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社会历史认识论的发生学基础——基于索恩-雷特尔对“先验主体”论的批判
1
作者 孔明安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9-36,共8页
与康德将知识理论的发生学起源追溯于认识主体的先天综合能力不同,马克思的社会历史认识论坚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唯物史观。索恩-雷特尔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上,一方面证明了源起于主体之行为的现实抽象的存在,同时论证了现实抽... 与康德将知识理论的发生学起源追溯于认识主体的先天综合能力不同,马克思的社会历史认识论坚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唯物史观。索恩-雷特尔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上,一方面证明了源起于主体之行为的现实抽象的存在,同时论证了现实抽象向思维抽象过渡的可行性,由此指明了主体思维形式发端于现实抽象的历史唯物主义基础;另一方面,在精确把握康德先验主体之“先天综合能力”的基础上,抓住货币所具有的同一性及其社会综合功能,成功地将认识主体的所谓“先天综合能力”的综合之起源链接到了货币综合。通过上述两方面的努力,索恩-雷特尔不仅实现了对康德“先验主体”论的批判,而且深刻阐发了唯物史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微观运作机制,这一微观机制的探讨将有助于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研究的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历史认识论 现实抽象 先验主体论 货币综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哲学的隐秘的憧憬”——胡塞尔的先验现象学与现代启蒙
2
作者 吴增定 《浙江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0-77,共8页
胡塞尔的先验现象学继承了笛卡尔和康德的现代启蒙哲学传统,强调通过“无前提性”和“先验还原”摆脱自然态度,揭示出意识作为一种先验主体对世界的意向性构造作用。胡塞尔认为,笛卡儿虽通过“普遍怀疑”确立了“我思”的确定性,但未能... 胡塞尔的先验现象学继承了笛卡尔和康德的现代启蒙哲学传统,强调通过“无前提性”和“先验还原”摆脱自然态度,揭示出意识作为一种先验主体对世界的意向性构造作用。胡塞尔认为,笛卡儿虽通过“普遍怀疑”确立了“我思”的确定性,但未能彻底贯彻主体性原则,反而将“我思”实体化,导致心灵与物体的二元对立。康德虽推进了主体性原则,提出“先天综合判断”,但仍未摆脱自然态度,预设了现象与物自身的区分,未能彻底解释先验主体的构造能力。胡塞尔主张,真正的启蒙应彻底搁置自然态度,揭示世界作为先验主体意向性构造的意义。他批评自然主义将科学视为唯一真理,忽视科学源于生活世界,导致现代科学危机。胡塞尔的先验现象学旨在恢复科学与生活世界的关联,揭示科学的先验主体性维度,实现真正的现代启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蒙 自然态度 先验主体 意向性构造 悬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验主体的终结与历史主体的可能 被引量:1
3
作者 董立河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2-36,共5页
传统主体观自从被笛卡尔等近代哲学家确立以来 ,在哲学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 ,作为抽象理性主义的主要形式 ,传统主体观也导致了一系列自身难以克服的理论困难和不良后果。 1 9世纪末 ,尼采在批判传统主体观的基础上 ,建构了一种... 传统主体观自从被笛卡尔等近代哲学家确立以来 ,在哲学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 ,作为抽象理性主义的主要形式 ,传统主体观也导致了一系列自身难以克服的理论困难和不良后果。 1 9世纪末 ,尼采在批判传统主体观的基础上 ,建构了一种多元的流动的主体观 ,它极大地影响到 2 0世纪后现代思想家对主体的理解。但是 ,这种后现代主义主体观无法引领我们走出传统主体观的理论困境。我们认为 ,主体是一个在实践中不断迈向未来的开放性的生成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验主体 尼采 后现代主体 历史的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体的复归与现象学的先验转向
4
作者 高秉江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7-112,共6页
现象学的先验转向是由意义自在转向先验主体,由完全悬置自我到复归主体。这一方面是由于观念自在论的种种困难所促成,另一方面主体主义哲学惟有通过先验转向才能克服其主观性悖论。先验观念论是主体主义哲学最后和最高的形式,而这种最... 现象学的先验转向是由意义自在转向先验主体,由完全悬置自我到复归主体。这一方面是由于观念自在论的种种困难所促成,另一方面主体主义哲学惟有通过先验转向才能克服其主观性悖论。先验观念论是主体主义哲学最后和最高的形式,而这种最高形式中也隐藏着先验主体的一些理论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 先验主体 主观性悖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胡塞尔现象学体系建构中先验观念主体的澄清路径
5
作者 张曼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97-105,共9页
在胡塞尔现象学发展中由《观念》一书初步实现先验转向后,《笛卡尔沉思》是一部全面阐明先验主体及主体间性的著作,对于揭明胡塞尔的主体哲学也即先验现象学体系的构造理路有重要引导作用。这首先就体现于其中的第一沉思:由对笛卡尔式... 在胡塞尔现象学发展中由《观念》一书初步实现先验转向后,《笛卡尔沉思》是一部全面阐明先验主体及主体间性的著作,对于揭明胡塞尔的主体哲学也即先验现象学体系的构造理路有重要引导作用。这首先就体现于其中的第一沉思:由对笛卡尔式的意向观念主体哲学的引介辨明现象本身之纯粹先验观念自身的客观意向性明证给予,并进而由后者自身的明彻明证性意向给予纯粹直观活动中澄显先验观念自主性地自我意向给予着的先验主体,最后揭明世界现象之先验根基性意向观念与其先验主体明彻性直观化显现之间的意向性关联:在初步澄清出先验性与超验性这一根本内在意向关联后,先验现象观念在自身奠基性的意向性给予沉思活动所蕴含的先验现象学哲学体系便由此敞开构建路径。本文即是试图依循《笛卡尔沉思》中的开首部分及第一沉思揭示胡塞尔先验现象学体系构架的内在理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验观念 意向性 给予 先验主体 先验现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主体间性 被引量:12
6
作者 陈建涛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16-20,共5页
一、主体间性的规定及其问题域 “主体间性”是20世纪哲学中出现的一个基本范畴,它的主要内容是研究一个主体怎样与另一个主体相作用的。莱西的《哲学辞典》把它定义为:“一个事物是主体间的,如果对于它有达于一致的途径,纵使这条途径... 一、主体间性的规定及其问题域 “主体间性”是20世纪哲学中出现的一个基本范畴,它的主要内容是研究一个主体怎样与另一个主体相作用的。莱西的《哲学辞典》把它定义为:“一个事物是主体间的,如果对于它有达于一致的途径,纵使这条途径不可能独立于人类意识……,主体间性通常是与主观性而不是与客观性相对比,它可以包括在客观性范围中”。展开来说,主体间性范畴包括以下哲学问题: 第一,从笛卡尔以来,哲学家们一直绞尽脑汁去解答,主体是怎样认识客体的问题,而对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方式与沟通方式却一直视而不见。20世纪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科学技术革命以及随之而来的信息传播和交流手段的发展,力图理解和解决威胁整个世界和人类的种种危机的根源的努力等诸多因素都使对话和交往成为当今世界的中心话题。在这种背景下,哲学家们开始提出一个更本质和更难以解答的问题,即一个主体怎样与正是作为主体的另一个主体的相接触、相作用的。因此,主体之间的关系问题就以一种十分特殊的方式成了当代哲学的一部分。美国人穆尼埃说:“古典哲学常常令人奇怪地对这个问题置之不理”。“如果你数一下古典哲学研究的主要问题,你会看到这些问题:认识、外在世界、自我、灵魂与肉体、心灵、上帝和来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间性 集体主体 个体主体 先验主体 客观性 教化 “共通感” 交往实践 普遍性 古典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德格尔源始伦理学中的共在主体性 被引量:2
7
作者 陈攀文 沈亚生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5-49,共5页
在胡塞尔现象学伦理学中,先验自我具有意向性之指向性与构造性特征,一切价值和意义都是出自先验自我之意识之授义活动,先验自我成为了一切行为之极点,胡塞尔现象学伦理学中展显出的主体性是一种"先验主体性"。海德格尔将"... 在胡塞尔现象学伦理学中,先验自我具有意向性之指向性与构造性特征,一切价值和意义都是出自先验自我之意识之授义活动,先验自我成为了一切行为之极点,胡塞尔现象学伦理学中展显出的主体性是一种"先验主体性"。海德格尔将"此在"作为突破口从三个方面对胡塞尔先验主体性性理论作出了发展改造。海德格尔从本质上把此在归结为与他人在世界之中的"共在"。因此,海德格尔现象学伦理学中展显的主体性是一种"共在主体性"。海德格尔的现象学伦理学是一门源始伦理学。共在主体在源始伦理中的本真生存即是领会良知的召唤、切近存在之真理以及诗意地栖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始伦理学 先验主体 共在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体第一性与客体优先性——《否定的辩证法》解析
8
作者 张一兵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7-51,57,共6页
阿多诺的《否定辩证法》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论著中较难解读的文本,特别是由于他明确表示拒绝哲学中任何以基始第一性为指向的“主义”哲学,所以也很容易让人判定阿多诺会否定现实存在的客观性。本文经过认真的文本解析,指认《否定... 阿多诺的《否定辩证法》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论著中较难解读的文本,特别是由于他明确表示拒绝哲学中任何以基始第一性为指向的“主义”哲学,所以也很容易让人判定阿多诺会否定现实存在的客观性。本文经过认真的文本解析,指认《否定的辩证法》实际上是反对唯心主义和主观主义的,并以一种极曲折的形上之思重新肯定了作为理论讨论域基础的客体优先性。这是理解阿多诺哲学理路中的一个重要门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多诺 《否定的辩证法》 先验主体 客体优先性 反对唯心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胡塞尔现象学中主体性主题的含义 被引量:1
9
作者 崔伟闳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1期58-64,共7页
在胡塞尔为他的《观念Ⅰ》所作的说明性评述中,把现象学称为“纯粹的和先验的现象学”,并认为这门崭新科学所涉及和努力达到的是“先验主体性”领域。因此,人们似乎有很充分的理由把现象学看成一种主体性哲学并将它归入笛卡尔以来的欧... 在胡塞尔为他的《观念Ⅰ》所作的说明性评述中,把现象学称为“纯粹的和先验的现象学”,并认为这门崭新科学所涉及和努力达到的是“先验主体性”领域。因此,人们似乎有很充分的理由把现象学看成一种主体性哲学并将它归入笛卡尔以来的欧洲主体主义传统。 确实,胡塞尔在几乎每一部作品中都强凋了他的思考与近代主体性主题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塞尔现象学 现象学还原 心理主义 先验主体 《逻辑研究》 唯我论 纯粹自我 实在对象 心理学 明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塞尔现象学下的童年世界意义考察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乐乐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4-43,共10页
从胡塞尔的现象学来看,儿童世界首先是一种先验的交互主体性存在样态,在其中“先验的自我”作为一种原初意向性不断地构造着客观世界。成人所谈论的世界虽然总是把儿童世界排除在外,但是胡塞尔认为儿童世界所产生的变形、融合以及原促... 从胡塞尔的现象学来看,儿童世界首先是一种先验的交互主体性存在样态,在其中“先验的自我”作为一种原初意向性不断地构造着客观世界。成人所谈论的世界虽然总是把儿童世界排除在外,但是胡塞尔认为儿童世界所产生的变形、融合以及原促建性是成人世界所缺少的,成人世界对自我的构造只是在已有世界基础之上的转换而已。童年世界暗含着人类世界视域的原始视域,儿童正是借助同感和身体而达至对陌生经验的认识。这就说明,童年世界的意义发生是一种自心自性的内在考察,任何外在的、建构论的或技术化的分析,都可能是一种对童年世界存在意义的反向抵消。现象学哲学下的童年世界考察可看作童年现象学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塞尔 先验交互主体 儿童世界 原始视域 童年现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塞尔—皮亚杰”视角中的康德知识学框架的改造 被引量:10
11
作者 侯家英 李艺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9-25,共7页
康德感性、知性、理性的知识学框架一直被学界视为经典,但远不能说业已完善。文章以胡塞尔先验哲学为背景并引入皮亚杰的先验范畴思想,在相互比较中再次对康德知识学进行考察。经梳理发现,应该对康德知识学中的基本问题进行如下改造:其... 康德感性、知性、理性的知识学框架一直被学界视为经典,但远不能说业已完善。文章以胡塞尔先验哲学为背景并引入皮亚杰的先验范畴思想,在相互比较中再次对康德知识学进行考察。经梳理发现,应该对康德知识学中的基本问题进行如下改造:其一,先验范畴作为主体所具有的先验认识形式,绝非先天就有的,而是先验主体在意识活动中发生发展而来,包含“概念”和“前概念”两层基本结构,并均有“内容”与“逻辑”两个方面;其二,知识是主体在意识中“发生—构造”而来的,其中,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呈现出既相关又不同的发生发展路径;其三,历史中“发生—构造”而来的习性的认知,会对认识主体当下构造的知识内容与结构起到支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验主体 先验范畴 知识学 胡塞尔 皮亚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塞尔思想的开端和终结
12
作者 Christopher C.Chrappa 孙玥(译)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22-129,共8页
胡塞尔的著作已经得到详尽的分析和解释。巨大的著作产量(特别在《胡塞尔全集》中所包括的)使得人们试图以牺牲从整体上把握胡塞尔著作的意义为代价,而更加关注一些细节和特定的论题。这个工作绝对是必要的;没有这项工作,对于许多人来说... 胡塞尔的著作已经得到详尽的分析和解释。巨大的著作产量(特别在《胡塞尔全集》中所包括的)使得人们试图以牺牲从整体上把握胡塞尔著作的意义为代价,而更加关注一些细节和特定的论题。这个工作绝对是必要的;没有这项工作,对于许多人来说,胡塞尔的作品将是无法进入的。尽管如此,通观把握的方法其优点也是值得考虑的,它也许会带来一些不同于论题化分析进路的重要方式。本文的主旨在于提出关于胡塞尔整个哲学规划、他的抱负,以及其最终的成功和失败中那些清楚的和有争议的观点。认为胡塞尔式的规划是为了教导我们更多关注现代雄心抱负中的问题,而非它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塞尔 现象学 确然性 认识论 先验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