输质量 波长标识 优先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WDM-PON与C-RAN的QoE感知视频协作缓存与传输机制 被引量:8
11
作者 吴大鹏 李雪 李红霞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0-91,共12页
随着数据流量的爆发式增长,用户体验质量急剧恶化,为了解决密集组网与负载不均衡所引发的小区边缘用户与重负载小区用户性能较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体验质量感知的云无线接入网视频协作缓存与传输机制。该机制通过建立协作增益感知的虚... 随着数据流量的爆发式增长,用户体验质量急剧恶化,为了解决密集组网与负载不均衡所引发的小区边缘用户与重负载小区用户性能较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体验质量感知的云无线接入网视频协作缓存与传输机制。该机制通过建立协作增益感知的虚拟无源光网络,采用光域和无线域协同的方式为视频内容提供协作缓存与传输;进而,联合优化用户视频体验、带宽配置与缓存策略,分别在光域和无线域采用动态预缓存及缓冲水平感知的带宽配置方式,达到提高用户体验质量的目的。结果表明,所提机制能够有效地提高缓存命中率,增强用户体验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无线接入网 虚拟无源网络 协作缓存与传输 体验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色差光纤传感测量的研究
12
作者 肖韶荣 李剑白 李小芸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S2期83-83,共1页
色差光纤传感测量的研究肖韶荣(南昌大学物理系330047)李剑白李小芸(江西省科学院南昌330029)颜色及色差是许多工业部门产品质量检测与监督的重要指标,按照国际照明委员会(CIE)推荐的测量仪器主要有色度计和色差... 色差光纤传感测量的研究肖韶荣(南昌大学物理系330047)李剑白李小芸(江西省科学院南昌330029)颜色及色差是许多工业部门产品质量检测与监督的重要指标,按照国际照明委员会(CIE)推荐的测量仪器主要有色度计和色差计两类。最常用的工作方式是光电积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传感测量 色差计 纤传感器 电探测器 江西省 国际照明委员会 传输特性 测量仪器 产品质量检测 强调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Gb/S、4500km传输成功
13
作者 李明华 《光通信技术》 CSCD 1992年第3期215-215,共1页
最近,日本KDD公司在第五条横跨太平洋底光缆[TPS-5]上用光放大方式,成功地进行了速率为10Gb/s、距离为4500kin的传输实验。这次实验的最大特点是采用由4500km光缆及大约140个光放大器构成的系统进行传输。传输10Gb/s的光信号,测试传输... 最近,日本KDD公司在第五条横跨太平洋底光缆[TPS-5]上用光放大方式,成功地进行了速率为10Gb/s、距离为4500kin的传输实验。这次实验的最大特点是采用由4500km光缆及大约140个光放大器构成的系统进行传输。传输10Gb/s的光信号,测试传输前后的波形确认没有变化,实现了误码率为1×10<sup>-9</sup>的实用试验目的高质量传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传输 放大器 实用试验 信号 Gb/S KM 传输系统 信号畸变 计算机模拟 性能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 环境遥感
14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06年第6期47-48,共2页
关键词 环境质量评价 环境监测 环境遥感 卫星遥感数据 国图 细颗粒物 无组织排放 吸收 可调谐 传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交叉递归图理论的光信道性能分析方法
15
作者 曹荻非 郝明祥 孙晓川 《光通信技术》 2023年第6期29-31,共3页
为了及时准确地识别和处理光路故障,实现透明和实时的网络智能化管理,针对光信道状态性能监测提出一种基于交叉递归图理论的光信道性能分析方法。首先,该方法利用交叉递归图可视化邻近信道的状态参数分析影响信道的动力学特性;然后,通... 为了及时准确地识别和处理光路故障,实现透明和实时的网络智能化管理,针对光信道状态性能监测提出一种基于交叉递归图理论的光信道性能分析方法。首先,该方法利用交叉递归图可视化邻近信道的状态参数分析影响信道的动力学特性;然后,通过定量分析方法来量化2个序列系统的同步特性。仿真结果表明,光信道性能与邻近信道状态参数具有相似的动力学形态,证实了其潜在的关联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与网络 信道传输质量预测 交叉递归图理论 纤损伤 信道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负载均衡的系统保护通信专网路由规划方法 被引量:7
16
作者 蔡鹏 陆俊 +3 位作者 肖振锋 徐志强 李疆生 王赟 《光通信技术》 2021年第1期36-41,共6页
针对系统保护通信专网局部节点与链路业务负载过重的问题,提出一种考虑负载均衡的系统保护通信专网路由规划方法。首先,阐述了系统保护通信专网的概念,分析了局部节点和链路业务负载过重的问题;然后,构建了综合考虑业务特性和备份路径... 针对系统保护通信专网局部节点与链路业务负载过重的问题,提出一种考虑负载均衡的系统保护通信专网路由规划方法。首先,阐述了系统保护通信专网的概念,分析了局部节点和链路业务负载过重的问题;然后,构建了综合考虑业务特性和备份路径的负载均衡路由规划优化模型,实现了模型的负载均衡路由规划求解;最后,以某省系统保护通信专网光传送网(OTN)拓扑为仿真网络,采用PSCPlanner电力通信网规划平台与K条最短路径(KSP)算法进行了对比实验。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均衡了链路容量,降低了业务请求拒绝率,有效地分配了网络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务质量 传输 接入控制 业务加载 网络规划和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比较研究:宽带社区接入技术的多服务提供(英文)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壮 刘琼 吴志美 《软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918-1930,共13页
今天,宽带社区接入基础设施仍然是下一代网络的主要研究领域之一.除了流行的非对称数字用户环路、光纤同轴混合网和ATM无源光网络,学术界和工业界正日益表现出对于以太网技术应用于宽带社区接入网的巨大关注.试图调查通常的宽带社区接... 今天,宽带社区接入基础设施仍然是下一代网络的主要研究领域之一.除了流行的非对称数字用户环路、光纤同轴混合网和ATM无源光网络,学术界和工业界正日益表现出对于以太网技术应用于宽带社区接入网的巨大关注.试图调查通常的宽带社区接入技术的本质区别,给出全面的理解.综述了通常的宽带社区接入技术,基于复用方法和传输技术发布了新出现的基于以太网技术的社区接入网和非对称数字用户环路、光纤同轴混合网和ATM无源光网络的比较研究.这个比较研究深入地讨论了宽带社区接入技术网络结构、服务模型、通信量模型和服务质量提供.比较研究将有益于将来的宽带社区接入基础设施的研究与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接入网 非对称数字用户环路 纤同轴混合网 衄M无源网络 以太网 网际协议 异步传输模式 复用方法 体系结构 服务模型 通信量模型 服务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电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四研究所
18
《光通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56-56,共1页
关键词 中电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四研究所 通信 质量体系认证 广播电视 电产品 传输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