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光伏-光热联合发电系统动态建模与功率协调控制 被引量:14
1
作者 林克曼 王召珩 +3 位作者 吴峰 王欣蕊 王璨珉 林明耀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10-117,共8页
光伏-光热联合发电系统将光伏发电系统与光热发电系统有机融合,兼具灵活的调节特性和高效互补技术特点,为可再生能源消纳开辟了一条新途径,但其建模与功率控制仍需深入研究。针对这一问题,采用微元分段线性化方法刻画系统的多变量耦合... 光伏-光热联合发电系统将光伏发电系统与光热发电系统有机融合,兼具灵活的调节特性和高效互补技术特点,为可再生能源消纳开辟了一条新途径,但其建模与功率控制仍需深入研究。针对这一问题,采用微元分段线性化方法刻画系统的多变量耦合和介质相变换热动态过程,表征多能量转化环节和多时间尺度特征,建立了光伏-光热联合发电系统动态模型;构建了分层控制架构,提出了一种考虑系统储能状态的功率协调控制策略,实现了不同工况和控制模式下的光伏与光热子系统协同,从而提升了系统调节能力和响应性能;基于MATLAB/Simulink软件搭建了仿真模型,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和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光热联合发电系统 动态模型 多能量转换环节 分层控制架构 功率协调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型-数据联合的光伏-光热系统储能量预测 被引量:3
2
作者 田亮 王冠杰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11-918,共8页
提出一种模型-数据联合预测方法,通过机理分析建立对象动态模型,并引入未来太阳辐射强度、用户负荷预测数据进行即时模型预测,通过注意力机制改进的卷积-长短时记忆混合神经网络建立数据预测模型,并引入历史数据进行滚动数据预测,然后... 提出一种模型-数据联合预测方法,通过机理分析建立对象动态模型,并引入未来太阳辐射强度、用户负荷预测数据进行即时模型预测,通过注意力机制改进的卷积-长短时记忆混合神经网络建立数据预测模型,并引入历史数据进行滚动数据预测,然后利用卡尔曼滤波器对2种预测模型的输出结果进行融合,实现储能量的联合预测。结果表明:联合预测兼具2种方法的优势,能很好地解决储能量预测误差随时间累积的问题,并能够及时表征气象因素突变和系统运行方式改变时储能量的变化情况,在各种天气状况下均具有良好的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热综合能源系统 储能量 预测 卡尔曼滤波 卷积-长短时记忆混合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气象因素的光伏-温差混合发电系统的输出功率控制
3
作者 王宇航 李斌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28-236,共9页
针对光伏-温差混合发电系统因两种发电方式特性不同导致功率输出波动大、影响整体能效,且当前控制方法未考虑天气因素、缺少前期功率主动抑制思维的问题,提出考虑气象因素的光伏-温差混合发电系统的输出功率控制技术。考虑天气条件对光... 针对光伏-温差混合发电系统因两种发电方式特性不同导致功率输出波动大、影响整体能效,且当前控制方法未考虑天气因素、缺少前期功率主动抑制思维的问题,提出考虑气象因素的光伏-温差混合发电系统的输出功率控制技术。考虑天气条件对光伏-温差混合发电系统输出功率的直接影响,并对天气因素进行分类与分析。通过预测和控制系统在不同天气条件下的输出功率,从而不再依赖于单一的后置终端信息。利用粒子群优化算法(PSO)优化K均值算法对输出功率的概率分布进行计算,以获得更全面的功率输出信息。在此基础上,将概率分布区域功率数据输入到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中,完成输出功率的控制。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电池温度30℃和串联数量为3的条件下,无遮蔽和完全遮蔽以及遮蔽后有效光辐照度为无遮蔽时的25%和50%这4种情况均可有效控制光伏-温差混合发电系统的输出功率,且Skill值整体降幅以及曲面波动幅度较小,平均绝对误差(MAE)值和均方误差(MSE)值均约在0.3,说明该方法具有有效提高发电系统输出功率控制的精度和稳定性的作用,实际应用性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差混合发电系统 功率控制 概率神经网络 概率分布属性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跨相式-背靠背混合结构的铁路牵引用光伏储能系统及其优化控制策略 被引量:1
4
作者 廉静如 戴朝华 +1 位作者 姚志刚 陈维荣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519-3529,I0020,共12页
针对传统背靠背结构的铁路能量路由器因需要两套逆变器导致所需容量大且成本高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跨相式单相逆变器与背靠背结构相结合的混合拓扑结构。首先,分析了混合结构的工作原理及工作模式,以解构两种结构之间的功率互补关系;然... 针对传统背靠背结构的铁路能量路由器因需要两套逆变器导致所需容量大且成本高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跨相式单相逆变器与背靠背结构相结合的混合拓扑结构。首先,分析了混合结构的工作原理及工作模式,以解构两种结构之间的功率互补关系;然后,针对不同工作模式下的优化目标,提出一种混合结构功率优化控制策略,以实现跨相式和背靠背两种结构的有功/无功优化分配;最后,基于典型工况和实测数据,验证所提拓扑结构及控制策略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混合结构在实现与传统背靠背结构同样回收再生制动能量、消纳光伏功能的同时,逆变器和变压器的容量均降低21.2%;并且可以改善电能质量,其中三相电网负序电压不平衡度从2.46%降低至1.82%、平均功率因数从0.5838提高至0.924,说明新拓扑具有重要理论和工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牵引供电系统 发电系统 储能系统 再生制动 跨相式-背靠背混合结构铁路能量路由器 功率优化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电-光伏发电-抽水蓄能联合优化调度方法 被引量:6
5
作者 王立平 马实一 +4 位作者 郭旭 李清 汪梦军 李杨 叶超 《水利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8-63,共6页
为解决电力市场环境下的风电、光伏发电、抽水蓄能协同互补问题,提出了一种同时参与日前市场和实时平衡市场的风电-光伏发电-抽水蓄能联合优化调度方法。该方法考虑风电和光伏发电出力的不确定性,基于生成对抗网络和峰值密度聚类算法生... 为解决电力市场环境下的风电、光伏发电、抽水蓄能协同互补问题,提出了一种同时参与日前市场和实时平衡市场的风电-光伏发电-抽水蓄能联合优化调度方法。该方法考虑风电和光伏发电出力的不确定性,基于生成对抗网络和峰值密度聚类算法生成风电、光伏发电联合出力典型场景;基于抽水蓄能的灵活调节特性,并考虑风电和光伏发电实时出力引起的平衡成本,构建了风电-光伏发电-抽水蓄能联合参与日前市场和实时平衡市场的两阶段随机联合优化调度模型,最大化风电-光伏发电-抽水蓄能联合发电系统的收益。算例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有效性和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发电-抽水蓄能联合发电系统 日前市场 实时平衡市场 场景生成 两阶段随机优化 协同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热-光伏联合发电系统无功分层协调优化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董海鹰 张宏 +2 位作者 陈钊 黄蓉 丁坤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62-169,共8页
针对光热-光伏系统无功补偿现以光热电站与光伏电站独立控制为主,且光热、光伏电站之间缺乏无功协调机制的特点,提出一种适应于光热-光伏联合发电系统的无功分层协调优化控制策略。该控制策略分3层执行:系统层根据系统汇集母线电压确定... 针对光热-光伏系统无功补偿现以光热电站与光伏电站独立控制为主,且光热、光伏电站之间缺乏无功协调机制的特点,提出一种适应于光热-光伏联合发电系统的无功分层协调优化控制策略。该控制策略分3层执行:系统层根据系统汇集母线电压确定整个系统所需无功;电站层利用无功分层优化控制模型和基于差分进化的粒子群算法(DE-PSO)对光热、光伏电站分配无功;设备层通过光热、光伏电站内无功源无功分配原则完成站内无功设备的无功分配。算例分析表明:该控制策略能够充分利用同步发电机、光伏逆变器以及无功补偿设备的无功调控能力,实现光热-光伏系统无功补偿任务的优化分配,从而达到提高系统汇集母线电压稳定性和降低系统网损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热-系统 无功功率 分层控制 优化控制 DE-PSO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规模分布式光伏并网系统CPS联合仿真同步方法及仿真平台 被引量:1
7
作者 杨志淳 胡伟 +2 位作者 杨帆 刘增稷 戴剑丰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1-309,共9页
针对大规模分布式光伏并网系统CPS联合仿真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一种基于状态缓存的同步方法,可使连续系统仿真与离散事件仿真准确同步,通过状态缓存和仿真回溯机制,在保证仿真准确性的同时有效提高效率。基于该同步方法,结合Matlab和OPNET... 针对大规模分布式光伏并网系统CPS联合仿真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一种基于状态缓存的同步方法,可使连续系统仿真与离散事件仿真准确同步,通过状态缓存和仿真回溯机制,在保证仿真准确性的同时有效提高效率。基于该同步方法,结合Matlab和OPNET,搭建联合仿真平台,并通过构造边界节点,可实现电力节点与通信节点的映射。仿真结果证明了该平台功能的有效性和计算的准确性,通过与其他平台的对比,体现了该平台在计算效率上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发电 信息物理系统 联合仿真 同步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抛物面聚光器–光伏/光热与燃煤发电机组联合供能系统性能分析 被引量:12
8
作者 陈海平 于鑫玮 +2 位作者 魏进家 冯蕾 徐玫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2251-2260,共10页
设计出独立双层流道式和回路双层流道式结构的水冷式复合抛物面聚光器?光伏/光热(CPC-PV/T)电热联用装置,分析比较2种装置的特征,CPC-PV/T集热单元之间采用蛇形对冲式连接方式;提出将多个CPC-PV/T电热联用装置并联连接组成的CPC-PV/T预... 设计出独立双层流道式和回路双层流道式结构的水冷式复合抛物面聚光器?光伏/光热(CPC-PV/T)电热联用装置,分析比较2种装置的特征,CPC-PV/T集热单元之间采用蛇形对冲式连接方式;提出将多个CPC-PV/T电热联用装置并联连接组成的CPC-PV/T预热系统辅助加热燃煤机组凝结水,以及作为扩容蒸发式太阳能蒸汽发生系统(VEESG)辅助燃煤机组联合热发电的预热段2种集成方式,针对2种集成方式研究其集成机制。结果表明,联合发电系统机组热经济性随CPC-PV/T进水流量的增加成线性递增趋势;其出水温度可达90℃以上,在一定进水流量范围内,CPC-PV/T热效率随进水流量的增加而降低,随辐射强度的增强而提高;CPC-PV/T电效率随进水流量的增加呈波形递增趋势,其平均电效率、热效率分别在13.4%、42%左右。与独立的光伏或光热系统相比,CPC-PV/T占地面积小、太阳能利用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抛物面聚-/光热(CPC-PV/T)电热联用装置 扩容蒸发式太阳能蒸汽发生系统 燃煤机组 集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光伏-光热联合发电的优化运行模型 被引量:14
9
作者 肖白 王涛 《现代电力》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3-170,共8页
光伏发电发展迅速,其间歇性与波动性使传统机组频繁处于深度调峰状况,借助光热电站可有效缓解。从光伏光热发电特性出发,建立了光伏光热联合发电模型,并对其接入后的电力系统进行优化。以光伏光热联合系统的收益最大以及跟随负荷能力最... 光伏发电发展迅速,其间歇性与波动性使传统机组频繁处于深度调峰状况,借助光热电站可有效缓解。从光伏光热发电特性出发,建立了光伏光热联合发电模型,并对其接入后的电力系统进行优化。以光伏光热联合系统的收益最大以及跟随负荷能力最大为目标,并采用权重法对目标函数进行处理,可知优化模型满足光伏光热电站的主要运行约束与传统安全约束。IEEE 30节点的算例结果证明了该模型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电 光热发电 联合系统 运行模拟 多目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电和光伏发电功率联合预测与预调度框架 被引量:10
10
作者 叶林 裴铭 +3 位作者 李卓 宋旭日 罗雅迪 汤涌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823-3836,共14页
随着多区域互联电力系统的发展,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电大规模并网,风电-光伏功率的联合预测和协调调度是必然趋势和迫切需求。为此,从风电-光伏发电的时空相关性分析出发,对风电-光伏功率时空耦合、风电光伏联合预测建模、风电光伏联... 随着多区域互联电力系统的发展,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电大规模并网,风电-光伏功率的联合预测和协调调度是必然趋势和迫切需求。为此,从风电-光伏发电的时空相关性分析出发,对风电-光伏功率时空耦合、风电光伏联合预测建模、风电光伏联合预测模型参数优化、考虑风电-光伏联合预测的电力系统预调度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讨论。首先,研究揭示风电-光伏功率在时间-空间上的交互影响机理,提出面向多时间尺度的风电-光伏功率时间互补性分析方法,建立风电-光伏发电空间相关性量化模型,构建基于多阶图卷积神经网络风电-光伏发电时空耦合模型;基于此,研究提出了融合异构图神经网络的风电-光伏联合预测方法,建立了风电-光伏联合预测模型参数优化模型,构建了新能源有功功率预测误差矢量评价体系,为风电-光伏联合发电系统的协调调度和控制提供决策支撑;在风电-光伏联合发电预测的基础上,采用风电、光伏发电时间互补、空间互济的思路探讨了风电-光伏联合的电力系统预调度策略和方法,对不同时间尺度风电-光伏的协调调度策略进行了剖析,建立了电网-区域-集群-场站空间递阶的风电-光伏联合发电系统分层调度框架。最后,展望了未来风电-光伏联合预测与预调度方面应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联合预测 时空相关性 异构图神经网络 风电-协调调度 电力系统预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倍聚光光伏/光热与地源热泵集成系统综合分析及优化 被引量:2
11
作者 石天庆 商永强 +4 位作者 刘媛媛 仲焕文 王瑞林 李文甲 卢勇宽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5-52,共8页
将光伏/光热利用与地源热泵相互耦合,有望利用光伏余热避免热泵性能衰减,还可利用光伏电力部分满足热泵电能需求,前景广阔。构建了低倍聚光光伏/光热与地源热泵的集成系统运行仿真模型,对系统开展了运行性能分析;并进一步研究了系统全... 将光伏/光热利用与地源热泵相互耦合,有望利用光伏余热避免热泵性能衰减,还可利用光伏电力部分满足热泵电能需求,前景广阔。构建了低倍聚光光伏/光热与地源热泵的集成系统运行仿真模型,对系统开展了运行性能分析;并进一步研究了系统全生命周期成本的关键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集成系统光伏年均发电效率达17.73%,较单一运行系统提升9.58%,光伏/光热装置的光伏余热可有效减少土壤温度衰减,热泵长时运行性能较参比系统提升16.58%;系统运维成本随光伏/光热装置和地源热泵规模增加而减少,投资成本随之增加,总的全生命周期成本随规模增加先减后增;以全生命周期成本为目标函数,基于粒子群算法开展系统经济性优化,全生命周期成本较最大规模容量设计降低31.52%。相关结论可为光伏/光热与地源热泵集成系统优化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热 地源热泵 联合供暖系统 全生命周期 成本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恒功率负载的光伏-储能混合发电系统非线性行为分析 被引量:17
12
作者 韦李军 黄萌 +1 位作者 孙建军 查晓明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28-137,共10页
由于光伏-储能混合发电系统存在多种工作模式以及负载变换器的恒功率特性,系统在多个模式下出现不稳定性运行行为。首先识别系统中的霍普分岔和灾难性分岔的不稳定现象;然后通过建立系统开关平均模型,结合大信号分析,解析性地给出了系... 由于光伏-储能混合发电系统存在多种工作模式以及负载变换器的恒功率特性,系统在多个模式下出现不稳定性运行行为。首先识别系统中的霍普分岔和灾难性分岔的不稳定现象;然后通过建立系统开关平均模型,结合大信号分析,解析性地给出了系统非线性分岔行为的物理机理;最后通过计算和电路仿真,给出了保证实际系统能够稳定运行的参数变化范围。实验结果验证了分岔分析和稳定区域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混合发电系统 恒功率负载 分岔现象 稳定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热冬冷地区太阳能光伏/光热−地源热泵联合供热系统运行性能模拟 被引量:13
13
作者 刘仙萍 雷豫豪 +2 位作者 田东 郝小礼 廖胜明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892-1900,共9页
以夏热冬冷地区的典型居住建筑为例,利用TRNSYS软件研究光伏/光热−地源热泵(PV/T-GSHP)联合供热系统的运行性能以及主要设计参数(PV/T组件面积、地埋管间距和地埋管长度)对联合供热系统运行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PV/T-GSHP联合供热... 以夏热冬冷地区的典型居住建筑为例,利用TRNSYS软件研究光伏/光热−地源热泵(PV/T-GSHP)联合供热系统的运行性能以及主要设计参数(PV/T组件面积、地埋管间距和地埋管长度)对联合供热系统运行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PV/T-GSHP联合供热系统能有效保证土壤热平衡,系统运行20 a后土壤温度仅增加0.8℃;PV/T-GSHP联合供热系统的热泵机组季节能效比相对于传统地源热泵(GSHP)系统提高43.8%,与独立光伏(PV)系统相比,PV/T组件的光伏电池最高温度降低约35℃;当PV/T组件面积增加至屋顶面积的2/3时,热泵出水温度大于5℃;当PV/T组件满屋顶安装时,太阳能保证率接近100%;地埋管间距对PV/T-GSHP联合供热系统的太阳能保证率影响很小,可以忽略;在不同的PV/T组件面积下,热泵机组季节能效比均随地埋管长度增加而小幅度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热一体化 地源热泵 联合供热系统 TRNSYS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伏光热互补发电系统多目标容量优化研究 被引量:17
14
作者 张博智 卢妍 +3 位作者 谭晨 周丽霞 丁泽宇 侯宏娟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17,共9页
将光伏发电和光热发电相结合,可以改善单独光伏发电可靠性低和单独光热发电成本高的缺陷。故提出一种针对光伏光热互补发电系统的多目标容量优化方法,旨在寻找平衡互补系统经济性和供电可靠性的最优折衷解。以张北地区的光伏光热互补发... 将光伏发电和光热发电相结合,可以改善单独光伏发电可靠性低和单独光热发电成本高的缺陷。故提出一种针对光伏光热互补发电系统的多目标容量优化方法,旨在寻找平衡互补系统经济性和供电可靠性的最优折衷解。以张北地区的光伏光热互补发电系统为例,对其进行了容量优化,获得了帕累托最优解集,进而通过理想点法获得了最优折衷解,并通过敏感性分析研究了电负荷及容量参数变化对系统容量优化结果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太阳能倍数2.5、电加热器额定功率为74 MW、储热时长20 h、光伏装机容量82 MW和蓄电池容量为0时,互补系统有最优折衷解,相应的平准化度电成本和负载缺电率分别为1.06元/(kW·h)和5.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热互补发电系统 多目标容量优化 NSGA- 理想点法 敏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塔式光热系统及光伏-光热混合系统运行性能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杨竞择 杨震 段远源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93-100,共8页
本文对超临界二氧化碳(S-CO2)布雷顿循环塔式光热系统及光伏-光热混合系统在典型天气下的运行性能进行了研究。探究光热电站通过灵活调控出力,从而辅助间歇性出力的光伏电站发电并网的能力;分析光伏电站的接入对光热电站运行性能的影响... 本文对超临界二氧化碳(S-CO2)布雷顿循环塔式光热系统及光伏-光热混合系统在典型天气下的运行性能进行了研究。探究光热电站通过灵活调控出力,从而辅助间歇性出力的光伏电站发电并网的能力;分析光伏电站的接入对光热电站运行性能的影响;对比S-CO2布雷顿再压缩和部分冷却循环所组成的光热电站在不同运行场景下的热力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光热电站可与光伏电站良好地配合,实现混合电站高效发电并网;光伏电站的接入会导致光热电站的运行效率降低,如晴天时,为辅助光伏电站并网,再压缩循环光热电站的运行效率由20.23%降至18.34%;在光热电站独立发电的运行场景下,再压缩循环光热电站性能更优,而在混合电站联合发电的运行场景下,部分冷却循环光热电站性能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二氧化碳 塔式光热系统 -光热混合系统 再压缩循环 部分冷却循环 热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光热-光伏系统多时间尺度无功优化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20
16
作者 张宏 董海鹰 +2 位作者 陈钊 黄蓉 丁坤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35-142,共8页
针对光热-光伏系统无功控制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模型预测控制MPC(Model Predictive Control)的多时间尺度无功优化控制策略。在日前优化同步发电机与光伏逆变器无功出力的基础上,日内采用基于MPC的滚动优化及反馈校正控制思路,利用动态无... 针对光热-光伏系统无功控制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模型预测控制MPC(Model Predictive Control)的多时间尺度无功优化控制策略。在日前优化同步发电机与光伏逆变器无功出力的基础上,日内采用基于MPC的滚动优化及反馈校正控制思路,利用动态无功补偿设备控制母线电压。通过基于灵敏度的电压预测模型,预测未来多个时刻电压运行状态。在此基础上,以未来多个时刻预测电压控制偏差最小为优化目标,建立日内滚动优化模型,得到动态无功补偿设备的无功控制计划,并通过电压控制偏差反馈校正,完成日内无功电压的模型预测控制。以中国敦煌地区光热电站与光伏电站所组成联合发电系统为仿真算例,通过与传统多时间尺度无功优化控制策略对比,验证该控制策略在提高系统汇集母线电压和光热、光伏电站PCC母线电压的稳定性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热-系统 模型预测控制 多时间尺度 无功优化控制 母线电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戴维南-诺顿等效的含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配电网仿真分析 被引量:11
17
作者 黑晨阳 关远鹏 +1 位作者 谢运祥 朱曦萌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71-78,共8页
对含有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配电网及其等效模型的研究已成为配电网稳定性研究的重要手段。分别对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含有旋转电机和恒阻抗负荷的综合负荷以及非线性负荷的控制方案、电磁暂态特性和旋转电机的机械特性进行分析和建模... 对含有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配电网及其等效模型的研究已成为配电网稳定性研究的重要手段。分别对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含有旋转电机和恒阻抗负荷的综合负荷以及非线性负荷的控制方案、电磁暂态特性和旋转电机的机械特性进行分析和建模,并化简为统一形式的戴维南-诺顿等效模型。论述电力电子设备硬件等效和控制等效的一致性。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对改进的IEEE 13节点配电网的等效模型与详细模型进行对比,结果显示,等效模型与详细模型的输出拟合一致,具有较好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压暂降 稳定性 戴维南-诺顿等效 分布式发电系统 配电网 控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时电价模式的分布式风-光联合发电系统功率消纳模型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寇建涛 孙宇飞 《水利水电技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79-184,共6页
分时电价的方法能反映用电负荷的市场化行为,指引用户的用电时段,同时也可促进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的消纳利用。基于用电负荷三段式分类方法,本文提出了分时电价机制下分布式风-光联合发电系统接入配网系统的功率消纳模型。该模型采用配网... 分时电价的方法能反映用电负荷的市场化行为,指引用户的用电时段,同时也可促进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的消纳利用。基于用电负荷三段式分类方法,本文提出了分时电价机制下分布式风-光联合发电系统接入配网系统的功率消纳模型。该模型采用配网系统对内分时电价的方式来提高分布式风-光联合系统的并网消纳功率,并结合模拟退火算法对模型进行优化求解。最后通过仿真算例验证了本方法促进分布式风-光联合发电系统功率消纳、配网系统和用户取得双赢效果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风-联合发电系统 -电能消纳 配网系统 分时电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风-光不确定性的风-光-蓄-火联合调度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陈志鼎 董亿 滕明月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08-215,共8页
在当前风电和光伏大规模并网的背景下,要确保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和高效性,关键任务是确定合适的可再生能源渗透率,并精确配比可再生能源与储能系统的容量。因此,在考虑风、光不确定性的基础上,构建风-光-蓄-火优化调度模型,使用拉丁超立... 在当前风电和光伏大规模并网的背景下,要确保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和高效性,关键任务是确定合适的可再生能源渗透率,并精确配比可再生能源与储能系统的容量。因此,在考虑风、光不确定性的基础上,构建风-光-蓄-火优化调度模型,使用拉丁超立方抽样法模拟模型中风电和光伏出力场景,再基于Kantorovich距离的同步回代消除算法对生成的风、光出力场景进行缩减,并通过改进的粒子群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以白莲河抽水蓄能电站为例,结合当地的实测风速、光照数据,探究有无抽蓄参与以及不同能源容量配比下的调度结果,得到以下结论:①抽蓄电站的加入使得联合系统收益增加了428.06万元,风、光出力的波动性降低了12.24%,可再生能源的弃电率下降了5.62%,污染物排放也得到了减少。②抽蓄与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比例在1∶8.33范围内配置较为合理,在1∶5.21时可再生能源弃电率达到最低。③当可再生能源渗透率为71.09%,抽蓄与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比例为1∶6.25时,风-光-蓄-火联合运行边际效益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发电 不确定性 ---联合调度 拉丁超立方抽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力-光伏发电系统功率平衡预测控制器设计及仿真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唐卫斌 马军 《电子测量技术》 2019年第16期29-32,共4页
为了提高风力-光伏发电系统的功率预测的境地,大多充分分析风力-光伏发电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一种风力-光伏发电系统功率平衡预测控制器设计。考虑到控制器的设计需以线性化模型为依据,对风力-光伏发电系统进行功率平衡预测的具体控制结... 为了提高风力-光伏发电系统的功率预测的境地,大多充分分析风力-光伏发电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一种风力-光伏发电系统功率平衡预测控制器设计。考虑到控制器的设计需以线性化模型为依据,对风力-光伏发电系统进行功率平衡预测的具体控制结构进行设计。为获得将来时刻所有系统能够达到的最大可用功率,需假定在规定的采样时间中可以达到恒定的光照、风速与温度状态。当t=8s时,在保证风力-光伏发电系统能够满足负荷发电功率要求的基础上,降低风机的发电负荷,使Pw减小为1.03kW,同时进行光伏发电,此时Ps增大至0.46kW,通过功率平衡预测控制的方法,能够有效克服系统受到的输出功率增幅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系统 模型预测控制 功率平衡预测控制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