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具有负反馈特征的光伏-温差联合发电模型与效率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杨晶晶 刘永生 +5 位作者 房文健 方津 彭麟 杨正龙 高湉 谷民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50-554,559,共6页
太阳能电池输出功率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半导体温差发电模块输出功率随着温差的增大而升高.结合两者输出功率随温度变化的关系,利用烟囱效应巧妙设计了一套具有负反馈作用的光伏-温差联合发电系统,并对其进行了效率和环境分析.结果表明... 太阳能电池输出功率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半导体温差发电模块输出功率随着温差的增大而升高.结合两者输出功率随温度变化的关系,利用烟囱效应巧妙设计了一套具有负反馈作用的光伏-温差联合发电系统,并对其进行了效率和环境分析.结果表明:系统处于稳定工况时,温差模块可以提供输出功率4.3W,光伏电池比自然冷却方式下的输出功率增加6.9%,系统的光电转换效率增加1.42%,效率达到12.06%,在寿命期内比火力发电减排NOx9.7kg、CO2742.9kg、SO29.6kg;系统可以有效地控制电池板与环境的温差在22℃左右,增加电池板的使用寿命,这对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温差发电 烟囱效应 余热利用 温差发电模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SAO的光伏和温差混合发电系统的MPPT方法
2
作者 皮琳琳 田立国 《太阳能学报》 2025年第4期248-255,共8页
光伏温差混合发电(PV-TEG)系统在局部阴影情形下功率-电压(P-U)特性曲线呈现多峰值,传统最大功率点追踪(MPPT)方法易陷入局部最优值,导致系统发电功率降低,智能算法虽能一一追踪到全局最大功率点,但追踪时间过长导致能量损失。针对上述... 光伏温差混合发电(PV-TEG)系统在局部阴影情形下功率-电压(P-U)特性曲线呈现多峰值,传统最大功率点追踪(MPPT)方法易陷入局部最优值,导致系统发电功率降低,智能算法虽能一一追踪到全局最大功率点,但追踪时间过长导致能量损失。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雪消融优化器(ISAO)的PV-TEG最大功率点追踪(MPPT)方法,首先设计基于PVTEG特性的初始位置策略,使得初始位置获得更好的适应值;其次在原始SAO的位置更新策略基础上引入基于种群边界范围的动态参数调整机制,并设计改进的开发搜索方式,实现全局与局部搜索能力动态平衡。最后,通过仿真与实验分析,与粒子群算法(PSO)比较,证明了所提方法跟踪能力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差混合发电 最大功率点追踪 局部阴影 改进雪消融优化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