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光网络中的多粒度交换节点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张宇 徐安士 吴德明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2-77,共6页
在WDM光网络中引入多粒度交换可以有效地减小交换节点中交叉连接矩阵的规模,从而大大降低网络的成本。在介绍现有的多粒度交换节点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2种两层的交换结构。详细分析比较了不同结构的内部交换矩阵规模、交换和流量疏导能... 在WDM光网络中引入多粒度交换可以有效地减小交换节点中交叉连接矩阵的规模,从而大大降低网络的成本。在介绍现有的多粒度交换节点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2种两层的交换结构。详细分析比较了不同结构的内部交换矩阵规模、交换和流量疏导能力,并通过比较可实现的交换组合数目分析了其阻塞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粒度交换 交换节点(oxc) 多粒度交换节点(MG-oxc) 流量疏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光突发交换节点结构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王晟 罗蕴翰 +3 位作者 王雄 王靖 姚锐 彭亮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F12期86-92,共7页
与波长路由技术和光分组交换相比较 ,光突发交换 (OpticalBurstSwitching ,OBS)更适合于构建未来的光因特网 .OBS核心交换节点的设计必须在保证一定的交换性能的同时 ,尽量降低光器件成本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光突发交换结构 ,称为PM... 与波长路由技术和光分组交换相比较 ,光突发交换 (OpticalBurstSwitching ,OBS)更适合于构建未来的光因特网 .OBS核心交换节点的设计必须在保证一定的交换性能的同时 ,尽量降低光器件成本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光突发交换结构 ,称为PM× 1×P结构#.该结构有效地克服了使用光纤延迟线或光缓存等器件所导致的内部阻塞问题 ,提高了交换结构的吞吐量 ;同时 ,与具有相似性能的交换结构相比 ,该结构所需要的光器件较少 ,成本较低 .通过对比仿真实验 ,结果验证了该结构的优越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换节点 内部阻塞 纤延迟线 突发交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由空间光交换网络中FET-SEED灵巧象素(2,2,2)光开关节点 被引量:1
3
作者 刘中林 曹明翠 +2 位作者 李洪谱 万安君 李再光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1996年第4期289-294,共6页
灵巧象素作为自由空间光交换网络中的光开关节点具有开关能量小、高速、智能等优点.本文首次分别设计了在集中控制方式下和嵌入控制方式下(2,2,2)FET-SEED(场效应-自电光效应器件)灵巧象素光开关节点,并对其开关逻辑功能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互连 交换 灵巧象素 开关节点 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突发交换网络边缘节点的性能模拟与硬件实现 被引量:1
4
作者 乐孜纯 付明磊 朱智俊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26-930,共5页
光突发交换(OBS)网络是一种有望实现小粒度、动态光交换的新型光通信网络结构,OBS边缘节点的性能分析与硬件实现对于OBS网络的实用化具有重要意义。以NS-2软件为基础,设计并实现了针对OBS网络的仿真平台,对由3个核心节点和6个边缘节点... 光突发交换(OBS)网络是一种有望实现小粒度、动态光交换的新型光通信网络结构,OBS边缘节点的性能分析与硬件实现对于OBS网络的实用化具有重要意义。以NS-2软件为基础,设计并实现了针对OBS网络的仿真平台,对由3个核心节点和6个边缘节点构成的OBS网络的运行情况(包括路由选择、突发包汇聚、资源利用率等)进行了仿真。同时,以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为硬件平台,设计并实现了OBS网络边缘节点的基本功能(包括数据分组和控制分组生成、资源预留协议的实现等)。仿真结果验证了OBS网络在网络时延和吞吐量方面的性能,而硬件平台的测试结果验证了OBS边缘节点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交换 边缘节点 NS-2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WDM光分组交换节点中的预留信道路由控制算法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春华 贾潞华 黄肇明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00-104,共5页
建立了业务具有高、低两种优先权要求时 DWDM光分组交换节点预留信道路由模式的解析模型 .推导了在几种不同的竞争原则下的高、低优先级数据的丢包率 .分析了高、低优先级数据的丢包率与输出光缓冲器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 ,对高、低优... 建立了业务具有高、低两种优先权要求时 DWDM光分组交换节点预留信道路由模式的解析模型 .推导了在几种不同的竞争原则下的高、低优先级数据的丢包率 .分析了高、低优先级数据的丢包率与输出光缓冲器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 ,对高、低优先级数据进行分离波长信道路由 ,并动态设定预留信道数 ,可获得任意要求的高优先级数据丢包率的改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长分配 密集波分复用 分组交换节点 预留信道路由控制算法 丢包率 DWDM传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交换光网络中的节点技术 被引量:2
6
作者 胡卫生 《电信科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43-47,共5页
本文首先通过对几个典型产品的描述,回顾了自动交换光网络节点技术的发展,然后归纳出自动交换光网络节点的功能要求和属性,之后,从不同方面对光节点进行分类整理,并重点论述光交叉连接器的六种基本结构以及一种多颗粒度的通用结构,最后... 本文首先通过对几个典型产品的描述,回顾了自动交换光网络节点技术的发展,然后归纳出自动交换光网络节点的功能要求和属性,之后,从不同方面对光节点进行分类整理,并重点论述光交叉连接器的六种基本结构以及一种多颗粒度的通用结构,最后综述了所涉及到的光电子器件,尤其是徽机电系统(MEMS)光开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交换网络 节点 交叉连接 分插复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突发交换边缘节点性能分析及仿真
7
作者 王喆 麻晓芬 李菁 《光通信研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3,共3页
文章介绍了光突发交换产生的背景、光突发交换网的原理和体系结构以及光突发交换体系中边缘节点的结构。主要采用计算机仿真,仿真工具是OPNET 8.1.A。仿真结果表明:若边缘节点的数据包产生速率恒定,则端到端的延迟比较固定;若边缘节点... 文章介绍了光突发交换产生的背景、光突发交换网的原理和体系结构以及光突发交换体系中边缘节点的结构。主要采用计算机仿真,仿真工具是OPNET 8.1.A。仿真结果表明:若边缘节点的数据包产生速率恒定,则端到端的延迟比较固定;若边缘节点数据包的发送速率突然增大,端到端的延迟会有一些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交换 边缘节点 端到端延迟 OPNET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正交频分复用的光纤延迟网络分组交换节点选择
8
作者 吕丽华 谢满德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39-142,共4页
针对当前光纤延迟网络节点分布式选择存在非最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正交频分复用的光纤延迟网络光组播分组交换最优分布式节点选择方法。首先构建光纤延迟网络的路由分簇模型,计算节点分组交换的阀值控制因子。采用信任策略构建节点分... 针对当前光纤延迟网络节点分布式选择存在非最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正交频分复用的光纤延迟网络光组播分组交换最优分布式节点选择方法。首先构建光纤延迟网络的路由分簇模型,计算节点分组交换的阀值控制因子。采用信任策略构建节点分布式选择的信任博弈模型,采用正交频分复用方法进行光纤延迟网络光组播分组交换的节点选择优化设计。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进行光组播分组交换分布式节点选择,能提高节点的自适应组网调节能力,数据包分组交换的传输成功率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延迟网络 组播 分组交换 节点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突发与光电路混合交换边缘节点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5
9
作者 郭宏韬 吴龟灵 +2 位作者 左羽 李新碗 陈建平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238-1242,共5页
提出了一种将光电路交换和光突发交换融合于同一网络的边缘节点设计方案.根据此方案,网络边缘节点能根据业务需求灵活选择交换方式.该方案在实际实验系统中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采用光电路交换方式,网络传输速率相对较快,而采用光突发... 提出了一种将光电路交换和光突发交换融合于同一网络的边缘节点设计方案.根据此方案,网络边缘节点能根据业务需求灵活选择交换方式.该方案在实际实验系统中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采用光电路交换方式,网络传输速率相对较快,而采用光突发交换方式,网络的带宽利用率更好.这两种交换方式共存于同一网络,一定程度上能提高网络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交换 电路交换 混合交换 边缘节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突发交换网络边缘节点突发排队方案 被引量:2
10
作者 罗洪斌 胡钢 李乐民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89-292,共4页
介绍了光突发交换网络边缘节点的总体方案设计和各模块的功能,提出了集中排队,独立排队和混合排队三种边缘节点突发排队方案。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集中排队方案最好。
关键词 突发交换 边缘节点 突发排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分组交换节点技术 被引量:1
11
作者 郑磊 吴德明 徐安士 《中兴通讯技术》 2002年第5期14-18,共5页
文章首先介绍了光分组交换网络的分类和光分组交换节点的基本结构,接着详细讨论了全光分组交换节点设计和实现中的关键问题:交换结构的设计、光存储的实现以及分组拥塞问题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 分组交换网络 交换结构 存储器 拥塞 分组交换节点 存储 分组拥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相似业务下光分组交换边缘节点排队方案性能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帝 葛振斌 +1 位作者 张民 叶培大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4年第12期6-10,共5页
研究了自相似业务下光分组交换网中边缘节点的工作性能,建立了轮询机制下的排队模型,分析了平均组装/发送时延与最大汇聚分组长度等参数的关系。研究表明:平均时延与最大汇聚长度及边缘节点数目成线性关系,与发射速率成反比关系,... 研究了自相似业务下光分组交换网中边缘节点的工作性能,建立了轮询机制下的排队模型,分析了平均组装/发送时延与最大汇聚分组长度等参数的关系。研究表明:平均时延与最大汇聚长度及边缘节点数目成线性关系,与发射速率成反比关系,随业务强度的增加而增大。所得结论具有轮询机制的共性,为进一步研究其他排队方案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节点 分组交换 自相似业务 汇聚 排队模型 轮询机制 时延 发送 组装 性能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间节点预测的卫星光交换网络信令设计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雨琦 陈特 周钠 《光通信技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6-20,共5页
针对复杂的信令交互过程会增加卫星网络链路时延的问题,借鉴地面光网络信令协议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一种基于中间节点预测的卫星光突发交换网络信令交互流程,并对其网络性能进行了理论分析与仿真验证。该信令在链路的中间节点加入模型预... 针对复杂的信令交互过程会增加卫星网络链路时延的问题,借鉴地面光网络信令协议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一种基于中间节点预测的卫星光突发交换网络信令交互流程,并对其网络性能进行了理论分析与仿真验证。该信令在链路的中间节点加入模型预测机制,根据预测的网络性能指标动态选择最优中间节点进行信令返回确认。仿真结果表明:该信令可有效权衡业务的时延和阻塞率,保证网络的各方面性能不会出现急剧恶化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网络 突发交换 中间节点预测 时延 阻塞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限波长变换器对光分组交换节点性能影响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杰 《光通信技术》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9-62,共4页
针对一种配置了有限波长变换器和反馈式光纤延时线的光分组交换节点,分析了有限波长变换器对光分组交换节点性能的影响,为提高有限波长变换器的利用率,论文提出一种有效的光分组调度算法。通过仿真实验,详细评价并分析了交换节点的丢包... 针对一种配置了有限波长变换器和反馈式光纤延时线的光分组交换节点,分析了有限波长变换器对光分组交换节点性能的影响,为提高有限波长变换器的利用率,论文提出一种有效的光分组调度算法。通过仿真实验,详细评价并分析了交换节点的丢包率与平均缓存时延等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波长变换器 分组交换节点 缓存 纤延时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比特光交换节点研究
15
作者 陈远祥 何永琪 +2 位作者 李巨浩 陈章渊 徐安士 《中兴通讯技术》 2011年第6期1-4,19,共5页
光网络中引入全光交换技术可以无需进行光电光转换和电信号处理,使网络具备透明性,大大降低节点的复杂性和节点成本。多粒度交换节点减小了交换矩阵的规模,降低了交换矩阵的复杂性,是波分复用(WDM)网络节点发展的一个方向。随着正交频... 光网络中引入全光交换技术可以无需进行光电光转换和电信号处理,使网络具备透明性,大大降低节点的复杂性和节点成本。多粒度交换节点减小了交换矩阵的规模,降低了交换矩阵的复杂性,是波分复用(WDM)网络节点发展的一个方向。随着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的引入,带宽可变的节点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文章介绍了传统的基于波长的光交叉连接器(OXC)交换结构、多粒度交换结构,以及基于正交频分复用/单载波频分复用(OFDM/SCFDM)的节点交换结构,并通过实验对基于带宽可变的可重构的光分插复用器(ROADM)、OXC节点技术进行了验证。在实验中提出的基于子波带的交换结构中,节点容量达到了P比特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关交换 多粒度交换节点 可变带宽 P比特交换节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bit以太网卡光突发交换边缘节点功能的设计和实现
16
作者 丁桥 陈建平 +3 位作者 李新碗 吴龟灵 马世峰 张健 《光通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59-61,共3页
提出了一种利用现有的千兆以太网卡,设计和实现光突发交换网络(OBS)边缘节点功能的方法。在IP层和数据链路层之间加入OBS层,可实现对数据包进行组装、排队、调度和发送等OBS边缘节点的基本功能。通过修改Linux操作系统的内核,实现了满... 提出了一种利用现有的千兆以太网卡,设计和实现光突发交换网络(OBS)边缘节点功能的方法。在IP层和数据链路层之间加入OBS层,可实现对数据包进行组装、排队、调度和发送等OBS边缘节点的基本功能。通过修改Linux操作系统的内核,实现了满足不同业务最大时延和最大包长限制的组装过程,以及采用包分割算法的调度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太网 突发交换 边缘节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交叉连接节点结构的比较 被引量:2
17
作者 申云峰 张杰 顾畹仪 《电信科学》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1期14-18,共5页
本文首先提出了对光传送网中的基本网络单元———光交叉连接节点(OXC)的结构设计进行分析和评价的主要指标,然后运用这些指标对现有的OXC结构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关键词 传送网 交叉连接节点 B-ISDN oxc 通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光交换技术:光码标签突发包交换 被引量:1
18
作者 于金辉 杨毅军 范戈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5-37,共3页
一种新型光交换技术 -光码标签突发包交换技术。该技术是光突发包交换与光码标签交换的结合体 ,具有两者的共同优点 ,是一种性能优良的光交换技术。本文首先介绍了该技术的原理 ,然后给出了网络节点功能结构的设计 。
关键词 交换 码标签突发包交换 突发包交换 码标签交换 网络节点 结构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同波长光纤延迟线集光突发交换结构及其性能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黄安鹏 谢麟振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21-31,共11页
由于光突发交换机制本身就避免了光缓存的使用,但是现实中,光突发包之间竞争以及提供优先级服务又依靠光纤延迟线来解决。为此,我们设计了应用光纤延迟线的光突发交换网络核心节点结构。为了避免光纤延迟线色散引起的突发包输入排队缓... 由于光突发交换机制本身就避免了光缓存的使用,但是现实中,光突发包之间竞争以及提供优先级服务又依靠光纤延迟线来解决。为此,我们设计了应用光纤延迟线的光突发交换网络核心节点结构。为了避免光纤延迟线色散引起的突发包输入排队缓存偏移,在该结构中设计了同波长光纤延迟线集。采用了空分交换矩阵,避免了波长转换的需要。为了有效运行该交换结构,我们提出了输入排队与自适应光缓存调度算法,而该算法不仅仅适用于光突发交换,也适合于光纤延迟线得到普遍应用的光分组交换。该调度算法能够提供优先级服务,避免队头阻塞,对该调度算法建立了严格的理论分析模型,并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延迟线竞争解决方案相比,这一调度算法能够改善交换性能1到2个数量级,是利用光纤延迟线解决光突发交换中竞争问题的一个较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交换 输入排队 自适应递增调度算法 同波长纤延迟线集 队头阻塞 核心节点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突发交换宽带多业务接入技术探索 被引量:1
20
作者 吴龟灵 陈建平 李新碗 《中兴通讯技术》 2004年第B10期16-20,共5页
文章探索了一种以低廉价格实现多业务高速接入的光突发交换(OBS)接入网方案,方案采用OBS技术实现多业务传送平台。文章介绍了该方案的网络架构、边缘节点和核心节点的结构,以及基于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的控制平面和数据平面的软件架构... 文章探索了一种以低廉价格实现多业务高速接入的光突发交换(OBS)接入网方案,方案采用OBS技术实现多业务传送平台。文章介绍了该方案的网络架构、边缘节点和核心节点的结构,以及基于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的控制平面和数据平面的软件架构;重点研究了一种在边缘节点处权衡带宽利用率和实时业务延时要求的业务分类和调度机制,利用该机制可以实现满足不同业务要求的多业务高速接入,并可根据实时性业务低延时的要求来合理地分类和设置最大等待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交换 OBS 多业务 边缘节点 接入技术 核心节点 数据平面 调度机制 高速 软件架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