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康德先验辩证法的旨趣及其局限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庆丰 彭小伟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36-42,共7页
康德的先验辩证法并非完全是“消极”意义上的辩证法,其旨趣既不在于理论理性跨越“现象”去把握“物自体”时产生的先验幻相,也不在于实践理性调和“自然”与“自由”的德福一致(至善),而在于人类的启蒙,即唤起人们敢于运用自己知性的... 康德的先验辩证法并非完全是“消极”意义上的辩证法,其旨趣既不在于理论理性跨越“现象”去把握“物自体”时产生的先验幻相,也不在于实践理性调和“自然”与“自由”的德福一致(至善),而在于人类的启蒙,即唤起人们敢于运用自己知性的勇气,走出由自己所招致的“不成熟状态”。康德的先验辩证法致力于建构一种作为科学出现的形而上学。因此,康德的启蒙属于“同一性”的启蒙,即脱离经验的概念拜物教式的启蒙。虽然理性一开始是作为“神话的解毒剂”出现的,但是理性一旦解构了神话就会变成一种新式的“神话”。据此,阿多诺断言,康德的先验辩证法只能是一种“无力的复兴”。只有深入到现实的物质生产条件,才有可能开辟出一条真正的启蒙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验辩证法 幻相 至善 启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践辩证法的革命:从“批判的武器”到“武器的批判” 被引量:1
2
作者 白刚 那玉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12,2,共9页
自古希腊以来,哲学家们始终是以对存在问题的思考为核心来展开对辩证法理论基础及其实践价值的探索。康德对理性运用的两种划分由于囿于二元对立的思维框架,所以并没有真正实现从"理论哲学"向"实践哲学"的转向。黑... 自古希腊以来,哲学家们始终是以对存在问题的思考为核心来展开对辩证法理论基础及其实践价值的探索。康德对理性运用的两种划分由于囿于二元对立的思维框架,所以并没有真正实现从"理论哲学"向"实践哲学"的转向。黑格尔概念自我运动的辩证法也并未与传统形而上学力图建立"绝对真理"体系的理论传统和思维范式相脱离,仍执着于对"绝对实体"的追寻。马克思辩证法的革命性创造离不开对康德先验辩证法的批判和黑格尔概念辩证法的颠倒。在哲学史上,马克思第一次真正把"实践"提升为哲学的解释原则和立论依据,为辩证法找寻到真实的根基——现实的"人的存在",真正完成了理论与实践关系的倒置,推动了辩证法从"批判的武器"到"武器的批判"的革命性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黑格尔 马克思 先验辩证法 概念辩证法 实践辩证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德对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 被引量:1
3
作者 钱广华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5期23-34,62,共13页
本文系统地评述了康德对于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并分析了其意义和影响。作者认为,以莱布尼兹一沃尔夫学派为代表的传统形而上学把上帝、灵魂和宇宙作为认知的对象,凭借理性的抽象思辩,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形而上学体系,被奉为“科学之科... 本文系统地评述了康德对于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并分析了其意义和影响。作者认为,以莱布尼兹一沃尔夫学派为代表的传统形而上学把上帝、灵魂和宇宙作为认知的对象,凭借理性的抽象思辩,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形而上学体系,被奉为“科学之科学”。康德从先验唯心论的立场.阐明了上帝、心灵和宇宙乃是经验领域之外的对象,揭露了理性抽象思辩的自身矛盾,论证了形而上学作为科学之不可能,从根本上摧毁了传统形而上学的神圣地位,揭开了形而上学历史发展的新篇章。康德在论述中提出了先验辩证法、理性的界限、理念的规范作用,可知的与不可知的原则区别等一系列理论观点,对于近代西方哲学的发展产生了复杂的深远的影响,至今仍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论 幻相逻辑 先验辩证法 二律背反 理性的理念 思辩形而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